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23章 事定

初唐:砥砺前行 第323章 事定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23章 事定

第323章 事定

许敬宗身为诸相之首,陈青兕能够得到的消息自然也瞒不过他。

听着武皇后受罚的缘故,许敬宗脸色微变,骂了一声:“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他跟随李治的时间很长,在李治刚被任命为太子的时候,李世民就将之迁为太子右庶子,成为东宫核心干吏之一。

那个时候,执掌东宫的就不是太子妃,而是姬揔持、卢从壁这两个奶妈。

许敬宗是为数不多知道姬揔持在李治心中地位的。

惩处武皇后只是第一步,武家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会受到那位小心眼皇帝的报复。

想了一想,许敬宗立刻让人叫来侍御史谢春雷。

“留赵持满一条命,改判流放……”

许敬宗最擅长明哲保身,不管哪个书生是受到杨姥、武顺的指示,还是下面的人为了讨好武家,揣摩上意自发的行为,都得武家来承担这个责任。

谁让武家这些年得势猖狂,为了扬名,收买人心,邀请各方士人,组织宴会酒席……

李治即将降罪武家,而他这边若为了武家,处死赵持满,让李治知道,可是不妙。

他能够为了让武皇后欠他一个情弄死赵持满,却不敢为了武家给李治留一个帮助武家作恶的念头。

只是……

这样一来,可就将武家的那两个蠢货给得罪了。

许敬宗之所以比李义府活得久,便在于他不愿轻易得罪人。

其实以他现在的身份权势,并不用在乎杨姥、武顺,即便是武皇后面对他也得客客气气。

但他深知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更不能得罪女人,尤其是能够经常出现在皇帝身旁的女人。指不定某一日就飞上枝头,在特殊的时候,对着你腰子背心来一下。

微微一思量,许敬宗当即思得应对之法,让人叫来自己的夫人,对他叮嘱了几句。

皇宫后苑。

相比之前的王皇后,武皇后在母仪天下这方面显然要做的更好,尽管受了罚,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但依旧尽忠职守,履行着皇后统御命妇贵女的义务。

任务很简单,也就是拉拉家常,或者组织几场马球比赛。

武皇后干这些事情是得心应手,之前武皇后贤德之名,就是通过她们之口,向外扩散的。

不过因为替李治背了黑锅,导致画风急转……

原本对武皇后态度有所改观的诸多大臣,再度秉持原来的看法,在他们眼中,武皇后已经原形毕露……

武皇后却并不在乎这些,在她看来,能够为李治背着黑锅,远比自己这些年累积的名望更为重要。

名望失了可以一点点的积累,挽救回来。但能够帮助李治的机会却千载难逢,何况连最基本的“承当责任”都做不到,凭什么得到李治的宠爱?

但就算贤明不在,武皇后依旧一如既往。

“皇后殿下!”

武皇后见是高阳郡夫人刘氏,脸上笑容温和,招手道:“快,快上前来说话。”

许敬宗三年前晋封高阳郡公,这位高阳郡夫人自然是他的续弦正妻。

自从李义府莫名失宠不得翻身之后,武皇后手上能够使唤的人唯有许敬宗,但相比李义府的惟命是从,只忠于李治的许敬宗用着显然没有那么顺手,需要她不断的巩固彼此的关系。

许敬宗爱财,武皇后没少借助刘氏的手,送一些稀罕的东西。

两人之间往来密切。

略微寒暄,刘氏轻声道:“皇后殿下!先前令堂携后命登门,说是要处死赵持满……”

武皇后面色不改,袖中拳头却是一握,她的意思是教训。

教训是立威,让人对她们武家尊重。

可处死意义完全不同,会让人对她们惧怕以至于反感。

鸡毛大点的事情就取人性命,谁敢跟她们往来?

“愚蠢!”

武皇后暗骂了声,可想到是自己的母亲,却也没有别的办法,脸上依旧露着和蔼的微笑。

刘氏继续道:“我家郎君说一切按照皇后殿下的意思行事,赵持满的罪证已经拟定,特让妾向殿下汇报。”

武皇后立刻道:“此事是家母会错了意思,本宫本打算小惩大诫,却不想错了意思。这样吧,让许相公看着处理就好。家母那边,本宫自会交代。”

未来一段时间,武家的日子不会好过。

如果这时候传出武家人为了一点小冲突就取人性命。难说不会激怒谏官,将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武皇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许敬宗的意思。

现在这局面,不能再生事端。

所以在最后,武皇后又加了一句,说道:“替本宫谢过许相公,另外替本宫传一句话,陛下对滕王颇有怨气。”

许敬宗听了武皇后的话,心领神会,他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最小的儿子,也是最受宠的一个,为人骄奢淫逸,横征暴敛,每到一处必定大兴土木,建滕王阁自娱自乐,惹的天怒人怨。

对于李元婴,李世民拿他没有办法,李治亦是如此。

七年前,李治将之贬罚江南,结果他又在赣江之滨,广聘能工巧匠,耗费数年,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

李元婴就如一块牛皮糖,仗着自己龙子龙孙的身份,骄奢放纵。

对于自己这个最小的叔叔,李治一直都是能忍则忍,对于各种弹劾,都是强行压下,以至于至今为止,没有什么人再行弹劾之事。

不过现在因为朝廷财政吃紧,李元婴却依旧挥霍无度,让李治有些忍无可忍,只是一直无人弹劾,让他无从处理。

许敬宗自不会放过这为君解忧的事情。

陈青兕一直留意武家的情况。

如预想的一样,李治对武家的惩处接踵而来。

作为皇帝,李治自不会亲自动手,但他只要表现出自己不再庇佑武家的态度,就凭武家这些年跋扈的态度,自有揣摩上意的谏官展开对武家的弹劾。

就连清流一脉也有不少人出手。

原本威风八面的武家,竟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了。

作为造成这一切的元凶,陈青兕完全置身事外,表现的与此事全无干系。

这天回府的陈青兕与赵仁本、王德真、张大安聚在了陈家宅邸,一边饮酒,一边谈着庙堂的事情。

他们言语中谈的不是武家,而是长孙无忌。

就在武家被声讨的时候,长孙无忌的“罪名”也得到了确认,谋反罪成立,被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于黔州,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其他人或是去官或是流放,逐一受到了惩处。

庙堂上风声鹤唳的情况,也因长孙无忌一党的诛灭,终于告一段落。

“此事总算结束了。”

面对庙堂再度恢复平静,赵仁本的话却透着五味杂陈。

李治这些日子表现得很受伤,一副让自己的亲舅舅背叛,痛不欲生。但许敬宗将案子卷宗整理出来,一并上表的时候,他们的皇帝李治却是看也不看,连审核对质的过程都免去了,直接下诏定案。

李治的冷酷让赵仁本略感心寒,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舅舅,三朝元老,如此草率,实在说不过去。

赵仁本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代鼎臣,若姜小白与管仲,刘备与诸葛亮,李世民与房玄龄、魏征这样,能够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

可李治的性格,显然没有半点仁君之风。

陈青兕倒很看得开,对于李治的性格有过一定了解。

这位唐王朝的三代天子本就不是什么仁君,从一开始给他的定义就是腹黑不好相处的有为之君。

所以陈青兕从来就没有想过跟李治成就什么君臣佳话,更多的是相互成就利用。让李治用他之才,将这个盛世大唐打造的更加美好,而他也用李治为首的唐王朝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

至于未来陈青兕暂不去想,他知道未来动荡的几年,才是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低调的发展培养自己的班底,积累实力,提前做好准备。

王德真倾向实干,礼部侍郎的位置还未决定,高智周的呼声却是最大的。而且李治偏向他们的态度也很明显。

清流一派,自从他们三人内部统一之后,已经重新焕发光彩。

四人中最复杂的当属张大安。

他已经得到了消息,赵持满安全走出了大理寺:他受到了去官免职的惩处,但并没有流放,依旧留在了京中,等待起复的机会。

武皇后为了避免武家人多受诟病,在赵持满这里是手下留情了。

张大安一直在关注赵持满的事情,也知道赵持满是因何而获救的。

但他不知这是巧合,还是面前这位比自己小许多的青年一手主导的。

如果是巧合那还好说,真要是他一手策划的,那这份心思算计,可太可怕了。

“大安兄,想什么呢!喝酒……”

张大安看着笑吟吟劝酒的魁首,心中莫名觉得安全,左右自己都是他的人,何必在乎这些,全当是巧合吧。

赵宅。

赵持满、王方翼、殷铭三人也聚在一起饮酒。

赵持满想着自己在狱中的遭遇,感慨万千,高举酒盅道:“若无二位兄弟,某此番在劫难逃。”

王方翼一脸愧疚,说道:“实在惭愧的很,自兄长入狱,弟多方走动,想要了解情况,皆无成效。从殷兄那边得知兄长遇险,携重礼拜访许相公,被拒之门外,实无任何寸功可言。”

王方翼动用的是自己在军方以及太原王氏的力量,毫无作用。

王方翼也想过寻陈青兕,但他对陈青兕极为敬重,那夜的情况陈青兕也掺合其中,属于局中人,他怕将无辜的陈青兕也拖累进来,一直忍着。

赵持满笑道:“翼弟有心,既是功,何况为兄入狱这段时日,赵家多亏了翼弟帮持。为兄相信,即便为兄渡过此难,有翼弟在,我赵家家宅便在。”

赵持满此话说的坚定不移。

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赵持满便是死于此难,留下一句“身可杀也,辞不可更”的豪言,让京师上下为之惋惜。

但武家、许敬宗势大,赵家亲戚不敢收尸,是王方翼毅然为之处理后事,照顾家眷。

有人想以此将王方翼也卷入其中,但李治拎得清,免去了王方翼这莫须有的罪。

殷铭说道:“王兄还能寻得一些人,我却两眼抓瞎,所认识的大多都是市井中人,哪能寻得宰相门前,最后实在没办法,寻得了新上任的雍州司马张大安,费尽心思才让他相信,让他答应出手相救。”

赵持满道:“如此说来,是张司马出手相救了?”

殷铭摇头道:“张司马说他的身份不便于出手,说他会寻人救援。我有些不信他们这些上流人物,他们这伙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虚伪的很,暗中派人盯着张司马。张司马当即去陈宅邸去寻了陈侍郎,到底是不是向陈侍郎求助,便不得而知了。反正不久后武家就遭了灾,处处不顺,赵兄意外获救了。”

殷铭身为长安县的不良帅,他在市井中的消息极为流通,但对于庙堂上的内幕却极难探得的。

所以并不知道武皇后受罚,也不知武家为何遭殃。

王方翼身为太原王氏之后,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略知一二,说道:“此事我本欲不想牵累陈侍郎,而今看来,却是他暗中相助。只是……”

他慎重的将酒杯放在桌子上,望着赵持满、殷铭说道:“此事不可外传,陈侍郎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武夫一条贱命,随时都可以折在战场之上。陈侍郎却不一样,他有大智慧,德才堪比古之圣贤。不论日后为臣还是为相都能照拂天下,朝廷有他,乃万民之福,断然不能因为我等疏忽,将他拖入灾祸之中。”

赵持满肃然道:“这是自然。莫说有今日救命之恩,即便是芙蓉园里袒护之情,便值得舍命相报。就我这情况不便与之往来,劳烦翼地走一探,我赵持满别的没有,唯有一张弓一把刀还有一条命,有用得上的,随时使人差遣一声。”

殷铭也跟着道:“我最不愿与官老爷们往来,可对象是陈侍郎,到是无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