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21章 既猖狂,那就给一个耳光

第321章 既猖狂,那就给一个耳光

第321章 既猖狂,那就给一个耳光

张大安面对殷铭展现出来的江湖义气,知道他所言之事,多半属实。

只是……

张大安对此并没有好的办法。

此事探本穷源就是当今圣上对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勋贵的打压。

尽管此事源起于武家的报复,涉及的却是关陇勋贵。

他张大安的父亲是凌烟阁里的郯国公张公谨,也是关陇勋贵的一员,只是跟长孙无忌走的不近,这才成为此番被拉拢安抚的对象。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出手救援因为“谋反”下狱的赵持满,岂不等于拉着郯国公府跟清流一脉往火坑里跳?

张大安沉吟了好半晌,想到了那日陈青兕的话。

陈青兕似乎对赵持满也有好感,兴许有办法,

张大安让殷铭莫要着急,回去治伤等消息。

他也无心公干,忍到了快下值的时间,匆匆来到陈家宅邸。

陈青兕因为赤玛洛的事情,耽误了些时间,回来的比往日迟了一些。

张大安已经成为清流中的一员,姜辰将他请到了客厅等候。

陈青兕这一还家,立刻得到了张大安等候多时的消息。

陈青兕大步走进客厅。

张大安静不下心来坐定,在客厅内来回走动。

“大安兄!可有什么要紧之事?”

陈青兕见张大安如此,知事情不小,收起笑脸,肃然问询。

张大安将殷铭带来的消息告诉了陈青兕。

陈青兕初次听此消息,也是一脸愕然,怀疑是不是消息来源有误。

“消息属实?”

陈青兕实在难以想象,这人怎能心狠狭隘到这般地步。

为了屁大一点的小事,刻意找人整赵持满,这已经是他能所想的底线了。

陈青兕也为赵持满的遭遇感到遗憾,遇到杨姥、武顺这群武家人,属实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只能说是时运不济。

他怎么也想不到武家的那几个女人能够为了这点小事取人性命。

张大安把殷铭以命相抵的事情说了出来,说道:“不良帅的人脉很广,他敢用以命证明的消息,应该假不了。只是他为人重义,宁愿以死证明,也不愿透露给他详细的人。”

陈青兕又呆了呆,多次在书上看见古之市井游侠重诺轻生,却不想就在自己身侧发生:“好壮士……”

他赞叹了一句,下意识的用右拳击打着左掌,说道:“此事大安兄就不要管了,你的情况特殊,牵扯进来,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会将自己搭进去。某这边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将赵县尉救出来……”

张大安是关陇勋贵,陈青兕将他拉进清流,可不想见他一头栽进去。

张大安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尽管他很羡慕器重赵持满,赵持满也给了他很多帮助,但远不足以令他将自己的家族一并搭进去。

“在下明白,故而特来求助侍郎,又无好的办法。真无力救助,那也只能如此了!”

张大安一脸愤恨,言语中透着几分无奈。

他看的太明白了,此事武家、武皇后、今上是连在一起的,真要强行施救,那得罪的将是天子。

故而,最后张大安又强调一句:“赵县尉有大才,折了确实可惜,乃国家之失。然事情复杂,尽力即可,侍郎断然不可强求……”

陈青兕笑道:“我明白的。”

陈青兕送张大安出门,转身回到了书房,一张脸也透着几分怒意。

武家人在此事上实在太过了。

陈青兕在事发当时,他就知道赵持满、王方翼只要有机会,一定会为他们各自正义的行径付出代价的。

没办法,得罪了武家的几个女人,就跟被瘟神盯着一样,早晚要倒一次霉。

所以赵持满出事的时候,陈青兕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武家人竟为了这点事情去要一个人的性命。

都说得志猖狂,这也狂的没边了吧。

这武皇后还没有真正得势呢?

只是露了一个苗头,就这样蔑视生命,真如历史上那般,帝后同朝,那还得了?

陈青兕知道有些事情避免不了的,就如帝后同朝这一情况。

帝后同朝的根本原因就是李治身体不行,无法承担皇帝繁重的公务,必须要找人分担。

一般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两个选择,一宰相,二太子。

宰相本就是辅臣,分担帝王事务,天经地义,而太子乃国之储君,监国理事也合情合理。

可选择宰相、太子就意味着要放权宰相或太子。

李治继位初期,让权相长孙无忌、褚遂良架空,最是不放心相权过重,换宰相比换小妾都勤快。

至于太子,且不说太子李弘年少,就算有能力监国,身为至高无上的君王,又有几人真敢放权给太子的?

所以向来不按常规出牌的李治选择让有政治天赋的武皇后协助自己是必然的事情。

从李治的角度来分析,一切都合情合理。

只是他想不到自己这个皇后那么能活,也那么狠辣,更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篡位称帝……

陈青兕劝李治多多注意身体,只要李治身体康健,武皇后就不存在任何机会。

当他后来发现李治比他想象中的更加惜命怕死……

李治自小就多病,在太极宫内常驻御医。

药王孙思邈在京畿内的太白山隐居,李治隔三差五的派人送礼,然后请人将他抬下山给自己检查身体,多次以高官厚禄邀请他在长安当官。

孙思邈给逼得没办法,将自己最得力的开山大弟子刘神威留在了太医署。

所以说不存在李治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导致无力独自处理朝政,是他身体里的顽疾,连药王孙思邈都束手无策,不得不如此。

陈青兕不懂医术,自然没有回天之力。

陈青兕现在在凝聚清流之力,就是在为未来帝后同朝做准备,以避免武皇后越过那条界线。

事实证明,他的准备不无道理。

就杨姥、武顺今日的气焰,真到了那一天,那还得了?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陈青兕轻声念着,低声自语道:“既然猖狂,那就给你一个耳光!”

陈青兕拿定了主意,回到了后院。

“夫郎!”

萧妙宸迎了上来,也不问他为何回来的如此晚,只是道:“饿了吧,已经让人准备膳食了,妾为夫郎宽衣。”

陈青兕笑道:“让浅言丫头来就好了!”

他也当习惯了大老爷,不太愿意自己解官袍穿衣服了,将两手一张,什么也不用想,多舒服。

萧妙宸却道:“妾可不依,先前镜镜离不开妾,现在乖巧了,能离了人,可不能再让浅丫头了。”

“好!”陈青兕牵着萧妙宸的手,走进了屋子里,张开了双臂,他想了想,问道:“夫人与燕国夫人最近可有来往?”

萧妙宸道:“自然有的,燕国夫人特别随和,待妾若女儿一般,夫郎上值后,妾常与之往来。”

陈青兕又问:“那你可识得周国夫人?”

萧妙宸道:“见过几面,只是关系不熟,相较燕国夫人,周国夫人性子偏冷,不太好相处。”

陈青兕继续问道:“那夫人可知周国夫人有什么固定的行踪?”

萧妙宸说道:“周国夫人最信佛,她每月初一、十五,必会前往大慈恩寺礼佛。”

陈青兕点了点头,已知应当如何行事了。

此次想要救赵持满并不容易,因为生杀大权握在许敬宗的手里。

陈青兕深知许敬宗此人最是势利,要对付赵持满的是武家,而武家背后是武皇后。

一国之后的分量是很重的,陈青兕知道许敬宗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去得罪武皇后,他这条路是完全走不通的。

与他求情,反而会暴露自己要救赵持满,引火上身。

要救赵持满,唯有一法,一巴掌打在武家的脸上,让她们知道猖狂的代价。

只要武家因为猖狂付出代价,许敬宗那只老狐狸甚至不用说,自己都会减轻对赵持满的严处,不“助纣为虐”。

要救赵持满,只能从武家入手。

在长安能够扇武家,武皇后脸的人不多,这周国夫人就是一个。

周国夫人全名叫姬揔持,她与燕国夫人卢从壁一样,都是李治的保傅,也就是乳母。

她跟卢从壁有着相同的遭遇……

姬揔持河南荥阳人,隋汾源良公姬威孙女,温良柔婉,谦让肃恭,名动洛阳,十四岁,嫁给义安王李孝常第六子、上大将军李义余。

贞观元年,李孝常发动叛乱后,坐罪处死,姬揔持的丈夫李义余自然受到牵连,她也没入掖庭成为罪人妇。

姬揔持、卢从壁都是幸运的,在她们入掖庭不久,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诞生。

长孙皇后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寻高素质的乳母、保傅,从掖庭宫选择了出身世家、教养极佳的姬揔持与卢从壁。

两人也就成为了李治的乳母……

李治性格冷漠,有些薄情寡义,可对于自小照顾自己的两个乳母,是出自内心的敬爱。

卢从壁凭乳母的身份,一度协助李治管理后宫,行皇后之权,成为后宫权势最大的女人。

姬揔持也是一样,李治也授予了她管理后宫的权力,贞观十九年太宗征辽,姬揔持便率领后宫妃嫔前往定州见驾……

若非李治这个监国太子做主,姬揔持哪有这个资格。

太极宫,承庆殿。

李治与宰相们讨论了一些政务,自己独自一人在殿内批阅奏章。

突然得到了周国夫人求见的消息。

李治瞬间大喜,撑着御案起身,直接跨过御案,说道:“快快有请……”

姬揔持、卢从壁是李治心中仅次于长孙皇后的软肋,两人自小就陪伴在他左右,足足三十年。

这份情谊,活在这世间之人,没有人比得上。

李治出了宫殿,远远就见与自己相伴多年的老人,高声笑道:“保傅终于想起朕了……”

李治很爱笑,但他的笑,大多藏有目的,但此刻他的笑却少见的纯粹自然。

他亲自上去想要搀扶这位照顾了自己三十年的老人。

姬揔持却退了一步行礼。

李治也不计较,道:“好了好了,保傅同朕入殿说话。”

见到姬揔持,李治很是高兴,心情也特别舒畅,走路都显得格外有力,若不是为了等待自己这位保傅,他觉得自己都能几个箭步冲上台阶。

李治回到自己的位子上,露着孩子一样灿然的笑容:“保傅快坐,来,与朕好好说说话。令堂现在如何了?”

他知道自己不找话题,自己这位保傅是不会轻易开口的。

姬揔持有一位七旬过半的母亲,五年前,李治邀请姬揔持随驾去东都洛阳暂住。恰逢其母李氏病重,李治见自己保傅忧心忡忡,当即下令让姬揔持坐着自己的车驾回长安探望,并且命御医救治。

此后李治常命御医登门探望李氏……

姬揔持道:“谢陛下恩典,得陛下爱护,家母现在颇为康健。”

“那就好!”李治见姬揔持高兴,自己也跟着高兴。

姬揔持犹豫了片刻,起身道:“陛下,老身今日有一事相求!”

李治立刻道:“保傅直说!”

姬揔持道:“老身请辞周国夫人封号,改为鲁国夫人。”

李治神色微变,笑容渐渐消失,说道:“保傅这是为何?”

姬揔持再拜道:“如此封赏,老身觉得有些不妥。”

确实有些不妥。

此事说起来还是李治自己的一次小失误。

李治登基之后,对于自己最尊敬的两位保傅姬揔持、卢从壁大加封赏,两人一个封为周国夫人,一个封为燕国夫人,都是正一品最好的封赏。

后来李治废王立武,武家一人升天,鸡犬得道。

哪怕是已死多年的武皇后的父亲武士彟也得到了封赏,当时李治也没想那么多,就追封了武士彟为周国公。

这样一来,那就尴尬了。

武士彟为周国公,那么武士彟的妻子,武皇后的母亲杨姥应该才是周国夫人。

可周国夫人这个称号李治已经封赏给了自己的保傅姬揔持。

发现问题之后,李治不愿意委屈自己的保傅,选择了委屈杨姥,就将她封为应国夫人。

也就形成了夫妻封号不同的情况,周国公是武士彟,周国夫人却不是武士彟的妻子……

李治也觉得有些对不住杨姥,又将杨姥的应国夫人,改为更为尊贵的荣国夫人。

但有一点:不管怎么改,李治从未想过动姬揔持的封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