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12章 魁首(二合一)

初唐:砥砺前行 第312章 魁首(二合一)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12章 魁首(二合一)

第312章 魁首(二合一)

许敬宗的声音如若洪钟,一字一句,激昂炽烈。

而在他身旁的许圉师却是冷汗淋漓,心中叫苦不迭,这等晦气的事情,怎让自己遇上了?

宰相负责处理天下事务,工作之繁重并不亚于皇帝,自然不能整日围着皇帝转。但皇帝有政务上的问题需要宰相为之解惑,所以衍生了宰相轮换制。

其他宰相正常公干,选出两位宰相随时辅佐皇帝,为天子解惑。

今日就轮到许敬宗、许圉师值守议政厅。

原本只以为轻松惬意的过好这一日,毕竟最近朝廷连番大动作,伤了不少元气,现在君臣上下都默认以民生发展为主。

国中无大事,日子自然清闲。

哪里想到就在晌午之后,李治突然收到了,侍御史谢春雷的一封密奏,直指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

许圉师或许不是什么千古名相,能力中庸,但朝廷上的大局大势还是能够看清楚的。

长孙无忌早非昔年那个关陇勋贵的领袖,称一句待宰的羔羊毫不为过。

就现在的长孙无忌造反?

这跟带着全族人找死有什么区别?

许圉师早知道长孙无忌会有被处理的一天,但怎么也想不到竟给套上一个谋反的罪名。

李治哭卿卿的,将渴求的目光望向了许圉师,哽咽道:“许卿觉得如何?”

许圉师只恨不得自己立刻晕厥过去来逃避这一问,面对哭得悲痛欲绝的君上,他最终还是违心的说道:“臣赞同许相公的提议,长孙无忌乃我朝仅余唯二之元勋,他真有反意,后果不堪设想。”

李治显然对这态度不甚满意,不过在这关键时候,他也顾不得那么许多,只要许圉师点头同意便好。

“如此……即是如此!”

李治犹豫再三,最终泣声道:“为了江山社稷,真有骂名,便由朕一人背负吧。”

他说着鼓足了勇气,道:“便由许爱卿与辛爱卿负责此事吧。切记了,一定要调查清楚,断不可让阿舅蒙冤。”

“都下去吧,朕心里不舒服,都别来打扰朕。”

李治一副我很受伤的表情,屏退了下人。

在所有人都撤出殿后,李治任由泪水从眼角滑落,人却跟没事人一样,翻看起了今日份的奏章。

得到陈青兕求见的消息,李治也不擦拭眼中泪水,眉头却微不可察的皱起,他现在有些怕陈青兕,并不是对他不满,而是他每次来都是大事。

这些几年,因为陈青兕,他们扭转了战略上的漏洞,可裤裆也给掏干净了。

现在他是真想安分一点……

“请他入殿。”

李治更清楚,自己不能不见。

陈青兕一个脚迈入大殿,便见上头的李治一副我很受伤的模样,暗叫一声:“不好!”

“仁儒”的李治,只要一哭,那流得九成九是鳄鱼的眼泪。

他知自己来得不是时候,却也瞬间变脸,忙上前两步道:“陛下,您这是怎么了?”

李治愁然道:“家丑不便多言,爱卿来寻朕可有要事?”

陈青兕一听家丑,心中有数。李治不想说,他也不便问,只是将自己的猜测向李治细说:“臣想探查吐蕃战后的人员变动。如果真如臣的猜想,那么吐蕃内部很可能出现隔阂,加以利用,进而分化,可不战而胜。”

李治来了精神,这可是好事。

对于吐蕃最头疼的地方就是他们有高原庇佑。

全力去攻,即便胜了,也是惨胜,且没有什么好处,但你不防着他,又容易为他所趁。

尽管在陈青兕的安排下,吐谷浑承担了唐军的军饷,还在青海湖畔选择了一处适合耕种的地方,让唐军能够施行军屯,免去了部分财政压力。

但吐蕃有十数万,他们还是需要在凉陇地界安排军队的。

青海湖的唐军主要任务还是以防守为主,避免如上次一样,唐军的援兵没到,吐蕃就占领了八成吐谷浑的疆域,唐军只能被动的在吐蕃预定的战场作战。

如果吐蕃自己内部出现了问题,他们正好可以乘机解决海东的事情。然后将战略东移,吐蕃将不再是问题。

李治在陈青兕的熏陶下,战略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想明白了关键。

“好,朕这就安排人去查探吐蕃内部的情况。”

至于陈青兕的推断是否合理牵强,李治现在完全不考虑,也不质疑。

陈青兕在推论预判上的能力太强,强到已经超出了他所能理解的范畴,而且至今没有错过。

哪怕这一次错了,也没关系。

陈青兕的推论是值得尝试的。

陈青兕补充道:“可以让礼部延长一些谈判的时间,拖延使团返回吐蕃的时间。对方真想将赤玛洛留下,不会选择在长安动手。”

他说着一笑:“他们早年趁着我们不在意,暗中培养了不少探查情报的密探。他们在长安的一举一动,都在武候、不良人的眼皮子底下。臣真不信,他们有那本事在武侯、不良人的眼皮子底下杀人嫁祸。在回程的路上,嫁祸给我们,或者吐谷浑,最是妥帖。”

李治颔首道:“一切依照爱卿之言。”

陈青兕知道李治维持脸上这股哀伤的态度不易,作为一个贴心的臣子,他识趣的选择了靠退。

陈青兕回到了兵部,看了一眼天空,现在是夏末时节,灼热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可他却感受不到这股热浪,反而有着丝丝的寒意。

随着许敬宗的行动,在这烈日之下,仿佛丢了一个惊雷。

大理寺的人直接闯入了长孙无忌的赵国公府,将长孙无忌这位三朝元老下了大狱。

朝野巨震。

以长孙无忌的功绩,固然不会在大理寺狱中受苦,但就以他的功绩而论,下大狱,本就是莫大的侮辱。

陈青兕在兵部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暗暗叹了口气,不再多言,返回了陈家宅邸。

陈青兕并没有急着去后院见自己的宝贝儿子,他知道源直心很快就会来的。

发生了这种大事,清流党的内部,肯定要互通有无,来确保自己能够躲避此灾,当然长孙无忌这一倒,跟他一起陪葬的不在少数。到时候会有一定空缺留下,怎么着也得捞一些好处,提振一下士气。

毕竟随着来济、杨武的先后遭贬,原本就不稳定的清流党,有些人心惶惶。

尤其是现在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魁首……

陈青兕是来济推荐的,但他的地位官职都有些不够格,并没有完全得到内部的认可,观望者居多,当然少不了被许敬宗、许圉师等宰相趁机撬墙角的。

这在唐朝此刻的庙堂是正常情况,玩不到一块去,和平分手。

在李治这种掌控**超强的帝王面前,是不可能形成牛李党争,或者是宋朝各种党争的局面的。

党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皇权的旁落,皇帝需要平衡庙堂局势,扶持这个,支持那个。

在李治这里,谁声音大一点,他都能将你撸下去。

李治一朝换宰相比换小妾都勤快。

这个时候所谓的党争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扶持罢了……

加入离去都很随意,不会出现后世李商隐那种情况,只是娶了“李党”成员的女儿,就被视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

但也因来去自由,清流党此番离开了不少人,称一句元气大伤也不为过。

如果不能乘此机会,抖抖翅膀,振振雄风,真就散了也说不准。

陈青兕尽管对长孙无忌的事情有些遗憾,却也不会放过此次机会。

便在他煮茶的时候,姜辰带着几分兴奋的小跑而来,说道:“郎主……”

陈青兕见姜辰一人前来,奇道:“源兄呢?”

源直心作为陈青兕的左膀右臂,他是为数不多能够自由出入陈家宅邸前厅的存在。

有事来寻,不用提前投递拜帖,可直入客厅等候。

姜辰喜声道:“就是源郎君让属下来通知郎主,说赵侍郎、王侍郎一并来了。”

陈青兕眼眸中闪过一丝欣喜,赶忙起身,来不及穿好鞋子,一瘸一拐的向屋外方向跑去。

陈青兕自是知道赵侍郎、王侍郎是谁。

赵侍郎叫赵仁本,官居户部侍郎。

王侍郎叫王德真,官居吏部侍郎。

两人都是清流派的核心人物……

清流派原以来济为首,刘仁轨、杨武次之,赵仁本、王德真再次,这五人是清流党的基石。

依照来济原先的预定,安排杨武来辅佐陈青兕。

杨武能力平庸,但他肯干敢干,不管再脏再累的活,他都一肩挑之,且拥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干。他或许成不了领头羊,却是羊群中最重要的一份子,深受他人爱戴。

只可惜杨武惧内,有一个昏庸透顶的夫人,私自针对陈青兕,想要帮着自己的丈夫获得清流派的魁首。

杨武的夫人还停留在贞观时期,不以言论问罪。

弹劾人不受惩处……

李治当时正因为陈青兕避免了一场大败,正是蜜月期,随手就将杨武外放了。

这也无形中导致陈青兕少了一个助臂……

赵仁本、王德真官职、地位都在陈青兕之上,能力也是万中无一……

赵仁本最有担当,贞观年间,累迁殿中侍御史。正赶上朝廷派遣一个御史出使远方,同僚们都互相推辞。赵仁本出列请求前往,对治书侍御史马周说:“领朝廷俸禄,自当为朝廷之事奋不顾身。即使要长途跋涉,遭遇艰难险阻,也当一往无前。”

赵仁本最后成功完成任务,获得了马周的青睐器重,从而平步青云。

王德真是李渊的挽郎,也就是引柩唱挽之人,凭借自身努力,从密王府典签,凭借实力,一步步爬到今日地位。

两人自然不会轻易为一少年折腰,只是配合在一旁观望,甚至于相互间都不在私下见面的,需要靠源直心作传声筒,传达彼此的意思。

毕竟谁先找谁,便等于矮上一筹。

现在两人随着源直心一并来访,想来是认可了他这个魁首。

得了两人的认可,陈青兕这个清流党魁首之位,也算是坐稳了。

“赵侍郎、王侍郎!”

陈青兕热情的上前,“快,快快进屋。”

他没有任何的生分,甚至都没有寒暄,将两人向自己的客房里请。

态度很明确,本就是自己人,没有必要多余的客套。

赵仁本、王德真也乐得如此。

有些事情彼此相知就好,说出来反而不美。

四人入得客厅,陈青兕在上首煮茶,赵仁本、王德真居于下首左右,源直心自然是末席。

陈青兕的茶艺颇有门道,动作行云流水,轻巧的往茶汤里放入生姜,嘴上说道:“长孙无忌的事情都听说了吧!”

赵仁本道:“这等大事,如何不知?”

他顿了顿,问道:“陈侍郎之前让源大夫出面提醒,可是因为此事?”

陈青兕颔首道:“正是如此,长孙无忌固然有大功于朝廷,但他与褚遂良凭借辅臣之便,独断专行以是事实。在下见庙堂气氛育异,知将发生大事,故而让源兄提醒一二。”

赵仁本、王德真互望一眼,各自点了点头。

其实他们都不讨厌陈青兕,所谓清流,自不会是藏污纳垢之所,能够进入之内,大节上是不存在问题的。

陈青兕的名望、官声、能力,都足以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来济的介绍下,他们对陈青兕都表达了热情的态度。

只是他们不觉得陈青兕有能力带领他们……

现在陈青兕看中的狄仁杰、张柬之、魏元忠都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展露了识人之能,又在庙堂上提前洞察预知了尚未发生的风险。

至于个人才能,更不用说:三年不到从县令直接升为侍郎,且没有资历加持……

如果这都没有资格当任魁首,那清流派也选不出魁首了。

王德真说道:“我们这伙人大多都是陛下登基后提拔的新朝臣子,与长孙无忌先帝勋贵并无深的联系。此次风波,对于我们来说,影响是不大的。”

陈青兕点头明白,来济就是李治一手提拔起来对付长孙无忌的,他们这一群人,与长孙无忌自然没有多少往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