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280章 献策 优势(二合一)

初唐:砥砺前行 第280章 献策 优势(二合一)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280章 献策 优势(二合一)

第280章 献策 优势(二合一)

李绩长于战术而短于战略,更兼也如这个时代的大多人一样,陷入了迷障之中。

李治、李绩是最早接触陈青兕《吐蕃论》的两人,他们也都明白吐蕃的潜在危险以及可怖的野心,他们知道吐蕃很强,也给予了吐蕃足够的重视。

但他们最大的问题也在于这个足够重视……

他们这个足够重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就是一种轻敌。

他们从来未将吐蕃当作一个真正值得重视的对手,只是承认他们有实力……

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刘仁愿能力如何,陈青兕或许不够了解,但是李治、李绩两人却很清楚。

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刘仁愿四人,前三位都是为朝廷征战多年的宿将,

至于刘仁愿,那更是朝廷着重培养的第二代将官。年纪轻轻就以武勇晋封上柱国,随英国公李勣攻打漠北薛延陀,安抚九姓铁勒,受命经略辽东。

随后跟随卢国公程知节出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后来还作为朝廷全权代表,多次前往漠北抚慰回纥、铁勒诸部,又奔赴吐谷浑、吐蕃宣敕,乃是朝廷全力培养的全方位人才。

这四人任何一人单拿出来,都是显赫一时的大将,对上中小型国家都是能灭国的存在。

李治、李绩实在无法理解,朝廷都派出了这样的阵容,为何陈青兕还觉得不够?

“小陈先生心思重,天纵之才,凭借各方资料,便能看出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他对吐蕃、还是新罗的分析,可谓字字珠玑,只是终究是各方面汇聚的资料,受资料误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绩作为军方之首,自然得站在自己人这边。

尽管他对陈青兕很是看好,对于他的才能远见极为信服,却也不信自己的老战友身经百战的老部下会在与吐蕃的对决中失利。

相比陈青兕,李治当然更加相信李绩的判断。

李治得到了满意的答案,颔首道:“朕也觉得如此。”

李治安心离去了,李绩自身反而有些睡不着,在想陈青兕担心的点在什么地方。

实在想不通,李绩让人叫来自己的好孙子李敬业……

“阿爷!”

李敬业来到了李绩的面前,亲昵在他身旁蹲下。

李绩有两子五孙,但几个子孙中唯有李敬业是可造之材,其余都是中材,治理一方善可,可想要撑起李家的门楣,还得看这个长孙。

为了培养李敬业,李绩特地将他从长子李震手上接到自己身旁教导。

李敬业也不负厚望,弓马骑射样样精通,兵书韬略也应口即来。

李绩对此很是满意,轻轻拍了拍李敬业的手,说道:“走,陪阿爷出去走走,这些天憋在府里,身子骨都要霉了。”

李敬业知道李绩的恢复情况,也未阻拦,只是道:“要出去可以,得乘马车,不许骑马。”

李绩颔首道:“好!听你的……”

李绩上了马车,吩咐道:“去宣阳坊,小陈先生宅邸。”

李绩终究放心不下,决定找陈青兕亲自谈一谈。

吐蕃这一战大唐不能败,一旦失败影响甚远。

同一时间,陈青兕也在自己的书房里想着对策。

此次能否保住青海湖,影响甚大。

这不是简单的胜负问题。

铁勒五部为何反叛,朝廷抚慰的官员在了解情况以后,已经有了定论。

主要原因就在于李治继位之后,长时间征召各部出战,使得部落上下累积了不少的怨气。

铁勒五部如此,其他如突厥、契丹、室韦这些部落也相差无几,只是畏惧朝廷的强大不敢宣泄。

一旦在青海湖失利,传扬开来,将会给朝廷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何况让吐蕃占领青海湖,本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只是……

陈青兕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法子说服李治同意让苏定方从西域撤军,返回青海湖主持大局。

他最开始的想法是让李绩挂帅。

李绩老谋深算,在军队里的威望无人可比,由他主持大局,青海湖自是稳妥了。

谁想李绩竟好巧不巧的生病了。

青海湖已经处在高原之上,有一定程度的高原反应,李绩这一大把年纪,怎么受得了?

苏定方是唯一的选择。

“郎主,李英公与其孙李少卿求见……”

陈青兕立刻道:“快,将两人请至厅堂……对了,去搬一张胡床至厅堂。”

陈青兕来到厅堂,见一个英武青年扶着面色有些憔悴的李绩,忙快步上前问好。

正好下人将胡床搬至,陈青兕道:“英公长辈,在晚辈面前,无需多礼,怎么舒服怎么来。”

李绩也是豁达之人,也知自己状态,长期跪坐,少不得出丑,将身子斜靠胡床上,笑道:“还是小陈先生想的周到。汝多与小陈先生学学,唯有做到事事心细,方能常处不败之境。”

李敬业忙作揖道:“见过陈先生,祖父常在人前提起你,今日终于有幸得见。”

陈青兕看着这位给武则天带来不小麻烦的人物,也展开了互吹模式:“都说英公长孙有其风范,今日得见,李少卿英姿挺拔,果真不凡。”

李绩挥手制止了两人互吹,道:“以后你们私下里可多多往来,现在别在老夫面前来这套。”

他板正了脸,说道:“小陈先生,老夫有种感觉,伱似乎未能完全吐露实情。此次吐蕃入侵青海湖,内外结合,一举摧垮吐谷浑的抵抗力量。正如你所言,吐蕃对此筹谋已久……确实是位值得注意的敌人。但总得来说,吐蕃还是无法与我朝对抗的,不论是财力还是军力,都有明显的差距。小陈先生为何觉得,我军可能不敌?”

陈青兕自然不能说吐蕃有噶尔东赞,有论钦陵,只能道:“晚辈并非不信我朝宿将的能力,只是以为此战关系重大,不只关乎青海湖的得失,还关系朝廷威望,尤其是当下,铁勒五部谋叛不久。若不能得胜,恐四夷不定。这才觉得,老虎搏兔亦用全力,何况吐蕃不是兔,而是狼。”

“狼不是老虎的对手,可拥有伤及老虎的牙齿与利爪,故而晚辈才坚持让英公,或者邢公挂帅。”

李绩颔首道:“这倒是说得通了。”

他缄默了片刻,道:“那就这样吧,小陈先生也不用多想了。如果年初唯有这场病,老夫倒不介意活动一下筋骨。只是就现在老夫这情况,还真有心无力。苏邢公那边,其实亦不合适。让他挂帅,只会让局面更糟。”

陈青兕愕然道:“这是为何?”

李绩说道:“小陈先生只看中了苏邢公的军事才略,却忽视了人心。苏邢公的军事才华,大巧若拙,老夫也佩服的很。只是军中是讲资历威望的地方,苏邢公此次西征,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不假。却不足以让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刘仁愿四人对其心服口服。尤其是苏邢公本有事务在身,将他叫回来统领四将,岂不是说明朝廷不信任他们四人?”

“将帅不和,做不到令行禁止,苏邢公纵有通天之能,焉能取胜?”

陈青兕表情微变,这确实是他的疏忽,历史上不就是有这么一出吗?

负责东线的薛仁贵调到了西线统帅大军攻打吐蕃,然后将帅不和,郭待封不听薛仁贵命令。

让论钦陵抓到了机会,一举奠定了胜局。

论钦陵是当世一流的名将,将帅不和这种破绽,只要出现,他不可能不察觉不利用的。

陈青兕摸着下颚,一时间似乎所有路线都给堵死了。

李绩起身道:“好了,既是如此,小陈先生就放宽心吧。就算没有老夫,没有苏邢公,前线将帅也不会失了我军威风。小陈先生得相信他们,我朝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不止两人……”

陈青兕亲自将李绩、李敬业送出宅邸,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低声说道:“可我不信哪!”

陈青兕转身回到了书房。

李绩的提醒,让陈青兕意识到让苏定方挂帅是行不通了,空降会出大事的。

这也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路,忽然陈青兕想到了一件事,快步来到一旁的书架上:当初他为了写吐蕃威胁论,收集了很多西南方向的书籍,其中就有关于青海湖的介绍。

他翻来翻去,找到了一幅吐谷浑的地图,看着潦草的地图,陈青兕的眼睛越来越亮。

第二日一早,陈青兕找到了李治。

李治正准备与诸相商议关于青海湖战事的调度问题,听闻陈青兕求见,眉头不免微皱。

有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就惹人反感了。

毕竟这大唐,他李治说的算。

不过想了想,李治还是决定见一见陈青兕。

陈青兕行礼完毕。

这一次李治并没有让他入座,而是问道:“陈爱卿,急匆匆的求见,可有要事?”

陈青兕道:“臣昨日思得破敌之计,特来献策。”

李治先是一怔,立刻变脸,道:“爱卿先入坐,坐下慢慢说。”

**********

伏俟城,城楼。

噶尔东赞站在城墙上双手拍着自己的大肚子,眺望着青海湖方向,蓝天白云之下,远处圣洁的雪山,眼前湛蓝的湖泊,周边碧绿的草地,构成了一幅纯净、独特、壮美的自然画卷。

“好好好!”

噶尔东赞忍不住放声大笑。

作为吐蕃史上唯一的战略家,噶尔东赞比任何人都清楚青海湖对于吐蕃的重要性。

只有拿下青海湖,吐蕃才拥有称雄的资本,没有青海湖,吐蕃永远不可能称王称霸,充其量不过是昙花一现。

大笑过后,噶尔东赞恢复了冷静,目光依旧炙热的看着青海湖,问道:“现在的情况如何?”

噶尔东赞身后站着两人,一位是吐蕃的副论达延莽布支,一位是吐蕃能够夺取伏俟城的第一功臣,吐谷浑的副相素和贵。

达延莽布支说道:“钦陵现在屯兵莫离驿,进攻慕容诺曷钵。赞悉若在周边扫荡,还是有一些吐谷浑的族部不愿意归降,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奔逃。大论,此战两位公子表现得都很好,尤其是钦陵,他对战机的把握,实在太了不起了。”

面对吐蕃的大举入侵,吐谷浑自然也不甘示弱,聚兵抵御。

两军在积石山附近对垒。

双方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彼此都没有占到便宜。

直到噶尔东赞的二公子,噶尔钦陵赞卓,简称论钦陵,发现了吐谷浑军右翼异常。

原来负责右翼的吐谷浑伏连部在战前族部战马得了马瘟,他们此番骑的是未经阉割的马匹。

未经阉割的马匹并不适合激烈的战场搏杀……

论钦陵针对右翼发动了猛攻,果然一受到巨大的压力,伏连部的战士无法与马匹配合,形成崩坏局面。

为了护住右翼,吐谷浑的丞相将中军的力量,调往右翼支援。

副相素和贵也抓住了机会,临阵倒戈,直接攻破了吐谷浑的中军,全军溃退。

赞悉若、论钦陵两人疯狂撕咬追击,完全不给吐谷浑机会聚兵再战。

噶尔东赞满意的点头:“钦陵用兵,在吾之上。”

素和贵也道:“大公子赞悉若恩威并施,已经降服了五千吐谷浑部众,也很了得。”

如果说论钦陵是破敌,那赞悉若就是收心,从内部瓦解吐谷浑。

噶尔东赞再道:“赞悉若可继吾衣钵。”

赞悉若在军略上没有论钦陵那么出彩,但他是个全才,战略军略内政都有很高的造诣。

听到二子表现,噶尔东赞很是高兴,说道:“传令,去将二人叫来。”

达延莽布支诧异道:“这是为何?”

噶尔东赞目光深邃,道:“我们的敌人从一开始就不是吐谷浑,而是……唐廷。”

他望向东方,说道:“他们的援兵就要来了,我们的兵得养足了精神,不能在吐谷浑身上多花费力气。老夫已经派人去跟唐廷求和示弱,让他们以为我们惧怕,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将他们引到青海湖这里战斗。他们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在这里打,我们有优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