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273章 理念不合

初唐:砥砺前行 第273章 理念不合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273章 理念不合

第273章 理念不合

对此陈青兕是有不同的意见,当然以民为本并不是错。

谁都想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哪怕是尸位素餐的达官贵胄,也是如此,只有天下太平,他们的小日子才能过的舒坦。

只是这天下并不太平。

这个世界也不只有大唐一个国家。

文明与野蛮的碰撞这是必然的规律。

野蛮一旦战胜文明,那文明的下场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且不说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清灭大明造成的杀戮,就百年前的两晋南北朝胡人横行的时代,都是妥妥的灾难。

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最终的结果只会让他人超越。

不过陈青兕并未说话,这个时代需要有主战派,也须要有反战派。

如果满朝都是主战派,一遇到事情就想着武力解决,那也不成。

忘战的危险,非常可怕,但好战同样是有风险的。

有一些反战的声音,在庙堂上拉一拉,防止主战派上头,给予一定的约束,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陈青兕政治觉悟很高,故而并未说话。

却不想李敬玄突然出声问道:“陈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李敬玄这一问,也让张文瓘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张文瓘对于陈青兕很是欣赏,不只是因为三受降城为朝廷节省下上亿经费,还因为他的《悯农二首》,因为他在青溪县、桐庐县的所作所为。

张文瓘现在已经在行宰相之事,离登宰相之位就差半步,

如果陈青兕与之志同道合,他很期待与之共事,两人一起为万民苍生谋求福祉。

这也是李敬玄特地询问陈青兕的原因。

李敬玄与张文瓘共事不过短短半年,但为其心系苍生的德行操守所感召,愿意追随左右,一同为天下苍生出力。

李敬玄知张文瓘的心思,特地提出来,试探一下他的看法,以便确定是否为同路人。

陈青兕想了一想,说道:“在下却有不同的看法。”

张文瓘、李敬玄乃至于李弘都将目光落在陈青兕的身上。

张文瓘洗耳恭听。

李敬玄眼眸中却有一丝不满,也没有开口,耐着性子听着。

陈青兕道:“将改养马地为民田,此举确实可以缓解关中粮食危机。却不知张詹事、李詹事丞是否想过一点,天下府兵以关中为首,每有战事,关中府兵首当其冲。若关中无足够的战马供应,兵士骑术训练不足。在战场上因此吃了败战,损失几何?这该如何计算?”

大唐折冲军府集中设置于关中,大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为河东、河南……

唐军能够战无不胜,与兵卒的配置戚戚相关。

唐军作战,上到骑兵,下至步卒都有军马供应,有的还不止一匹。

如精锐的重甲步卒与重甲骑兵这些核心强兵,他们出战一人至少两匹马,一匹自己骑乘,一匹用来背负铠甲。

如电视演的那样,将官穿着铠甲行军,那都是扯淡。

古代猛士膀大腰圆,自身体重两三百斤,再加上数十斤的铠甲,十数斤,甚至数十斤的武器,耐力再好的战马也受不了背着四五百斤的玩意奔走了一路,还能投入战斗拼杀。

相比牛驴这类牲口,马的生命力是最弱的。它受不了长时间的超重负荷,牛驴累瘫了,休息一阵能够缓过来。马一旦累瘫,几乎等于去了大半条命了。

唐军作战,最大的消耗不是人,而是战马。

为了民生,一些不必要的养马地确实可以改为田地,但是关中渭南的养马地决不能改。

这里是大唐的核心……

历史上李隆基就干过这样的蠢事,因府兵制崩坏,他将权力外放,导致边军骁勇善战,而中央军却如绵羊一样,外强内虚,给了安禄山造反的机会。

安史之乱,说白了不就是大唐的东北边军跟北地、西北的边军磕……

中央军哪里堪大用。

如果是在一年前,陈青兕多半不会跟张文瓘、李敬玄说这些,毕竟没有必要多得罪人……

现在不一样了,陈青兕已经在长安站稳了脚跟,他不怕得罪人,也能够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真实的政治主张。

张文瓘皱起了眉头。

李敬玄更是阴沉了脸。

张文瓘主张停战养民,历史上他主政的那些年,庙堂上的杀伐之气,便让他压下去了,以至于苏定方病故,没人敢上报。

苏定方是何等人?他这一生征西突厥、平葱岭、破吐蕃、夷百济、伐高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论及外战之功,就算整个华夏,也找不出类似的人物。

结果苏定方在边疆病逝,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敢跟李治说的。

最后李治得到消息都忍不住伤感:“苏定方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其哀荣未及,何也?”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张文瓘主政的那些年,天下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陈青兕这话,完全是站在了张文瓘政治理念的对立面。

张文瓘想不到爱民重民生的陈青兕,竟然有主战之心,不由说道:“陈先生不闻好战必危之语?陛下继位至今,大军东西征伐,耗资万亿,以至于多地民生凋敝。若能早早的休养生息,何至如此?陈先生能作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诗句,更应该清楚战争带来了什么。”

张文瓘这话是若有所指。

李弘自然是听不明白的。

陈青兕却是知道,张文瓘在暗指陈硕真造反的事情。

将陈硕真的造反,归功于朝廷的四方征伐。

这是事实。

陈青兕在青溪县当过县令,陈硕真是什么样的人,他最清楚不过了。

如果当时当地的百姓有活路,她绝不会造反。

陈硕真是朝廷逼反的,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李治能不打吗?

不能!

陈青兕说道:“张詹事以为现在我大唐四夷臣服,朝贡不绝,贞观之威延续至今,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些年,陛下与诸将南征北讨一点点打回来的。”

作为一个公认的“仁儒”皇帝,李治刚刚登基,对内他受长孙无忌制衡,对外如果不强硬,如果不打……

四方外族都知道李唐的新天子是个傀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