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262章 战(二合一)

初唐:砥砺前行 第262章 战(二合一)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262章 战(二合一)

第262章 战(二合一)

吐蕃逻些。

大论府。

一个膀大腰圆,身子肥硕,一脸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正紧皱眉头,看着自己的心腹传来的消息,心头没由的略感慌乱。

“如此说来,陇西河湟我们结识的地方官大多都调离了?”

中年人正是此刻吐蕃的最高掌权者大论噶尔东赞。

大论类比丞相,上面自然有皇帝吐蕃人称赞普。

不过此刻的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年幼,松赞干布临终托孤噶尔东赞,令他总揽全局。头几年,噶尔东赞朝中还有对手,但他政治手段通天,与苯教联合,形成了宗教政治,吐蕃满朝文武都是苯教教徒,他的话比赞普还要好使。

噶尔东赞有几分周公旦的味道,他总揽吐蕃大局之后,讨伐羊同、洛沃和藏尔夏、灭白兰部统一高原,还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划定田界、改革税制,效仿中原建立户籍、制定法律,将吐蕃从部落推向一个国家。

如果说松赞干布对吐蕃的建设是零到一的突破,那么噶尔东赞掌权的这段时间却是从二走到九。

吐蕃在噶尔东赞的带领下,已经拥有了称王称霸的实力。

但空有实力不够,噶尔东赞拥有超凡的战略眼光,甚至在整个东亚都排得上号,他知道想要真正成为一番霸主,除了稳固的根基以外,还得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南征北战。

高原的物资并不差,只是过于分散,相互间山连着山运输困难。

近距离征伐无妨,一旦拉长战线,后勤补给将会是大问题。

青海湖能够完美的解决吐蕃面对的问题。

只是唐朝实力实在太强,多年前松赞干布在松州之战的时候试探过。

松赞干布可不是直接攻打松州的,而是先进攻吐谷浑,将吐谷浑打的败走青海之阴,然后又击破了青海周边的党项及白兰诸羌,已经夺取了青海的大部分控制权,然后勒兵十万入寇松州。

当时唐军主力未至,仅牛进达的先锋军就让他们吃了不小的苦头。

面对后续的侯君集、执失思力,松赞干布、噶尔东赞意识到实力差距太大,果断撤退,放弃青海湖,撤回高原。

如果松州之战,唐军的表现言过其实,松赞干布一代雄主,又怎么可能将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

经此一战,松赞干布、噶尔东赞改变了战略,先征讨周边小势力,凝聚力量,寻机夺取青海湖。

这些年噶尔东赞一直在布局,暗中分化吐谷浑,离间吐谷浑的君臣关系。

当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劫持诺曷钵意图奔吐蕃,便是噶尔东赞的手笔。

只是席君买横空出世,领着一百二十人直接冲到了万军丛中将吐谷浑丞相砍杀了,功亏一篑。

除了针对吐谷浑,噶尔东赞面对巨无霸一样的大唐帝国,双管齐下,一方面年年进贡,表示诚意,派使者常驻长安四夷馆,了解朝廷风向,另一方面派遣心腹入唐经商,通过贸易与唐军边陲的商人、豪绅建立关系,窥视陇右河湟以及凉州境内的军事情况。

噶尔东赞此刻自然不敢觊觎唐朝的疆域,只是陇右河湟与凉州跟吐谷浑接壤。

他们一旦出兵吐谷浑,唐军如果要支援,必从这两地出兵。

这两地守备松懈,也就意味着唐军想要支援,就得从别处调兵。

为了夺取青海湖,噶尔东赞将一切都考虑在内。不论是边境防备,还是唐朝朝廷的整体方针动态。

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认真的布局,历史上吐蕃出兵吐谷浑的时候,拿捏住了朝廷的死穴。

朝廷的重心都在海东半岛,腾不出手收拾吐蕃,只能接收大量逃难的吐谷浑部众,以作安抚。

等到解决了海东半岛的时候,吐蕃已经在青海湖站稳了脚跟。

原本一切的走向,都在噶尔东赞的布局之中,可最近陇右河湟地方官员的轮换过于频繁。

这一异常举动,让噶尔东赞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将负责此事的坌达晖叫到逻些,亲自询问情况。

坌达晖从怀中掏出一张羊皮,说道:“这些是轮换的名单,他们之前的一些履历,属下都打听过了。”

松赞干布接过羊皮,见羊皮上写道:

“凉州总管阿史那忠,生擒颉利可汗,在唐廷东征,西抚,北伐,去年深入漠北破五姓铁勒,因功升为凉州都督、”

“鄯州刺史丘行恭,将门世家,今七十有三,富有勇力,善于骑射早年跟随贞观天子征战四方,攻取长安,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

“廓州刺史梁建方,永徽二年,为右武候将军,败窦州、义州寇边之众,击松外蛮,下其部落七十二所,永徽元年,大破处月朱邪孤注于牢山,斩首九千级,虏渠帅六千,俘牲口万余,获牛马杂畜七万……”

“姚州刺史刘仁愿,弘文馆学生,入选右亲卫,曾经随贞观天子出巡外地,徒手与猛兽搏斗,骁勇非常,贞观十九年的征伐高句丽战争,因战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破格升为上柱国……”

余下还有薛孤吴仁、高德逸之辈,无一例外,都能从他们身上寻得多多少少的战功。

噶尔东赞战略眼光是何等的了得,瞬间就明白了。

唐廷这是在陇右部署军事力量……

不然没有任何理由,在最为关键的州府要地将刺史换作身负军功的将官。

因为有丝绸之路,陇右发展的势头很好。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当然司马光写的并不是这个时候的陇右,而是未来……

但正是因为有前人栽树,后人才可以乘凉。

丝绸之路的繁华,让凉州成为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存在,让陇右一地,坐拥巨大的发展前景。

唐廷也一直很重视陇右的发展,调换的三位刺史都是能臣干吏,他们将三州地治理的很好。

唐廷让三个将帅来替换他们,必然会限制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种反常的行为,唯有这一种解释。

“快,去请副大论,即三尚特来议事。”

副大论是副相,而三尚一论是吐蕃特有的官制,简单的来说就是吐蕃国内的四大家族。

三尚为上部之没卢氏、下部之琛氏、中部之那曩氏,是为赞普之外戚。

其实古来的说法是三尚一论,三尚是外戚,一论是韦氏,论是大论的意思……

也就是说大论多出韦氏,不过现在吐蕃由噶尔东赞完全把持,什么韦氏,自然萎了。

噶尔东赞治理吐蕃的方式采用了霸府制度,也就是说吐蕃共尊赞普,但政令出大论之手,由噶尔东赞独持国柄,代行君事。

故而每有大事,都是在大论府商议的。

最后将商议的结果通知赞普一声就好。

还未掌权的赞普是没有资格说不的。

不多时副大论达延莽布支、以及没卢氏赞丽、琛舫朴、那曩不宥一并抵达,除了他们五个,参加会议的还有两个晚辈,分别是噶尔赞悉若多布,噶尔钦陵赞卓,两人都是噶尔东赞的儿子。

虽是后辈,但已经展露了超凡的天赋,赞悉若多布有他父亲之风,文武兼之,而噶尔钦陵赞卓痴迷军略,年纪轻轻已经历经大小战役三十六场,无一败绩,在吐蕃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甚至超越了他的兄长。

噶尔东赞对于自己这两个儿子很是器重,不管多重要的国事,只要他们愿意来听,都不会反对。

哪怕于理不合。

也没人敢跟噶尔东赞来说这个道理。

噶尔东赞将唐朝增强陇右军事部署的事情告之众人。

此话一出,堂下六人,无不变色。

松州一战的结果他们记忆犹新,目前还不敢与唐廷正面对抗,但青海湖这块肥肉,他们也是志在必得。

故而上下一直都没有争出一个好的方法。

不过唐廷着重发展陇右经济,对于陇右的军事发展有些懈怠。于他们而言就是机会……

现在?

“怎么会这样?”

没卢氏赞丽惊呼出声。

他一直是激进派,对于青海湖垂涎三尺。

那曩不宥道:“必然是因为唐廷出了能人,发现了我们的异动。我早说了,你们太小觑唐廷了,真以为贞观天子跟李靖死了,他们就没人了?你们可以为所欲为?”

不同说,那曩不宥定是保守派的。

其实那曩不宥早年也很激进,跟着松赞干布南征北讨,纵横四方,只以为吐蕃军队可以踏平任何一个敌人。

直到牛进达的一次突袭……

那曩不宥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天兵天将。

当时松赞干布还有些不服气,想要再打一场,结果八个大臣死谏,直接自杀在松赞干布的面前,不敢再打了。

那曩不宥现在还有一定的阴影,只是“人微言轻”,左右不了大势,在这时候浇浇冷水,找一些存在感。

果然,并没有人理会那曩不宥的发言。

琛舫朴道:“真让唐廷完成部署,我们的处境可就难了。想要打赢,唯有速战速决,一击而中。不能耗,我们耗不起。”

噶尔东赞点头认同,这也是他们一直不敢出兵的原因。

吐蕃已经起势,他们并不惧战,也不认为自己在战场上遇到唐军一定输,真要怯懦的连战都不敢战,也不敢拔唐朝的虎须,只是他们知道敌我的优劣势。

唐军国力太厚,他们经得长年累月的持久战,甚至受得起多次大规模的大败。

可吐蕃不行,一旦战斗陷入僵局,或者军队受损过巨,整个国家就会分崩离析。

故而他们在等一个机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拿下吐谷浑,在唐廷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将青海湖掌控在手,然后依托地形严防死守。

那时候,他们有了青海湖的资源,就有跟唐廷耗下去的资本。

现在唐廷洞察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出兵吐谷浑,唐廷必然支援。

双方就会在吐谷浑的疆域互相消耗,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噶尔东赞没有说话,而是望向副大论达延莽布支。

达延莽布支并不是出身吐蕃世家,而是基层出来的干吏,有着非凡的才能,深得噶尔东赞器重,甚至不惜顶着压力,将他提拔为副手。

达延莽布支主要负责拉拢收买吐谷浑国内亲蕃官员、制造叛乱,当年吐谷浑丞相宣王叛乱就是他的手笔,只是席君买横插一手,不然他们已然得逞。

达延莽布支说道:“大论真要动兵,属下可保证吐谷浑素和贵临阵倒戈。还有吐谷浑十部中,三部按兵不动。”

噶尔东赞道:“好!此战若胜,副论第一功臣。”

那曩不宥一脸不悦,却也不敢说什么。

没卢氏赞丽喜道:“大论这是下定决心了?”

噶尔东赞道:“当然,夺取青海湖是本论与松赞干布赞普在初见的时候就定下的目标,这些年用心发展,一切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不打不是惧怕唐廷,而是等待更好的机会。现在我们的意图既然暴露,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诸位,哪怕再次与唐庭为敌,青海湖也必须在我们吐蕃的掌控之下。”

“这是松赞干布赞普临终的夙愿,我们有必要完成他的夙愿……”

噶尔东赞捶着胸口,大声喊着。

刹那间,堂下的目光炽热又坚定,即便是怯战的那曩不宥,也捶起了胸口。

这时对他们心中最伟大的赞普的敬重。

平心而论,噶尔东赞对于吐蕃的发展功勋已经超越了松赞干布。

但是论及人格魅力,噶尔东赞离松赞干布差的很远。

也许这就是君与臣的差别。

“去准备吧!”

噶尔东赞手一挥,达延莽布支、没卢氏赞丽、琛舫朴、那曩不宥一并告退。

议事厅只余下噶尔东赞、噶尔赞悉若多布,噶尔钦陵赞卓三人。

钦陵赞卓激动的道:“父论,孩儿愿为先锋,为伟大的松赞干布赞普夺取青海湖。”

赞悉若多布道:“父论,孩儿也愿为先锋,为吐蕃、为父论夺取青海湖。”

噶尔东赞看着自己最出色的两个儿子,一下子不知如何选择,索性道:“好,你们有此心,便为左右先锋,一并出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