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96章 还轮不到陈先生出手

初唐:砥砺前行 第196章 还轮不到陈先生出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96章 还轮不到陈先生出手

第196章 还轮不到陈先生出手

显庆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随着科举改制传来,天下士子云集长安。

大街上无处不见读书人,他们或是闷头苦读,或是聚众游玩,更甚至往来青楼酒肆,为长安创造了不小的经济价值。

但不管怎么样,千呼万唤,只为今朝。

陈青兕知道这种盛况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情景,是故他特地选择多点公布高中名单。

分别是朱雀门侧,长安、万年县衙布告,国子监门口、孔庙门口、玄都观以及大兴善寺门口,将人流分化,让查阅榜单以及看热闹的人分开。

效果显著,但抵挡不住士人与百姓的热情。

几乎所有放榜地都挤满人……

作为此次主考官,陈青兕看着手上的名单,有些欣慰,又有些怅然若失。

此番省试第一张柬之。

这位历史上的名相,在国子监蛰伏八年,认真攻读,饱览群书。他本就是历史上出名的诗人宰相,有文采有政治潜能,又在国子监攻读,帖经、策问、杂文皆得三甲好评。

陈青兕订排名的时候并不知道卷子是张柬之的,只是从十份全得三甲的卷子里,选择了策问答最好的一个。

但是策问回答的最好的并不是张柬之,而是狄仁杰。

张柬之的策问答案有局限性,很有想法,可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

毕竟他在国子监苦读八年,虽然拥有很好的教学环境,却也缺乏实践。

而狄仁杰的答案却是最优之选,五条策问,面对不同的情况,狄仁杰会根据不同的局势选择下猛药攻,或者以温汤辅之,有想法见地也有实践。

张柬之的策问得甲,是因为有资格,而狄仁杰的策问得甲,却是因为评分最高只有甲。

狄仁杰输在了帖经、杂文之上,这两部分的成绩都是乙,一甲二乙,排到了五十多名。

榜单上的第二名是李元素,赵郡李氏南祖房

第三名张九龄,洛阳张氏。第四名,崔冬日,清河崔氏青州房子弟。第五名,魏真宰,也就是魏元忠,宋州魏氏,第六名,徐洪,徐彦伯,第八名杨再思,郑州原武杨氏,第九名,郭待封,第十名,王方庆,琅琊王氏出身。

前十名中也就是张柬之、徐彦伯算得上庶族寒门以外,其他人都有一定背景,郭待封,此人父亲是名将郭孝恪,虽家道中落,却也衣食无忧,颇有人脉。

余下七人门第都不低……

科举是为提拔寒门士子,但从名单上来看,世家子弟占据了大部分三分之二,庶族寒门只占其中三分之一。

能够占据三分之一已经很不错了,还是受到科举改制的刺激,庶族寒门怕朝廷顶不住压力,未来会取消此番改制,削尖了脑袋参加的缘故。

换作未来,随着科举的大势不可逆,更多的世家子弟抢占科举的资源,情况会更糟。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士族占据了大多数的教育资源。

庶族寒门先天性就失了先手,想要真正崛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科举改革是第一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随着榜单的公布,位列前茅的士子受到了特别关注。

张柬之作为省试榜首,风头一时无两。

张柬之目前依旧居住在国子监,作为国子监走出来的省试榜首,上下学生都与有荣焉。

这天张柬之受到了崔冬日的邀请,前往长安最大的酒楼赴宴。

张柬之气度从容,说道:“告诉李兄、崔兄,张某准时赴约。”

他知这是鸿门宴,但应答的没有半点犹豫。

张柬之这一举登榜天下知,但毫无疑问也受到了巨大的质疑……

毕竟张柬之在国子监籍籍无名,唯一留给人的记忆就是当初令狐德棻的赞许。

就这样的他,凭什么压过崔冬日、李元素,还有卢照邻?

崔冬日乃清河崔氏青州房最耀眼的后起之秀,父亲是鼎鼎大名的才子号称五姓才冠的崔信明。崔冬日继承了他父亲的才华,博览群书,思维敏捷,下笔成章,五姓士族中最耀眼的新星。自从他决定参加此次科举之后,一直是榜首最热门的人选。

李元素与崔冬日情况相同,两人都是五姓里风头最盛的人物,两人常拿出来一起比较,并称崔李。

李元素也受家族指派,参加此次科举。

至于卢照邻,更是成名已久。

不过与李元素、崔冬日略有不同。

卢照邻虽出身于五姓中的范阳卢氏,却隶属于旁支,并未受到家族,用心栽培,十岁时远赴江南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卢照邻博学善文,学有所成后,奔赴长安干谒求仕。投靠了还未拜相的来济并深受其赏识,在来济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加之自己才华,名声大噪,受到邓王李元裕的招募,将之视为自己的司马相如。

此番科举改制,卢照邻不知为何离开李元裕的幕府,也参加了此次科举。

诸多迷信五姓的士子都将他们视为前三的热门人选,甚至有人畅想他们包揽前三。

结果籍籍无名的张柬之得了第一,李元素只得了第二,崔冬日排到了第四,至于卢照邻居然掉到了二十一。

张柬之在国子监备受陈青兕器重,人尽皆知。

现在他拔得头筹,陈青兕又是主考官,尽管科考的流程公开严密,可谁也无法保证制定这些规矩的人没有舞弊之法。

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巧?

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成为了榜首?

也就是改了殿试,三甲由陛下亲自选定,这要是没有殿试,依照以往的规矩来,张柬之就是状元。

张柬之这一收到请帖,就知道对方来者不善。

这刚出国子监大门,却见好友魏元忠已经等候多时了。

“便知道,张兄一定会赴约。”魏元忠显然也得到了消息。

张柬之道:“张某不在乎流言蜚语,是否够资格,轮不到他们评说。可他们质疑陈先生,却是不能做事不问。对付他们,还轮不到陈先生出手……”

魏元忠笑道:“张兄壮哉,弟与你同往!”

这个章节里的张九龄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个岭南盛唐名相诗人张九龄,只是同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