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90章 提前筹备预防

初唐:砥砺前行 第190章 提前筹备预防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90章 提前筹备预防

第190章 提前筹备预防

陈青兕在李治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现在的他,几乎只要向上禀报,都能在第一时间得见。

偶尔遇到李治正在跟宰相们处理事情,也会让内侍将他请到偏殿,备上茶水点心等候,俨然是亲信近臣的待遇。

这天不巧,李治正在与宰相们商议事情。

陈青兕在偏殿尝着宫里的糕点,想着科举的事情,等了大约半个时辰,才得到了李治的传召。

李治显然刚刚处理完其他事务,脸色有些疲惫。

但面对陈青兕,他还是强行提着精神,笑着让他入座。

陈青兕回礼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

陈青兕知道李治的务实的风格,没有多说别的话,将统计的人数,如实汇报。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喜意,惊讶道:“果真有这个数?”

两万人考生!

在后世人眼中两万或许不多,后世每年的高考人数,是两万的百倍千百。

然而在这个时代就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现在距隋末大动乱结束不过四十年,整个大唐人口也不过四百万户。

科举还在萌芽阶段,即便是宋朝,科举大兴的时代,初期考生都不及此刻。

李治有些兴奋,真有这个数量,岂不是意味着他能很快的摆脱关东士族?

但兴奋过后,又觉得数字太虚。

两万,实在太多。

李治沉吟片刻道:“会不会有问题?记录不实?”

陈青兕摇头道:“陛下对此事极为重视,许多旨意都亲自下达过问。地方官员不敢乱来,记录不会有假,只是制度上有所欠缺,这是臣的忽视。”

科举制度是隋朝诞生的,这毋庸置疑。

但为何后世人多有说法,将科举制度的源头定格为唐朝,便在于隋朝的科举开了历史的倒车。

科举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南朝齐时,就有了秀才科策试的说法,“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将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不及格四等,而不及格者“不合与第”,不予授官。

南朝梁时,梁武帝在建康设立五经馆,考试及格就给官做,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形成了考试取士之风气,甚至明确提出了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随才录用的规定。

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杨坚整合了前朝的经验制度,创出了科举。然后隋炀帝杨广分科目而举士人,弄出了进士科。

所以科举制度由隋朝诞生,有事实依据。

可隋朝的科举将最精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核心给丢弃了,成为了一项取悦官僚系统的制度,只有得到一定级别高官的举荐才能参加科考,也不是规定时间考试。是皇帝心血来潮,兴致一来,说一句“今日风和日丽,宜办科举。”然后庙堂大员你举荐几个人,我举荐几个人,将人选一凑合,选个时间考试,挑出拔尖的人入仕。

这就如九品中正制一样,完全就是取悦达官贵胄的游戏,比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取士都不如,失去了科举本质的意义。

直到唐朝开始,科举迎来新生,允许读书人投牒自荐,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荐。考试也是定期举行,为国选材。

当然唐朝的科举也存在弊端,因为试卷不糊名,考官对考生的态度就非常重要,提前得到考官的喜爱欣赏,甚至于贿赂等手段,能够将自己的名次提前,甚至内定三甲。庶族寒门中进士及第不容易,但不管怎么说,考中进士还是可能的。

陈青兕此番改了这个弊端,却也诞生新的漏洞。

投牒自荐没有设置门槛,阿猫阿狗只要自诩读书人,愿意出路费都能参加考试,导致出现了如今考生泛滥以及考生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

应对这种情况并不难,在各地州府甚至于乡县设置考场,经过两轮筛选,便能有效控制考试人数以及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可是陈青兕临时临急的被李治推上考功员外郎的位子,受命负责来年科举。

哪有时间逐步挑选生员……

何况在天下各州府开设考场,还要官员负责,不管是修建费用,还是人员俸禄都是巨大的开支,也不是说干就干的,得一步步,慢慢来。

但显然如此漏洞给有心人盯上了。

他们甚至不需要出手,只要派人鼓动士人,煽动风气,自然会有一群没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天纵奇才,定能一举高中的蠢货,不远万里的入京赶考。

李治知道这不是陈青兕的错,新的制度出来,肯定存在未知的风险与问题,这世上哪有万全的事情,将问题解决就好了。

他真正在乎的是这背后是不是有猫腻。

“爱卿,其中会不会有猫腻,那群人暗中搞鬼?”

李治已经将陈青兕视为心腹,有些话也不藏着掖着,他这般重视科举,就是为了打破关东士族对朝廷基层官员的垄断。

“十有**!”陈青兕说道:“臣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测,他们不只是推波助澜,甚至还安排了人故意捣乱,企图破坏此次科举,让此次科举改制,成为一个笑话。”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厉声,说道:“他们真有这胆子?”

陈青兕沉声道:“臣从不怀疑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会使出什么下作的手段。何况此事并不难,比如让某人受了刺激,大闹考场,扰乱次序。或者刻意制造事端,鼓动考生,煽动考生情绪。两万人,太多不稳定的因素。”

李治手指在御桌上点了几下,道:“可有解决之法?”

陈青兕道:“有,但需要陛下支持。”

李治笑道:“直说无妨!”

陈青兕道:“不能将两万考生聚在一起,人多易乱,不好控制。可设东南西北四处考场,将考生分割。此外,严明考场纪律,直接下发公文。于考场闹舞弊者,终身不能参加科举,甚至不能为官。于考场捣乱者,徒刑,视轻重而定,三代之中,不得参加科举,受人蛊惑者,蛊惑之人,罪加一等。此外需多派人手,应对突发情况,维护考场持续。”

“阅卷官,抄录官需要增加……”

“还有……”

他一条一条说着,将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做了提前筹备预防。

李治看着口若悬河的陈青兕,眼中越发欣赏与期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