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88章 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初唐:砥砺前行 第188章 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88章 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第188章 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李治听到这里,见李绩一脸赞同的表情,也放心了。

对于高句丽,这位大唐天子心中的执念不是一般的深。

围绕吐蕃,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定下了巩固河湟,扶持吐谷浑的未来基调。

陈青兕也松了口气,只要将吐蕃困在高原之上,吐蕃便掀不起风浪。

名相良将固然重要,但国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少了青海湖的吐蕃,便如没有了荆州的蜀汉,就算有诸葛丞相,也只是逆天而行。

李治见到了午膳时间,特地将李绩、陈青兕留下来用膳。

李绩早已习惯,陈青兕还是第一次,很配合的露出了受宠若惊的态度。

李治见自己的施恩有效果,嘴角微不可察的一翘。

用膳时李治并未继续问起吐蕃的问题,而是说了苏定方在西域的情况。

如历史上一样,苏定方在西域那是虎步四夷,令西域诸国闻之胆寒。

真没见过如他那样打仗的。

一万人被十倍之敌包围,苏定方稳住阵脚,亲自冲锋,一战破之,追击三十里,斩俘三万人,打得西突厥诸部分崩离析。

天寒地冻,苏定方完全无视恶劣天气,长驱直入两百里,直抵金牙山西突厥沙钵罗牙帐,又斩俘三四万人。

可汗沙钵罗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逃往石国西北之苏咄城。

石国国王本与沙钵罗互为兄弟,面对苏定方这种没有道理可讲的打法,吓得将沙钵罗一行人捆绑着送给了唐军。

这是前线传来的最新消息,苏定方已经解决了一切不服,正在西域修通道路,设置驿站,掩埋尸骨,划定疆界,恢复生产。

这一战,苏定方兵锋所向,直抵咸海……

大唐疆域西之最极,便在此处了。

陈青兕早在史书中便知苏定方逆天的军事才能,也知他的成就。华夏五千年名将无数,但以对外战绩而言,苏定方说第二,没几人有资格称第一。

可即便知道,听李治说起来,陈青兕也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李治感叹道:“李爱卿给朕推荐了一个厉害的角色……”

苏定方是第一次当任主帅,李治有些担忧,怕他难以胜任,是李绩坚定了他的决心。

李绩自己也想不到苏定方能打出这样的神仙战,跟着感叹道:“卫公后继有人矣!”

李治笑道:“父皇临终前颇为担心,我大唐能战之将,青黄不接。如今看来却是多虑,苏爱卿与朕写了封私信,信中特别夸赞了一人,叫裴行俭,说此人可传他兵法,可为大用。”

李绩高举酒杯道:“为陛下贺。”

陈青兕听到裴行俭的名字,眼中也不由浮现笑意,听着一个个的绝顶人物出现,他也跟着开心,跟着李绩举杯道:“为陛下贺!”

三人一饮而尽。

李治有午睡的习惯,屏退二人。

李绩道:“陛下,老臣有话要与陛下说。”

陈青兕见此,识趣了告辞离开。

李治道:“爱卿还有何事?”

李绩一脸肃然,道:“陛下,真正的奇才,近在当下。”

李治心情愉悦,知道他说的是谁,开起了玩笑道:“爱卿这是说自己?”

李绩苦着老脸道:“老臣险些酿成大祸,焉敢如此自吹!陛下……”

他突然语气严肃,作揖拜道:“我朝不缺摧凶克敌之将。老臣之下,有苏定方、程名振、契苾何力、梁建方,继任者亦有薛仁贵、高侃、郑仁泰等,年轻一辈也有不少人崭露锋芒,加以历练,亦可大用。唯独缺少执掌大局之人……老臣与卫公有过此方讨论,卫公曾说,一场无意义的胜战,比不上一场有意义的败战。”

“便如楚汉的项羽、刘邦。项羽古之名将,其人常胜不败,率八千子弟,横扫天下,莫有匹敌。而汉高祖刘邦却是屡战屡败,为项羽逼得抛妻弃子,多次亡命奔逃。”

“结果如何?”

“项羽越胜越弱,而刘邦却越败越强。”

“原因便是失了大局,不管项羽打了多少胜战,他都不可能赢,从一开始他就走在失败的道路上。而汉高祖尽管连战连败,却是败在了胜利的途中。故而即便失利,依旧能够笑到最后。”

“陈先生先于新罗一事,看出对方包藏祸心,又察觉吐蕃图谋甚大。由此可见,而陈先生年虽少,却能洞若先机,有运筹帷幄之能。”

“此正是我朝急缺的人才,可当大任。”

李治自然知道陈青兕的潜力,知他可当大任,也有心培养扶持,却想不到李绩对其赞誉如此之高。

都要说得跟张子房一样了。

李治终究不懂军事,对于《论敌》了解的不够透彻。

李绩却是知道,这篇《论敌》对于吐蕃的分析,细致到毫厘,这是一篇胜于《过秦论》的文章。

一旦公布出来,将会引发不小的动荡,有着极高的军事价值。

李治看懂了李绩的意思。

这老家伙是想将陈青兕调到兵部,让他发挥军事上的才能。

不便于明说,方才如此暗示自己。

李治并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道:“朕知道了。”

李绩见李治并未直接回应,略感失望,作揖退去了。

李治目送李绩离开,一时间也是睡意全无,深感头疼。

对于如何使用陈青兕,李治作为皇帝,自有定论。

许敬宗这个文儒领袖并不是很称职,加上年事已高,而今少了李义府,很多事需要他来干,挂着文儒领袖的头衔没有意义。

陈青兕官声名声都极好,至于因为科举而受人诋毁,只是暂时的事情,只要制度真正实施,有了效果,自然不会再有人说些什么。

陈青兕来当大唐的文儒领袖是最合适的,能够为天下寒门设立标杆,成为寒门世子的楷模。

储相。

这便是李治对陈青兕的定义,只要陈青兕不犯大错,哪怕拿不出什么政绩,都能一步步的凭借名声进入庙堂。

可现在……

陈青兕又露了这么一手。

这怎么抉择?

继续按文官的方向发展,还是将他调到兵部?

李治发现这人太厉害太全面也不是好事,都不知道怎么用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