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62章 小半年连升三级

初唐:砥砺前行 第162章 小半年连升三级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62章 小半年连升三级

第162章 小半年连升三级

《师说》!

看着名字,令狐德棻就觉得眼前一亮,只看这文章名就知道主题围绕教育来写。

令狐德棻最欣赏陈青兕的地方就是他对教育的重视,不管是青溪县的县学,还是《三字经》,以及对国子监的整改,无不围绕教育,也是如此,他才放心放权。

令狐德棻带着鉴赏的态度看来,手中之文。

可看到第一段,令狐德棻原本老迈浑浊半张的眼睛瞪得老大,嘴唇微抖,连带稀疏的胡子都在颤抖。

陈青兕能够理解令狐德棻此刻的心情。

华夏文化的传承千年,先秦散文功居第一。

不过古来散文有一特点,主要是以史书、经典、典籍等形式出现,如《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等,以叙事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客观。

随着发展,到了汉代,散文有了独立性,如《汉文帝集》、《世说新语》等,开始注重文学艺术性,以文字的力量反映社会风貌与生活。

这种记体文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主要侧重于记事,记录历史上的事件,以警示后人,甚至可以将之视为史书看待。

《师说》却是完全不同的散文风格以说理为主。

这种说理文最是难写,需要有雄浑的笔力,不但能够令人信服,还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且让人有读下去的**。

不然你说了一大通,别人听不明白,又或者枯燥乏味,却是白搭。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誉为“文章巨公”、“百代文宗”,就个人古文水平和古文成就来说,纵观整个历史,也无出其右者。

《师说》是韩愈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如果说《三字经》是蒙学中的王炸,那么《师说》就是整个士林的王炸。

鉴赏?

令狐德棻这位老学究自觉羞愧,如此雄文自己竟用鉴赏的态度阅读,羞煞我也……

没有说话,令狐德棻正襟危坐,甚至整理了衣冠,双手捧着文章,再次拜读。

陈青兕并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看着。

也不知看了几遍,令狐德棻方才叹道:“陈先生这《师说》一出,谁敢说你不配为人师表?”

一篇《师说》,直接让令狐德棻改了称呼。

对于国子监的改革得到了李治的支持,亦得到了令狐德棻的支持,但也有不少老顽固予以反对,指责他年纪轻轻却好为人师。

陈青兕之所以选择《师说》,也是一次回击。

陈青兕忙道:“不敢!”

令狐德棻却是正容道:“此雄文一出,天下读书人谁敢不称先生?”

有令狐德棻这位当世最著名的大儒推荐,《师说》一文,在京畿上空炸响了一记惊雷。

相对诗词而言,散文的地位显然更高。

尤其是《师说》这样的有文学价值,更兼具思想价值的说理文。

原本沉寂下来的陈青兕,再次冲向了风口浪尖之上。

这一次更高,力度更大。

而陈青兕也没有选择低调行事,主动号召天下学子求学,不问士庶。

《师说》一文,在反响最热烈的时候,传到了宫中。

李治逐字逐句的读着手中的《师说》,眼中闪着异彩。

“陛下,许相公求见。”

“宣!”

李治目视许敬宗矫健的身影,有些欣羡,一个六十五高寿的人都能如此健朗,自己春秋鼎盛,却受不得太极宫的湿热。

“坐!”

李治指着一旁的席子,待许敬宗坐下以后,方才说道:“许爱卿乃父皇昔年十八学士之一,又是文儒领袖,这篇《师说》,你觉得如何?”

许敬宗道:“妙不可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陈监正此文论述师道,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文甚至可比荀子之《劝学》。”

这《师说》一出,许敬宗也惊愕半天,庆幸自己并没有轻视陈青兕这位少年郎。

李治也读懂了《师说》,知此文绝妙,但却不如许敬宗这样的名士理解的透彻。

“那反响如何?”

李治语气中透着一丝喜悦。

许敬宗如实道:“更胜昔年洛阳纸贵,也就是陛下贤德,百姓安乐,长安才没有出现商贩哄抬物价的情况。”

就算夸陈青兕,他也不忘拍个马屁。

李治颔首道:“好,真好。”

他继位之初,便知自己有两个难缠的对手: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关西勋贵,以关东五姓为首的士族大家。

现今长孙无忌已经是瓮中之鳖,生死就在他的点头之中。

接下来李治准备将重心放在关东士族身上。

陈青兕这位庶族出身的才子,在士林中的声望越高,对于他的计划越有利。

李治最初的打算等一等,等到明年,看看科举的情况,再做决定。

只是陈青兕发展的速度竟超乎他的预料,先是科举的变革,现在又是《师说》奠定自己大儒的地位。

很多时候并不是人决定事情,而是到了一定地步,势会推着人走,由不得不做变化。

陈青兕是如此,刘仁轨的危机,让他不得不主动出击。

现在的李治也是如此,便被这个势推着跟着动。

当然李治身为皇帝,他可以压下陈青兕推动的势,但这并非李治的意愿。

作为一代英主,李治想要如自己的父皇一样,成为一大伟大的君王。

面对机遇,哪有退缩的道理。

“替朕拟一道旨意,《师说》朕很喜欢,达者为师,说的很好。连孔圣人都能不耻下问,何况我辈俗人?此文可表于天下,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许敬宗多次替李治拟旨,行文也深得李治之心,毫不犹豫应诺下来。

“另外……”

李治想了想,说道:“另加国子监监正、吏部员外郎、弘文馆直学士陈青兕为承议郎。”

承议郎并没有实权,属于文散官,但品级却比国子监监正高上一阶,也算是晋升。

不过小半年,陈青兕先从下县县令,升为国子监监正、弘文馆直学士,又升为吏部员外郎负责科举,现在再次加封承议郎,成功实现三级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