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146章 国子监改革提议

初唐:砥砺前行 第146章 国子监改革提议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146章 国子监改革提议

第146章 国子监改革提议

“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旗帜倒下了,下令追击他……”

程伯献紧绷着脸,再一次背出了《曹刿论战》,相比上一次背的磕磕绊绊,这一次明显熟练了许多。

毕竟背过一次,记忆中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次回顾,自然容易许多。

“知道这篇《曹刿论战》核心说的是什么?”

很意外,陈青兕问出了一模一样的问题。

程伯献想了想道:“士气?”

这是他最开始的答案。

陈青兕点了点头,问道:“还有呢?”

程伯献道:“细节?”

这是当时翟承休的答案,

陈青兕继续颔首,说道:“继续想想?”

程伯献细细思考了片刻,突然惊喜道:“是赏罚分明。”

陈青兕鼓起了掌,笑道:“不错,士气是取胜的缘由,细节则决定是否能够战果。但赏罚分明才是论战的核心,是因为鲁国国君取信于军民,才有打这一战的资格。若非如此,以齐之强,鲁之弱,哪有取胜的希望?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基础,才有未来。”

程伯献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复杂。

陈青兕继续道:“你的出身,注定不可能让你们从小卒开始,如你们先祖一样,在生死历练中成长。”

程伯献抿着唇,有些倔强。

陈青兕笑道:“《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伱读了几遍?”

程伯献道:“不知道。”

他哪里会去记,只是一遍一遍的读,一遍遍的背,免得受罚。

陈青兕继续道:“也就两个半夜吧?我可不信,你平时会拿出来读。”

程伯献尴尬笑了笑,算是默认了。

陈青兕道:“两个半夜,至多六个时辰。六个时辰,靠着自己就能读懂一篇文章。你看,也不是很难。”

程伯献怔了怔,道:“天下文章,何止千万……”

陈青兕错愕道:“你是准备考状元?真要做这美梦,那我反要劝你,将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多打几场马球……”

程伯献听着这**裸的鄙视,不服道:“如果早些遇到先生,还是有可能的。”

陈青兕笑道:“这话我爱听!”他顿了顿,说道:“在课堂上左右是浪费时间,不如跟着先生学学。就跟你练功一样,一开始生涩,多练几次自然好了。”

程伯献也不知听没听进去,作揖离开。

陈青兕拿着自己制定的改革方略,找到了令狐德棻。

这刚刚入内,令狐德棻忍不住笑道:“陈监丞果然了得,程蛮子都让你拿捏了。戒尺,此物寓意确实极好。”

陈青兕将自己的改革方略献上,道:“下官来国子监多日,有许多看法。也不知对不对,还望令狐监正指点一二!”

有程伯献的事情打底,令狐德棻对陈青兕的手段能力也有一定了解,接过改革方略细看。

方略细数国子监存在的不足之处,改革的核心主要聚集在两个方面:其一、加强武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二、对于招收生员的管理规划。

国子监的生员一部分是官宦子弟,一部分是庶民生徒。

官宦子弟管理的到位,可庶民生徒的选择就有些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时候都是地方县令一言而决,很容易就存在内幕操控。

这种内幕操控是没有办法杜绝的,但可以将地方州县的文教水平是与官员的政绩直接挂钩。

陈青兕采用考核的方式,筛选生员甚至于淘汰不良生员。

也就意味着地方官员如果靠着手中关系将不合格的生员送到国子监,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政绩,虽说不能完全杜绝内幕,却也能够限制这种情况。

令狐德棻看的很是认真,有不懂的地方,还会细心问询。

令狐德棻是当代的文儒领袖,他的学问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大唐的文化传承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身为国子监正,令狐德棻并不合格。他更适合教书育人做文章,而不是当国子监正。

他当任监正多年,并未推动国子监的发展。

国子监前进的脚步止步于李世民扩建国子监之时,十数年来都守着规矩。

令狐德棻看着手中的改革方略,听着陈青兕的解释,不住颔首认同。

他虽不懂改革,却也分得清好坏,兼之陈青兕改革方略写得清晰,描述又到位,深入浅出,很容易理解。

令狐德棻是谦诚君子,忠厚长者,感慨道:“陈监丞的提议极好,对于生员的规划,这个需得朝廷同意。某这就上书天子,请他定夺。至于加强武课,某也觉得很有必要。京中现在的风气,老夫也不喜欢。可以做主调拨一些公廨钱,增加武课。”

公廨钱就是后世经费的意思。

令狐德棻口中的风气,指的是乘轿现象。

唐朝尚武,立国之初,文人武将出行多骑马。随着贞观二十年发展,贵族兴起了乘轿的风气。

他们将马车装饰的极为华丽,将此视为身份的象征,出入都坐着轿子。

令狐德棻最看不上这种无用的跟风之气。

陈青兕本以为令狐德棻上了年纪,思想顽固,自己得花费好一番心思才能说动他,却不想这般容易,赶忙道谢。

令狐德棻却开怀笑道:“老夫一直都觉得国子监需要整改,奈何能力不足,不敢妄动。只能萧规曹随,陈监丞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可直接与老夫商议。”

陈青兕躬身作揖。

陈青兕得到令狐德棻的支持,在国子监的宿舍、学堂之间,选择了一块空地,修葺操场,然后又挑了两处地方,修建靶场与马场。

消息传开,国子监上下生员,无不欢欣鼓舞,暗暗期待。

但真正造成影响的还是国子监招收生员的改革规划。

这将生员的成绩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牵扯极大。至少负责升迁的吏部,掌管户籍的户部都得牵扯进来,无可避免的会带到庙堂讨论。

但陈青兕更清楚,自己的提议一定会得到李治的支持。

因为最大的受益者是寒门,附合李治抬寒门对抗关东士族的大方略。

就在陈青兕提出改革的第三日,陈青兕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李治的召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