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249章 我,苏景明,人在扬州,无法无

第249章 我,苏景明,人在扬州,无法无

第249章 我,苏景明,人在扬州,无法无天!

十月二十六日,近午时。

扬州商会总把头曹四爷,在扬州城最好的酒楼明月楼设宴,高调邀请近百名大商人。

临近苏良来扬州之际,又有疑似“苏良亲笔信”的传言在先。

曹四爷如此做。

自然是为了拉拢商人们站队。

他怕此信内容为真,怕苏良针对他,故而欲拉着多名商人结势。

不得不说,曹四爷在扬州城颇有威望。

在他邀请之列的近九成商人都准时赶往了明月楼赴宴。

明月楼之名,取自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中的两句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此楼的主人。

正是拥有十二家风月场所的乔三娘。

除了乔三娘到场外,敖家大少敖烈、空山寺监院惠本和尚也都到场应援。

一般情况下,商人不愿与官斗,也不敢与官斗。

但若官府想以权势侵吞他们的钱财,他们便会全力抵抗。

大宋造反者多为百姓匠人,而非大商人。

主要原因是朝廷将大商人当成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包括当下的各种变法措施,依旧是在大商人阶层能够接受的程度下进行。

若苏良真抄了曹四爷的家,以此解决扬州钱荒。

商人们都会感到危机。

若有人拱火。

扬州的商人,甚至江南的一大波商人不是没有造反的可能。

明月楼的这场宴席,从近午时一直延续到了近黄昏。

期间,到场商人都签下了一份结盟协议。

大意为:扬州商人荣辱与共,若遇不公平待遇,轻则罢市,重则离开扬州城。

曹四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覆巢之下无完卵。

他们虽未提朝廷、未提变法、未提苏良,但这次结盟明显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苏良还未至,这群人已经将态度表现出来了。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若这些商人都罢市或离开扬州,扬州商税至少折损一半。

甚至整座扬州城都将因此衰落。

这对当地官衙和百姓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

苏良自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商人抱团,维护个人利益,在他意料之中。

这些商人没动静,苏良还不知如何办,而今有了动静,他反倒有了想法。

……

正月二十八日,清晨。

苏良与曹护等人坐着一艘小船,朝着城外奔去。

他们将与官船汇合,然后在扬州无数人的注视下,堂而皇之地抵达扬州城。

当下,苏良已摸清了扬州城的情况,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

……

近午时。

一名便衣禁军士兵,手持身份令牌,来到了扬州州衙。

“苏知州,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苏御史将于午后抵达扬州城,烦请苏知州安排船只车辆接送。”

苏舜元立即将那封“苏良亲笔信”递给他。

并称此信已遗失,目前扬州城百姓皆知此信内容。

此刻,苏舜元几乎相信此亲笔信为真。

便衣禁军士兵笑着道:“苏知州,苏御史早已得知此事,并让我告知您,一切皆在意料之中。”

说罢,禁军士兵便大步离开了。

苏舜元来回踱步,心中忐忑不安。

他生怕苏良一气之下对大商人发难。

到时虽能解决钱荒问题,但却将扬州城的商贸也废掉了。

年后,苏良拍拍屁股回京领赏,他与百姓的日子就要悲惨了。

随即。

苏舜元便安排船只车辆,并派遣了几十名衙差去迎接苏良。

从职级上看,苏良不过比他高出半级。

但当下,苏良乃是代表变法司而来,变法司代表着官家。

苏舜元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

州衙的衙差们一行动,百姓们便知晓苏良真的要来了。

那封亲笔信的可信度也越来越高。

很多人猜测,苏良来此就是收割富商财富,除了解决钱荒,也为了使得年后的市易法顺利执行。

商人群体,人心惶惶。

而许多百姓则甚是开心,他们被一些大商人剥削实在太久了。

如今临近过年,物贱钱贵,底层百姓们根本不敢有任何消费。

曹四爷听到这个消息后,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他虽在运河上纵横三十余年,有过落魄,也有过辉煌,死生之事也都遇到过。

但苏良可是敢在朝堂上打架,敢砍下几十名西夏人脑袋的主儿。

他不愿与其为敌。

但为了自保,他也不介意拼个鱼死网破。

他想了想,朝着一旁的管家道:“待苏良进城,便立即派人监视着他,我要知晓他去的任何一个地方。”

……

一个时辰后。

两艘大船停在扬州城城北码头。

苏良与家人将改坐小船,由北水门进入扬州城。

码头上,人山人海。

苏良刚下大船,便听到有人高喊道:“苏御史,你是咱们扬州人的骄傲!”

苏良听到此话,不由得笑了。

他朝着后面的曹护道:“准备撒钱!”

片刻后。

苏良坐上苏舜元安排的船只。

而在船的前面还有一艘船,此船上面除了四名禁军士兵外,便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铜钱。

入城门后。

四名禁军士兵便打开麻袋,开始朝着官河两岸撒钱。

哗啦!哗啦!哗啦!

一枚枚铜钱撒在河畔上,引得许多人争抢。

钱并不多。

也未出现百姓踩踏的情况。

百姓们捡钱完全是为图一个好彩头。

苏良入城便高调撒钱,乃是为了告知扬州城的百姓:他来了,铜钱便来了!

船行水中,缓缓前行。

苏子慕从船舱口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眼睛里满是好奇与兴奋。

“苏御史,你还记得吗?那年你是坐了我的牛车参加的乡试!”

“苏御史,我有伱的全部文章,你来给我家书籍铺写一幅字吧!”

“苏御史,那封信是你写的吗?你是不是要对那位曹四爷动手了?”

……

官河两侧,百姓们都扯着喉咙喊着,询问各种问题的都有。

苏良在船头笑着招手,没有回答任何人的话语。

约半个时辰后。

苏良上岸坐上马车,与曹护等人去了州衙。

而唐泽、唐宛眉等人则是直接回了唐宅。

苏良刚走到州衙门口,扬州知州苏舜元便快步走了过来。

当年,苏良与苏舜元的弟弟,监进奏院苏舜钦有旧,更是卷入到了进奏院案中。

苏舜钦在去年病逝,苏良也曾难过许久。

苏舜钦甚是支持变法。

若不曾病故,以其才能,必然可大展手脚。

苏舜元与苏舜钦的容貌较为相似,苏良一眼便认了出来。

“苏御史,下官总算将你盼来了,快!里面请,里面请!”苏舜元客气地说道。

“才翁兄,唤我景明即可,我与子美乃是故旧,你我之间就无须客气了!”

听到此话,苏舜元不由得心中一暖。

一些同僚曾告诉他,苏良乃是当朝最无情的台谏官,为了仕途,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

但他今日与苏良相见,下意识地觉得苏良并非那种人。

他不知道的是,自《百日官员考成策》后,没几个地方官会讲苏良的好话。

稍倾,二人来到了衙后厅堂。

分别落座后,苏舜元便急不可耐地拿出那份“苏良亲笔信”,问道:“景明,此信可是你写给我的?”

苏良微微一笑。

“是,也不是。”

“嗯?”苏舜元不解其意。

苏良笑着道:“当时,我听闻扬州城传出‘交子换铜钱’的谣言,为了推翻此谣言,便写了这么一封信,故意让扬州城百姓传播。”

“高,实在是高。那这封信就是假的了,我今日便辟谣,让那个曹四也放心,不再生出罢市的想法。”

苏良摇了摇头。

“不,先莫辟谣。此信到底是真是假,取决于曹四的态度。”

“你……你不会真要抄曹四的家,然后解决扬州钱荒吧,此……乃下下之策,商人们必会罢市,甚至离开扬州,不行,绝对不行!”

“才翁兄,莫急。我自然不会为了解决钱荒,而坏了扬州城的商贸,你放心,我心中有谱,保证商人们不敢不老实!”

“至于具体如何解决钱荒,待过两日再说,好不容易还乡,我想先陪一陪家人。”

“也是,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那我便先不辟谣了!”

苏良点了点头。

随后,苏良与苏舜元闲聊片刻后,便直接回了家。

……

半个时辰后,曹四爷宅院内。

他的管家急匆匆跑过来,道:“四爷,那苏良已经回家了,但是官衙笔吏告诉我,他们并没有接到撰写辟谣信息的任务。”

曹四爷眉头紧锁。

“不辟谣?难道这个苏良真敢拿我来杀鸡儆猴?他就不怕扬州商贸乱成一锅粥,就不怕扬州城运河上的船只停摆?”

“你再去探,发现他有什么动作,立即来汇报,若他敢带领士兵衙役来寻我,立即通知各家商户,全部罢市,若有不听我命令者,老子让他在扬州城活不下去!”

“是,四爷!”那管家快步跑开了。

……

入夜,一座两进院内。

房间已全部收拾干净,苏子慕在院落中跑来跑去。

唐泽坐在他那把已有四十余年高龄的红木椅上,一脸幸福。

而唐宛眉与小桃则是钻进了厨房中。

扬州菜,唯有在扬州,用扬州本地的食材,才能够做出味道。

片刻后,饭菜上桌,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喝起来。

……

翌日。

唐泽与苏良主动邀请了三十多名邻里故旧到家中吃饭。

院内足足摆了四大桌,酒菜皆来自明月楼。

曾经,唐泽一人在此居住时,周边邻里故旧都提供了诸多帮助。

苏良若因仕途避嫌而不理会这些人,那就显得有些忘恩负义了。

该有的礼数,苏良一样都不少。

他也不怕这些真正的邻里故旧来找自己办事。

有些忙,苏良该帮一定会帮。

邻里故旧们离开时,苏良也是赠钱赠物,没有摆任何官架子。

十月三十日。

阳光灿烂,苏良全家出城郊游,天亮启程,天黑方归。

不知者,还以为苏良乃是返乡度假。

这两日,过得最痛苦的便是曹四爷。

他是吃不好,也睡不好。

州衙没有对那封“苏良亲笔信”辟谣,乃是一种违背常情的做法。

他生怕苏良带人突然就闯到他家,以虚无之罪,将他抓走了。

……

十一月初一,清晨。

苏良身穿一袭月白色长衫,来到了扬州城州衙。

此刻,州衙偏厅已经成为了他的办公之所。

苏舜元见苏良来到州衙,不由得大喜,忙问道:“景明,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苏良微微一笑,看向一旁的曹护。

“曹护听令,立即率领禁军士兵,分八队,持变法司封条,查封空山寺的八家质库,并将惠本和尚与质库掌柜,捉拿入狱!”

“末将遵命!”曹护拱手,转身便走。

“啊?”苏舜元一脸懵。

他本想要拦,但一想到曹护奉的乃是变法司之命,连忙看向苏良。

“景明,不可如此鲁莽,不可如此鲁莽啊!如此做,不是将扬州商人都得罪了吗?此外,依照程序,不问不审,便封铺抓人,有些不合乎大宋律法呀!”

苏良胸膛一挺,道:“在扬州,我就是大宋律法!”

此话,一下子噎住了苏舜元。

苏良又道:“苏知州,有些事情,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你再等一等,相信我,若惹出麻烦,全由我来承担!”

听到此话,苏舜元有些明白了。

虽然三日前,苏良与他称兄道弟,甚是亲近,但涉及到公事,苏良还是不相信他。

苏良用的是三衙士兵,变法司的封条,又是奉圣命而来。

他无权过问,也无资格阻拦。

当即,苏舜元微微拱手,不再说话。

这时,他才知这位年纪轻轻的台谏官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靠得是什么。

翻脸比翻书都快。

并且擅于用权。

即使中书的相公们来到扬州,都不敢说出类似“在扬州,我就是大宋律法”之类的话语。

但苏良却毫不顾忌。

此话,让苏舜元的所有疑虑都只能暂时咽进肚子里。

这种一言堂式的压迫感,令他窒息。

不到一个时辰。

空山寺八家质库皆被查封,惠本和尚与八家质库掌柜,全都被抓到州牢中。

速度之快,令人匪夷所思。

直到所有人被抓,消息才传了出去。

民间百姓都惊呆了。

往昔官府抓人,皆有罪状,但此番抓人,只留下了一句话。

“变法司抓人,不需要理由!”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曹四爷的耳中。

然后,许多商人在惊恐之下,也都奔到了曹四爷的府邸。

商人们想到了苏良会针对大商人们,但他们觉得至少会按照流程走。

先商量,确定商人们会不会配合。

若不配合,再编造出一条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罪状,而后捉拿入狱,若商人们最后愿意将窖藏的钱币流转,仍会既往不咎。

因为扬州城若离了这群大商人们,商贸立马就会一片混乱。

但苏良这一下子,将所有商人都弄懵了。

苏良若想杀鸡儆猴。

最好的鸡,理应是曹四爷。

惠本和尚虽然暴利,但毕竟是做借贷生意,窖藏的铜钱远远少于曹四爷。

商人们想去帮惠本和尚喊冤,都不知如何喊。

因为不知罪状。

这就是明显的强权抓人。

苏良这种霸道且不合乎逻辑的行为,令商人们皆甚是慌乱,生怕若一起罢市,苏良将做出更加强势的事情,将所有人都抓进去。

谁都没有见过如此无法无天的士大夫官员,这完全是同归于尽的打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