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好狠的欧阳伦

第473章好狠的欧阳伦

嘶――!!

嗯嗯!?

当欧阳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整个太极殿都安静下来,不,“安静”已经不足以形容,得是“寂静”!

朱元璋双目无比深邃的看着欧阳伦,眼神中透出的神色逼以往都更为复杂!

百官一个个更像是见了鬼一样看着欧阳伦,眼神中竟然还透着一丝恐惧,身为礼部尚书的吕昶更是在颤抖。

这个欧阳伦到底要不要干嘛?

前脚才把儒学弄掉,这转头就要对科举下手!?

对于欧阳伦的能力,现场包括朱元璋、李善长在内的众人,已经没有任何怀疑。

正是出于对欧阳伦能力的肯定以及过去欧阳伦骇人听闻的战绩,所有人不得不重视。

对弈朱元璋、李善长以及文武百官来讲,欧阳伦每一次改革都对大明有好处,但既然是改革,必然是有利益损失的。

教育改革,直接把儒学改革没了。

科举改革,谁又会遭殃?

唯独朱标露出高兴的神色,他也跟着欧阳伦做了好几项目了,虽说每次都是在旁边喊“666”,但他自身也是收获颇多。

科举改革!

这可是相当难得板块,过去的历朝历代,也都有能人对选拔人才的制度进行改革,先秦时期的世袭制,这是最早的选拔制度,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为官的可能。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是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而征辟制则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虽说比世袭制稍稍优秀一点,但依旧是在上层流转。

还有一个是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拔制度,由朝廷指派中正官,根据德行、才能和家世将地方上的人才分为九个品次,供吏部选用,看的还是门第、背景。

直到隋朝开始,出现的科举制,通过层层考试,从所有读书人当中选拔人才。

大明现在同样是科举选才。

科举制度已经是所有人认为最优解,顶多就是改变一下考核的内容、方向、形式,如果只是改变这些,还谈不上科举改革!

朱元璋思索片刻,对于科举制度.朱元璋也有些不满意,但他也想不出其他有用的办法,所以在差人才的时候,他也只能是重开科举。

现在欧阳伦居然提出要科举改革,朱元璋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有些好奇。

“先说说你的想法。”

朱元璋并没有否决,但也没有立即选择支持。

毕竟科举制度已经实施这么多年了,即便是元朝也举行科举,足以见到这办法的确有其长处。

“陛下,科举制度施行多年,其中弊端臣婿不用多说,陛下和诸位大人应该都很清楚。”

“臣婿之前在处理南方四省问题的时候,为了快速选拔人才,特意弄了一个公务员考试制度,快速招募到了诸多人才,臣婿觉得科举制度可以向公务员考试制度靠齐!”

欧阳伦缓缓道。

“参照公务员考试改革?”朱元璋愣了一下。

李善长站出来道:“欧阳驸马,你的那个公务员考试的确是快,可若是科举也同公务员考试一样了,那又如何区分官员和公务员?这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

欧阳伦缓缓摇头,“李大人你又犯老毛病了,我都还有说完,你就先质疑上了。”

“说白了,之前的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其实就是我做的一个试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务员考试制度效果是要比科举制度效果要好,且更为公平!”

“所以.今日我正式提出来大明公务员选拔制度!”

“今后大明所有的官吏统称为公务员,不过具体区分为选调生、国考公务员、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务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选调生是选拔出来最优秀的公务员,和科举进士差不多,国考公务员和省考公务员则和举人差不多,事业单位公务员便是如今各个国企人员,至于临时聘用人员属于特殊人才,不同的公务员前途发展、福利待遇会有所区别!”

“当然报名资格、考试难度、竞争强度也会不一样。”

“另外考试形式上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不光有笔试,还得有体考以及面试,通过各项考核综合取分排名!”

“考试内容也得变化,不能只考四书五经,增加专业知、行政知识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儒学的东西将要大幅度减少,增加律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便是臣婿对于大明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大致思路,具体内容等下来后,编撰一份详细奏章送上来。”

欧阳伦说完,现场依旧安静了一会儿。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全都被欧阳伦所描述的内容所震撼!

乖乖!

欧阳伦这那里是科举改革,更像是对儒学的斩草除根啊!

儒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不就是因为儒学那一套很适合用在科举上么?过往科举考试,考得最多的就是儒学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让儒学备受追捧。

欧阳伦前脚才将儒学一脉一网打尽,这后脚就要将儒学的根基彻底毁掉。

这和杀人后还要将人尸体挫骨扬灰有什么不同?

狠!

好狠!

完全可以想象,一旦欧阳伦这个所谓的科举改革得到落实,那么儒学当真是没有任何出路。

大殿内,一些儒学出身或者与儒学一脉走得比较近的官员紧张得全身汗毛都立了起来。

刷刷――

文武百官们将目光转移到朱元璋身上去。

这个时候皇帝朱元璋的决定就至关重要了,只要朱元璋点头,那么儒学彻底退出历史主舞台的结局就算是确定了。

朱元璋自然是感受到了一众官员投来的目光。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