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466章 明显的优势

第466章 明显的优势

第466章 明显的优势

徐洲自然也不想再使用那些他们带过来的实验仪器,徐洲之所以选择将它们带过来,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备用选择而已,以免耽误实验的进度。

在宁晨的指导之下,大家很快便了解了这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纷纷上手了起来。

让大家都感到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实验设备的确要远比他们想象之中的更加容易操作,而实验设备所达成的效果,更是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宁老师,看来我们带的这些实验设备,真的是不需要再拿出来了。我们这才刚刚上手,就已经能够操作到这种程度了,这些实验设备的级别,的确要远超我们之前的设备啊。”

徐洲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可是面对这样先进而又好用的实验仪器,徐洲的心情肯定更多的是开心的,哪怕自己让大家携带大量随身行李来科幻岛的事情,可能会成为一个永久的笑话,这也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了。

而除了徐洲之外,其他几位老师也表达出了与徐洲类似的想法,这让大家非常愉快的就实验仪器的选择达成了一致。

“好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徐老师请放心,这件事情我们回去之后肯定是不会胡乱传播的,我相信大家都会为你保守这个秘密的,是吧?”

听到宁晨的话,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在了隋枫的上面。

意识到大家竟然都在同时注视着自己,隋枫有些惊慌失措的说道:

“你们……都看我干什么?我的嘴有那么不严吗?”

众人见状也都忍俊不禁了起来,因为要是从这些人中找一个嘴最不严的人,那肯定是非隋枫莫属了。

当然,隋枫也并非真的是那种会随意对外泄露重要消息的人,只是对于讨论一些八卦的事情颇为感兴趣一些。

“好啦,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你们要是想跟别人聊,那就尽管去聊好了。”徐洲微笑着说道。

这个小插曲让大家的心情都轻松了不少,不过很快大家便又变得严肃了起来,继续讨论起有关未来研究工作的事情。

“宁老师,我还是有些奇怪,虽然你们之前研究的只是可控核聚变在理论上的强化方案,但真的从来没有做过任何的实验吗?至少有一部分的东西,还是需要经过实验去验证的吧。”

除了徐洲之外,类似的疑问也同样出现在了其他人的心中,而面对着他们的疑问,宁晨淡定的解释道:

“是的,我们的确没有采用任何的实验,纯粹是从理论上进行的研究。这一次我也想将这個方法向你们推广一下,这个方法,就是以数学模型为切入点和核心,再结合其他领域知识的研究方式……”

听到宁晨的话,在场的人除了宋溪韵之外,全都表现出了一副十分惊讶的表情。

诚然,对于类似的科研问题解决方式,他们之前肯定是有所耳闻的,只是这种纯粹的数学思维,更多的还是表现在与数学非常接近的问题上面。

而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课题,其中明显是物理学的知识要占比更多一些,如果只是以纯粹的数学为核心的话,显然是不太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但既然宁晨能够表达出这样的言论,那足以说明他们之前的确是通过这种方法,完成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强化,这让大家对此都感觉到更加的好奇了起来。

“宁老师,你们真的仅仅使用了数学模型的方式,就做出了更加出色的可控核聚变模型吗?可是我们几个又不算是什么数学上面的专家,真的也可以掌握这个方法吗?”

对于大家的疑问,宁晨早就有所准备,点了点头回答道:

“当然了,而且我不觉得你们需要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怀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一开始都不需要被定义。就像宋溪韵之前只是一个纯粹的数学研究者,可是现在已经可以涉及到多个不同领域的研究了。我想象我们大家都有能力做到同样的事情,不需要将自己的专业领域刻意的限制起来……”

宁晨的话让大家不禁都沉默了起来,因为事实就跟宁晨所说的一样,在正式从事材料学的工作之后,他们都没有想过自己再会有其他方向上的可能了。

这样的想法,或许会让他们能够将精力都集中在材料学这个专业上面,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意识到宁晨的这个提议的确可能会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提升,原帅率先说道:

“宁老师,我愿意按照你说的这个方式去尝试一下。反正之前我们已经做出严格意义之下的室温超导体了,就算这次的研究没有那么容易成功,这也是我们都可以接受的事情。”

见到原帅第一个表示了对自己的赞成,宁晨的眼神中也是充满了欣慰。

一直以来,宁晨和原帅之间,都是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当他们后来成为了同一个实验室中的同事,原帅的内心中,依然保持着满满的对宁晨的崇拜之情。

原帅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有宁晨的帮助的话,自己现在根本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成就,甚至连在盛州大学留校的机会都不一定拥有。

事实上,在上一世,原帅的发展的确相对比较一般,毕业后只是在一家工厂进行工作而已,虽然薪资待遇还算不错,但与这一世的情况可谓是天差地别了。

可以说,宁晨的重生,也让原帅跟着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原帅虽然对于其中的内情并不知晓,但是对宁晨的这种信任,却是原帅绝对不会动摇的一件事情。

原帅的发言也带动了徐洲等人,这让大家都决定按照宁晨的想法进行执行了。

“宁老师,既然我们都来到了科幻岛,肯定是以伱为主了,数学以前也算是我的强项之一,现在学起来应该也不会太过吃力。”

“是啊,宁老师,你是这个项目负责人,我们肯定都会按你的要求去做的。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们的确不应该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之中,而是要不断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这才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宁晨对于大家表现出来的态度十分的满意,当然宁晨也不会强人所难,只是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让大家都能够有更多的可能性。

“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个新的研究方法,我们肯定会让大家慢慢的去磨合的,至于之后大家是否都能够适应这种研究方法,这个还得看每个人的具体表现。”

宁晨和宋溪韵希望他们来科幻岛的初衷,主要还是帮助他们进行实验上的工作,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式,则是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

…………

带着徐洲等人在科幻岛上面逛了一天之后,众人很快便正式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工作。

一开始的时候,宁晨并没有打算马上让徐洲他们直接加入进来,毕竟宁晨和宋溪韵的这种特殊的研究方式并没有那么的容易入手,宁晨只是让他们先尽量的去理解自己和宋溪韵的这种研究方式,以便于后续实验工作的进行。

刚刚接触这种特殊的研究方法,徐洲、原帅、隋枫、皮尔斯等人都是有些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宁晨和宋溪韵到底在做些什么,不过在宁晨和宋溪韵的耐心解释之下,大家也逐渐开始理解这种思路了。

“原来如此,这种研究方式,就是通过数学思维去代替其他一切的学科啊。数学还真是一个十分万能的工具,竟然可以描述如此之多的东西。”

在开始理解宁晨和宋溪韵的这种研究方法之后,徐洲突然意识到,其实通过数学模型去研究材料学,要比研究可控核聚变还要更加容易一些。

因为材料学本来就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果和宏观性质的,在这些方面上,数学可以相对容易的对材料的结构进行描述,这两者之间的转化并不会出现丝毫的差错。

相比之下,通过正常材料学的描述方式,其研究潜力几乎已经被耗尽了,而通过建造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式,则可能会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经过几天的适应之后,大家都对于宁晨和宋溪韵的这个研究方法感到了称赞,明白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棒的研究方法,而大家也逐渐开始对这个方法入门了。

毕竟大家都是工科专业的大学老师,就算数学不是他们的本职专业,但数学基础至少都不会太差,而且身边还有宁晨和宋溪韵这个级别的数学家进行指点,大家的数学水平肯定是会突飞猛进的。

见大家的状态都非常的不错,宁晨便决定结束大家的适应期,开始这个研究课题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我们需要先完成的任务是,通过纯粹的数学思维,来构建我们之前做出来的290K室温超导材料。这虽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不过如果这个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的话,肯定会对我们后续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的……”

宁晨之前一直觉得,虽然他们已经成功的合成出了这种290K室温超导材料,但却未必对于这种室温超导材料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

而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则可以让他们以另一种角度去审视和分析这种室温超导材料,对于他们很可能会有不同的启发。

听完了宁晨的这些想法之后,大家都表示着赞同,这项工作也很快便开展下去了。

将290K室温超导材料通过数学模型去完全的描述,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因为这种物质结构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多个维度下都呈现出动态的形式,大家也必须要将这些不同的动态都完整的描述出来。

仅仅是其中的工作量,就是非常巨大的,更别说里面还有非常多的技术难点了。

好在的是,除了宁晨和宋溪韵之外,徐洲、原帅、隋枫、皮尔斯等人也都经历过大脑生物计算机技术的改造,能够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工作,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总算是一点儿一点儿的完成了这海量的研究任务。

虽说其他的人加在一起,完成的任务量也没有宁晨和宋溪韵的多,不过宁晨还是对于大家的表现感到非常的满意,毕竟他们才刚开始进行这项工作,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更何况大家的工作完成质量也是非常的有保证,连宁晨也没有检测出任何的错误。

而随着这一阶段研究工作的结束,宁晨带着大家一起总结分析起了这一个数学研究模型。

“大家可以看到,通过这个数学模型所表现出来的物质,是与我们的290K室温超导材料完全一致的。但在很多方面上面,我们的数学模型描述方式有着更多的优势,通过看似抽象的描述,却体现出了更多的细节……”

顺着宁晨的分析,大家都逐渐明白宁晨所指的是什么,更加意识到这种研究方法的独到之处了。

“宁老师,我明白了!这种数学模型的描述方式,是一种比粒子结构的描述,还要更加详细和具体的描述方式,可以从本质上对一种物质进行描述。比如说对于材料在不同温度、压强、湿度等状态之下的性质预测,我们的数学模型完全可以在瞬间便完成预测,可是物理模型却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进行计算……”

在高性能计算机的加持之下,这个计算时间虽然也短到几乎忽略不计,但毕竟这两者之间的本质逻辑并不相同,如果遇到更加复杂的模型,其表现出来的差距将会更加的明显。

而除了计算速度上的差距之外,这种数学模型对于材料性质的预测准确性也要更高一些,这是徐洲等人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