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301章 这是故意让我们知道的

第301章 这是故意让我们知道的

第301章 这是故意让我们知道的

“可惜的是,这依然是一艘常规动力的航母。这种常规动力很难制造出十万吨级的航母,战斗力相比于核动力航母来说,至少要差出一个档次。”

“常规动力航母的能源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这种常规动力的航母,只适合在一个固定区域内执行任务,很难像我们的核动力航母这样,长期在全球各处执行任务。”

“哎,想让他们突破航母核动力装置的技术,短期内恐怕是没有可能的。这种技术全世界也只有我们拥有……至于法兰西的那艘?那真的能够算是一艘核动力航母吗?”

就在他们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一个新的消息。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内容,他们的惊讶之情马上变得更加的强烈了。

“什么……你是说,夏国马上就要将他们的……两艘新的航母一起进行下海仪式了?”

“怎么会是两艘新的航母呢?根据我们卫星得到的消息,不是只有一艘新的航母吗?”

“是啊,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同时完成两艘航母的建造工作啊?就算只建造一艘航母,这也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而且这么大的东西,他们怎么做到完全隐藏的呢?”

一时之间,他们甚至有些怀疑,这个消息是否真的是真实的。

但其实,因为在夏国发布的消息之中,并没有说明这两艘航母的动力装置种类,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其中还有一艘搭载核动力装置的航母。

“消息的真实性应该没有问题,这是夏国官方发布的消息,基本不可能存在问题的。你们都知道,夏国的行事风格一向非常的谨慎稳重,是不可能随便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的。”

听到这些话,他们也都意识到,这的确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消息。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确实是太突然了一些。加上之前的零零一号,他们可就拥有三艘航母了。”

这样的航母数量,虽然还无法与强大的米利坚海军相比,但也已经足够让他们感觉到紧张了。

“现在就看看,他们这艘多出来的航母到底藏在哪里了。只要这艘航母下海,我们就可以通过我们的卫星,马上确定这艘航母的位置。”

“好在他们的航母规模不会太大,最多也不过会是八万吨级别的航母罢了。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一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追的上的。”

……

此时此刻,宁晨已经再次登上了零零三号的甲板上,准备参加零零三核动力航母的下海仪式。

这一次,宁晨并不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的下海仪式,甚至并不在公布的成员之中。

这倒不是宁晨的地位不够,而是为了保护宁晨的一种选择。

现在的宁晨已经参与到了很多国家级的项目,如果这些事情全部都泄露出去的话,无疑将对宁晨的安全问题造成很大的影响。

宁晨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个简单的科研者的身份,因此宁晨本人也很乐于这样的决定。

就这样默默的站在甲板的角落之中,参与航母的下海仪式,就足够宁晨感觉到激动和兴奋了。

除了参与航母下海仪式的人员之外,这次的航母下海仪式也将以直播的方式,在电视上和网络上进行直播。

此时此刻,全国有数亿人守候在电视、电脑、手机面前,只为了观看这次的航母下海仪式。

这样的情况,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在零零一进行下海仪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这样高的关注度。

但在夏国的科技快速发展之后,很多人都变得开始关注各种与科技相关的事情,特别是航母这样,决定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科技。

而且这次夏国同时公开发表两艘航母,更是大大吸引了人们对此的关注。

这个时候,零零三航母启动了自己的核动力装置系统,驶向了海面之上。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零零三号航母已经从基地中驶出,出现在了我们大家的眼前。零零三号航母的舰长为340米,舰宽为45米,最大航速35节,搭载飞机数量100架,排水量可达10万吨……”

此时此刻,除了夏国的人们之外,也有一些国外的人们,正在通过各种直播方式,查看着夏国这两艘航母的下海仪式。

因为一些信息的限制,仅仅根据这些公开的信息,并无法了解到这两艘航母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很多的细节都被刻意的隐藏了起来。

不过还是有一些专家,从一些信息之中,推导出了背后隐藏的信息。

“他们的零零二号,的确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但是零零三号,却是一艘核动力航母!”

“怎么可能是核动力航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很简单,就是通过航母的上层建筑。常规动力航母的上层建筑较为复杂,因为使用的是常规动力,需要烟囱来排烟。但核动力航母因为使用的是核动力装置,并不需要排烟的烟囱,因此核动力航母的上层建筑就会十分的简单……”

一边说着,这位专家一边指出视频中的几处位置,用笔圈起来进行着解释。

“没错,虽然这些画面并不算十分清晰,但还是能够比较明显的看出来,零零三和零零二在上层建筑上面的区别的。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零零三号的确是一艘核动力的航母。”

这个时候,又有一人过来说道:

“我们的卫星已经拍摄到了夏国零零三号的最新图片,清晰度要比视频中的更全面一些!”

“是吗?快拿过来看看!”

随即,他们便将卫星拍摄的图片打开,一起分析了起来。

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卫星拍摄的图片在局部上虽然比不上直播视频中的图片清晰,但好在可以将航母的全景都拍摄进去,几乎不会存在明显的死角。

经过一番仔细的分析,他们更加确认了这个结论。

“没错,从零零三的外部构造来看,这的确是一艘搭载了核动力装置的航母。真想不到,他们到底是如何突破这项棘手的技术的。”

如果说,这是十年之后或者是二十年之后所制造出来的核航母,这倒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很多技术虽然困难,但只要给夏国充足的时间,是迟早会完成技术的突破的。

可是,这却是一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突破的技术,甚至并没有占据正常的研究时间,和零零二号同时完成的建造,这足够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了。

“好在我们有世界上最强的卫星技术,否则的话,还无法分析出这些结果呢。”

就在他们庆幸他们通过高科技来获取到这些情报的时候,直播信号中的消息,却打消了他们的心中的这些情绪。

“零零三号航母,搭载了由我们自研的小型核动力装置。这两个小型的核动力装置,可以为零零三号航母提供最高达35节的航速……”

能够如此直白的陈述出这些信息,足以说明夏国并不担心这些信息被泄露出来。

“看来是我们自作多情了,他们已经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来了解到这些情报,这些情报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保密的必要。”

换句话说,外界能够知晓的消息,都是夏国想让外界知晓的消息。

至于那些真正核心的机密,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轻易的获取得到。

与此同时,数亿个通过电视、电脑、手机观看这次航母下海仪式的夏国人,此时的心情都可以用“心潮澎湃”来形容。

本来夏国能够同时发布两艘航母,已经是一件足够令人兴奋的事情。

可是大家也都没有想到,在这两艘航母之中,竟然还出现了一艘强大的核动力航母。

“真没想到,我们居然这么快就拥有了一艘核动力航母了。这会让我们的海军实力更加的强大,可以跟任何的对手进行抗衡了。”

“这几年来,我们的科技发展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不知道在航母领域上的进步,是否跟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十年之前,很多人还觉得我们没有制造出航母的能力,但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三艘航母,而且还有一艘核动力航母。说不定在十年之后,我们就会成为世界上拥有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了。”

这一天,无论是在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上,有关“航母”的词条都占据了热搜榜的第一名。

就连各种流量明星的粉丝们,此时也都没有追星的心情,而是去关心起了更加重要的事情。

参加完了这次的零零三航母下海仪式,宁晨返回了盛州。

见到宁晨回来,徐洲小声的问道:

“宁老师,伱是不是……去滨城造船厂了?”

宁晨去滨城造船厂,参加航母下海仪式的事情,并没有跟其他任何人说,不过徐洲还是非常准确的猜测了出来。

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宁晨突然消失,徐洲也很难再想到其他的可能性了。

宁晨没有肯定徐洲的猜测,也没有做出否定,而是反问道:

“徐老师,你看这次的航母下海仪式,心中是什么感觉?”

“太令人激动了,整个观看的过程我都热泪盈眶。要是能够在现场看这个仪式就好了,那会是让我一生都难忘的经历。”

宁晨知道徐洲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航母甲板上感受这一切的时候,宁晨的确也是同样的心情。

只是这些让徐洲梦寐以求的愿望,宁晨却可以真正的亲身去经历,这是让宁晨感到更加骄傲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敲了敲他们实验室的门。

隋枫跑过去开门,发现来的人是刘旭。

“宁老师,你回来了。”

“嗯,刘院长,我昨天刚回来。”

刘旭是少数知道宁晨这次去滨城造船厂的人,作为盛州大学材料实验室的院长,刘旭还是必须要知道这些事情的。

跟宁晨和徐洲简单的聊了聊实验室最近的一些情况,然后刘旭说道:

“宁老师,徐老师,过段时间在燕京有一个会议,嗯……这个会议的性质比较特殊,不算是普通的学术会议,更像是结合科技和应用方向的学术会议。二位老师将作为学校和学院的代表,前往燕京参加这次的会议。”

听到刘旭的话,宁晨和徐洲都有些意外,不过对于这次的会议却也都是有些期待。

“这次的会议还是十分重要的,肯定会对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定性,所以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最好还是要去参加的。去燕京之前,我们需要把实验室和教学的事情安排好……”

向宁晨和徐洲大致交代完这次会议的事情后,刘旭离开了他们的实验室。

“宁老师,你说这次的学术会议,到底会说一些什么事情呢?”

待刘旭离开之后,徐洲马上迫不得已的与宁晨讨论了起来。

“应该是跟我们国家的科技发现息息相关吧。其实现在的这个节点还是非常关键的,只要我们确定好了方向,并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研究,这可能会让我们迅速提升我们的科技水平……”

听着宁晨的话,徐洲倒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宁老师,你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怎么连起来,我就不太理解你的意思了?”

“嗯……简单的说,就是尽量让我们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吧。很多老师都发了不少的论文,但如果认真的去评估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科研价值,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这回我大概明白了,就是要尽量把科研与应用挂钩是吧?其实很多科研就是这样,短时间内未必会应用,甚至根本不会有什么应用价值。这一点我觉得在数学上体现的尤为的明显,很多数学问题都太抽象了,恐怕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宁晨倒是对徐洲的这个说法持有不同的意见,短暂的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继续解释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