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267章 开始光刻!

第267章 开始光刻!

第267章 开始光刻!

以宁晨和星辰科技的能力,自然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

好在这些年宁晨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加上宁晨自己有非常强的影响力,联系到这些其他的高校、科研机构、公司,与星辰科技进行合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量子芯片的加工问题了。”

因为量子飞跃所需要的量子芯片制程工艺很高,之前的国产光刻机,已经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了。

宁晨也并不想使用国外的光刻机进行量子芯片的加工,一方面这涉及到使用手续限制的问题,另一方面宁晨也希望这台量子计算机,能够继续使用全国产的技术。

好在的是,因为光刻厂的建立,让国产设备能够制造高精度的芯片,成为了可能做到的事情。

“也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光刻厂建设得怎么样了。等找个机会,去现场看一下吧。”宁晨想道。

由于今天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宁晨决定,等第二天上午,再去跟华威进行联系。

第二天早上,宁晨如往常一样早早醒来,并感觉到体力和精力都非常的充沛。

“果然,使用专注状态,并不会像使用兴奋模式一样,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能够恢复过来。甚至只需要经过正常的休息,就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确定了这一点,宁晨心里也是更加的有底了。

上午,宁晨和华威那边取得了联系,询问起华威光刻厂的建造进度。

因为星辰科技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光刻厂的建造工作,只是占有一部分的所有权而已,宁晨对于光刻厂的建造进度也不是十分的了解。

而在与华威光刻厂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沟通之后,宁晨得到的结果也是较为乐观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光刻厂还没有进入到应用的阶段之中,不过根据实验测试的结果,光刻厂的确能够得到各种不同规格的光源。

只要后续的工作能够继续顺利的进行,光刻厂的应用也是迟早的事情。

接下来,宁晨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光刻厂现场看看的想法。

华威这边自然也是非常欢迎宁晨的到来,毕竟宁晨是光刻厂的设计者,也是光刻厂的老板之一。

几天后,宁晨便乘坐从盛州到深市的航班,前往了华威总部。

因为地皮价格的关系,光刻厂的建厂位置,肯定不是在深市市中心的,而是在距离华威总部几十公里,一个较为偏僻的位置上。

宁晨先是抵达了华威公司总部,段远早已在公司楼下做好准备,等待着宁晨的到来。

“宁老师,你来啦!”

“段总,好久不见!”

再一次见到宁晨,段远也是显得对宁晨更加的客气和尊敬。

想起第一次见到宁晨的时候,宁晨虽然也已经非常的有名气,但那个时候宁晨也只是一个刚刚留校的老师,公司也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已。

那个时候,段远还曾犹豫着,是否要真的到盛州去见宁晨,差点儿便错过了这个好机会。

而如今的宁晨,已经把星辰科技打造成国内一线的科技公司,自己也是刚刚拿到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填补了夏国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

相比之下,段远也只是华威的一个部门经理而已,就算仅仅比较商业界的成就,段远也是根本无法与宁晨进行比较的。

宁晨先是在段远的带领下,在华威总部参观了一下,了解了一些华威最近的情况。

“宁老师,那我现在带你去光刻厂吧。”

“好的,那就麻烦段总了。”

相比于华威公司,宁晨现在自然还是更关注光刻厂的情况的,自从光刻厂开始建造之后,宁晨还没有到现场仔细的了解光刻厂的情况。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后,宁晨和段远等人,终于到达了光刻厂的位置。

看到眼前宏伟的场面,宁晨也是感到有些叹为观止。

整个光刻厂的占地面积非常的大,站在平地上的宁晨,甚至一眼都望不全光刻厂的整个景象。

即便这都是出自于宁晨的设计,当真正看到建成的光刻厂后,宁晨还是被这样的场面给震撼到了。

“宁老师,用不用我给你介绍一下光刻厂的各个位置?”段远笑着说道。

“不用了,段总,还是我向伱介绍吧。”宁晨也笑着回应道。

这虽然是宁晨第一次来到光刻厂,可是宁晨对这里还是非常熟悉的,毕竟这可是宁晨亲自设计出来的,对于每一个位置,宁晨都详细的了解其中的用处。

增强器,高能输运线,低能输运线,储存环,直线加速器……

伴随着宁晨的走动,一个个光刻厂的重要部分,陆续呈现在了宁晨的眼前。

“宁老师,现在我们的光刻母机,经过光源的层层筛选,已经可以得到各种不同规格的光束了。最精密的光束,规格甚至可以达到1nm。”

这样的精度,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光刻机,也是根本无法达成的。

从得到的光束精度来看,国产的光刻厂,的确已经实现了弯道上的超越。

不过毕竟国产的光刻厂仍然处于实验的阶段,尚未进入到应用的阶段之中。

能够得到1nm精度的光束,也不代表就马上可以制出制程工艺为1nm的芯片了。

认真查看了一下光刻母机中得到的各种光源质量之后,宁晨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了。

“段总,能带我见一下任总吗?”

“想要见任总吗……那我先去联系一下好了。”

“没关系,不着急的。”

宁晨知道,自己想见任总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这种突然提出来的见面。

不过让宁晨没有想到的是,任总很快便给段远回复了消息,表示自己会马上跟宁晨见面。

其实在得知宁晨要来华威的时候,任总就已经做好了见宁晨的准备。

毕竟宁晨可是华威的重要合作伙伴,如果没有宁晨的话,现在的华威绝对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为此,任总也特意暂停了手头的一些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宁老师,不好意思,刚刚我正在处理一些工作,就先让段总帮忙负责招待你了。”

“没关系的,任总,这次我也是突然过来,希望不要打扰到任总的工作就好。”

两人互相客气了一番之后,聊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宁老师,恭喜你拿到了这一届的菲尔兹奖。颁奖典礼的时候,我们整个华威公司,都在看颁奖的直播,大家都为你的得奖感到高兴。”

当时的情况的确如此,除了无法离开工作岗位的员工之外,大家的确都在关注宁晨获得菲尔兹奖的过程。

这件事情并不是宁晨一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夏国的荣耀。

聊完了菲尔兹奖的事情,宁晨提起了华威手机的话题。

“任总,最近华威手机的销量真的是不错,我们在钢城的华威专卖店,一直以来都是顾客络绎不绝,华威Mate7也是一直需要预约才能够买得到。”

听宁晨提起这件事情,任总倒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这确实是我们供应能力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在努力增加供应链的生产速度了,争取能够尽量解决供应量不足的问题。另外我们的芯片储量也是相对有限的,虽然两三年之内倒是不存在什么问题,不过用完这批芯片,我们真的就要开始使用自己制造的芯片了。”

虽然那些国外的公司,已经纷纷解除了之前停止供应的行为,但这依然不会改变华威继续使用自研技术的想法。

这个时候,宁晨说起了自己有关量子计算机的想法。

“任总,最近我们星辰科技,在研究有关量子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技术。我们希望能够使用光刻厂的设备,制造出制程工艺为14nm的量子芯片。”

这个制程工艺,相比于星河量子计算机,可以说提升了几个档次。

这也可以让量子飞跃可以在更小的功耗上,实现更为强大的能力。

听到了宁晨的想法,任总也感到十分的认可。

“如果宁老师能够率先验证光刻厂的应用能力,我们华威自然是非常欢迎的。光刻厂属于华威公司和星辰科技的共同工厂,只要是正常的研究工作,我们华威公司都是会全力支持的。”

虽然华威公司的性质较为特殊,但毕竟华威公司还是一家私营的企业,各种手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便的。

与任总达成了一致之后,宁晨准备起实施芯片光刻实验的程序。

在专注状态的帮助下,宁晨已经对于整个芯片的光刻步骤了然于心。

而在看过光刻厂的情况,宁晨也知道,现在的光刻厂已经完全具备了应用的能力。

进行实验之前,宁晨与华威的芯片研究团队,一起交流着有关芯片光刻的事情。

“这次实验,我们的核心步骤,就是芯片光刻的对准曝光技术。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得到高精度的光束,但其他的多个问题,也还需要我们一一去解决。”

仅仅是芯片光刻的步骤,就包括表面清洗烘干、涂底、旋涂光刻胶、软烘、对准曝光、后烘、显彰等等。

这些工艺步骤有些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想要完美的完成芯片光刻,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非常认真的对待,保证芯片加工过程的质量。

而在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后续还需要进行蚀刻等工艺,最终才可以得到成品的芯片。

……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跟华威公司的芯片研究团队一起,进行着有关芯片的制造的研究工作。

宁晨全程参与着各项工作内容,即便只是晶圆清洁这种较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宁晨依然会非常认真的参与进去,力求整个过程不出现任何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之后,终于到了芯片光刻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芯片光刻对准曝光技术。

这个步骤对操作精度的要求非常的高,一般要求对位精度为最细线宽的七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宁晨仔细观察着加工人员的操作和成品的质量,对实验现象进行着分析。

其实整个加工过程还是非常规范的,只是最终得到的产品质量,还无法令宁晨感到满意。

毕竟整个光刻的过程,都是采用全自研的技术,放眼全世界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无法完美的完成这些所有的工作的。

而华威几乎是凭借着一家公司的力量,在挑战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完成了第一批实验加工后,宁晨和大家一起分析着产物的质量。

“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得到的芯片质量,还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只是以这样的芯片质量,距离马上实现应用,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也都没有否认,以这样的芯片质量,他们肯定是不敢把这样的芯片搭载在华威手机上的。

这个时候,工厂车间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其实整个华威的芯片研发团队,一直以来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的。

一旦他们无法在两到三年之内,彻底的解决芯片问题,那么华威就真的可能面临无芯可用的问题了。

这项研究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没有退路的研究。

不过宁晨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的绝望,虽然宁晨也无法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至少还是有大致的思路的。

“其实我们可以从曝光能量和焦距这两个角度上,进行调整和优化。目前我们的实验条件,大概率并不是最好的实验条件,而且距离最佳的实验条件,还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虽然在之前的模拟中,这些是宁晨等人认为的最好条件,但在实际的实验中,每一个步骤的条件,都会出现微小的误差。

而在经过连续的多个步骤之后,这些误差也会不断的积累,最终积累出来的误差值,还是完全不能够忽略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