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 第259章 可怕的数据

第259章 可怕的数据

第259章 可怕的数据

因为《学术星空》是一家新的学术期刊,在期刊发布的第一年,是没有任何的影响因子的。

这也让《学术星空》无法被划分进SCI的任何一个分区之中,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

但在六月份之后,一切就将变得不同了。

相关的学术评价机构,会根据两年内期刊中论文的被引量,来计算期刊的影响因子。

其实这对于《学术星空》来说,是一件比较吃亏的事情,因为《学术星空》发布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其中的很多论文还来不及被其他的论文作者去引用。

不过毕竟每一家学术期刊,总都得经历它们的第一年,宁晨对于《学术星空》第一年的影响因子,也没有任何硬性的要求。

可当《学术星空》的影响因子正式出炉之后,却引起了大家的极度震惊。

“《学术星空》第一年的影响因子……竟然达到了102.862?”

大家都知道,这个数据有多么的可怕。

这代表着,《学术星空》期刊发表的论文,平均每一篇论文的被引量达到了一百左右。

这对于一家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学术期刊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其中,论文在上面投递的几篇论文,大大的拉高了这个数据的平均数。

宁晨的每一篇论文,都获得了数百次的被引量,而每一个研究对应领域的学者,基本都要引用宁晨论文中的部分内容。

要知道,即便是《自然》、《科学》、《细胞》这三家国家上的顶级学术期刊,它们的影响因子也只有六七十左右。

这代表着,单从论文的影响因子来看,《学术星空》完全已经达到了世界学术顶刊的水准。

当这个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虽然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家学术期刊的论文水平,但这已经是衡量一家学术期刊的重要依据了。除了少数专业性非常强、非常小众的学术期刊之外,《学术星空》几乎是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了。”

“从这之后,《学术星空》恐怕将要和‘NSC’划分到同一个级别了。很多优秀的论文,除了《学术星空》之外,在其他的学术期刊上是根本看不到的。”

“作为《学术星空》的主编之一及首席审稿人,宁晨也是《学术星空》的主要作者。自从创办了这家期刊之后,宁晨就再也没有在其他的学术期刊上面发表论文了。”

不出大家所料的是,在这之后,很多高校便更改了他们发表论文的奖励。

如果能将论文成功发表到《学术星空》的主刊上面,论文作者可以得到的奖励将是独一档的,甚至超过了发表到《自然》、《科学》和《细胞》的奖励。

即使是发表在《学术星空》的子刊上面,论文作者也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奖励。

当然,这样的奖励也并不容易得到,因为现在的《学术星空》投稿难度非常大。

本来《学术星空》就对每一期论文的发表数量进行严格的限制,而且因为《学术星空》火热,现在每天向《学术星空》投递的论文数量都很多。

除非是质量特别出众的论文,否则的话,是很难获得期刊的接收的。

而随着影响因子的更新,《学术星空》也正式被划分为SCI一区的学术期刊,并成为世界学术界公认的综合类学术顶刊。

……

不知不觉中,宁晨已经留校有一段时间了。

这个时候,盛州大学也认为,宁晨应该承担一些教学任务了。

虽然科研成果对于高校来说,是更容易看见的成绩,但教学方面的工作同样也不容忽视。

只有提升了教学质量,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能力,长远看来,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而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盛州大学不希望宁晨和其他的老师一样,只是正常的进行一些课程的讲解,这样的话,就太浪费宁晨的能力了。

经过学校领导的商议,最终决定希望宁晨能够每周进行一节数学和一节材料类课程的授课。

这种课堂的规模,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大课,而是直接在礼堂里进行。

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将宁晨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得知了学校这边的建议之后,宁晨也是对于这个方案非常的赞同。

这让宁晨不需要仅仅教授某几个班级而已,而是可以同时教授这两个专业几乎所有的学生,讲课的效率将大大的提升。

而对于宁晨具体的授课内容,盛州大学也是给予了宁晨足够的发挥空间。

只要是包含在这个两个专业之内的知识,宁晨便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必拘泥于某一本教材。

不过当宁晨正式开始准备起这项工作的时候,也感觉到了这项工作的困难之处。

虽然盛州大学对于宁晨的具体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任何的限制,但因为宁晨需要面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这让宁晨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如果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那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基础,恐怕无法听懂宁晨讲解的内容。

而如果是那些较为基础的内容,对于研究生来说,又会显得太过简单。

思考了一番之后,宁晨最终决定,以自己的这些科目知识的理解,重新编写一些教材。

这些教材并不会忽略基础知识,但会从一些与之前教材不同的角度,重新对知识进行深度的挖掘。

这样一来,即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收获。

之前宁晨在对这些教材自学的时候,就发现很多的大学教材,在编写方面并不算是合理。

即便是以宁晨这样的学习能力,也很难仅仅凭借教材去理解知识,还需要结合很多的课外资料。

宁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件事情。

经过数日的撰写之后,宁晨总算是完成了一部分的教材编写工作。

在教材的命名上,宁晨也没有去考虑什么复杂的名字,直接命名为《数学(一)》和《材料学(一)》了,甚至连“大学”的字样都没有添加。

因为这些教材的学习,并不会对学生的年级有任何的限制,宁晨觉得就算是一些特别优秀的中学生,也完全有能力理解这些课程。

完成了这两套教材的编写之后,宁晨将这些两本教材的电子版文件,向学校提交了上去。

当杨连华看到宁晨编写的这本《数学(一)》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极其惊讶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创造力非常强大的教材,整个教材的编写思路,没有任何的局限性,而是单通过宁晨的个人理解,单纯的从数学本身出发,进行的教材编写。

按照宁晨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的底层逻辑,而不是机械的按照教材的内容学习,以通过应试为目的。

而当刘旭等人,看到宁晨编写的《材料学(一)》的时候,心中也是与杨连华有着类似的感受。

其实不少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的编写上面较为敷衍,夸张的说,甚至只是把一些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与删改,最后便成为了一本新的教材。

相比之下,宁晨编写的教材则是进行了很多全新的工作,并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删改的层面上。

9月份,新的学年到来,随着新生军训的结束,大家都准备好开始新的学期了。

宁晨这边,也即将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授课生涯。

宁晨大学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上课的地点在盛州大学的礼堂。

包括数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上千名学生齐聚礼堂,准备好了上这节别开生面的课。

各种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听同一节课,这在教育领域算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这门课程并不是必修课,甚至也不算是考查课,对于学生是否来听课,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可即便如此,礼堂下面还是坐满了学生,连很多没有工作安排的老师,都来到了现场进行听课。

宁晨来到礼堂台前,微笑的说道: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宁晨正要开始讲课,不知下面谁突然喊了一声“起立”,转而礼堂下面坐着的学生全都站了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

宁晨对于这样的场面,也是感到非常的意料之外。

看大家整齐配合的样子,宁晨知道这样的场面应该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早就准备好的。

其实这样的上课仪式感,在大学课堂中并不多见,大部分大学课堂上,都默认取消了上课起立的仪式,而是直接开始上课。

不过作为老师,宁晨对于这样的场面还是感到非常的感动。

“同学们好,请坐!”

这样的上课仪式,让大家都有了更好的精神头,认真严肃的对待这次的课程。

第一次进行大学授课,就是在如此大的场合,台下坐着这么多的学生,这对于宁晨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好在宁晨之前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最终宁晨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一次的课程。

整整两个小时的课程,中间没有任何的休息,可下面的学生,并没有一个人感到疲惫,而且全程认真听完了宁晨的课程。

听完了宁晨的这节课,他们都感觉收获满满。

从礼堂里出来的是,同学之间都不禁议论起了这一门全新的课程。

“原以为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应该很难听懂宁老师的课,毕竟宁老师可是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但是宁老师的课却并不晦涩,甚至讲得比其他老师还要更加生动形象。”

“这套教材编写得确实非常有水平,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只可惜,这样的课一周也就只有一节而已了。如果每周这样的课多一点儿就好了,那样其他的数学课就可以取消了。”

除了对宁晨的课程非常满意之外,大家也对于宁晨编撰的这本教材非常的认可。

这本教材编写得简略得当,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内容,而在一些难点的部分,又添加了许多宁晨自己的理解。

即便是对这本教材进行自学,只要是学习能力不差的学生,都可以至少学懂个大半。

很快,宁晨编撰这本教材的消息,就传到了外界。

秋成同在看到宁晨编写的这本《数学(一)》的时候,不禁感觉到大为震撼。

这本教材对于学生应付各种考试,或许没有直接的帮助。

但如果能够参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在数学上的研究,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完了这本教材之后,秋成同心里有了在水木大学推广这本教材的想法。

不过因为这是宁晨自己编写的教材,秋成同担心宁晨只想在盛州大学内部进行这本教材的教学,所以还是需要先提前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秋成同与宁晨进行了联系。

秋成同先是对宁晨编撰的这本教材进行着肯定,并期待宁晨能够继续完成下一部分的教材的编写。

在这之后,秋成同也询问起宁晨有关这个教材的教学对象的问题。

“宁老师,这套教材你是否只想在盛州大学内部使用?如果你愿意开放这套教材的授权的话,我希望也能够在水木大学推广这套教材,与盛州大学开展相似的授课方式。”

得知了秋成同的想法,宁晨爽快的回答道:

“秋教授,只要您愿意的话,我也非常愿意推广这套教材。在我编写这套教材的时候,就没有过把它当作是内部教材的想法。”

宁晨所说的话并不假,即便宁晨是盛州大学的老师,但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宁晨并不会仅仅局限在盛州大学这样一个学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