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 第645章 品牌名字的确立,修理厂完整的晋升

第645章 品牌名字的确立,修理厂完整的晋升机制

年后开始,于大为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汽配城的事情还没有消息,便趁着这个空隙组织年后的所有核心成员开个会。

包括凡凡修理厂的总负责人老纪,配件部钱印,吕永正,会计部的杨会计以及他的助理,负责养车相关的姚金斧,孙顺利,唐朝,运输车的张彪,爪子,野外救援部门和大客户服务经理马涛,贲军,老赵。

以及油城分部修理厂负责人老朱,被外派到地方的张良等一众核心骨干。

不过像油城加油站和大为修理铺这两个地方的负责人,于大为没有把他们叫过来,第一事情跟他们关联性不大,第二虽然都是在一起管理做账,但加油站和大为修理铺属于独立运营的两条线。

赔了赚了都不影响他自己这边的事情。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欢快,又是一年过去了,大家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变好。

之前在厂子里以及干活的时候,大家都在忙也没有太在意,但回到各自老屯以后,跟朋友亲戚们聊天接触才发现,他们已经在自己圈子里属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了。

回到厂子里的时候自然十分开心,毕竟过年期间被各种亲戚朋友羡慕夸赞。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有以下三个事儿,今年要落实一下,跟去年年底开会的计划有所不同,算是做了一个微调。”

于大为坐在会议室长条桌的顶头位置,红木长条桌子看着有些老旧,是段大海买二手的时候看见俩一模一样的,便给于大为也弄了一个。

二三十个人的小型会议是足够用的,再多的话就得在后面摆一些椅子了。

“大家安静一下。领导,您说。”老纪见领导要开口讲话了,赶紧起身组织一下会场纪律。

于大为见气氛安静下来,便把年前跟老纪等人商量的事情重新跟大家讲述了一遍。

讲完以后,由杨会计,老纪,钱印三人各自分组,进行一个短暂的讨论,也是通过这种小组讨论,让三个人给大家解释清楚三件事情的脉络。

差不多之后,于大为再次跟众人一起讨论。

关于汽配城的事情,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包括姚金斧在内,还是希望于大为能慎重考虑一下,因为从杨会计的粗略算计之下,前期的投入资金至少六千到八千万,算是迄今为止凡凡修理厂做的最大的一笔投资。

于大为也针对汽配城的创建初衷,以及未来的战略布局详细的解释了一下,大家也才明白原来老板在下一盘大棋。

之后对于迁移修理厂,还有品牌化的这个事情,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唯一要做的就是给连锁品牌起名字的事情。

毕竟好的名字能让人记忆深刻,但于大为属于起名废,其他人也不遑多让。

一群人围绕着连锁维修店铺的名字,讨论了半个多小时。

最后在所有乱七八糟的名字里,于大为挑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意思的词,凡荒。

起这个名字的人是目前修理厂的总讲师兼连锁店的市场部副经理,张良。

按照他的说法,凡荒代表的意思很多。

“表面意思是凡和荒两个毫不相关的字凑到一起。”张良站起来详细解释这个词,“凡单指嫂子,毕竟凡凡修理厂一路走到现在掐头去尾也有八年的完整时间,修理厂能发展的这么好,嫂子虽然不在,但她的名字绝对功不可没,我们不能忘记,所以我建议留下一个‘凡’字。”

“啪啪啪……”在场所有人都激动的鼓起掌,甚至还有扯开嗓子喊“好”的,搞的于大为一脸的无可奈何。

修理厂这些个核心骨干哪都好,就是这阿谀奉承的风气从老纪开始到现在就一直不见好转。

于大为一手扶额,简直没眼看,有心想管管吧,人家都说是发自肺腑的,搞得现在进场的一堂必修课都不是维修手册上的基础知识了,而是语言的艺术技巧学习。

“其次这个荒是指北大荒,大家小时候都听老一辈的人说咱们住的这片地方,以前叫北大荒,是经历一代又一代人辛苦开垦,才把这大片大片的北大荒变成了千万亩良田。”张良言辞恳切,眼睛里也有几分对过去的缅怀。

“这个荒字,也算是我的一个私心,去年我爷爷过世了,我爷爷的爷爷就是第一批来开荒的人,他口中一辈子都把黑省这个地方叫北大荒,荒字用来纪念我爷爷也是纪念曾经开荒的先辈们。”

“当年他们靠着双手,而今咱们靠着更为先进的机械,继续在这片大地上开垦美好的未来。”

“啪啪啪!”会议室里再次掌声雷动,这次大家表情都有些动容,毕竟在这边生活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多少代以前有逃难来的,有被**支配来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家的祖先们,都曾经在这片大地流汗流血。

张良说的光表层意思,就已经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而在他的描述中,凡荒还有另一层深意。

里层的意思是希望平凡的人在荒芜中,依旧能逆境成长,把华夏人喜欢逆风翻盘的精髓刻在这两个字里。

最后“凡荒”成了连锁品牌的名字,并且于大为脑子里已经有了全新工作服的雏形。

连锁店想要品牌化,不论是从门店的装修风格,还是服务内容,亦或者是维修养护人员的穿着,都必须得是制式统一的。

在这个会议中,于大为加深了对“凡荒”品牌化的深度探讨。

比方说装修风格,因为涉及到维修养护,本身修车就不是什么干净的事儿,会议上大多数人就想把装修风格偏暗一些,这样能保证看上去不那么脏!

最后拍板装修风格以黑红为主色调,牌匾也是黑色背景白色字体,最后把“凡荒”做成红色的LOGO。

大家起初对LOGO还有些不解,经过于大为的解释,服装上众人也有了新思路。

依旧是黑色为主体,耐穿耐脏,然后背后用一个红色的“荒”字作为衣服的图画,而“凡荒”的LOGO弄成白色小字,放到胸前某处。

虽然于大为在脑子里构想的时候,怎么想怎么觉得这衣服丑爆了,但看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也不好打消大家的积极性。

反正衣服未来会有好多批次,就好像未来智能机系统更新似的,如果真丑到无法去看,也可以换成其他的第二版,第三版啥的。

最后众人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养护维修连锁店的品牌化更加细致,之后就可以按照众人的设想开始进行装修,赶工,实施了。

接下来的日子,于大为带领核心成员开始大力整顿黑省内的各个分店,将一些个工作当中多年吃回扣的“烂根”全部拔掉,重启凡凡修理厂里面刚晋升到初级修理师的新员工。

这些成为正式员工的修理师们,于大为考虑到有些人只是为了谋生,不是真的很爱钻车底,爬上爬下的修车,就想方设法的让这些年轻人多一些选择。如果想做销售,那就平移到配件部,如果想开车就平移到运输队,如果想当工程车的师傅,就平移到养车部门当中。

因为于大为曾经干过很多跟修车毫不相关的事情,方向不明确,也没有说多爱修车,最后干其他的行当就总是以失败收场。

总结了上辈子的教训,于大为想明白了一个事儿,就是当初自己没得选,只能靠修车养活一家子,后来家里条件稍微好点了,曾经不甘的心思就活络了。

所以给厂子里年轻人选择多一些不是坏事,在于大为能做主的范围之内,至少让他们干这行然后爱上这行。

至于为什么是初级修理师,还是因为刚入门的关系。

凡凡修理厂的晋升制度是,开始进来的学徒,然后是正式入职的初级修理师,中级修理师,高级修理师,最后是特级修理师。

凡凡修理厂的特级修理师,真说起来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已经离开的徐老,曾经的徐老连坦克都修过,各种工程机械就没有没碰到的,当然一些后期出现的进口牌子,确实也接触的不多。

但战绩可查,各种修理师行业的相关证书一张接着一张,还有表扬过的证书也有,这些于大为曾经去徐老家里都被他拿出来炫耀过。

他也是个实打实热爱修理的,退休后拿着劳保还不消停,去了齐市曾广志老板的修理厂,后来又被于大为请到了凡凡修理厂开心的度过了几年。

除了徐老之外,于大为也算一个特级修理师。

毕竟两世为人,很多先进的维修技术早已经超越了现在已有的时代,各种安装的小技巧,都是后世人们开发出来的。

不过虽然他能达到特级修理师的水平,但却是个野路子,跟徐老这种被国家承认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属于野战派特级修理师吧。

最后半个给了老纪和自家老爷子,两个人分开就是一人四分之一个特级修理师。

老爷子是修了大半辈子的大马力农机,进口的非进口的都弄过,但工程设备这块接触的少之又少。

后期的时候在修理厂当中待了一大段时间,也增长了很多工程机械维修的经验。

而老纪则是国产设备接触的多,进口设备也有,但总而言之这么多年接触到的工程车车型,甚至没有在凡凡修理厂这几年接触的多。

水平肯定超过了高级维修师,但达到各种疑难杂症都能处理的很到位,还是做不到太全面。

综上所述,两个人从能力上来说都摸到了特级修理师的层级,但又多少缺点什么。

但对于传授新人知识,领新人入门绝对是够用的。

凡凡修理厂这套晋升机制,每一级要修什么破损程度的车都不一样,待遇也有些不同,并且评级也不是随便靠着一张嘴就评的。

是按照这些年老纪写的那么多《大队长维修手册》,参考里面的实际案例然后出题,理论答完了后,还要进行实战,综合考量再进行评级。

每年有两次评级机会,除学徒工以外都可以报名,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审核。

学徒工的试卷是三个月的统一试卷,每年年初上班之后,由张良跟老纪,涛子等人联合出题,这一年就按照这个出题试卷去考。

当然为了避免考过的同学透题,采用历年学徒入职试卷加新一年试卷这么考。

主要的目的还是看这些新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维修时候的安全要点。

题本身很简单,对于入行的人来说。

这套晋升机制凡凡修理厂已经沿用了四年,当然了,这套评级只适用于他们厂内部,跟外面说的大师傅啥的评级还有所不同。

但就目前来看,从人员的管理和晋升上看,凡凡修理厂没有太大问题。

唯一比较美中不足的就是《大队长修理手册》,根本做不到人手一本,原版手写的更是被于大为霸占私藏了。

用他自己的话讲,这些东西都是凡凡修理厂存在过的证明,是有历史意义的,后期会专门放到一个装有展柜的屋子里。

老纪知道这事儿以后,高兴的不得了,屁颠屁颠的给自家老板送上一波彩虹屁。

大夸“领导英明!”,“领导威武!”。

时间很快来到了三月初,距离农历二月二还剩下不到五天。

汽配城的事情年后一直没什么消息,于大为去面粉厂的时候,听段大海说上面有人故意压着不同意这事儿,似乎不想这块肥肉落到芦河镇上。

但具体情况郭老也没说,于大为也不着急,反正他心中已经有了两个方案,成与不成都影响不大,或者说批地申请成了的话,反而会让于大为感到一些压力吧。

段大海这边已经准备去齐市那边了,不过相关设备和人员短期肯定没办法动,毕竟齐市那边的厂子还需要建设。

而且根据段大海的规划,占地面积不会太小,齐市那边的领导们也不允许他把厂子开的太小。

小打小闹的话也不需要他们如此大费周章,甚至各种补贴优惠政策。

所以段大海这些日子压力也不小,钱他倒是不缺,齐市给扶持了一大部分,加上这么多年攒下来的足够用了。

他难的是盘子大了,不知道能不能驾驭得了这么大的盘子。

以前手里面最多就是四五百人,而到了齐市后,员工人数后期达到四五千人都不止,至少是按照大型粮厂的规模去建的。

所以于大为最近去面粉厂找他的时候,总是能看到茶杯里的茶不翼而飞,里面全都是高度的白酒。

压力责任都太大,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