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 第114章 最美好的回忆,原来在小学

第114章 最美好的回忆,原来在小学

第114章 最美好的回忆,原来在小学

离开的时候,三舅让食堂多给了自己一个猪后丘,还有两个猪脑袋也放在了于大为的车斗子里。

猪脑袋和肉都有大娘家一份,三舅特意交代的。其实就算他不交代,按照于大为跟他之间的默契程度,也能明白三舅的用意。

一般冬天有人家过年杀猪,会把猪头肉和猪蹄子留到二月二再吃,如今东北的天气不足以让把猪头肉放到冬天,只能是拿回去分一分吃掉。

于大为回到家以后分好了猪头和猪头,隔天便去了河善小学那边帮忙。

他不猜也能知道,校长张百仓跟老村长孙和民,肯定舍不得花钱雇工人修路。

果不其然,当于大为把四轮车开到学校,发现干活的都是学校的老师们,至于小学生们都在上劳动课。

老村长为了给学校修路,特意在砖窑买了一批红砖,如今红砖正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东边的墙根底下。

于大为把车开到了河善小学的大铁门外,学校的大门也是钢丝网跟钢管焊接成的,四根长方体的垛子作为大门的立柱,上方水泥板搭成顶。

四根立柱两根大的两根小的,大的最上方顶上,有四个刷了红漆的铁皮大字:河善小学。

下面的钢丝网门便是平日里很少进出的大门儿,旁边小立住的钢丝网门,才是主要平时进出的地方,而且白天的校门都是开着的,校外的人进去了出去了也都没问题。

只是今天的大门没有拿锁链的锁起来,反倒只是上了铁栓。

于大为来开以后,将两扇钢网大门推开,把四轮车开了进去。

操场里,正在往学校中间搬砖的孩子们,是最先发现于大为的,每一双眼睛都带着好奇朝于大为看去。

“大为来啦!”老村长孙和民也在跟孩子们一起搬砖,除他之外,居委会里的会计老李,后勤老黄也都在帮着忙活着。

“嗯,正好也没啥事,过来帮你们干点活。”于大为看了一眼正在操场中间,用挖掘机翻土的黄蛮,“这小子没给你们添麻烦吧?”

“没有没有,小黄师傅干的可起劲儿了。”老村长一阵夸赞。

于大为笑笑没再废话,直接开始加入了搬砖队伍当中。

不过不论是校长还是村长,都没给于大为安排什么重活,而是跟一位年轻女老师一起,主要是在旁边负责孩子们的安全。

于大为也乐得清闲,偶尔去班级里瞅瞅,偶尔在学校里面逛逛。

未来随着华夏人口减少,村里面的小学也会不断合并,学生们都会到镇里中心学校去读书。人口锐减,学生流失,河善小学未来也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于大为既然来了,便是要把这里的一切都好好记在脑子里,毕竟这里曾经也是他的学生时代。

而作为河善小学的荣誉校友,他这次也要帮助这所小学,为孩子们搭建出心中的乐园。

按照河善小学校长张百仓的想法,是准备在学校大门这处地方,一直往里铺一条砖路,一直铺设到学校房子下面。

河善小学的学校班级十分好区分,从左到右,一共八个房间,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最后是老师的办公室。

办公室跟班级不太一样,办公室进去以后是有左右两间屋,左边的屋里放了各种桌子椅子,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中午也在这个地方吃个饭。

而右边则是一个小屋子,屋里面有个火炕,中午谁要是想休息了,或者晚上有事儿不想回家的,可以在这个小屋里借住一晚。

每一间教室能有五六十平米,木质的黑色黑板,上面挂着红色的华夏旗帜,左边贴着好好学习,右边贴着天天向上几个大字。

窗户都是用木边框加玻璃做成的,在窗户旁边墙垛子上,还挂着一些名人画像。

伽利略,贝多芬,列宁,马克思,恩格斯……

学校操场如果在中间划一条砖路,那整个场地就分成了三个部分。

左右两边差不多同等面积的操场,正对着房子左边的操场,放的是两个篮球架子,用来给孩子们打篮球的。

不过按照于大为的记忆来看,好像这两个架子就是摆设,孩子们到现在估计都不知道篮球是个啥。

而且地面都是土,操场上大部分面积都是土地,上面偶尔还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小石子儿,这能打篮球?

或许能,但估计爹妈都舍不得钱给孩子买个篮球。

操场的右边,靠近房子的下面,有一个石台子,又叫演讲台,四四方方的演讲台后面有一个石梯。

这个演讲台唯一的作用就是,夏天排队回家的时候,校长站在上面安排队形,再数数别落下了哪个孩子。

靠近房子的前面一长排,全都栽种的柳树,如今柳树经历了几十个年头,都已经长得很粗壮了,老师办公室这边的柳树枝头,挂着一个破旧厚铁片子。

它的作用是,提醒各班级学生和老师下课。

有专门戴手表的老师,到点的时候,先给自己班级孩子下课,然后自己准时准点的开始“敲钟”。

等到十分钟左右,他会再次“敲钟”,预示着上课了。

除此之外,在放台子的不远处,还有一口井。

于大为望着井口上面的木头盖子,心里一阵唏嘘不已。这口井承载了他们每一个学生的光阴。

当年供销社姓马的那个同学,就曾经跟他一起在这口井边打过水。

他还清晰的记得规矩,三年级以下是不能来这里打水的,井盖子平日里也盖的很严实。

这口井的配置跟老爷子家的就没法比了,轱辘和摇把子都是木头的,井绳或许用的太久了都有毛边子了。

往西边,学校还有两亩多的地,一方面当做劳动课里的试验田,一方面到了秋收,也就是现在的时候,中午也能改善一下老师们的伙食。

煮个面条,摘个西红柿,炒个鸡蛋,弄个西红柿鸡蛋打卤面便是一顿极好的饭了。

房子的东背面还有一个小门,出了这个门往北走,就到了一队二队所在的屯子了,也算是为这两个大队学生单独开的门。

至于学校的厕所,于大为惊愕的发现,厕所是建在了学校房子的中间位置。

前面是个圆形的拱门,进去以后能看见左右两边教室外裸露的墙体,而往前走会分成两条岔路,一条往左,一条往右,左边是女生厕所,右边是男生厕所。

于大为看见这个厕所设计轻笑了一下,总有小学生走错厕所,一定会有的,包括他。

河善小学,这个地方不仅承载了自己当年快乐的回忆,在未来也会承载自己大儿子的所有回忆。

他当年翻看过于沐雨的日记本,一个爱记日记的人真的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于大为可以说通过日记,又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大儿子。

那个很懂事,其实人生充满很多很多遗憾的大儿子。

他最快乐的日子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他有个很喜欢的小姑娘,就是单纯的喜欢,单纯爱看她笑,因为她笑起来真的好好看!

他最痛苦的也是小学三年级转学,去了油城都风小学,被借读生的名头定义,排挤,被老师的不信任,被课程跟不上父亲的打骂。

心里的阴暗面不断滋生,去超市里偷东西,中午在校外跟高年级的学生鬼混……

痛苦不堪,伤痕累累。这是于大为读完大儿子日记之后,最直观的体现。

一个孩子在初中的时候记得最多的是小学的事,足以说明最难忘的地方在小学,最恨的地方也是在小学。

其实于大为从重生到现在,对儿子包括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不敢去触碰。你这一刻是为他好,谁知道未来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他会重新遇到什么样的人?会碰到什么样不确定的事儿,甚至是生是死?没了从前轨迹的影子,这一切于大为都不知道。

他可以为自己的命运做选择,因为他有这个权利!

他这辈子就是要重走一遍过去那条人生路,要把曾经的不甘,悔恨,失望等等,全都拨乱反正,无愧自己无愧人生的重活一回。

可别人呢?伱说你为了大儿子好,将他直接送到城市里最好的学校读书,可未来突然出了车祸,或者人生轨迹重新开始,再也碰不到他最爱的妻子,也没了孙子的影子……

一切都是他于大为的干涉造成的,所以不尊重他人命运行吗?

于大为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凡事不涉及生死,他尽力不会去强行干涉别人的生活,尊重他人命运。

因为没什么命运比死更残酷了,已经知道死了,拉一把至少还能活出个未知来。

这件事对于大为而言,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真以为这是在写小说吗?他是真真实实的在重过他自己的一生。

所以他要尊重身边每一个人的命运,在大方向没问题的情况下,他才会选择波动命运的琴弦。

至于自己的宝贝大儿子……

于大为想等孩子长大点,问问他的意见,问问他对生活的看法,哪怕是胡乱说的也无所谓,至少让于大为看起来,不那么像个剥夺他人命运的罪魁祸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