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时代之巅 > 第3069章 转正

大时代之巅 第3069章 转正

作者:荒野悲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8:49:45

第3069章 转正

经过了几天的调查研究,以及跟几个核心人物的沟通。

终于可以下定决心了。

下午,决策委员会来开会,周不器来主持召开会议。

就看看紫微星能否在国内现有的人力外包的模式下,进一步的创新、改造、升级,以达到一种更好的驱动公司长期发展的新制度。

贺阳早就看出来了周大老板的意思,他连方案都准备好了。

区别对待是必须的。

如果没有区别对待,那就混成一锅粥了,就很容易相互影响,向下滑坡。

就像很多名牌高中。

为了达到最好的升学率,一定得有区别对待的策略,要有“尖子班”,要有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区分。这样的区别对待多少有些不友好,可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出“尖子生”的潜力,是一所高中考出好成绩、实现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针对周大老板提出的“总部 子公司”的人力管理模式,贺阳拿出了一套初步的用人方案。

焦点主要是落在招聘上。

人事关系隶属于总部的员工,就只能是四类。

第一,来自创业公司。

参与过创业的员工,是最有价值的员工,他们独当一面的当过老板,哪怕创业失败了,他们也能切身体会到运作一家公司的重重阻碍和决策的复杂性。

等他们重新回到打工人的位置上,也就有了更高的全局视角,就可以更加的理解公司生存的不易,可以从公司的角度看待很多问题。

敢创业,说明有勇气;能创业,说明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这类的员工,即便重新变回打工人,也是企业里的“标兵”有示范作用。

第二,猎头。

别人家有什么优秀人才了,猎头公司早就盯上了。就可以去别人那里去挖、去抢,削弱对手实力的同时,也可以加强自身的实力。

第三,内推。

举贤不避亲。

互联网行业看似很大,可是越往上走圈子越小,越是塔尖人数越少。彼此认识,共处一个圈子,说明大家基本上都是同一类人。一个紫微星的高级科学家看上的技术大牛,本身技术也可以达到科学家的层次。

第四,应届毕业生。

这是总部的正式员工最主要的人才来源渠道,是紫微星的根基,也是紫微星潜力和未来的象征。招聘规格很高,必须是本科学历985的名校,必须是t3以上的招聘标准。

决策委员会里有很多业务的高管,还有几个是纯粹的科学家。

未必都懂人力管理。

比如周峰就询问:“社招呢?”

贺阳道:“放弃社招,子公司主要是以社招和校招为主,也就是面向之前的外包员工。”

周峰问:“社招里,就招不到符合总部要求的人才?”

“招不到!”

贺阳的回答很武断。

周峰微微皱眉,“未必吧?”

贺阳笑道:“如果对方真的是稀缺的优秀人才,早就被猎头给盯上了。即便他很低调,没有被猎头给注意到,他也一定有自己的人脉,可以走内推。”

裴瑶是紫微星的首席人力官,她有一刀切的招聘建议,“我对招聘时就有过规定,凡是工作了5年以上,还在不断发简历、还想着从初级面试开始的人,一律都刷掉,简历筛选这关都过不去。简历应该是一些工作经验欠缺的职场新人的特权。工作经验很丰富,还在不断发简历,那就只能做外包。”

王建博士也很惊讶,“会不会太冒失?”

裴瑶道:“不会,职场的发展一定存在人脉的构建,不管你是做技术的还是做行政的,没有区别。社招的意义,就是要即插即用……当然,我这说的是总部人力资源部门的策略。如果一个人工作了那么多年,他却受不到猎头的关注,甚至连紫微星内推的渠道都找不到,那基本上就可以认定他没什么能力。”

贺阳道:“这就是我最近总说的,为什么学历判断会在用人决定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历也是人脉。清华的学生,他的同学都是他的人脉。你提拔了一个清华人,他可能就会把更多清华的同学内推过来。小船最有发言权。”

王小船就是清华的,他就内推了很多清华的同学,以及很多清华的学弟、学妹。

有经验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不会走社招。

都是走内推模式。

比如一个清华毕业在海外留学回来的海归,他就不可能受到猎头的注意,他要怎么找工作?去到处投简历肯定不行,那就被人看低了,最重要的一个人脉渠道就是大学同学。

他的大学同学里,一定有很多人在紫微星、阿里、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工作,去走内推渠道。或者他的技术高绝,跟紫微星、阿里、华为的很多高级科学家在开源社区里都有技术上的交流,共处在一个圈子里……这也就有了内推的前提。

所以在晋升选择时,学历因素会越来越重要。

一个是清华毕业,一个是北华毕业。

两人能力差不多。

要选学历好的晋升!

提拔了清华的这个同学,他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之后,就可以内推更多自己的“清华”圈子里的同学。北华的同学就不行了,也许他的能力很出色,可这毕竟是少数,是个别现象,几乎不可能从他的学历圈子里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人才。

周不器笑道:“之前我找了一些外包员工谈话,得到了很多经验。其中有一个同学说的话,就很有代表性。这个同学也是外包员工,他们组里有一个北理的博士生。他就很好奇,想问问这个博士生每个月赚多少钱。聊来聊去,发现根本聊不到一个点上。这个外包的同学,在意的是每个月到手多少钱,博士生在意的是到手多少股票;外包同学想的是买房结婚、小富即安,博士生考虑的是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心怀大抱负。”

郭丹举手。

得到授意后,郭丹就发言,“这事我有发言权,之前我不是怀孕了嘛。怀孕40周的时候,我还在上班。就有以前体制里的同事问我,这都快生了,为什么还不工作?我就问,不工作干嘛呢?真是把我问住了。她说休息啊。她就觉得休息是放松。可我觉得在家休息是最辛苦的事。她还问我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钱是挣不完的。然后我就没办法跟她沟通了。我相信大家都跟我有同样的想法,我们这些人,谁还是为了钱在工作?”

决策委员会可以说是富豪俱乐部了。

身家10亿美元都算这里的穷人了。

周不器道:“赚钱还是很重要的,可不能只盯着钱。对总部的员工来说,至少不能只盯着工资,最少要有拿股票的眼光和胆魄。”

裴瑶道:“我们在总部招聘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要求,薪酬总包里,至少一半得是期权或者股票。谁要是想少拿股票多拿钱,就一定得慎重提拔,眼光的局限性就一定会影响决策的局限性。”

贺阳补充道:“子公司的招聘,就不需要有这样的硬性规定了。不管是社招还是校招,主要是以t1-t5这5个职级为主,总包也不需要一定要有股票。只拿钱不拿股票也可以,总包确定后,拿多少钱多少股票,让他们自己选。不过,未来如果想从t5升t6,想从t5升m1,想把人事关系从子公司转到总部,就得从总包分配上设门槛。谁要的股票多,谁就有优先权。”

孟厚坤就问出了一个最尖锐的问题,“那现在公司里的这将近2000名外包员工怎么办?总不能都裁掉吧?”

周不器道:“转正啊!”

孟厚坤睁大眼睛,“都转正?”

周不器道:“说的不就是这个嘛,都成为子公司的正式员工啊。”

“那你得向外包公司支付一大笔巨款!他们都是外包员工的人,你让他们都加入紫微星了,这是有违约金的。”

孟厚坤觉得这太扯了。

贺阳道:“也不用,等着就好。”

“嗯?”

孟厚坤看向了胸有成足的贺阳。

贺阳笑着说:“咱们的这套模式,得在摸索中前进,不能上来就大刀阔斧,要慢慢来,试验着来。外包员工和外包公司的合同往往都是短期的,长的也就一年。我们不用去买断他们的合同,等他们到期就好了。到期之后,让他们自己选,到底是跟外包公司续约,还是跟我们签约。我们可以用2-3年的时间,把这套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给跑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