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时代之巅 > 第3053章 C模式

大时代之巅 第3053章 C模式

作者:荒野悲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8:49:45

第3053章 C模式

第3053章 C模式

会后,孟厚坤跟着周不器去了他的办公室。

周不器就笑话他,“你这怎么了?怎么黑的跟个猴似的?”

“晒得!”

孟厚坤一挥手,还很得意。

周不器就很好奇,“去哪晒的?你下工地了?”

孟厚坤道:“我现在不是缘味集团的董事长嘛,我打算把供应链梳理一遍,全国各地都跑了一趟,可没少受累。”

“有效果?”

“有啊,至少在供应端减少了3%的成本。”

“你可得差不多点,奶茶、饮料什么的都是给人喝的,别成本压的太低,产品质量出了问题。”

周不器对别人不担心,孟厚坤这小子还是很有可能做出这种荒唐事的。

孟厚坤感觉自己受了侮辱,“我有那么不靠谱吗?其实也简单,我就是卖掉了一个工厂,不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方面。”

“哦?”周不器瞟他一眼,“什么工厂?”

孟厚坤跟他不用客气,也不用去会见客人的会客室,直接去了他的主办公室,大大咧咧的往沙发上一坐,喊秘书要了一杯冰水,说道:“纸箱工厂。”

周不器问:“把纸箱工厂卖了?”

孟厚坤道:“卖给了另一家纸箱厂,以后缘味集团的纸箱就不自己生产了,都从他家进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成本就拉低了。缘味集团这边的管理链条也可以缩短。我发现了,管理链越长,成本就越多、效率就越低。我最近在研究A模式的管理体系,很好!”

这还真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把自家的纸箱厂卖出去,减轻了负担、缩短了管理链不说,还能卖一笔钱。同时,把纸箱的业务交出去,让更专业的纸箱厂来做这件事,还可以大大的减少纸箱成本。

这也是全球制造业的主流趋势。

就是品牌方要逐渐的剥离产业线,把一些非核心的产业线交给更专业的代工厂去做,品牌方有需要了只要去采购就行了,而不是所有的环节都自己来生产。

这生产效率就大大提升了,管理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所谓的A模式,对应的是J模式。

A就是America,A模式就是美国模式;J就是Japan,J模式就是日本模式。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最好的公司要么是美国公司,要么是日本公司,所以全世界的企业管理大师和理论家们,就纷纷对这两国的企业进行剖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两套不一样的企业模式:A模式和J模式。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区分,来判断一家企业做的是A模式还是J模式。

如果是企业内主张的“咨询”,那就是A模式;如果企业内主张的是“企划”,那就是J模式。

在制造业的理念里,A模式就主张生产线剥离,以品牌化为主,比如最典型的戴尔、苹果,旗下一家工厂都没有;J模式就是上下游全包,从头到尾什么都干。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势。

国内的公司都是后发者,所以就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要么是A模式,比如小米、联想这种;要么是J模式,就像华为、格力那种。

不过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国内改革开放后早期进入国内的主要外资是日资,老一辈的掌控着话语权的那些人的办企理念都是受到日企的深刻影响,学习J模式,就是主张一家伟大的企业都应该是从上游到下游什么都做的。

要是有什么环节你不做,学美国那一套,那就会认为你是个空壳,你是买办,你缺乏核心竞争力。

可长期学习J模式,有些行业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比如钢铁产业。

曾经国内的钢铁产业太落后了,国内一年的钢铁总产量还不如日本一家钢铁公司几个月的产量,差距太大了,就痛定思痛,学习日企钢铁厂,在70年代末就花了很大的价钱,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给学了过来。日企对国内也有亏欠,所以毫不保留,把很多核心的提炼技术也提供了,还手把手的派技术员过来指导,让国内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厂。可后遗症这些年已经出来了。

日本是个岛国,没有矿产资源,他们的铁矿都是从澳洲进口的,所以他们研究出来的提炼技术针对的都是澳洲的铁矿。国内的钢铁厂照搬全收的学过来,也只能是提炼澳洲的铁矿。

要知道,国内的铁矿存量可不比澳大利亚差,可两国铁矿的品质不同,提炼技术也不同……以至于国内的钢铁厂根本就不会精致提炼本国的铁矿,国产铁矿用不上,这都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要依靠进口澳洲铁矿来炼钢。

这就是J模式的一大诟病了。

太死板、太僵化,产业线太长,变革能力太弱。

不仅是钢铁产业,现在日本的所有行业所有大公司都面临了这样的困境。

相比之下,A模式就灵活多了,没技术不要紧,没技术你找有技术的合作伙伴来帮你不就行了?所以很多国内民间的好公司,即便学的是J模式,现在也逐渐的在改良,要向A模式靠拢。

大家都在推陈出新,研究一种属于本土所有的C模式,China的模式。

海尔模式、美的模式、华为模式、小米模式、联想模式、胖东来模式、海底捞模式,以及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都有着很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周不器哼道:“什么A模式、J模式,那都是老古董的理论了。论起商业创新,现在国内才是引领全球的翘楚!你也用不着去学什么A模式,你要是想学供应链管理,你就去学学小米、学学华为,还有爱斯达、联想、海尔、美的、中兴,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比你学老外强多了。那种十几二十年前的理论,早就过时了。”

“呃……”

孟厚坤表情比较古怪。

周不器奇怪的看他,“怎么了?”

孟厚坤道:“国内现在最成熟也最有竞争力的模式,就是人力外包。这个模式,可以说秒杀了A模式和J模式。”

“靠!”

周不器想骂人。

原来在这等着呢!孟厚坤笑道:“你可别妖魔化外包,我把纸箱厂卖掉之后,需要纸箱厂的设计要实时跟我们对接,所以也有了外包业务。纸箱厂派了5个人,来到缘味集团做外包服务,那一个个的,平时都是住在商务酒店里,西装笔挺的,比缘味集团的正式员工有牌面多了!正式员工都很羡慕他们呢!”

周不器气道:“贺阳在公司里搞的人力外包,最大的支持者是你吧?肯定是你!我早就猜到了!”

孟厚坤笑哈哈,不置可否。

周不器道:“外包太欺负人了!”

孟厚坤道:“我也不知道现在怎么对外包这么偏见了,前几年,外包才是更好的岗位,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才去甲方的公司上班。最优秀的人才,都是去外包公司。外包人员才是商务人士,全国出差都是住商务酒店,都是西装革履,做的都是最专业的工作。即便现在的很多行业里,更好的人才也都是选择外包公司。”

周不器就有点恼火。

这特么的,贺阳完了,你还来?为了把你们的人力外包的计划执行下去,就轮流来给本老板洗脑?

孟厚坤接着说:“就比如律师,最优秀的律师才不去什么大公司呢,都是去律师事务所。有些律所根本不单独接案子,都是跟其他公司对接,就做外包服务。这个公司有需要了,就派几个律师过去,以人力外包的模式驻场,去帮甲方解决法律纠纷。这个案子结束了,这些人可能就外包到另一家公司了。这种外包的工作多稳定,一家公司没案子了,还可以去接另一家公司,根本不愁没案子接。要是加入了一家公司当了正式员工,几个月都接不到案子,只能赚那点可怜的死工资不说,人也荒废了。”

周不器哼道:“你这是什么话?要是紫微星抛出了橄榄枝,哪个律师会拒绝紫微星,然后加盟律师事务所?”

“那不一样,谁叫互联网的争议大呢,每天都有打不完的诉讼,在互联网公司里做法务,根本不缺活。”孟厚坤笑哈哈,随即正色,“实际上,我们公司的大部分法律纠纷,请的也都是外包的律师来驻场。毕竟术业有专攻,有的律所擅长版权官司,有的律所擅长经济纠纷,有的律所擅长跟国企打交道,有的律所精通国际法事务……我们的法务部,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细化到每一个不同的领域,还是外面的外包律所更强。”

“嗯。”

“那些从外面来的驻场律师,也是外包员工,也有不同的身份牌和权限,也有区别对待。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他们受歧视了吗?要歧视,也是人家歧视我们!”

“你忽悠的本事比贺阳厉害点。”

周不器不禁好笑。

孟厚坤翻了个大白眼,“谁忽悠了?我说的都是实情,人家外包的律师过来后,都是指指点点的,都很看不上咱们法务的那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