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人生模拟器 > 第124章 第三视角

学霸的人生模拟器 第124章 第三视角

作者:头顶三本书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24 21:29:36

第124章 第三视角

学霸的人生模拟器正文卷第124章第三视角当周明准备好要做的几个关于大豆的研究项目后,他很快就向上面递交了相关申请,而跟着这些项目一起递交的,还有四青中的三青。

虽然此时这四青还没有什么互斥的要求,但像周明这样一次性直接递交三青申请的,恐怕就他一个人了。

说到周明递交的三青,这就不得不提到国内学术界和各个学术单位对于人才的认可标准了,除了研究成果和海外名校留学经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帽子,学术帽子。

如果将国内学术界的人才按照不同的层级划分,那么大致可以按照以下层级来分。

首先是青年基金,青年基金全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基金项目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你必须具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第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两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第三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

符合以上条件的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经过导师同意可通过其受聘单位申请。

该基金项目资助期限为三年。

如果连青年基金都拿不到,那么你都不算是人才,你甚至连人才的门槛都没摸到,自然也就不在此次人才层级划分的范围内。

如果拿到了青年基金,虽然也不能算作是人才,但却已经算是入门了,半只脚踏进了人才的大门。

至于周明,他读博的时候却是没拿过什么这个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不过,周明属于少部分的例外,这倒不是周明看不上这个基金项目的费用,毕竟再怎么样也有几十万呢,他就算拿了又不是花在自己身上了,而是花在做实验上了,就像他在金工大的时候拿的那些奖金一样,这些钱都是不拿白不拿的。

只是周明的博士生涯从开学到拿到毕业证,总共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当初就算申请了该项目,恐怕项目还没下来的时候,他都已经拿到毕业证了。

你在博士生涯的时候拿到过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了人才的大门,那么你博士毕业后如果能拿到四青之一,就算是另一只脚也踏进了人才的大门,已经是第三层次的人才了。

如果你还能够再进一步,拿到杰青、大千人或者长江,就算是第二层次的人才了。

至于第一层次的人才,那可就少了,这一层次的人才只有一种,那就是院士。

而周明现在在申请大豆项目的时候,顺手一同申请的三青便是这第三层次的人才,四青中的三个。

四青指的是青千、青拔、青长、优青。

青千,指的是由中组部牵头的千人计划中的青年千人计划,该计划为2010年启动,早期的时候是每年400人左右,现在差不多每年600,申请对象需为海外归国的优秀青年,且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其研究领域需要以自然科学为主。

青拔,指的是中组部牵头的万人计划中的青年拔尖人才,该计划启动时间为2011年,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每批200名左右,重点培养支持国内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

该计划的支持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领域的科研人才,侧重于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创新人才。

另外,申报者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内全职工作1年以上。当然,对于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特殊人才可破格申报。

申报者的工作单位可以是高校、中科院系统、企业等。

青长,指的是由教育部牵头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的青年长江学者,这个计划是今年才启动的,这第一批计划在200人左右,年龄限制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领域不超过45周岁,申请对象背景仅限高校。

优青,指的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它于2012年启动,人数为每年400左右,男性申请人需在38岁以下,女性申请人在40岁以下。另外,对象需为自然科学领域,背景需为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

该项目的申请人应当满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与境外单位没有正式聘用关系,保证资助期内每年在依托单位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在9个月以上等条件。

另外,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正在承担或者承担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科大人才招聘的第三项“杰出人才”中,就有优青、青千、青长、青拔这四青的要求,如果满足这个要求,待遇就会比一般情况下招进来的收入要高。

除此之外,科大还有第二项“卓越人才”和第一项“领军人才”,第一项的待遇最好,需要满足两院院士、“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国家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当然,一切都有例外,只要你实力足够强悍,不管怎样的条件都可以为你破例。

如果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是菲尔兹奖得住,那么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就不会管你是不是什么万人计划的杰出人才,是不是什么杰青、优青、长江学者了,就算是这些人才帽子都没有,只要有这种国际性大奖的帽子,他们就会对你开出最好的条件邀请你去他们那里。

因为青千学者需要是海归,而周明因为之前人生模拟器中的遭遇,都没出过国,也不准备出国,所以四青中的青长他不符合要求,便没有申请。

至于有的要求背景需要时高校或者相关研究机构,甚至只能是高校,周明可以填科大,而背景要求有企业的青年拔尖,周明便可以直接填写他的企业。

项目申请和三青申请递上去之后,周明便开始进入了研究状态,大豆项目的申请肯定是能过,毕竟先前廖卫国都和周明说过了,上面已经同意了他的加入。

但青拔、青长和优青这三项能不能都通过,或者说是只能通过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这周明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按理来说,周明应该至少是能通过一项的。

毕竟不说别的,周明今年单是被三大期刊刊登出来的生物相关论文,就已经有两篇了。

另外,周明今年九月份刚做完实验,还是已经出了结果的两个实验,他这两项研究成果完全满足青拔“对于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特殊人才可破格申报”的这个条件。

不得不说,以周明这样一年数个高质量成果的表现,如果申请这些项目和计划还不能通过的话,那着实就有些奇怪了。

毕竟上面颁布这些政策,不就是为了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吗?

周明这样一个人才你不吸引,没有政策扶持,那不就是等于是往外推吗?

就在周明沉浸于实验当中的时候,他先前在暑假时候投稿国内人工智能期刊的第二篇人工智能的第一篇前置论文和第二篇人工智能论文被同时收录并刊登出来了。

不过,这一次周明的这两篇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倒是没有他上次第一篇人工智能论文被刊登出来时那么引人关注。

由于和周明关系比较好的陈文和陈云最近也都沉浸在实验室里,他们那个团队正在按照周明给出的资料,废寝忘食地钻研“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的项目,所以他们两个也没有看到周明的这两篇论文。

因此,虽然周明的这两篇论文依旧在人工智能界引起了一些讨论,但学校里却是意外地没人来找周明。

不过就算有人来找周明,恐怕他们也见不到周明,因为此时的周明正在他公司实验室里做实验呢,哪有时间理会他们。

周明的人工智能公司是直接开在了庐州,而生物公司则是在庐州开了分公司,他自然不可能为了做实验而专门跑到金陵去。

在不久的将来,中华大地上将会遍地都是周明的公司,现在这分公司才一个,还算少的。

毕竟周明的公司以后一年同时做数百个项目的话,不可能在同一座城市,肯定是要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分公司做的。

……

人一旦全心全意地做某一件事,时间便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关于大豆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实验室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进入试验田实验阶段。

虽然周明知道他的这些研究都已经完全可以直接使用,毕竟这都是未来已经经过实践认证的成果。

但是对于植物,特别是实物,你没有实际种出来,别人是不可能完全相信的。

粮食这种事关重大的研究,只有见到了实打实的实物才行。

就好比周明在实验室完成了这个大豆的实验之后,他现在说他在实验室做出来的这个成果,这个大豆可以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亩产一千斤,而且不仅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虫性、耐寒性等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四季均可播种,生长周期也快,合理安排时间的话,一年能种四茬,一个季节一茬。

如果能实现农业工业化,全机械劳作,高校利用土地农田,亩产量还能再翻一番,这种事情说出来谁信?

就说现如今的m国,他们今年平均单产是3200公斤每公顷,也就是426.7斤每亩。

而国内呢?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的平均亩产更是只有两百多斤。

周明要是从实验室出来,没有经过试验田这一步就直接向外界公布,说他的这个研究成果能让国内大豆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亩产1000斤,恐怕不管是上面的人还是下面的人,都不会相信,对他更是只会是骂声一片。

因为这个突破太大了,你要是说能达到三四百斤,或许还会有人相信,但你一下子就是国内的四倍,m过的两倍,这不是瞎扯吗?

而且,还能一年种四茬,这就更像是在扯澹了。

简直就是肥猪赛大象了。

因此,在结束了室内实验室的试验后,周明并没有大肆宣扬他的成果,而是在找到试验田后就直接种下了他的超级豆。

周明的这个超级豆生长周期快,而且受到环境影响变化小,他这十一月底种下,可不用管后面庐州的气温会不会降到零下,明年二月的时候就可以收了。

十一月三十号,这一天是十一月份最后一天,也是周明在试验田种下他的超级豆之后的第一天。

这一天,人生模拟器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除了在选择完任务之后,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周明没有摸清这个任务的情况,浪费了几天的时间。

在之后摸清楚了这个任务的套路之后,除了阴雨天看不见太阳外,每一个能看见日出日落的一天,周明都能将任务进度向前推进一步,这才能够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完成该项任务。

回到自己房间的周明看着已经被他换出来的人生模拟器面板,看着上面的是否使用人生模拟器?,周明看了看时间,他决定还是先去吃个饭,他晚饭都还没吃呢。

在上一次的模拟中,因为周明获得了第三个长寿成就,系统鉴于他在三次获得长寿成就的模拟中,虽然拥有漫长的寿命,但依旧保持着对知识的不断学习与探索,便开放了第三视角功能。

这第三视角功能能够让周明以第三视角的方式,观看每一段文字介绍的经历。

因此,周明猜测后面的模拟花费时间恐怕要比以前的长,所以他准备先吃饱饭再进行模拟,这样就不至于在模拟的过程中因为时间过长而肚子饿了。

下楼随便应付了一顿之后,周明迫不及待地回到住处,回到他的房间,再次唤出人生模拟器的面板,开始进行模拟。

是否使用人生模拟器?

“是!”周明在心里对人生模拟器说道。

二十三岁,你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你的公司在这一年申请了132个专利。

二十三岁的经历倒是和上次的没什么区别,但是此时周明的感觉却是和上次完全不一样。

因为此时的周明在看过他二十三岁的文字经历之后,他便发现自身周围环境不知在何时发生了变化,这周围的环境周明认识,这里是他在中科大数院里的办公室里,而他申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项目,则是“完全脱离生物的人工合成淀粉方法研究”,周明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这个标题。

这个片段很快就过去,周明都没来得及以这种方式四处查看一下自己的办公室情况,周围环境便又变了。

这一次的环境又变回了周明的房间,不过此时的周明正在看一份他公司的报告,而这报告上则写明了这一年他公司的项目研究情况,以及申请专利数。

“这第三视角好像也没啥有趣的。”周明没有将注意力放在那份报告上,反倒是又利用这个时间看了看周围,他发现除了看不到自己现在究竟是以怎样一个状态在这个时空观察着这里的情况之外,他没有感觉到其他什么不同的,房间还是那个房间。

只是以另一种视角看着实实在在的自己,他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除此之外,周明发现自己虽然能观看四周的情况,但这个视角是不能前后左右移动的,他就好像一个固定在一个地方的360°无死角的摄像头。

------题外话------

二合一章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