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轧钢厂的苦恼
易中海非常愉快的接受了聋老太太的计划,然后就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找人选上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经常跟聋老太太商议相亲的人选。
这个人选,不能随便选。
家庭条件太差的不能选。那些人的条件低,成功的概率高。
家里太利害的,也不能选。他们还没活够,不敢惹那些厉害的人。
那就只能在家庭条件不错,但家里的人不厉害,为人又高傲,容易听信谣言的人家里来选择。
以易中海那有限的人脉,真的很难寻找。
他又不敢随意去找媒婆,担心媒婆那边泄露消息,让吴铁柱知道了。
这也是因为他第一次干,想的就多。
哪像原来傻柱相亲。
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破坏方案。
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忽悠傻柱,把相亲的条件提的高高的。
相亲的时候,秦淮如不时的在傻柱面前露面,干扰傻柱的相亲。
后面还有许大茂给傻柱捣乱。
这些都不行,易中海又会以长辈的身份,去女方家里给傻柱捣乱。
当然,这些事情只是易中海的事情,跟其他的人关系不大。
在易中海忙碌这些事情的时候,轧钢厂里的气氛却有些不好,一群领导坐在会议室里开会,屋里烟雾缭绕。
作为轧钢厂的公方一把手,范厂长对着手下的人询问道:“都想想办法吧!怎么才能从那些苏国人的手里学到东西。你们要知道,咱们厂并不是支援的重点项目。苏国人也不会在咱们厂停留太长的时间。
咱们若不能学到他们的技术,可就浪费了上面领导的苦心了。”
如今,轧钢厂的话语权都在公方手里,那些私方的领导,要么投靠公方,要么的得过且过,当个吉祥物。
面对范厂长的询问,私方的那些人,全都变成了哑巴。有研究烟的,有研究笔的,就是没有研究办法的。
杨培山作为主抓生产的副厂长,压力非常大。厂里的领导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给苏国人放美国电影。
可他的手下迟迟出不了成果,实在有些对不起这些同事。
“范厂长,他们不让做笔记,只能靠脑子记。咱们的那些翻译又不懂技术,翻译出来的话,大家都听不懂。
我带着翻译和技术员,去问过大学的教授。那些苏国人跟咱们耍心眼,教的那些东西也不全。
完全按照他们教的学,咱们购买的那些机器早晚会报废。”
技术处的杜处长,跟杨培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见到杨培山开口之后,就说:“范厂长,咱们厂能不能找一些既懂苏国话,又懂技术的人。
有这样的人在,咱们就不怕苏国人糊弄咱们了。不然的话,咱们的技术员稀里糊涂的,那些工人,更是稀里糊涂的。”
这个主意当然好。
可没办法实现。
轧钢厂的规模,比起那些真正的大厂,还是要差一些的,也不是国家的重点项目。这次能请苏国人来,全都是靠着他们背后的势力。
这一次,范厂长背后的势力,还有李怀德的岳父共同发力,他们才得到了这个机会。
作为交换,李怀德现在成了后勤处的处长。
他们能靠人脉争取这些,但没办法争取人才。
既懂苏国话,又懂技术的人才,全部优先安排给了那些重点的项目。
轧钢厂要不是在BJ,连翻译可能都找不到。
“你当我不想要这样的人才啊。这样的人才,根本轮不到咱们。想点实际的。”技术处的处长,顿时不敢说话了。
杨培山道:“范厂长,我们生产这边,实在是没多少好办法了。现在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可就是速度太慢。”
范厂长不好太为难杨培山,就转头问不说话的韩厂长:“老韩,你这边有什么办法吗?”
韩厂长苦笑着摇头:“范厂长,就跟杨副厂长说的一样,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我也厚着脸皮请娄董给他们放了电影。可他们不满意,觉得那些电影不好看。
他们想看的那些电影,我们不敢放啊。
这要是让外面的工人知道了,咱们都跑不了。”
范厂长自然明白韩厂长话里的意思。他心里知道,韩厂长话里有话。可没办法,那样的电影,大家私下偷看没问题。
但绝对不能说出来,更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李怀德面上一副尽力的表情,其实心里乐开了花。
他到现在都认为,易中海干的那个事情是杨培山授意的。他没给杨培山找麻烦就不错了,别想让给杨培山帮忙。
杜处长刚才出的主意没讨好,还有些得罪了范厂长,就想着将功补过。
他看到李怀德一直没开口,就说:“李处长,后勤这边能不能想想办法。”
李怀德闻言,有些不满。明明是生产上面的黑锅,凭啥扔到他的头上。
“杜处长,你还怎么想从这方面下手。从苏国人来咱们厂,采购科的那些采购员就没休假,过年走亲戚都在琢磨怎么采购物资。
山珍海味,我不敢说。可野鸡野兔野鹿那些野味,咱们厂里买了不少。还有酒,从苏国产的伏特加,到咱们国家的茅台,汾酒,至少得有一卡车了。
这么多的东西,还不能满足苏国人的要求吗?”
他这还是嘴下留情了。
那些东西说是招待苏国人,可大部分的东西都进了自己人的嘴里。
他们后勤劳心劳力,结果还要背黑锅,搁谁谁也不高兴。
在场的人,脸色都有些尴尬。
范厂长拍了拍桌子:“后勤同志们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等咱们把技术学到之后,肯定会给后勤的同志发奖状的。”
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大家继续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想到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最后,他们把责任怪到了工人的头上,觉得工人有些死脑筋,记不住那些东西。
为了能够快点掌握那些技术,厂里挺大方的。
参与进来的工人,在学习期间,没有工作任务,工资照发,还有单独的补助。
过年的时候,每人发了一瓶二锅头,五斤白面,一斤肉,还有十个鸡蛋。平时的伙食标准也很高。
散会之后,杜处长跟着杨培山进了办公室。
杨培山道:“老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杜处长苦恼的摇了摇头:“杨厂长,我要是有好办法,还能藏着掖着吗?那些苏联人吃不惯咱们的菜,就知道喝酒。
喝多了就拉着人跳舞,跳累了就睡觉。
他们跟咱们的习惯不一样。酒后吐真言这一套,在他们身上都没发挥的空间。”
杨培山道:“不是咱们的办法不管用,是咱们没用对。他们进了食堂就喝酒,你想过为什么吗?
我觉得是因为咱们做的菜不好吃。咱们厂的厨子就那样了。你想想办法,找个合适的厨子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