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诸天执行者:从看门狗开始 > 第55章 10年(1) 安顿

第55章 10年(1) 安顿

谢元就这样加入了夏东北的四野,不过可能是谢元不懂得掩饰,加上数年军旅生涯的熏陶,同时几次剿匪战斗时的异常还是惹来了注意。

毕竟,一个毛子相貌,会使用水连珠(莫幸纳甘步枪在夏雅称),加上谢元的军人姿态,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从老毛子那里过来的逃兵。

但是调查组也发现,这个人身上确实有夏国人独有的精神文化,而且也是华夏人独有的怪癖。

爱吃面食和米饭,对毛子的黑面包和大列巴几乎看都不看(实际上是吃腻了),喜欢喝茶,但红茶绿茶都能接受,甚至也能稍微听懂戏曲。

伏特加和白酒虽然不挑,但爱吃辣,也好酸,这跟传统的毛子根本不一样。

虽然是北方人,说话也是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播音腔,但细心的人还是能听出南方口音。

不见其人,只听其声的话,你会以为这就是个地道江南夏人。

力大无穷,曾经单手很随意地掀翻一辆吉普…并在一场战斗中双手差点掀翻了一辆“斯图亚特”坦克;手上功夫不差,但是基本是南方拳术的风格,兵器上擅长使用一种伸缩短棍,挥舞起来几十个人不得近身;平时又喜欢练阿三的瑜伽(龙象般若功看着的确像瑜伽,来源也是瑜伽。),但一有机会就到处找武术高人拜师学艺。

所以搞调查的人都迷糊了,这就相当于两个生活习惯不一样的人,很僵硬地融合在一起后,成为了一个崭新的人一样。

最后这事儿还惊动了领导,还是领导拍了板,说不管人家过去是什么身份,但人家现在来参军,说明还是心向我们的。

暂且搁置,观其行为。这句批复才让谢元正式融入了集体。

自三个月前的那场惊天一爆之后,谢元辗转回到了西伯利亚,没有一丝留恋,他开始横渡荒原,打算南下。

因为他不打算去白头鹰国,所以下一个地点他想加入个自己熟悉的地方,于是他回了国。

过去作为一个黄皮肤的人,生活在南方并没有感觉半点不适,但现在作为一个白皮肤罗斯人,就感觉到差距了。

人们对他太客气了。

客气的不像一个自己人,哪怕他亮出出生地证明也不行,遇到什么事人们喜欢让着他,去哪里都要有人陪着……像个客人。

不过谢元好歹还是用自己的一点本事赚回了点尊重和自由。

因为自从参加几次剿匪后,就没让他上前线,所以在后勤部,领导给他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工作:

比如翻译俄文或者外文文献。

不过大家也发现,谢元的俄文水平也是口语化居多,甚至中文的文字水平比俄文高……惭愧啊,因为迪米特里是高中生就从家里拉上战场的。

所以又给他配了一位翻译员,帮他整理下文件,但结果又发现,谢元还会德文和英文,不过也是能说会看,但不会写的水平,英文还是比德文好一点。

一个会多种语言的外国人?但惊喜还在后面。

随着46年以后,战争开始吃紧,谢元所在的后勤部开始做一项任务:找到洋落儿——寻找脚盆鸡关东军和毛子留下来的损坏的重型军械,比如大炮。

谢元给他们露了一手维修军械的本事——42年钢铁格勒那一年,雷泽诺夫归队,但是谢元还是留在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一边打捺催,一边给工人打下手学的一手本事。

直到会战结束,才正式撤离。

所以他除了翻译外文文献以外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维修保养军械的同时教人学会维修。

然后就暴露了另一个本事,因为修好军械后还需要操作大炮试射,谢元同样一手包圆了,他用精准的炮术赢得了领导的青睐,然后他除了教人维修还要教人开炮。

这同样是三年来东线战场的残酷生涯逼迫他学会的本事,因为相比冲锋就死的炮灰步兵师,学会操炮和所有重型武器后,就可以临时客串技术兵种。

技术兵种存活率高,上级不到万不得已不舍得牺牲。

从迫击炮,反坦克炮,高射炮,野战炮,榴弹炮,他硬是把所有的炮位射击距离表和操作顺序背得烂熟于心,所以才能作为炮手操作T-34/85的坦克炮。

在他做了一年的外文翻译,炮术教官和维修师傅之后,或许是真的没有什么可疑迹象,对他观察开始没那么明显了。

渐渐地,他开始享受到一点自由了,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私人空间。

当然,这是用本事换来的。

慢慢自由起来的谢元开始到处拜师学艺,找武馆拜师,然后每个人都是非常荣幸,但是婉言拒绝。

因为谢元是个外国人相貌,而现在的民间武术家基本都不愿意手艺向外国人传授。

虽然心里不以为意,而且不会放弃,但久了谢元感觉自己比《叶问》里的武痴林还要贱,但是他也没办法,他需要一个师承。

他身上的所有技巧除了甩棍以外,全都见不得光,龙象般若功倒还好,因为像瑜伽还是很好解释的。

可徒手进攻手段呢?他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咏春拳,可咏春拳在北方虽然是没有市场的,但是武术圈子其实是很窄的,保不齐就有人认识咏春拳传人。

要是被传出来,南拳有人传给了一个外国人咏春拳……哈哈,那就会有人来找茬问是谁冒天下之大不韪传的拳。

问不出?那更麻烦,因为如果没有师承,他会咏春拳的唯一可能就是偷学的,一个外国人偷学中国武术?

他的声名不仅会被败坏,而且还会冠上“文化小偷”的罪名,到时候他会更待不下去了。

所以为了掩饰自己咏春拳的风格,他还去了heB里俄侨兴办的搏击俱乐部里,学习拳击和摔跤,既能掩饰自己的南拳风格,也是技多不压身。

但他还是希望能得到夏国武术圈的认可,进入这个圈子成为一份子。

不过他也不急,反正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有人会被他感动愿意教的,其实要不是他现在身上的浮财拿不出来,他都可以砸出个传承出来。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拿钱砸出来的传承不一定是好名声,这个也只能作为下下策来使用。

而且浮财的来路也是个问题,毕竟都是欧式风格的,虽然对他身份调查明面上停止了,给他一个默认处理,但是完全停止了?他不信。

他把主要拜师目标放在了heB里比较年轻,而且跟毛子缘分不浅的吉万山身上。

吉万山是个典型的肌肉型肥胖人士,一身腱子肉就跟古代大将一样,看着像个外家子,其实他也会绵掌和形意拳这样的内家拳。

为什么说他跟老毛子缘分不浅呢?因为他虽然出身在河北,但早年在关东讨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heB满大街都是毛子,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他为了生计给当时的铁路局局长养奶牛,这位局长也是个毛子,白毛子。

他学的第一门外语是俄语,跟局长女儿学的,可惜没有发生过保尔和冬妮娅的故事。

出来后第一份工也是在毛子开的皮革厂,发迹也是因为皮革而跟毛子做生意。

甚至出名也是缘于毛子,32年,有个俄国大力士跟法国的一个杂技团跑来heB,因为吉万山的出了风头,跑来骚扰吉万山。

好死不死地他竟然做大文章,写了个“走遍欧亚无敌手”,“能击倒任何中国武士”两个横幅来找茬。

然后……他就没有然后了。

1933年吉万山在道里设立一个熟皮工厂,开始业余传拳。1936年,他开办了“吉万山武术馆”,以教绵掌拳为主。

他的武术风格既有北方拳的放长击远,大开大合,同时融合了俄式拳击和摔跤(桑博格斗术),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这种风格也非常适合谢元,所以他的首要目标就是吉万山。

其实他跟吉万山已经很熟了,毕竟他经常去吉万山的武术馆观摩学徒学艺,受益匪浅。

吉万山今年也才43岁,体力开始走下坡路了,但经验更加刁钻,正属于当打之年,较计的兴致很浓。他曾经用自己所学跟谢元也切磋过,也很有收徒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拖着。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很搞笑的,那天谢元听说了heB有这么一号人之后,立刻求着翻译员同事带他过去见见。

拗不过之下,她只能打个报告谢元要请假去见见吉万山,领导讨论后还是同意了。

可等到谢元兴冲冲地带着礼物,由翻译员同事作陪来到武术馆的时候,突然一大批青年习武者突然窜出来,如临大敌地把谢元和翻译围了起来。

这一举动把谢元和翻译员整愣了。

至于为什么这些个武术馆的学生们要这么如临大敌地防着他呢?

这要从之前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