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607章 【番外】玉侬篇三(终)

第607章 【番外】玉侬篇三(终)

自四月二十八日后,陈初和玉侬再未轻易离开过鹭留圩。

这座人口原本只有一百多口的小庄子,迄今为止走出了一名开国侯、三名开国子,开国男高达六人。

受封过的诰命,更是双手数不过来。

若放在二十多年前,有人说鹭留圩风水好,必然被嗤之以鼻,可到了现下,此事已成桐山公认。

不管是谁家老汉,陈初都能叫上名来,便是有些三十来岁的壮年,陈初与人叙话时总会说笑道:“当年你光着屁股满庄跑的时候,朕亲手抱过你”

但再年轻些的,陈初便不认识了。

当年他兵发蔡州,庄内好多年轻后辈,还没出生哩。

弹指一挥间,二十三载时光如白驹过隙半生光阴转瞬即逝,让人感叹不已。

玉侬这边,倒也热闹。

自从皇上来了桐山的消息传出后,县内但凡能和皇上扯上点交情的人家,无人不想亲自拜见一下。

但面见圣上稍有难度,于是不少人家便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让自家妇人前来鹭留圩拜见了玉侬。

宜妃娘娘虽位列四妃,但二十多年来,家中大小事皆有两位姐姐出面,她便是迎来送往的差事也没做过几回。

这次回乡,山中无老虎,自然便轮到她做大王了。

起初几天,玉侬很是受用这种狐假虎威的感觉,可三两日下来,玉侬便有些厌倦了来此处拜访的妇人,恭敬却客气,无一不是一副庄重模样,就连跟随她们一起前来的孩童,也皆是小心翼翼。

她们这般,玉侬也不得不跟着端庄起来。

这和她归乡前幻想的见到故友、热烈交谈的场景大相径庭。

让人心累。

五月初三这日,却有两人的意外到访,让玉侬很是惊喜。

“妙娘姐姐和兰影?呀!快快快,快请进来!”

听说两名自称妙娘和兰影的妇人等在庄外,玉侬激动不已。

旁边的秦嫲嫲见状,不由低声提醒道:“娘娘,您如今是何身份.待会见了人,可不能再称呼妙娘为姐姐了”

玉侬久在宫内,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可这回她却没有听从秦嫲嫲的意见,反而嘟了嘴,稍稍不高兴道:“妙娘姐姐年长我几岁,当年在采薇阁她也对我照拂有加,我第一回伺候陛下的本事,还是她教我的呢”

秦嫲嫲哭笑不得,“娘娘,旧日不比今时。”

“嫲嫲才是着相了我出身勾栏,世人都知晓,我便是不喊妙娘姐姐,也变不成德妃那般的大家闺秀呀!再说了,陛下都不嫌我,皇后娘娘也从未因此轻贱我,我有何好怕?”

玉侬小嘴叭叭叭,说的头头是道。

少倾,妙娘、兰影两人一同出现在了门外。

三人甫一见面,二人一眼便认出了玉侬.她们最后一次见面,已是二十二年前的阜昌八年、桐山蕙质兰心开业的那天了。

但玉侬的模样却变化不大,还是喜欢梳繁复精致的发式、还是喜欢穿漂亮的诃子裙,依然白皙的鹅蛋脸上五官灵动,眼角那一丝细微皱纹离远了完全看不出来。

可玉侬看见两位姐姐时,却怔了一下.她脑海中的妙娘和兰影,还是二十来岁、虽有风尘味道但容貌俏丽的女子。

眼前两人,一人脸颊微微内陷、发髻虽经过精心打理却也难掩发丝干枯。

另一人,面上皱纹已十分明显,甚至鬓角已有几许青丝。

若非两人五官还有旧时影子,玉侬只怕会认不出来了。

下意识的,玉侬起身前迎,一开口竟哽了一下,“妙娘姐姐、兰影,你们两人怎成了这般模样?”

本来两人还心有忐忑,此时不由尽消,忍不住也红了眼睛。

那妙娘深知玉侬性子,含泪笑道:“娘娘,民女已四十有三,本该就是这般模样呀。倒是娘娘,和二十年前几乎还是一个样儿.民间都说陛下疼爱娘娘至极,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确实,当下时代,女子到了四十岁的年龄,妙娘和兰影才是正常状态。

就这,她俩还不用下地干农活呢。

玉侬这样的,才是难找特例。

只不过玉侬不像猫儿和蔡婳,经常走进民间,对世间常态少了理解。

妙娘后半截的话,也是由衷之言玉侬跟随陛下二十多年,却养的如同二十多岁的女子,仅此便知,她不但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没有烦心事、没有委屈可受。

玉侬拉着两人的手,在同一张长榻上坐了,宜妃娘娘虽家庭美满,但没有娘家人一直是一大遗憾。

今日得见二十多年没见的姐妹,自是开心激动。

一会儿让秦嫲嫲端来从东京带来的点心,一会儿又让人去带旎儿、詹儿来向两位姨姨见礼。

让孩子来见礼,既是亲近的表现,却又藏了几分玉侬自己都认识到的炫耀之意女子到了这个时候,半生已过、韶华已逝,年轻时最值钱的资本‘容貌’,也在一天天贬值。

此时妇人之间能攀比的,无非就是乖巧、有上进心的儿女了。

“旎儿是我的小女,宫里行九;詹儿是我的幼子,行六还有两个大的,娆儿是陛下第一个孩子,已许给了韩国公的孙子;钧儿上进,担心耽误课业,便留在了东京读书.嘿嘿。”

便是没有出心炫耀,可潜意识里,玉侬却每次见到旁的妇人,都要将这些话重复一遍。

整个大楚后宫,宝仪宫的皇子皇女最多。

两儿两女,也是玉侬最大的底气。

“娘娘好福份当年皇长女出生,我们一众姐妹还在采薇阁,特意结伴去了道观为娘娘和公主祈福呢”

还稍稍红着眼的兰影适时道。

妙娘也在一旁接话,“是呀我们在老家一直留意着娘娘的消息,不但蜀国公主出生时我们知晓,便是后来皇三子、皇九女、皇六子出生,我们都知道呢。”

“嘿嘿。”

说到了自己的得意处,玉侬开心的笑了笑,“莫娘娘娘娘的喊啦,妙娘姐姐还像当年那般喊我玉侬便是”

妙娘笑着没有接话,却也不会真的喊玉侬闺名,兰影却又接着道:“陛下对娘娘的疼爱,我们都听说了。娘娘怕是不知,如今宫里娘娘们被人供奉的可不少皇后娘娘仁名满天下,栖凤岭山脚下的姻缘寺供奉着陛下和皇后娘娘,香火最盛。

可经商人家的妇人,却喜欢供蔡贵妃,据说是蔡贵妃有旺夫之相。”

“呃哈哈哈。”

玉侬没忍住乐了出来。

她跟着陈初以前,在采薇阁待了好几年那时蔡婳的名声可不好呀!

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连蔡姐姐却因‘旺夫’受了香火。

此事倒也好理解.起初陈初只是名不入流的马快,他真正起势的开始,便源于采薇阁那场大火。

彼时再轰动的事,也会逐渐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有香艳花边新闻传播的最广、最持久。

到了今日,那场大火出现在桐山百姓酒后闲谈中的频率已越来越少,但大火后,蔡三娘和陈马快于大雪中拥吻的一幕,却依旧是个热门话题。

百姓不清楚那晚具体真相,但自此后蔡家全力帮助陈初的趋势,都能看得出来。

当地百姓每每吃酒至面红耳赤,便有闲汉时常感叹道:“哎!我等也是一身本事,奈何遇不到贵妃那般贤妇助我啊!”

家中妻子每回听到这话,便会上前讥讽道:“呸!就你怂包,便是遇到贵妃那样的人,也是被沉湖!老娘还没说啥,你倒不满意起来了!要我说,我年轻时姿色也不差,若早些遇到陛下,兴许也混个贵妃当当哩”

说回鹭留圩。

玉侬笑,自是因为蔡婳名声的两级反转。

“还有娘娘您自从陛下于淮北封王后,勾栏里的姐妹都供了您。”

“供我?”

“是呀虽然大家都知晓,论容貌、品性都比不得娘娘万一,但娘娘这一路走来.终归是姐妹们的一丝盼头呀。”

从自报家门后被玉侬接见,又见她真情流露,兰影和妙娘便看出,宜妃娘娘并不忌讳当年那段历史。

所以才从这个角度小小拍了个马屁。

玉侬确实挺开心,待旎儿和詹儿过来后,让一对儿女喊了‘姨姨’。

妙娘和兰影激动的不行,连忙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见面礼赠给孩子,甚至远在东京的娆儿和钧哥儿也各有一份。

不久前,因诗情、画意所出的两个女儿送贺礼,玉侬刚被比她心眼都多的娆儿提醒了一回。

此时自然很留意这些细节,不由试探问道:“两位姐姐,想必已离开采薇阁了吧?”

“宣庆六年,我和兰影、巧香已自赎了.”

听妙娘这般说,玉侬替姐妹开心一笑,她的习惯思维里,离了采薇阁,便是嫁了人了,便道:“那两位姐姐怎不把孩子一并带来,也好让我这个做阿姨的见一见呀。哦,对了,巧香怎没来?”

早年,巧香因为嫉妒玉侬,还用过些手段。

当时玉侬被气的哭过一场,但时隔多年后,如今早已脱离泥淖、站上了云端的玉侬再回头看看,心中已无任何波澜,心态格外平静。

妙娘和兰影却互相对视一眼,最终由后者笑道:“哪里有孩子宣庆六年赎身后,我便坐了一顶小轿,进了城北制陶的薛家大郎家中做了第四房姨娘。进门前,陶大与我盟誓,绝不亏待我.本以为得遇良人,谁知也是个喜新厌旧的,仅仅一年便对我不闻不问,任由他家大娘子欺我这般境况,我如何敢要孩子”

“兰影,要不要我去你家,帮你训斥陶大夫妇一顿!”

说起来,正室对侧室的欺负,完全可以体现在衣食住行、态度等方面,类似长期的精神霸凌。

但这些事,并不违法啊。

便是玉侬帮她撑腰骂对方一顿,当面陶大夫妇或许甚也不敢说,但事后遭殃的还不是兰影自己么?

只见兰影连连摆手道:“不劳娘娘费心了,还好,年初新颁的大楚婚律刚出了新律令,侧室也可去官衙提告和离了,我打算离了陶家!”

这便是读过书的好处.大楚婚律已在报纸上讨论一年多了,今年年初才颁布。

想来兰影关注此事已久。

玉侬却不怎么关注政事,但她的人生,和逆来顺受高度吻合,早年听蔡婳的、后来听陈初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而不是附属物时该怎么活。

于是,当她听说兰影要和离,担忧之下脱口道:“那你没了家人,自己怎活呀?”

“他们算甚家人.”

直到现下,兰影才意识到,玉侬这些年被陛下保护的太好了,不但纯真依旧、甚至完全失去了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当年都在采薇阁,这命怎么差距这么大啊。

但这些话,兰影自不会说出口,只是指着妙娘笑了笑道:“还好,当年妙娘姐姐看的明白,赎身后也没有嫁人,而是在县城开了间教女子琴艺的学堂,如今倒也有七八十个学生,手来束脩完全养活的了自己。当初幸好妙娘姐姐劝我,让我出了一笔钱入了利份,如今也有了退路.”

“啊?教人琴艺?”

在玉侬的理解中,靠教琴可吃不饱饭。

当年她做清倌人那会儿,学琴的女子,要么像她一样,被养在勾栏里,学这些技艺只为以后取悦客人。

要么就是阿瑜家里那种,书香门第,才会花精力、钱财去培养女儿。

可这两种情况,都不需要专门去外边学琴呀。

见玉侬不解,妙娘笑着解释道:“娘娘不知.如今淮北百姓久贫乍富,手里有了余钱,人人都想将女儿养成大家闺秀。但他们手里的钱,专门请一个琴师养在家中又养不起,我这课堂便有了生源.如今,我们正筹划扩大规模呢。”玉侬似懂非懂,若陈初在此,大概会告诉她,这便是中产诞生以后,催生出的教培行业。

教培行业的兴旺,背后意味着当地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似乎人人都觉着自己能触摸到突破阶级的可能性,才会对子女教育不计成本的投资。

故友多年不见,玉侬又性子敦厚,闻听两人要自己养活自己,便主动道:“有甚我能帮到两位姐姐的么?”

连日来前来拜访的妇人,若听到宜妃娘娘这么问,只怕要高兴的跳脚了。

她但凡吹吹枕头风,或者在四海商行、几家农垦集团选择合作伙伴时,在皇后、贵妃面前说上一两句,便是泼天的富贵。

妙娘却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玉侬一眼,小心道:“娘娘能不能能不能给我们的琴行题个牌匾?”

这一招不新鲜。

当年小柱子的四通客运,便是请陈初题了店名。

那时淮北尚未彻底平靖,但陈初掌握着强军,蔡州左近三府十几县黑白两道,谁也不愿无端招惹他,便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会为难小柱子。

这才有了他四通客运的快速发展,南北来往一路平顺。

妙娘这是想学小柱子那招,并且她的琴行面对的客户为女子,玉侬由清倌人一路妇凭夫贵、最终封妃的传奇经历,若有她题写招牌,自然如虎添翼。

此事不难,玉侬当场应下。

侍女研墨期间,玉侬忽然再一次问道:“对了,方才我问起巧香,她如今也在琴行么?怎不一起来见我呀”

妙娘面露难色,和兰影再次对视后,终于实话实说道:“巧香她她七年前便殁了。”

“啊?”

刚刚提起笔的玉侬愕然回头,见妙娘和兰影皆面露悲戚,不由道:“她只比我大两岁,怎就没了?”

妙娘叹了一叹,徐徐讲了起来当年巧香赎身后,嫁给了一名淮南棉商做妾。

起初,巧香年岁还不大,风韵犹存,很得那棉商喜爱,由此惹了正室嫉恨。

中间几年,巧香两度有孕,却先后小产,最终也没有留下儿女。

开国四年,那棉商的正室为丈夫又纳了一名年轻貌美的小娘,年龄越来越大的巧香瞬间失宠。

巧香受不了这份落差,闹了两回,由此更惹棉商厌恶,一直隐忍未发的正室眼瞧机会来了,很是惩治了巧香几回。

开国六年,在后院被锁了一年后,巧香郁郁而终。

当年随她一同去了棉商家中的贴身丫鬟莹雪,也被赶出了家门,一路讨饭回到桐山,得了妙娘收留,妙娘才知晓了此事。

即便早年有些拌嘴小怨,玉侬闻听此事后,却也呆愣了许久,心下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

当日,送走两位早年姐妹后,玉侬闷闷不乐。

夜归的陈初问起缘由,往日藏不住心事的玉侬却也不说。

翌日。

五月初四,为了纪念阜昌十一年淮北学子声援陈州一事,早已成为了大楚的法定假日。

又恰逢小柱子等人合建的西游释厄乐园开园,各地百姓商旅云聚当地。

本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欲请宜妃娘娘前来剪彩,不想竟把皇上也招来了,小柱子等人自是一万个满意。

一天忙碌下来,至黄昏时分,陈初担心累着玉侬,便谢绝了桐山工商界的晚宴,携玉侬回到了鹭留圩。

晚饭后,旎儿、詹儿因白日在乐园内疯跑了一天,刚戌时便回房睡下。

可玉侬却不见疲态,反而拉着陈初去了庄内西北侧高地的小树林。

戌时中,乐园开园庆典的重头戏.焰火开始。

乐园在十字坡西一里处,此时站在庄内高地,视线稍微受些阻隔。

玉侬看不真切,却也不妨她口中一直发出‘哇~哇~’的惊叹。

陈初见状,干脆往地上一蹲,指着自己的脖子道:“骑上来,我驮你看。”

“咯咯~”玉侬开心一乐,上前一步后却又犹豫了,“不成,陛下是九五之尊,奴奴哪有骑在陛下脖子上的道理?”

“你又不是没骑过。”

“.”

玉侬脸色一尬,随即向秦嫲嫲等十余步的宫人摆摆手道:“你们走远些”

待确定自己的话不会被旁人听了去,玉侬才小声道:“夜里怎能和现在一样。”

说罢,左右一看,见侧前方有棵歪脖子柳树,当即指着那树道:“上去看!”

堂堂四妃,捋了袖子、将前襟往腰间一塞,说爬便爬。

陈初仰头望着玉侬灵活的身影,哑然失笑。

玉侬却迅速在离地一丈多高的树杈上寻了个能坐下的位置,手搭凉棚往乐园的方向一望,便朝树下大呼小叫道:“陛下,快!快上来,这里看的可清楚啦,哈哈哈”

“四十岁的人了!”

陈初嘟囔一句,随后却也将前襟掖进了腰带,手脚并用爬了上去。

“坐这里,坐这里”

已率先在粗壮树杈上坐稳的玉侬,热情的腾出了一块地方,陈初刚在树杈上坐稳,便觉余光中光线一闪,抬头看去,正是一枚焰火刚刚在夜空中炸开。

红蓝光点拖曳着长长的尾巴,铺满西侧天空。

“哇~”

玉侬惊叹一声,双臂已熟练抱上了陈初的胳膊。

许久沉默后,靠在陈初肩头的玉侬忽而悠悠一叹。

叹气这种事,玉侬很少做。

陈初不由疑惑转头,奇怪道:“臭宝,又怎了?从昨日便有些不开心,问你怎了也不说?”

听到这亲昵称呼,玉侬如同偷油得手的小老鼠一般‘叽叽’一笑,不由自主将陈初的胳膊抱的更紧了些,“陛下,你会不会嫌奴奴老了呀?”

“.”陈初抬手在玉侬额头一探,自言自语一般,“当年我怎娶了你这么个傻婆娘,还好,儿女们一个比一个伶俐,没被娘亲的傻气传染。”

“陛下~”玉侬嘟了嘴,晃起了陈初的胳膊。

“莫晃莫晃,这是树上!”

“嘿嘿嘿陛下,还记得么?这片小树林,是奴奴和姐姐第一次说话的地方那时候我也胆小,被姐姐吓得不轻呢后来才知晓,那日姐姐也是在装大人,她自己都紧张到不行呢,嘿嘿。”

“记不大清楚了.”

“但奴奴都记得,奴奴自打成了陛下的人,每时每刻都记得很清楚.前些年,陛下四处征战,不在身边,奴奴便翻来覆去回忆陛下和奴奴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有时能自己乐出声呢。为此没少被蔡姐姐骂我傻但奴奴回忆时很开心呢,陛下不在身边的日子,也就不那么难熬了。”

陈初闻言,不由道:“往后便不忙了,可以多陪陪你。”

“陛下二十年前、十年前都这么讲过哩~”玉侬嘟了嘟嘴,却望着陆续升起的焰火伤感道:“奴奴都老了”

“谁说你老了?朕捉他下大狱.”

“哈哈哈,陛下又用这话哄人。”说到此处,玉侬顿了顿,又道:“陛下晓得么,奴奴在采薇阁时,总觉着自己和旁人不同,觉着我这般好看、性子又好,以后一定会有个好归宿.”

“哈哈哈”

哪有这样夸自己的,陈初不由被逗得开怀大笑。

“陛下莫笑呀?奴奴生的不好看么?性子不好么?”

“好看,性子也好。”

陈初忍俊不禁,没想到玉侬还挺自恋哩。

玉侬眼瞧陈初答的不认真,傲娇的哼了一声,接着却又一叹:“可昨日见了早年姐妹,方知奴奴和旁人其实没甚两样若不是当年遇到陛下,奴奴兴许早已化作冢中枯骨了。”

陈初忽觉肩头一热,转头看去,却见方才还笑嘻嘻的玉侬竟流了泪。

“好端端的怎又哭鼻子了?”

“奴奴也不晓得,就是觉着心里也不是难受,反正就想哭。”

“那便哭吧.”

“嗯,于奴奴而言,这二十多年就像一场梦,奴奴好怕梦会醒过来。”

“咦,我玉侬今晚莫非被阿瑜夺了舍,怎也变成一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了?”

“哈哈哈”玉侬被逗得破涕为笑,继续抱着陈初的胳膊呢喃道:“陛下,若有来生,你一定记得要去寻奴奴呀,奴奴还和你过日子、还给你生娃娃.”

“这辈子都没过完呢,就想下辈子了”陈初笑着又道:“再说了,下辈子咱们都得灌孟婆汤,我去哪里寻你?”

“我不管!陛下连皇帝都能当,一定有法子寻到奴奴到时你找见了奴奴,若奴奴不记得你,你便喊一声臭宝,奴奴一定会想起来的。”

“成”

“嘿嘿~”

对陈初的信任已经到了盲目程度的玉侬,听到前者答应下来,这才放下了心。

歪着身子、靠着陈初,看向远处夜空中接二连三爆开的绚丽焰火。

又是大段沉默后,玉侬忽然痴痴道:“陛下,奴奴能唤你一声陈郎么?”

“喊呗~你便是喊官人也没事,反正猫儿又不在,哈哈哈.”

“嘿嘿嘿~陈郎!”

“嗯。”

“陈朗!”

“嗯~”

“陈朗~陈朗~”

“嗯,嗯。”

“陈朗~陈朗~陈朗~”

“嗯,嗯,嗯”

就这么个无聊小游戏,竟惹得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笑了起来。

“陈朗,下辈子奴奴一定要比两位姐姐先遇到你.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