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592章 妥了!

娘子,请息怒 第592章 妥了!

作者:娘子息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9:32

第592章 妥了!

八月十八,早朝前。

称病半月未曾上朝的大理寺卿周炜出现在了宫门外。

周大人一露面,江南官员顿时塌实不少.昨日谏院右补阙左韶被西门发从大理寺监牢提走,众官人人自危。

大理寺监牢,好歹是自己人的地盘,在周炜有心照拂下,自然不用受罪,可被凶神恶煞的西门发带走,谁知道会遭遇什么。

今日周大人突然上朝,想必是要将大理寺从西门发手中夺回来。

此时的周炜如同江南官员的主心骨,众官员纷纷上前问候,言语间颇有点让前者为大家做主的感觉。

梅汝聘自恃身份,没有上前凑热闹,站在人群外围,却觉.好像少了点什么,随后才意识到,平日经常跟在他身边的郑宏祖此刻仍未出现。

正打算找人问问,却见宫门开启,梅汝聘只得将此事放到一边,整理了一下官袍,随众官入宫上朝。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司礼内官的吆喝,今日早朝正式开启。

周炜手持笏板,率先出列道:“陛下,臣闻昨日傍晚大理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殴斗事件,臣为大理寺卿,臣有罪!”

“周大人中气十足,想必身子已大好了?”

御阶之上,陈初语调平缓道,说是关心,语调未免稍显冷淡了些;说是讥讽,可陈初说的又十分认真。

“谢陛下关心,臣已痊愈。”

周炜只当听不出来,紧接又道:“臣御下不严,方致这般有损国体的事情发生,臣愿领责罚”

这周炜忽然这般高风亮节,自然不是认怂了若他一个不在场的人都受了罚,那昨日挑起事端的主犯西门发,只会受更重的处罚。

周大人既然出面了,势必要想法子将西门发逐出大理寺。

宝座之上,陈初笑了笑,缓缓靠在了椅背上。

下方,首次上朝的中书省秘书郎陈英朗出列道:“昨晚,陛下已着下官拟制,大理寺正西门发虽公忠体国,但处事急躁了些,着:罚其三月俸禄,以儆效尤至于周大人,事发时并不在场,免于惩罚。”

好一个‘以儆效尤’,罚俸三月便是以儆效尤了?这样的处罚结果,众江南官员自是不认,大理寺正如此要害的部门,若由那粗鄙无礼的西门发掌控,日后大伙有的苦头吃。

可.说话这人是陈英朗,此事便不由得众人深思了。

陈景安原是安丰执宰,安丰朝归附后,陈景安虽暂时未领实职,仅以县公的勋贵身份上朝,却没有一人敢小看他。

也正是因为没有实职的牵绊,他刚好可以在近来的朝堂争斗中保持一个相对中立的身份。

对此,江南官员倒也乐见陈景安保持沉默,对他们来说已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可今日,陈家父子同朝,陈英朗却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淮北系一方,站在百官前列的陈景安捧着笏板、低着头,和平日没甚俩样.这便耐人寻味了。

陈家这是要彻底背离士绅阶层么?

有此突然变故,江南官员气势一滞。

但梅汝聘的女婿左韶至今还被关押着,他见本方士气低落,不由着急,当即出列,一脸委屈道:“陛下!臣素来与西门寺正无有私怨,臣身为谏议大夫,本就有监察案件审理之责!昨日西门寺正殴打微臣,并非只是损害官员体面,实则是其将大理寺当成自家衙门,无视朝廷法度.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想救女婿,必须先扳倒西门发。

“梅大人言重了”

嘴上工夫,自然不用陈初亲自上场,只听蔡源慢悠悠讲了这么一句,随后才出列道:“西门寺正出身草莽,脾气暴躁了些,改日本相命他亲自登门致歉.”

你说的轻巧!梅汝聘正想开口反驳,却听蔡源又道:“再说了,如今大理寺正值用人之际,若西门寺正无法履职,那大理寺便没了主官,接下来还如何办案?”

众官皆是一愣,周炜和梅汝聘更是齐齐看向了蔡源.这老头莫不是睡昏了头?咱周炜周大人才是大理寺卿,如今周大人病愈,自然可以返回大理寺主持工作,那西门发算什么大理寺主官?

“蔡相何意?”

身为江南官员之首,陈伯康不得不主动问了一句。

却见蔡源朝陈伯康拱了拱手,不紧不慢道:“昨夜,御史郑宏祖忽至临安府衙自首,言道六月间曾收受周逆赠银,同时还供出一份和周廷秘密联络的官员名单,其中便有周大人的名字!”

“竟有此事!”陈初面色凝重,言语间明显有股怒火。

而垂拱殿内,‘哄’一声吵嚷了起来。

有人低声议论、交头接耳;有人登时面如死灰、冷汗岑岑而下;也有人在低声替周炜抱不平,“攀诬!绝对是攀诬!”

梅汝聘听到郑宏祖自首,不由僵在原地.周炜一脸怒容,在大喊着什么,声音却淹没在喧闹背景中。

“肃静!肃静!”

御阶之上,曹小健连连大喊。

待殿内稍稍安静,却见陈伯康赶紧道:“蔡相,此事非同小可,不可偏听一人之言。”

“这是自然.郑宏祖举报之事,本相自会通过上月被俘的虔家管事、崔家家眷供词,来互相印证.”

蔡源说罢,又是一阵轻微骚动.同样,虔家管事和崔家家眷被俘,被军方秘密押解进京的事,他们也是此时方知。

原以为今日朝会是场遭遇战,却不料,蔡源竟是早早设下了埋伏。

接着,蔡源转向神色激动的周炜,道:“周大人且放心,你若未行那欺君通逆之事,本相自会还你一个公道.但在此之前,周大人需避嫌,还请安心待家,勿要出府”

得,便是说破天,周炜在目前局势下,也不可能再主持大理寺的工作。

顺位排序下,六品西门寺正一跃成为大理寺内品阶最高的官员。

蔡源说罢,又徐徐看向了神情各异的江南众官员,只道:“诸位,此案牵涉甚广,结案前还请诸位都待在府中,随时听候召唤,配合审理。”

上首,像是刚刚知晓此事的陈初,猛地一拍御案,怒道:“查!一定要查清楚!真阳县公!”

“臣在!”

从上朝至今未发一言的陈景安赶忙出列,陈初接着便道:“刑部谢尚书抱病在家,不能理事,朕命你暂领刑部之职,全力配合蔡相彻查通逆大案!”

“臣领命!”

陈景安平静答道,陈初却居高临下环视众官,只道:“朕自问,入临安以来善待了诸位!若再行三心二意、骑墙观望之举,天不收汝,朕来收!蔡相、陈公!”

“臣在.”

“老臣在.”

“不管牵连多少人、通逆者身处何职,不可漏过一人!”

说罢,陈初也不等曹小健喊‘散朝’,起身拂袖而去。

金口玉言一出,注定了一桩足以横扫官场、甚至万人脑袋搬家的大案。

陈伯康情急之下,赶忙追了上去,想要单独和陈初说几句,却被跟在后方的小乙所拦,“还请许校尉通禀一声。”

小乙倒也不为难他,转身追了上去。

可仅仅几十息后,却见小乙回转,只道:“陛下不想见陈相陛下还说,朕一生耿直,行不了魏武侯那‘焚信’之举.”

“.”

魏武侯焚信,说的是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后,发现了大批麾下官员和袁绍私通的书信,他不但没追究,反而当众将书信付之一炬。

世人常以此夸赞曹操心胸宽广。

陈伯康心下一滞,方才,他想面见皇上时,甚至心里想的便是要以此例来劝其‘新朝甫立,不宜大动干戈。’

却不料,陈初竟似猜到了他会这般说,将话堵的死死的。

同时,小乙能说出‘陛下不想见陈相’,表明皇上对他已有极大不满陈伯康缓缓退出垂拱殿,心情难言。

清者自清,自从周帝难逃,他从未和对方有过任何联络,或许虔、崔几家大族也知晓陈伯康的立场,连银子都没赠过他。

但陈伯康身处淮北和江南两派中间,一直试图化解双方恩怨、缓和两方关系。

可事到如今,看起来那些努力都失败了,他甚至有可能,被这帮江南同僚拖到大坑里。

陈伯康之所以这么做,不愿见到人头滚滚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身为江南官员之首,在新朝立足的根本便是他能用的动这些人,若江南官员尽去,他似乎也就没了身处高位的必要。

自然也就失去了施展政治报复的基础。

陈伯康走到殿外,颇有点失魂落魄之感,随后却见蔡源、陈景安被众官团团围在宫门处。

比起方才在垂拱殿时的剑拔弩张,此刻江南众官脸上皆带上了不自然的热烈笑容,一边向两人表达对陛下的忠诚,一边尝试从二人口中打听,郑宏祖供出的‘死亡名单’上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众官全然不顾脸面的原因,皆因眼下已是他们最后打听消息的机会依方才陛下在垂拱殿的口谕,大家今日散朝后,便要各回各家,无诏不得出府,静待蔡、陈两人的调查了。脾气暴躁的周炜,兴许不愿这般低三下四,已早早离去。

仲秋已过,天气渐爽,可谏议大夫梅汝聘脸上的汗水就没停过,他方才刚在殿上和蔡相争论过一番,此时似是不好意思上前说好听话,却又不舍得走,踌躇站在外围。

看起来分外狼狈。

不过,蔡源、陈景安这等老狐狸,怎会被套出任何有用信息,见众官始终围着他们,陈景安终道:“本公与韩国公定会秉公执法,绝不会冤枉任何一位同僚,诸位若无通逆之实,自可安心回府,休养个十来日,便可官复原职。”

这话说的没问题,可关键是大伙确实有不少人收过虔、崔等世家的钱,也确实有人偷偷为周帝写信提供过临安情形啊!

见众官依旧不肯散去,蔡源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主动来中书省投案、交待犯罪事实,本相可亲自去御前说项,设法保其一命.”

这话虽未必让众官满意,但总算指了条活路。

当日上午,众官返家后,临安府衙衙役配合亲军便守在了宅邸外。

无论家眷奴仆,皆不得外出,基础生活物资由临安府提供。

若有事需传递信息,必须经过府外亲军通传。

至黄昏时,便有两位曾收受过南逃世家贿赂的下级官员找上亲军,前往中书省自首。

当初世家赠银也是按照官阶高低来决定赠银多少的,自首官员收到的银子从数百两到千余两不等,蔡源果然依照先前所言,并未为难这些小虾米,做出确保自首官员一家无虞的保证。

毕竟,此事定性,皆在他一念之间.通逆和受贿,两种定性的结局可谓天差地别。

到了八月二十一,自首官员已有十几人。

余下官员中,要么真的问心无愧,要么存在侥幸心理,要么因为身上担着极重干系,不敢前去自首。

于是,蔡源开始下一步的行动。

八月二十三,临安太平坊。

此处距离皇城不远,紧邻御街,坊内住户多为中层官员。

因官员聚居,此处原本车水马龙,每日前来拜见各位官员的访客络绎不绝。

可自打八月十八日晨午起,坊内各户前门角门忽然出现了大批衙役军士看守。

百姓虽不清楚朝中发生了什么,但京城居民总归有些政治敏感性,太平坊猛然清冷了下来,左近居民便是绕道也再不肯从坊内经过。

这日午后,刑部侍郎骆履昌爬到阁楼上,远远望了一眼上官谢扩的府邸虽只间隔三百余步,却因不得出府的口谕,骆履昌已五六日没能和上官取得联系了。

一脸愁苦的骆履昌从阁楼上下来后,招来管家,颇为期盼的问道:“左邻王司谏回来了么?”

管家躬着背,小心道:“王司谏前日被大理寺的人带走后,至今未归”

话音刚落,却听远处隐约一阵骚动,刚刚从阁楼下来屁股都没坐热的骆履昌连忙又上了楼,却见左边的邻居、他刚刚问起的王司谏家中,忽然闯进一群衙役。

带头那人高喊道:“谏院司谏王昀私通周逆、意图谋反!经由御史郑宏祖、虔家管事虔不榷指认、证据确凿却仍不认罪!陛下大怒,命临安府抄没家产,全家押入大理寺监牢待审!”

“!”

明明是别人家的事,骆履昌却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通逆、意图谋反’

完了,王司谏一家都完了远处,王司谏府内女眷的哭嚎声邈邈传来。

在这种背景音吓,似乎知晓颇多内情的骆家管家,哆嗦着扶起了站都站不稳的骆履昌,主仆二人相对默然。

他们知道,此刻太平坊内,偷偷窥视王司谏府中情形的人.绝不止他一家。

“老爷,值此”

那管家刚想说句什么,又听右边忽然传来一道妇人尖叫,紧接便是一阵杂乱脚步,和响亮哭声,“老爷老爷,您怎这般想不开啊。”

骆履昌强稳心神,赶紧循声望去他家右边,住的是御史台贰官中丞刘大人,骆履昌此时在后宅,和刘府只隔了一条巷子。

骆履昌细听之下,方知刘中丞刚刚竟然自缢了!

这.看来,刘中丞一来是被王司谏家中的情形吓破了胆,二来,想必是希望自己能以死抵罪,寄望蔡源、陈景安看在他自裁的份上,能放过家人。

刘中丞如此刚烈的做派,倒也提醒了骆履昌,他深知自己的事可不止私通周帝那么简单,若被查实,十死无生。

既然如此不如也学刘中丞,干脆自裁吧!兴许人死债消,蔡源就不再追究了呢?

一念至此,骆履昌缓缓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管家道:“去寻条白绫来.”

刚听闻刘中丞自缢,管家自然知晓骆履昌想作甚,不由噗通一声跪地恸哭道:“老爷!保得有用之身,方可有转机啊!老爷便是去了,那蔡源也未必会放过我家几十口人!”

骆履昌站在窗前,望着远近连绵屋舍,坚定道:“我让你去,你便去!”

见骆履昌主意已定,那管家也只好抹着眼泪下了楼。

不多时,管家捧着两条白绫上楼,似乎还想劝说几句,却被骆履昌一个眼神所阻。

至此,管家再不说话,默默将两条白绫在房梁上挂好、打上结,随后又颤颤巍巍的搬来了凳子。

不等骆履昌动作,管家却先踩到了凳子上,脖子往绳结内一伸,回首望着骆履昌道:“老爷既然决意如此,那老奴便先行一步,为老爷在前方探路。”

“.”管家一句话将骆履昌说的老泪纵横,连道:“好好好,不枉我与你主仆一场!若有来世,你我再续主仆缘分.”

这话说的,下辈子还让人家当奴才。

可那管家听了,竟十分感动,泪流满面道:“老爷,老奴先走一步!”

说罢,管家脚尖一垫,踩翻了凳子。

绳结猛然受力,瞬间绷直.管家喉间受压迫,发出‘咕’的一声古怪声响。

骆履昌眼睁睁看着管家,却见后者面皮爆红,随后又渐渐变为青紫色许是因窒息痛苦,管家双手不受控制的伸向了脖子,似要拉扯绳结,好再呼吸一口。

可脚下没了着力点,徒劳挣扎尽成无用功。

接着,管家原本内陷的眼球一点一点突了出来,随后,便是舌头.百余息后,管家彻底安静下来,眼球暴突、舌出五寸,分外恐怖。

渐渐僵直的身体挂在白绫上微微飘荡。

也不知过了多久,骆履昌才回过神来可看了看管家事先为他备好的白绫,又看了看管家十分不体面的亡容,他竟然没了踩上椅子的勇气。

自己在原地站了半天,终于抹泪道:“你说的对,本官便是死了,那蔡源也未必会放过我一家,既如此,本官不如留着有用之身,说不定还能等来一线生机.”

一阵微风自窗外吹来,直挺挺的管家随风摆了摆,长吐的舌头似乎在表示自己很无语正此时,却听前宅一阵脚步声,紧接一名惊慌失措的妾室便跑到了阁楼下,惶恐道:“老爷老爷,有几名公人进了前宅,要请老爷去中书省喝茶”

骆履昌站在窗前,强作镇定,却忽觉一股热流顺着大腿蜿蜒而下。

竟是尿了裤子。

当日午后,骆履昌被带到中书省。

忙碌了整整一上午的蔡源和陈景安坐在值房内,趁着茶歇赶紧吃了点东西。

“刘洵畏罪自裁,倒是断了一根好线索。”

说起午前传来的消息,蔡源颇为遗憾,陈景安饮了口茶,顺下食物,这才道:“骆履昌不是带回来了么?说不定能从他那边审出点东西。”

“那骆履昌乃谢扩心腹,西门三郎未必能吓的住他,待会老夫亲自去会会他”

蔡源话音刚落,却见吴宴祖一脸兴奋的闯了进来。蔡源是陛下岳丈,又是受封韩国公的朝廷肱骨,莫说是吴宴祖,便是他老爹来了,在蔡源眼中也是后辈,不由皱眉批评了一句,“不晓得通报么?这般莽里莽撞,日后陛下如何委你重任?”

勋贵二代,便是有脾气也得分面对的是谁,吴宴祖连忙肃容拱手道:“下官有要事相禀。”

比较好说话的陈景安笑道:“说吧,何事高兴成这样?”

却见吴宴祖脸上既有大功告成的喜意,又有些许怒意,只听他连珠炮般道:“方才西门寺正提审刑部侍郎骆履昌,对方一个照面便嚷嚷着要举报一桩谋逆大案、要戴罪立功。”

蔡源人老成精,脱口道:“可是和福宁宫有关!”

吴宴祖一脸惊讶,却还是急忙回道:“回韩国公,确实如此!骆履昌供言称,刑部尚书谢扩、御史中丞刘洵等七人,月前暗通宫人,欲谋害蔡贵妃,甚至.”

吴宴祖脸上怒容又现,“甚至打算使毒谋害陛下!”

本以为要废一番周折,不想这般顺利的便解开了这个盖子,素来内敛的陈景安也不由激动的拍了椅把。

倒是蔡源仍旧一副淡淡神色,抿了口茶以后,才缓缓吐出两字,“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