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547章 诸国来使

娘子,请息怒 第547章 诸国来使

作者:娘子息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9:32

第547章 诸国来使

正月底,经无根道长和其师弟太虚推算,一致推荐了晚春四月乙亥日为‘六辰值守’的黄道吉日。

谓之,八方无忌,万事诸宜,大利国家,泽被苍生。

说人话便是,四月十二最适大老板升职。

这个时间选的很巧妙,一来晚春时节,气候适宜;二来,中间尚有两个多月,也给出了边塞远方官员来朝觐见的时间。

二月初三,和柴极一样一直被滞留在东京的西夏宰相斡道冲,受邀去了相府一趟。

蔡源开门见山,“四月十二,新君登基,特邀西夏皇帝同皇子一同前来观礼.”

斡道冲便是早有思想准备,还是替西夏皇帝李仁孝争取道:“我皇自幼患疾,龙体单薄,此来千里不止,恐受不得舟车劳顿,不如由太子代表我皇来京?”

他自然不想身负一国社稷的皇上来东京,但之所以用商量口吻,却是因为形势不由人啊。

宣庆三年,西夏以举国之力随金军直驱东京城下,这也是一场豪赌,若胜了,便是蛇吞象,整个齐国西北之地可尽入西夏版图。

若败,拼光了家底的西夏,也就变成了粘板上的鱼肉。

结局,自然是西夏赌输了国运之战。

如今,以范恭知为主帅,秦胜武、佟琦、邝思良为副帅的大军呈品字形分别驻在定州、怀州、静州,将西夏都城兴庆府团团围在中间。

名义上,是帮内部空虚、已近乎没有一兵一卒的西夏朝廷维持秩序,实则是选在西夏朝廷头上的一把刀,随时都可能落下来。

说西夏内部空虚,倒是不假。

本来东京一战的损失,至少需要三十年生养,才能逐渐恢复。

可多国北征辽东时,陈初又逼着斡道冲硬凑出三万人随军。

眼下,这三万人一半留在了辽东,一半驻在京东大营。

西夏国内能战之士,一滴都挤不出来了。

正是因为这样,蔡源才这般有底气,耳听斡道冲还想讨价还价,蔡源干脆呵呵一笑道:“我今日请斡相前来,是为通知,并非商议。日前本相已收到消息,我朝西北行营中军总管秦将军,已陪同西夏皇帝、妃嫔、皇嗣起程上路了,大约三月底便可到达东京”

“.”

“呵呵,西夏皇帝之胸襟比斡相可大多了,据秦将军报,你朝皇上听闻楚王相召,特别开心.”

“.”

特别开心?尚未收到任何消息的斡道冲,用脚指头也想象的到,李仁孝是在何种情况下答应楚王的邀请.开不开心还不是你们说了算!

我们敢不开心么!

二月中旬,为彰显政权交接的平顺,陈初同嘉柔频繁出没于公众视线。

至此时,天下诸国几乎都确定了齐国政局走势。

甚至以前没和齐国打过交道的大理、交趾、高丽、占城都派出了使团。

大理是周国藩属,交趾同样和周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此来,一是打探新朝对各国的态度,二来,则是要看看能不能趁着周国尚存,借机讨要些好处。

对于各国使臣齐聚东京,朝廷上下官员皆持欢迎态度,自打残唐乱世、周辽并立,二三百年来,中原王朝已许久未曾体验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了。

当然,大家都清楚,众使齐聚的根本原因,便是齐军三年平辽所表现出的强横战斗力。

但不管对方是‘畏威’还是‘畏德’,他们的出现,终归能加强新朝新君的正统性。

二月二十一日午后。

一场绵绵春雨,洗净天街。

枢密院议事堂是座百年建筑,春暖乍寒,堂内愈加阴冷。

陈初年轻力壮不妨事,但在坐的老臣却有些顶不住,议事前,陈初不由吩咐道:“小乙,送几只手炉过来给几位大人暖暖手。”

其余几人没甚反应,已年过六旬的鸿胪寺卿张行衍连忙起身道谢。

年龄大了,气血不畅,自然畏寒。

除了张行衍,年纪最大的便是蔡源蔡相公了。

待小乙将手炉送来,陈景彦接过后又随手放在了茶几上,笑道:“马上三月了,我倒未觉出冷来,倒是蔡相年纪大了,需防着这倒春寒,以免受冷染疾”

今日在场的,除了陈景彦、陈景彦安、杜兆清,便是蔡源和张行衍。

陈景彦这话,听起来是关心,却隐隐有种暗示蔡源老迈、不堪任事的意思。

蔡源那边接了手炉,捧在手心,却道:“春捂秋冻,陈大人早已过了而立,怎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且不可和那小年轻相比,以免年老落得风病,自己受苦。”

嗯,陈景彦暗指蔡源年龄大了;蔡源转头说陈景彦也一把年纪了,却还像个毛头小子似得逞那口舌之快,幼稚!

自打上月议定后宫名位,这俩加一起快一百岁的男人,见面便阴阳怪气。

陈初适时开口道:“张大人、杜大人,各国使臣陆续抵京,如今他们几国都是个什么情形?”

杜兆清的礼部尚书和张行衍的鸿胪寺卿,都有外事职司,只是侧重点不同。

张行衍先道:“大理乃周国藩属,想必王爷横扫辽东之后吓到了段氏皇族,此次主动来京,有称臣之意。”

“称臣?大理不是周国藩属么?若再向我朝称臣,岂不是一女侍两夫?”

陈初的比喻,惹得几人同时露出了笑容,那杜兆清却解释道:“如今周国势微,于大理而言,并无多少威慑。小国为求自保,于两国称臣并不稀奇,段氏皇族想来也是为了提早结个善缘罢了。”

陈初点点头,又道:“如今大理皇帝是谁?”

“咳咳.”见陈初于外事并不太清楚,张行衍连忙咳嗽一声,提醒道:“大理乃藩属之国,只可称国王,不可称帝.如今在位的,乃段氏十六氏,名誉,又名和誉”

“段誉???”

“呃”

张行衍不明白楚王为啥一脸错愕,连忙回想了一下,确定自己没记错,才道:“正是。”

那边,如今名义仍为安丰宰相的陈景安,似乎早已了解过各国情况,特意对张行衍道:“张大人,那交趾如今是何情形?”

张行衍道:“交趾情形最为复杂,前任国王李公蕴夺黎氏王位,曾遣使周国敕封国王,然,彼时的皇上、如今的安丰太上皇以李氏得国不正为由,拒绝了李氏请封。后丁未之难后,李公蕴病故,其子李德政接任,李德政趁周国动荡、无暇南顾,率兵北侵二百里、占府县十余、屠民十万余”

听到此处,陈初眉头微不可察的动了动。

其他诸位大臣,却一脸平静.在不少人心中,那交趾国杀的是周民,如今齐周并立,若交趾继续在南部边境袭扰周国,反而于新朝有利。

陈景安适时道:“张大人负责接待交趾使团,可曾探听到对方来朝,是何意图?”

张行衍朝陈景安一拱手,道:“此次交趾使团正使乃国王李德政三弟,征北侯李德善,带来国书,请新君登基后敕封其为交趾国王,愿与新朝南北共击周国。”

这便是千年以降中原王朝积累的霸气,即便和脚趾远隔千山,但在周国不承认其政权合法性的情况下,边夷小国依然渴求得到汉人朝廷的册封。

可张行衍话音刚落,却听上首陈初忽道:“呵!征北侯,好大的口气!”

陈初的口吻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众人想来,那交趾即便只是口头上说说、不真的派兵配合未来的新朝南征,仅凭他们请求新君册封,便是对新朝大大的利好。

但楚王此时的表现陈景安与陈初相知多年,默默思忖几息后,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不由开口道:“楚王,交趾屡犯两广,只怪周国无道无能,却与我朝无关不如顺水推舟遂了李德政请封之愿。如此一来,我朝外可得强援,内可立华夏正统,百利无一害。”

“先生说的我都懂。”

陈初接的极快,可马上又道:“然,我自淮北起事以来,便打着为汉家张目的大义,如今怎可敕封一屠边侵地之人?若封了他,那两广十余万边民的仇还报不报了?他侵我那二百里汉土,还要不要了?我朝与周,乃兄弟相争!与交趾,则是汉夷之争!前者,需尽量少流血;后者,则血债血偿!”

“再者,一个畏威而不畏德的蕞尔小国,算的上甚强援?我朝与周相争,岂可容异族插手!我朝能以微小代价,平灭三千里金国,金国为何败亡如此迅速,柳川先生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陈初最后又补充了几句。

这是现身说法,说的是完颜亶和完颜亮的内斗,致使金国上下无所适从,无法形成合力,才给了齐国可乘之机。

陈景安一肚子需要安抚拉拢交趾的理由,可陈初似乎就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再劝,将这番话说的斩钉截铁、十分严厉。

陈景彦只道女婿一时义气用事,担心二弟与陈初杠上,赶忙道:“此事可缓议,反正楚王还需月余登基”

说罢,又转头看向张行衍,岔开话题道:“其余几国甚情形?”

张行衍小心看了楚王一眼,声音也低了下来,“高丽使团正使为宰相金富轼,他.他是来兴师问罪的”

张行衍本不想用‘兴师问罪’这个词,但忆起那高丽使臣的态度,还真就这个词贴切。

可众人听了,一度呆愣。

最终却是陈景彦哈哈大笑后,以揶揄口吻道:“兴师问罪?”

“正是.”

“到底怎回事?”

蔡源发问,张行衍再次小心看了看楚王,这才道:“高丽使臣言道,我朝辅国将军、安东督抚杨震,无端占高丽来远、保州、宣州三城,掠高丽百姓数万,安东制置使西门恭纵容杨震,对高丽国书置之不问,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行衍顿了一下,脸上现出一丝尴尬神色,随后才接着道:“那金富轼还扬言,限我朝三十日内归还城池、送还百姓、裁撤安东屯田护民制置使司、押付西门制置、杨督抚入高丽问罪,不然不然,便发兵攻打辽东,捉拿西门制置、杨督抚”

“噗~”

正在饮茶的杜兆清一口喷了出来。

即便张行衍只是转述,此刻也难为情的涨红了脸,就这他还省略了许多更骇人听闻的话语呢,比如对方叫嚣‘马踏中原’之类让人听了更尴尬的话。

陈初对金富轼的控诉,并不算太意外去年离开辽东时,西门恭便说过辽东开发,最大的难题便是人口,还向陈初讨了‘便宜行事’的口子。

如今看来,这西门三哥还真就走上了‘抢略人口’的道路。

让他意外的是,高丽使臣竟敢威胁他难不成那个半岛上自大的性子,自古便有?

他们真的一点也不了解当今天下局势么?

身为宰辅的蔡源,稍一思忖,却道:“不对,来远、保州、宣州三城皆在鸭渌江北岸,原属金国之土,何时成了他高丽的地盘?”

经蔡源这么一提醒,跟随陈初一起进过辽东的陈景彦也想起来了,忙道:“此三城确为原金国之地,宣庆三年,完颜亮与我军在大凌河畔对峙时,高丽趁金国空虚,派兵占了此三城!杨督抚哪是强占,分明是收复!”

当初,陈景彦因就职天策府长史一职,很是花了不少时间查阅辽东情报、默计辽东舆图,所以他知道此三城的背景并不算奇怪。

但令他惊讶的是.自己这位五十多岁的年迈大哥,竟也知此三城为金国故土!

要知晓,蔡源宰相职司只在国内,并不包括国外琐事。

天下城池千百,那金国三城皆是人口数千的小城,蔡源竟能在第一时间想起此城归属,平日里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来阅览舆图!

由此可见,蔡源雄心可大着呢,所谓老骥伏枥、壮志不已!

通过这件小事,陈景彦不由对蔡源又高看一眼.大哥虽老和我争抢,很烦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确有才干啊!

那边,因方才与陈初意见不合而稍显委顿的陈景安,听完前因后果,不由怒道:“高丽国这使臣不知所谓!难不成中原暗弱了三百年,他们便忘了天朝威风!”

陈初也道:“小乙,备纸墨,与西门制置和杨督抚书信一封,我倒要问问他们怎回事!给他们在辽东留了数万大军,都是吃干饭的么!竟让人家跑到东京来,指着本王的鼻子骂!就问他们,能给本王出了这口气,就接着干,不能,就给我回来陪孩子去吧!”

陈景安马上接道:“可遣史大郎率水军开赴高丽沿岸!”

“那高丽使臣也该杀!”

方才,还劝楚王该对交趾等小国以礼相待的几位,纷纷鼓噪起来。

外事,讲究一个颜面大于天。

那交趾客客气气的前来请封,众臣自然想展现大国礼仪,以德服人。

可那高丽,竟跋扈到老子们头上了,这能忍?

而陈初这边,一边心疼周国边民,口口声声要为本族边民复仇。

却对杨大郎劫掠人口充实辽东的行为视而不见,好一个**裸的双标。

可是,不但胥吏出身的蔡源觉得理所当然,便是饱读圣贤书的陈景彦、陈景安兄弟也觉着没问题。

你骚扰我族,是屠害;我要你几个人,那是教化!(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