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544章 民心所向

娘子,请息怒 第544章 民心所向

作者:娘子息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9:32

第544章 民心所向

大齐宣庆五年最后几天,东京城内的气氛有些吊诡。

今年夏秋两季,得益于河北、西北逐渐开发完善,加上淮北、中原两大传统产粮区丰收,便是二十万大军在外征战,依然使粮价创三十余年来新低。

外部,一战平灭辽东,拓土三千里,得来广袤沃土。

带回被掳百姓四万余,迁葬皇室忠良,俘获完颜胡舍、完颜亮等金国文武二百余。

狠狠出了一口自丁未年便攒下的恶气。

内,风调雨顺;外,开疆拓土.

这般背景下,整个东京城、乃至大齐万民都在沉浸在一片喜乐之中,对于未来,也多了份期待。

可比起百姓,至今依然留在东京城各国使臣却无法与齐民感同身受。

最早,有消息传出,已名存实亡的金国,打算献五金十七府内附。

到了腊月二十五日,又有消息称,安丰朝太上皇自感年迈、已力不从心,欲逊位荣养,将淮南臣民托付于晋王。

这样的消息能传出来,走漏风声的可能性极低,大概是淮北故意放出消息,好给西夏、临安朝树立榜样。

但不管西夏和临安会如何抉择,淮北系推进的脚步却按部就班、一刻不停。

宣庆六年正月初一。

牛行街董记缎庄的东家董添宝天不亮时被零星鞭炮声吵醒,昨晚因除夕守岁只睡了两个时辰。

但被搅了清梦,他也不恼,起床后便朝后院喊道:“二郎,二郎,好起了,大年初一莫睡懒觉,起来把为父前几日买下的鞭炮放了”

“父亲,儿知晓了。”

隔了一会儿,后院才传来儿子刚睡醒的沙哑回应。

待儿子儿媳梳洗停当,马上忙碌起来,将昨日提前准备好的面果、香烛等祭品,搬到了家中的小祠堂。

坐在正厅喝茶的董添宝不由有些怀念大儿子一家.他家原本人丁兴旺,但丁未后,只剩了他和两个儿子。

多年养育后,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前年大儿子为了拓展家中生意,带着妻子去淮北开设了分号。

今年,儿子来信说,淮北陈经略之子陈英俊公子于当地组织了一批绸缎、瓷器、茶叶,欲出海贩往大食,同时探索去往极西之地的海路。

董家大郎好不容易争取来一部份份额,为筹备此事,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

对于大儿子的选择,董添宝十分支持家族若想兴旺,离不开敢闯敢拼的后辈。

且海商获利之丰厚,天下皆知。

虽出海风险极高,但一直关注此事的董添宝已了解到,陈公子做此事的背景,是淮北安插在周国的税警总队已掌握了泉州市舶司。

泉州那边,常年跑海、熟悉海路的船夫水手比比皆是。

这就从技术上解决了出海的难题。

至于安全据大儿子讲,陈公子请了淮北水军中的史家兄弟,亲自帮忙操练水手,并且在商船上安装了天雷炮!

他们将这些装了炮的船叫做武装商船。

早年东京之战,天雷炮在城外轰鸣的景象,让无数人印象深刻,有了那玩意儿,别说被海盗劫掠了,他们不主动去搜刮海盗的老窝就不错了。

也就是陈公子这种敢做事、又有背景的年轻官员,才能做下此事了,若是一般人,仅是协调各方势力、购买天雷炮这些事都办不下来。

想到这些,大半辈子经历曲折的董添宝也不免幻想,自家搭上了淮北这条线,日后会是何等风光。

正思忖间,却见失散十几年的女儿自后院匆匆走出,左顾右盼,似乎是想主动找点活儿干,又似乎因为自己起的晚了一些,紧张又不安。

董添宝心里不由一疼,赶忙朝女儿招手道:“莹儿,刚过卯时,天还没亮呢,你怎也起来了?”

那董莹闻声,第一反应竟是要跪,随后想起第一天回家时,爹爹不让她动不动就跪的话来,便低头小心道:“女儿这就去做事”

恰好,正在布置小祠堂的二儿媳经过此处,随口便道:“来,莹儿帮嫂嫂将祖轴挂起来吧。”

“奴婢这就来。”

十八年的习惯,一时半会哪能改的了,董莹脱口自称了奴婢。

原本心情很不错的董添宝,不由生气道:“你是我董家女儿,奴什么婢!”

董莹耳听父亲提高了音量,不由吓的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习惯性的动作,便能窥见这些年来女儿在辽东过的是多么的谨小慎微

大过年的,董添宝心里非常不是个滋味,不忍再说女儿一句,却转头看向了儿媳,“家里就没旁的人么?甚事都支使莹儿作甚!她是你和二郎的胞妹,不是被人呼来喝去的奴仆!”

“.”

那二儿媳也是一肚子委屈,不过是平常一句话,便惹得公公发这么大的火。

卯时中,祠堂布置完毕。

董添宝同二郎入内祭拜,祭台上摆满了祖宗灵位,可下方却只有他父子二人,看起来不太协调。

“哎,二郎,你还记得早年新春祭祖的景象么”

董添宝无限伤感道,董二郎知道,父亲说的是丁未前,那时祭祖,父亲兄弟三人连同堂兄堂弟,要站满半间屋子。

再看如今,自是令人难过。

董二郎低声劝慰道:“爹爹,一切往前看吧,如今大哥在淮北站住了跟脚,小妹又被楚王救了回来,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董添宝抹了抹眼泪,忽然拉着儿子,朝西北方向的岁绵街楚王府方向磕了头。

几十息后,董家家祠外,鞭炮声大作。

卯时末,住在董家偏院的顾云棠、薛仲益、关惠民等人起床来到了前院。

这个新年,东京城内汇聚了各国使臣、各国前来认亲的家属,城内客栈早已爆满,礼部便将一部分人分流借住在城中房屋富裕的人家。

关惠民出身留淮预备学堂,陈初是名誉山长,年前董添宝得知对方是楚王的学生,当即将人领回了家中,连食宿费用都不收。

董添宝见几人起了床,不由道:“几位先生可是被鞭炮声吵醒了?”

说话时,城中庆贺新春的鞭炮一直未停,甚至有越来越大声的趋势。

顾云棠拱手回道:“此次北来,恰逢东京新春,我们几个刚好可以在城中四处转转,一览喜庆景象。却不知东京城内有甚热闹去处?”

“热闹去处的可多了,今日初一,走亲访友后,大伙一般爱去延庆观、大相国寺烧香祈福,几位若有兴致,吃了早饭,可随我一家一同外出游玩。”

“也好。”

辰时初,吃罢早饭,董添宝带上一家人同顾云棠等人去往延庆观。

一路上,各类商家过年也不休息,纷纷在店门外以花布彩绸扎起了花门,沿街兜售拨浪鼓、鸡公车的小贩,被刚刚得了压岁喜钱的孩童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董莹紧紧跟在董添宝身后,看甚都新奇,可那眼神永远带着一股怯意。

董添宝心疼之余,一直耐心给女儿讲解沿途各种景色,试图唤醒女儿幼年关于东京城的记忆。

大约一刻钟后,忽有穿梭在人群中的报童手举报纸边摇晃吸引路人目光,边兴奋大喊道:“大齐七曜刊新年特刊,遗失千年的传国玉玺近日于洛阳复现.传国玉玺幽而复现!”

乱糟糟的街头,却因报童这喊声迅速安静下来。

顾云棠和薛仲益不由对视一眼,却从彼此眼中都看到了大大的震惊。

关惠民反应极快,赶忙趁着路人还没有将报童包围之前,买下一张。

三人凑在一起,迅速阅览新春特刊的头条,内容很简短,说是腊月二十一在洛阳城汉时丽正门遗址上,由一名叫做王小二的农人挖出了传国玉玺。

经金石大家韩昉等人鉴定,此玺为真!

原本就闹哄哄的街头,因这则爆炸消息,更加热闹了。

不过,或神色兴奋、或脸色凝重的,大多都是读书人。

顾云棠心情少有复杂.若玉玺为真,那就代表了天命所归,如此一来,大周朝廷的合法性就要被彻底推翻了。

比起心思各异的周国士子,董添宝这些城中百姓反倒表现的平静许多,几人在董家住了多日,自然知晓山长在董添宝心目中的分量。

关惠民不由好奇道:“董大叔,您知晓传国玉玺是甚么?”

“这话问哩,老夫虽是商贾,但也读过不少书,怎会不知传国玉玺是甚!”

“那董大叔知晓这传国玉玺代表什么么?”

薛仲益接过话茬,隐晦问道。

可董添宝却比他直接多了,径直答道:“谁拿了此物,便能当皇上了呗。”

“.”

眼瞅他什么都明白,却又如此平静,顾云棠脱口道:“那楚王如今得了此物,你齐国怕是要变天啊!”

董添宝却像看傻子一样看着顾云棠道:“王爷有没有此物,也不耽搁他当皇上啊!喏,你看看.”

董添宝伸手一指,指向了繁华拥挤的街头,只道:“老夫不敢代表大齐天下百姓,但这东京百万百姓,谁不等着楚王为新君?自打宣庆三年,楚王带兵在城外大败金兵那刻起,他便是东京百姓心里的天了。百姓不傻,知晓谁好,知晓谁能护他们家眷、田宅.”

顾云棠此刻才知晓,齐民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接受了、甚至期盼着改朝换代的发生。

反倒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将问题想复杂了这玉玺只是个由头,或者说是一件可尽量消弭某些杂音的工具,但有没有它的出现,都不耽搁楚王称帝。

楚王外有强军,内有民心,玉玺算是给了士人们一个改换门庭的台阶和理由。

对淮北最为心仪的关惠民,却轻松道:“民心所向啊”

一旁,董添宝说完那段话,反倒沉默起来.只因他忽然想起了长公主殿下。

虽刘齐不善,但自打长公主临朝以来,确实有很大改观。

即便长公主临朝期间有很多善政出自楚王,但长公主不扰民,宣庆三年那场东京保卫战,她也曾亲自登临城头,为将士擂鼓助威。

以董添宝为代表的东京居民,还是对这位长公主有几分感情的。

董添宝不由侧头看了一眼悄悄拽着自己衣角、亦步亦趋的女儿,心中一叹.长公主失了父兄,也是可怜人。

可自古以来,政治斗争可不管你可不可怜,若楚王登基,长公主下场只怕不好。

总之,这些事都是明面上摆着的,但凡关注一下局势,就能分析出来董添宝随即摇了摇头,暗道:这不是咱一个老百姓能管了的,但愿长公主下半生平安吧。

一行人穿过拥挤街道,终于到达延庆观外。

挺巧,关惠民几人在此偶遇了钟炎、曹柏两名周国官宦子弟。

甫一见面,那钟炎便扬起手中报纸,神情激动道:“顾先生、薛先生,你们看报了么!这是一点也不掩饰了啊!”

毕竟身处齐地,钟炎没敢指名道姓,但他说的是什么事,几人都清楚。

金国内附、安丰纳土,若不是暗中逼迫,太上皇怎会‘自愿’?

再结合十多年来,楚王的种种事迹.宠信妖妃、屠戮士人、秽乱后宫、逼宫逊位,如今又露骨的宣称找到了传国玉玺。

不管玉玺真假,总之在钟炎眼中,那楚王作为绝非明君之相。

顾云棠、薛仲益不敢接钟炎的话茬,以免对方说出些什么狂悖之言,招来祸事。

可董添宝看那钟炎激动的面红耳赤,当即不乐意了,“这位公子,‘一点也不掩饰了’说的是谁?又是甚意思?”

“.”

钟炎此刻才注意到和顾云棠等人走在一起的董添宝,见他一身商贾打扮,先小看了对方几分。

但身在东京,他也不敢直接回答董添宝的问题,只冷哼一声,双眼看天道:“公道自在人心!”

“哈哈哈,你一个周国人,也能代表我齐民的人心了?”

董添宝一点不客气,钟炎还待讲话时,延庆观门口突然一阵骚动。

几人不由齐齐看了过去,还没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忽听有人嚷道:“王爷来了,王爷和长公主来了”

不喊还好,有了这么一声,延庆观内乌泱泱的人群顿时如同洪水一般涌了过去。

董添宝再顾不上搭理钟炎,拉上女儿便拼命往前挤。

“啊!你踩到老子的脚了!”

“咦,你这老头,好大的力气”

“莫挤,莫挤,爷爷的鞋子被踩掉了!”

却见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中,长子带人拼命拦成一个圈,以免有人太过接近。

最紧张的,却要数大宝剑了.

只见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双手一直放在腰间利器的手柄之上。

被护在最中间,正是陈初和嘉柔。

这是两人首次在没有外人在的情况下,单独出现。

之所以这么做,大概就是为了证实某件传了许久的传闻,同时,也籍此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所谓楚王代齐,并非大家想象的那般血腥。

眼见维持秩序的长子等人压力越来越大,陈初不由对嘉柔道:“你说两句吧,免得百姓挤伤。”

嘉柔点了点头,拎起裙摆站上一块青石,环顾四周后,大声道:“乡亲们莫要拥挤,小心伤了人。本宫与楚王此行,为的是进香祈福,望年年风调雨顺、愿万民安居乐业、祈国运昌隆”

说罢,嘉柔准备跳下青石,一旁的陈初却朝她笑了笑,伸出了右手。

此间围观的足有上千人,嘉柔却未作任何犹豫,无比自然抬手搭了陈初的手,借力稳稳跳了下来。

楚王与长公主的传闻,由来已久。

在蔡州时,一名女娃娃冲楚王喊爹爹,冲嘉柔喊娘亲的一幕,也被不少人看到过。

但像此刻这般,光明正大的牵手,却还是头一回。

拥挤人群有一瞬间安静,似乎是不知该作何反应。

两息后,却有好事者躲在人群中,吆喝了一声,“王爷与殿下千秋万载,百年好合.”

这句不搭调的祝福,引起一阵善意哄笑。

确实,像董添宝那般担忧长公主命运的人,不在少数。

现下好了,所谓改朝换代变成了人家夫妻俩内部的家事了.这齐国便是长公主的嫁妆。

那边,董添宝好不容易挤到了前方,却被小乙拦了下来,只见这老汉扒着小乙的胳膊,声嘶力竭喊道:“王爷,王爷”

陈初闻言,走上前去,却在距离董添宝十余步的时候,被大宝剑挡住了去路。

大宝剑的意思很明显,再靠近的话,若对方藏了袖箭、短弩之类的,不好防备。

陈初却道:“都是城里乡亲,谁还能害我不成?”

说罢,径直走到董添宝身前,问道:“这位大叔,你唤我何事。”

今日只是临时起意出游,董添宝却没想到,竟有机会当面和楚王叙话。

他有许多话想与陈初讲,可一开口,泪水先滚了出来,嘴巴也不受控制了,一字说不出来。

情急之下,董添宝赶紧将女儿拉到了身前,也借此调整了情绪,只听可呜咽道:“谢过王爷.为老朽一家报了大仇,还将我这可怜女儿送了回来老朽无以为报,只愿王爷与殿下身体安康。”

原本活泼的气氛,因董添宝这一打岔,顿时安静不少。

在场千余百姓中,像他这般寻回家人,或丁未时遭难的人可不少。

一时间,一道道夹杂着哭腔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愿王爷万载,护佑我等.”

“王爷可要保重身体啊,只有您在,四方宵小才不敢觊觎东京。”

几十步外,留在原地的钟炎、曹柏、顾云棠等人一直默默注视着正向四方作揖的陈初。

良久,关惠民忽而望向钟炎,慨然一叹道:“钟兄,你方才不是说公道自在人心么?眼下,这便是人心”

钟炎瞬间涨红面皮,像反驳,却半晌没说出话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