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272章 好事将近

娘子,请息怒 第272章 好事将近

作者:娘子息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9:32

276.第272章 好事将近

第272章 好事将近

十月二十三。

数日前的一场雪,正式宣告淮北进入了冬季。

虽雪后马上迎来了连续晴日,但气温终究升不上来了。

书院街,别院。

辰时中,茹儿端了热粥饭,来到后宅正屋外轻声唤道:“三娘子,进餐了”

连唤几声,屋内才传出蔡婳慵懒的回应,“几时了?路安侯走了么?”

“回娘子,已辰时中了,侯爷卯时末便起床去了留守司官衙”

“哦,先不吃了,我再睡一会儿”

近几日,陈初一直住在书院街别院。

便是茹儿也看出来了,侯爷大婚在即,恐是担心三娘子吃味、失落,近来愈发体贴,就算是这些天里三娘子身上来了月事,也不耽误他夜夜来陪三娘子。

路安侯有这种态度,让悄悄替三娘子抱不平的茹儿心里平衡了一些。

男人嘛,有了本事三妻四妾是世间常事,好歹侯爷知晓怜惜女子心事,已超出许多别家老爷

茹儿将饭菜端回后厨,放入锅灶保温,却忽听有人来报,三娘子的母亲王氏带着一帮妇人来了家里。

别院这边下人不多,前宅由张伯支应,后宅则由茹儿打理,此时三娘子尚未起床,茹儿只得赶紧整理了衣衫迎了过去。

王氏已带着几名衣着贵气的妇人走进了三进后宅。

得知自家女儿尚未起床,王氏不由微微尴尬.当今世人习惯早睡早起,卯时天不亮起床才是常态。

睡到日上三竿仍卧床,传出去不免落个‘懒妇’名声。

不想,搀着王氏的二儿媳尤氏却笑嘻嘻接话道:“三妹不但要顾着商行诸多事项,媳妇儿还听说,路安侯建那冶铁所也全权交由了婳儿打理。她一个女儿家,整天忙的没日没夜,想来昨晚又熬夜了吧.”

这话一出口,其余妇人赶忙交口称赞蔡家三娘勤事能干,夸三娘是蔡家雏凤,夸王氏教导有方

王氏的脸色瞬间活泛起来,连连笑着替女儿谦虚几句。

那尤氏的二伯母更是恭敬道:“嫂嫂,既然三娘还未起床,咱们就晚些再来吧,让孩子好好睡一觉。”

“噫~那怎成?长辈来访,哪有晚辈待在房中睡大觉的道理。”王氏应了一句,对茹儿笑吟吟道:“茹儿,快去喊三娘起床,便说咱唐州的亲戚来了”

王氏所说的亲戚,论起来还真算不得多亲。

今日同她来此的,全是二子蔡坤之妻尤氏的娘家人,有尤氏的母亲、尤氏的二伯母。

尤家人若找自家女婿算得上天经地义,但这么多人来拜访女婿的妹子,着实奇怪。

但知晓了其中因由,便不觉的突兀了.本月中旬,尤氏在唐州任推官的二伯,忽然被河南路经略安抚使张纯孝召见,一番勉励后,询问尤推官愿不愿去往寿州任同知一职.

这事,还能有不愿意?

愿意!尤推官愿意极了!

一府推官正七品,同知却是从五品!

便是寿州大乱之后凋敝了些,也是实实在在升了两品三级!

如此跨度的职位升迁,通常都要以数年乃至数十年计.

当时,尤推官一头雾水,不明白这天大好事怎就砸在了自己头上。

回家后,妻子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老爷,会不会是你那兄弟的亲家帮你使力了?”

尤推官三弟的女儿嫁给了桐山蔡源的二子,但蔡源多年为吏,身为‘官’的尤推官潜意识里有些看不上蔡家。

惯性思维让他当即摇头道:“他?他哪有这般本事”

“噫!老爷莫非忘了,当今蔡家已不是从前了!你没听三弟显摆过么,说那蔡源如今做了蔡州吏曹主事,是正经的实权官。或许他没本事调你升迁去寿州,但他那便宜女婿有这本事啊!”

“夫人是说,和他家女儿有私的蔡州陈都统?”

“是啊!如今人家已封侯了,前几日你自己不还说么‘如今淮北几府,若无路安侯点头,谁的官帽都戴不安稳’,怎到了自己身上,就想不明白了?”

这或许便是旁观者清,被夫人几句话点醒后,尤推官越想越觉着这种可能性大,便让三弟给蔡源去了封信,探听一番。

蔡源的回信倒也干脆,只说当初桐山之乱时,尤推官帮桐山说过话,于是这次淮北有了出缺,便向路安侯举荐过尤推官。

得了这个确切消息后,尤推官大喜之余,当即携夫人、三弟夫妇去了桐山,带上蔡坤夫妇,直奔蔡州。

一来是为了当面向有举荐之恩的蔡源致谢,二来,也是为了参加路安侯大婚,好在桐山系混个脸熟。

尤推官深知官场生态,从他接受蔡源举荐开始,身上便打上了桐山系的烙印。

若想在寿州做官做的舒心,必须赶紧融入这个团伙

甚至在昨日赶来蔡州途中,尤推官专门把三弟夫妇喊到身旁,细细叮嘱了一番,“老三啊,往后在亲家面前不可再拿大。如今蔡主事深得路安侯倚重,他家长子蔡赟去颍州做了知县,这一家以后的前程不可限量还有,往后对你那女婿也客气些,不要老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便是尤家老三心知尤蔡两家贵贱之势恐要逆转,也没忍住在心中腹诽了二哥几句.当初我那女儿嫁与蔡家老二时,就二哥最看不上蔡坤,如今你得了实惠,变脸倒快!

昨晚进城,尤推官兄弟和蔡源推杯换盏,热聊至深夜。

今天一早,一众尤家女眷便随着王氏来了书院街别院.

尤家人清楚着呢,尤推官此次高升,明面上看是蔡源帮他说了话,实则最关键的却是蔡家三娘和路安侯这关系

后宅暖阁,等待蔡婳梳洗起床的过程中,王氏心下感慨万千。

当初二子娶了尤家女儿,算的上高攀。

后来在桐山,自家女儿和还在做都头的陈初之间的事传的满城风雨。

节日相聚时,亲家也曾暗戳戳指责过蔡家家风不谨

可短短两年后的今日,这尤家人莫说再讲甚风凉话了,便是王氏随意咳嗽一声,那尤家二伯母也会赶紧装作一脸着急,关切几句,“嫂嫂需着意身子啊”

辰时末。

畏冷的蔡婳裹了一件貂领狐皮裘出现在了花厅中,残留着几分睡意的狐媚脸蛋被黑色貂绒衬的既贵气又娇艳。

尤家女眷见蔡婳入内,竟下意识站了起来,可随后意识到蔡婳终究是晚辈,她们先见礼会显得过于谄媚了。

蔡婳也没想到,二嫂一家怎好端端跑来了自己这里,不禁微微呆愣。

一时间,双方僵在当场,有些尴尬。

一直和蔡婳亲近的尤氏见此,嘿嘿一笑,上前挽了蔡婳的臂,道:“哎呀,婳儿这身貂绒狐皮裘一看便贵重的很,又是侯爷赠你的么?”

“婳儿,见了两位伯母怎不见礼?越发不懂礼数了”王氏浅笑轻嗔,看似责备,口吻间却是藏不住的自豪宠溺。

蔡婳这才反应过来,与尤家女眷见礼后,分主宾就坐,聊了几句终于搞清楚发生了何事。

这件事,她也是今日刚知晓。

尤家女眷分外恭敬,蔡婳不由悄悄抿嘴笑了笑,心道:自家这小情郎,是要让她人前显贵呀

但随后,蔡婳却想到了更深一层,陈初连尤推官这种蔡家姻亲都用上了,说明他手里是真缺人。

官场之中,总要讲个论资排辈,尽管陈初一再超格擢升桐山系,但大伙的起点还是太低了。

就像此次寿州同知一职,陈初夹袋里这点人,除了陈景彦竟找不出一个有资格担任此职的。 尤推官这才捡了漏。

怎样能帮小狗延揽些人才?

“婳儿,婳儿?”

蔡婳一时走神,直到母亲连唤两声,才反应过来,“娘亲,怎了?”

“过不几日路安侯大婚,想来此时侯府需诸多布置。你两位伯母担心令人忙不过来,想让你引荐去侯府,看看需不需帮忙”

王氏说话时,一直留意着女儿脸上的神色。

蔡婳以玩味眼神看了尤氏妯娌一眼,故意不言语.两人刚来蔡州,便要见小野猫,这是想快些接触桐山系妇人最核心的圈层,未免太心急了。

王氏瞄了女儿一眼,却会错了意,她以为自己这女儿还不愿接受眼下现实.路安侯和令人成婚数年来,从未听闻过夫妻二人有任何不睦,再者,数月前令人重病,路安侯两日一夜狂奔六百里回家的事,蔡州高层之间人尽皆知。

如今,为了弥补令人当年未能风光大嫁的遗憾,更是不顾旁人议论,在成婚几年后又来补这场婚礼。

这侯府正室之位.稳如泰山啊。

王氏无声一叹,首次劝道:“婳儿呀,往后终归要和令人做姐妹,如今侯府忙碌,你也要去帮帮忙才好,令人并非那种不能容人之人,你们姐妹还需好好相处呀”

巳时。

洒金巷侯府后宅,气氛热烈。

数十位专门从鹭留圩赶来参加东家夫妇大婚的各家女眷济济一堂,有毛蛋的娘亲,有刘百顺的婆娘、大牛的婆娘和姐姐刘兰芝、姚大婶等人。

比起几年前,此时的妇人虽不至于人人穿金戴银,但以细棉布为料的衣裳裁剪的合身妥帖。

一张张或苍老或年轻的脸庞也都丰腴了许多,也多了些红润。

但比起那时,变化最大的却是气质

虽堂皇的侯府,让她们多少还是有些拘谨,不过终归不像当年那般畏畏缩缩,见了生人话都说不出口。

过惯了好日子的孩童们,早已找不到当年蓬头垢面、干干瘦瘦的模样。

吴家的吴君如、刘兰芝家的大丫、周宗发家的周芷若,当年都在鹭留圩蓝翔学堂都做过玉侬的学生。

近年来,轻易不得相见,她们都很想念这位骂学生时总是把自己先气哭、总会带零食给她们吃的女先生。

今日随着娘亲来了侯府,好不容易见了面,几个半大丫头围着玉侬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

“陈先生,这里面是你和校长的娃娃么?”刘大丫小心翼翼在玉侬肚子上摸了摸。

玉侬自己就有些童心未泯,特别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不由咯咯一笑,认真回道:“是呀,往后他长大了,也会喊你们姐姐呢。”

“陈先生,陈先生,你肚子里的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呀?”

“我也不知,待他出生后才知晓呢。”玉侬捧着肚子笑着讲了一句,却引来了更多问题

“陈先生,娃娃怎出来呢?自己从肚子里爬出来么?”

“陈先生,娃娃从什么地方爬出来呀?”

“陈先生,我娘说我是从十字坡大槐树下捡来的,你的娃娃怎在肚子里呀?他是怎么钻进去的?”

“.”

女童们七嘴八舌的问题,把玉侬问傻了。

这.没法回答呀!

眼瞅玉侬涨红了脸,刘兰芝笑着替她解了围,“你们几个别闹陈姨娘了,都回来乖乖坐好。”

有她发话,三名丫头只得忍下满腔好奇,各自回到了娘亲身旁。

如今的鹭留圩有了钱,妇人们虽对自己的穿着不舍得,但对儿女却舍得。

小丫头们都绑了可爱的双丫髻,系了红绸。

再穿上合身的襦裙夹袄,一个个粉嫩养眼,便是地主家的女儿,也不过如此了。

在坐妇人同时生出些感慨,却听刘百顺的婆娘先叹道:“哎,娃娃们命好,小小年纪便遇到了东家夫妇。想当年,咱在家做小娘时,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一年到头吃不饱饭。我直到九岁那年才头一次知晓肉是啥味.”

一旁的刘兰芝摸了摸女儿的头,也感慨道:“可不是么。孩子们有福了,往后咱也掏得起嫁妆了,需得给她们都寻个好婆家”

刘兰芝这话有感而发,当年她便是为了几斗粮嫁到了前夫家,不想前夫却是个闲汉,后又得急症去了。

因她没生出男孩,公婆不容她,将她赶回了娘家。

那时娘家也正难,一家人再匀出刘兰芝母女的口粮,根本吃不饱。

直至现在,刘兰芝都清楚的记得,那年夏,一名少年带了一帮人来村子,据说是新东家,还给她家指派了做饭的活计。

她还记得,初次见到黑铁塔一般的姚长子,他故意留下了自己的口粮分给了家中的孩子。

随后,便像是做梦一般,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再后来,她在十字坡大酒店做工,救下了一名浑身屎尿的昏迷汉子他人很好,对大丫也很好。

数十人叙话,满堂闹哄哄的刘兰芝想到某人某事,竟露出了一抹少女才有的娇羞笑容。

坐在旁边的刘百顺婆娘见了,不由哈哈一笑,“兰芝姐,可是思春了?想你那木头了?”

刘百顺婆娘嗓门挺大,这一嗓登时引来了所有人的注视。

众目睽睽,刘兰芝不由大窘,忙道:“你胡扯个甚,我如今都快三十了,哪里还想过那些事,只想把大丫拉扯大.”

她不辩解还好,这么一否认,毛蛋娘当即笑哈哈拆穿了刘兰芝,“兰芝妹子,说来奇怪,大宝剑在鹭留圩无家,这月初一他休假时,却回了咱庄子,你说,他夜里住哪儿了?”

“我怎知”刘兰芝红了脸,打死不认。

毛蛋娘却故作惊讶道:“噫,那初一当晚被刘伯提了棍子撵了半里地的光屁股汉子是谁?”

“.”刘兰芝。

“哈哈哈”

哄堂大笑中,坐在主人位的猫儿也忍俊不禁,心道:如今官人身旁没成婚的比比皆是,需给官人提个醒了,男子成了婚,心也就稳了。

两章日常过度一下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