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240章 满城欢腾

娘子,请息怒 第240章 满城欢腾

作者:娘子息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9:32

244.第240章 满城欢腾

第240章 满城欢腾

八月初八夜。

颍州东南,簸箕岭。

簸箕岭因形得名,南北西三侧皆为缓坡,东侧则背靠颍河,过了河便是寿州地界。

昨夜,官军‘狂追’数十里,贼首靳太平、李魁二人连同几百残部逃至此处时,前有颍河,后有追兵,不得已,只能跑上岭去。

今晨,官军后队步卒赶到,五千大军将只有三里宽窄的簸箕岭团团围住。

明眼人都看的出,簸箕岭已成死地,这帮贼人授首不过是早晚的事。

可陈都统却下令围而不攻,只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待在颍州的张纯孝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今日急匆匆赶来,进营时已是午夜。

簸箕岭下。

昨夜起风,今天又阴沉整日,至夜间亥时,天空中飘零起迷蒙雨丝。

气温大幅下降,秋日气息一下浓郁起来。

一阵秋风裹挟雨丝,斜斜刮入账内,辛弃疾扯了一下衣领。

昨晚,范家圩民壮连同官军击溃乱军后,又一同追击追击乱军至此。

眼看荼毒淮北数月之久的贼人即将覆灭,小辛自然不愿错过这场大戏。

今晨,他同两位妻兄特意前去拜见陈都统,以期暂时留下效命。

没想到,那陈都统比自己都大不了多少,并且在听到自己的名号后,露出了明显的兴奋、激动神色,开口便道:“当面便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先生么!”

小辛被搞的一愣一愣的我都这般出名了么?

但陈都统你夸人不能这般夸啊.你比我还大几个月,怎能称呼我为先生。再者,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又是何人所作?

虽然这词初听便觉气势雄浑,可不是我写的也不能硬往我头上安吧.

总之,两人初次见面,他喊他‘辛先生’,他喊他‘陈先生’。

也不知到底谁先生的.

不过,小辛看陈初时本就带着偶像滤镜,见面后陈都统又对他一个无有功名的白身书生礼敬有加,终是让他生出了‘名不虚传’的感慨。

但旁边的两位妻兄却对此有保留意见。

“蔡州兵昨日作战尚算勇猛,但夜间追击时也太过潦草了!千余马军,竟让这点贼人逃了几十里,最后还跑上了簸箕岭!便是让咱们放开马力去追,也早已把贼人拿下了!”

昨夜追击中,范家圩民壮被放在了后队,领了收押俘虏的职事,范如山说起此事尤有不忿。范家二郎范如海,却望向前方黑漆漆的簸箕岭,若有所思。

小辛自是察觉了昨夜蹊跷,马军追击步骑混同的乱军,按说该不费吹灰之力。

可昨夜,官军坠在溃军身后,好像故意要把这伙贼人往颍、寿边界驱赶一般。

又兼方才河南路经略安抚使急匆匆赶来,小辛已大约猜到了陈都统的谋划,本来他不想说破,却听妻兄抱怨,青年心性终于没忍住,低声替陈都统辩解道:“大哥!此事绝非你想的那般简单.”

“甚意思?”

“我觉得,陈都统是要故意把贼人赶去寿州.”

“这是为何?”范如山惊讶道。

“因为泰宁军!”

“泰宁军?”

“对!山东路的泰宁军此次剿贼没出什么力,贼人来他便退往亳州涡阳。贼人去,他便重新进驻寿州。月初贼人西来后,他又占了寿州空城,并组织兵丁修葺城池,似有久留之意”

“你是说”

“坦夫是说.”依旧望着簸箕岭的范如海替妹夫解释道:“陈都统职责是剿贼,若贼人全数在颍州灭了,陈都统就没了往寿州进发的理由!陈都统若不去寿州,那泰宁军郦琼会乖乖回他那山东路么?”

“他这是要抢地盘!留寇自重!”范如山不由低呼一声。

“这怎能算养寇自重呢!”小辛不悦的看了妻兄一眼,又道:“非要说这是军头抢地盘,也是那郦琼想抢!他一个山东路的节度使,赖在河南路寿州不走,难道不算抢地盘?再者,寿州大小官员被屠戮一空,他若赖在这里,接下来伪齐”

“坦夫,慎言!”范如海忙低声提醒一句。

一时口滑了的小辛四下看了一下,嘿嘿一笑改了口,“郦琼若不走,接下来大齐朝廷重新任命寿州文武官员时,即便不情愿也只能以他的意见为重。泰宁军军纪败坏,驻留寿州,绝非当地百姓之福!”

“原来如此.”

当今之人乡土观念极重,山东路的兵霸占我河南路的地,听了就不爽,范如山心理自然更倾向有了共同作战情谊的蔡州军。

可最后还是没忍住叹了一回,道:“如此说来,这陈都统也并非什么磊落汉子。若想赶走泰宁军,直可去往寿州向郦琼理论,何故再利用这些杀人无数的小小贼子大作文章。”

“大哥,你说这话是何道理?”

小辛竟有些生气,“若世间事,事事都能理论出个鼻眼来,还会有这诸般遭烂事?我倒是觉得陈都统磊落极了!做事问心不问迹,他要与恶人斗,自然要比恶人更恶!用些许手段算的了甚?只会冲杀逞英雄的,那是莽夫.”

“我说不过你”范如山被妹夫怼了一顿,讪讪道。

八月初九。

蔡州城。

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为城内平添几分萧索之意。

卯时,天未大亮。

《蔡州五日谈》编辑部内,熬了整宿的陈英俊兄妹望着摞成小山一般的加急号外,不由相视一笑。

“阿瑜,你快回家歇息吧,这里为兄一人盯着就好。”

“哥哥,你也要留意身子,莫要太过劳碌”

陈瑾瑜看着下巴上已冒出青森胡茬的兄长,劝道。

近来,陈英俊变化不小,而变化的起源,来自五月那场大水。

当时,陈英俊随军深入泛区,拿了第一手资料后,在《蔡州五日谈》上连篇实况报道了这次水患。

描述了泛区各种惨状,令人睹之落泪。

但他却又不一味卖惨,话锋一转便是让人振奋的抗灾救援,其中同样有很多令人动容、可歌可泣的案例。

比如桐山青壮百里驰援,力助蔡州共抗时艰.

还比如城中由管氏家族组织的行商募捐、四通客运免费为灾区输运物资

赵令人带全家妇孺、继而发动全城妇人为灾民烙饼

一桩桩、一件件鼓舞人心的案例宣扬,使得蔡州上下心中渐渐有了种‘流水本同源,丛兰亦同根’的同胞之情。

五日谈创刊前,陈初曾亲口与陈英俊说过,办报时要注意培养大众的‘民族意识’。

虽然陈英俊至今也未完全弄懂什么是‘民族意识’,但这种万众一心、四海一家的美妙氛围,让他着迷.

水患后,陈英俊又跟随蔡州军出征过,做了一段时间的战地记者。

淮北之乱的报道风格,和水患时一脉相承。

以纪实手法描写寿、颍两地百姓遇到贼人后的遭遇单单一篇‘寿州七日屠城记’,便在蔡州引起了轰动。

‘为夺妇人耳珰切其耳,为抢孩童颈锁斩其头’、‘尸塞长街,无处落脚’、‘上至耄耋,下至稚子,无一幸免‘、’历时七日,屠尽全城’.

再有寿、颖两地的灾民逃入蔡州地界后,讲述起或亲见、或耳闻的惨烈传闻,更是从侧面印证了乱军的凶残。

一时之间,蔡州百姓,人人心头都笼上了一层阴云,唯恐乱军继续西来。

六月下旬,蔡州留守司大军东去府界,防备乱军入境。

全府百姓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比起任由贼人肆虐的寿州,蔡州好歹有军士抵抗,大伙多少安心一些。

但又免不了担心官军胜败,若陈都统败了,整个蔡州便如被剥了衣裳的小娘,百姓的下场未必比寿州百姓好到哪去

淮北战局牵动全府人心。

不过,此时的陈英俊兄妹心中阴霾早已一扫而空。

昨夜午时,有军士自前线赶来,乘篮入城,带来了一个让左国恩和陈景彦兴奋异常的消息。

陈英俊有爹爹这层关系,自然也比寻常百姓更早知悉这好消息,所以才有了连夜加急刊印的‘号外’。

卯时末。

天光微亮。

报社外的台阶上,已挤满了等待领取今日号外的报童。

熬红了双眼的陈瑾瑜走了出来,深吸一口新鲜空气,虽脑袋有些昏沉,内心却是亢奋和喜悦。

很想与人分享原本打算回家,陈瑾瑜却忽而吩咐轿夫调了头,去往了洒金巷。

少倾,第一批拿到报纸的报童随即四散于城中各处。

本来还未彻底醒来的蔡州城,却因一声声吆喝躁动起来。

“号外~号外”

“大捷!大捷!本报独家消息,蔡州留守司都统制陈,率我蔡州子弟兵,初七黄昏于颍州上颖县南与乱军主力决战,经半夜鏖战,乱军弃尸三十里。官军阵斩三千,俘获近万,乱军仅剩数百人被围上颖东南簸箕岭。此一战,淮北安矣,蔡州安矣!”

辰时初。

蔡州山字街四海商行直营店,店面开门的时辰尚未到,刘四两的婆娘郑氏在店铺的后宅内煮好饭菜,端了一碗饭却坐在饭桌旁发起了呆。

六岁的儿子刘恩乖乖坐在对面,见娘亲不动筷,竟也董礼的放下了筷子,奶声奶气道:“娘亲,可是又想爹爹了.”

“噗嗤~”

坐的板板正正的儿子,如同小大人一般的模样,让本来忧心忡忡的郑氏没忍住一笑,道:“你个小毛头,懂个甚想不想的。”

“娘亲,恩儿不是小孩子了!学堂里的先生说过,爹爹出征不在家的时候,恩儿便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需保护娘亲呢!”

“.”

郑氏望着一本正经的儿子,心中顿时百感交集.我儿真懂事,都赖学堂里的先生教的好.

若放在几年前,她哪敢想供孩子读书这种事。

如今的儿子不但有书读,她还成了四海商行蔡州直营店中唯一的一名女掌柜,单她一人的月俸,便能轻松养活一个中产之家。

这一切,都赖东家、大娘子所赐,自然也因自家男人争气!

刘四两去年在寇世忠时代的武卫军中表现亮眼,外人都说,东家接下来会重用他。

可郑氏却忘不了,去年自家男人被军中弟兄送回家养伤时,后背被打稀烂的场景。

好不容易养好伤,却又随着东家出征去了临府

昨晚,郑氏做了噩梦,梦见自家男人被贼人捉了后开膛破肚扔进了铁锅。

郑氏在梦里哭醒后,再也没睡着。

“哎”

忍不住叹了口气,就像东家娘子说的,男人既然走了这条路,往后咱们这些妇人就是担惊受怕的命。

这些日子,每日忧思的何止她一个,百顺媳妇儿、彭二嫂、周家妹妹.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是终日惴惴不安?

有着同样担忧,便想在彼此身上找到依靠、得到慰藉,近来,大伙一得空便往洒金巷跑。

一来看看玉侬,正在孕育的小生命,能让人沾些喜气,好冲淡焦虑。

二来,也能和东家娘子说说话,每回和大娘子聊上一会,总是让人莫名轻松许多。

郑氏看的出来,东家娘子虽然很会开导她们,但大娘子的担心一点不比旁人少,近来脸色都变差了.

正思索间,忽听前头店铺的铺门被擂的山响。

便是在后宅都听的清清楚楚。

郑氏不由好奇,嘱咐儿子继续吃饭,自己起身去到了前头。

住在前头店铺内的伙计已经在拆门板了,刚拆下两块仅仅能容一人侧身入内,外边那顾客已迫不及待的挤了进来。

隔着门缝一看,好家伙,外边乌泱泱一堆人。

郑氏吓了一跳,若不是自家东家势力非凡,她都要以为有人一大早来寻事了。

郑氏来蔡州前,便是鹭留圩小卖部的管事,支应顾客这种事自不陌生,忙迎了上去,“客官,你要买些甚?”

“鞭炮!快快,一千响大鞭炮快给我来一挂.”

郑氏忙支应伙计去地库取货。

这鞭炮是鹭留圩农垦下属、黄恢宏经营的作坊所产,价格不算便宜,没想这客人都不带还价的,会了账便喜气洋洋的挤了出去。

不待郑氏疑惑,后续涌进来顾客便把她围在了柜台后,并且全部是来购买鞭炮的.

直忙碌了一刻钟,郑氏终于寻着个空问了一句,“这位先生,今日不年不节的,大伙怎都来买鞭炮了?”

被问那人尚未来及回话,旁边另一位顾客恰好是附近邻居,好像对郑氏有些了解,不由喊道:“这位大娘子,我记得你家官人便是陈都统属下的虞侯,我没记错吧?”

闹嚷嚷的店内登时一静,众人齐齐看向了郑氏。

郑氏被盯的很不自在,却也回道:“这位贤邻,您没记错,我家官人却是在都统麾下效命”

众人闻言,齐齐退了一步,似乎是觉得方才距离郑氏太近了,唐突了后者一般。

“啊呀!没想到竟是位虞侯夫人!”刚才挤在最前那人躬身抬手一礼。

郑氏赶忙回礼,却也更迷茫了,不禁问道:“诸位贵客,到底发生了何事?”

“哈哈哈,夫人竟还不知么?我蔡州子弟兵前日在颍州大败乱军,淮北安矣,蔡州无忧啦!多亏前线将士三军用命,才护的咱蔡州不遭无妄之灾啊!夫人,当受我一拜.”

开口这人,郑重的整理了一下仪容,拱手作揖。

有他带头,前排好几人齐刷刷做出了行礼动作。

郑氏呆呆站在原地,只觉头皮发麻,浑身战栗

她说不出这是种什么感觉,反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

俺们夫妻二人原本只是为口吃食挣扎求活的佃户,竟也能受旁人这般敬重么?

不知为何,郑氏人尚未反应过来,眼泪却扑簌簌的掉了下来。

这一刻,她觉得自家男人吃过的苦,受过的伤都值了;自己跟着担惊受怕,也值了

郑氏忽然很想去找猫儿说说话。

辰时中,蔡州城内忽然零星响起了节日庆典才会出现的鞭炮声。

随后,喜庆响声从内宅庭院蔓延到临街商铺,再至酒楼妓馆、衙门官府。

至巳时,鞭炮声已是铺天盖地,震耳欲聋。

安静的清晨,陡然间热闹起来。

阵阵秋风下,风雷鼓动,满城欢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