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完美世界之血脉遍布诸天 > 第230章 秦韩之战

完美世界之血脉遍布诸天 第230章 秦韩之战

作者:酷爱水蜜桃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7:37

第230章 秦韩之战

第230章 秦韩之战

半个月后,天下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秦国花五天,直接将战线推进到了韩国新郑,然后是长达十天的对峙。

一路之上,战况并不激烈,韩国只是在边境上放了一些杂牌军,将所有精锐集中到了韩国新郑。

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一是便于韩国集中兵力驻守;二是新郑的防御体系完善,没有被各地的蛀虫蛀空,不管是城墙,还是各种军械,都在水平线以上。

第三点,韩国的粮食和钱财都集中在新郑,将战场放在新郑,可以缩减补给线,没有补给压力,同时拉长秦国补给线。

最后国都被围,可以征召全国民众抵抗,也给诸国危机感,如果诸国再不驰援,韩国国都随时可能被攻破。

最后一点最为重要,单靠韩国自己,是无法抵御秦国兵锋的,将秦军放到国都,是逼迫诸国尽快支援,如果诸国来得够快,韩国还能保留部分精锐。

韩国的策略很好,石磊忍不住点一个赞。

将精锐集中在新郑附近,让韩国也有了跟秦国短暂抗衡的能力,不过以韩国的钱粮,能支持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他在新郑了解过,韩国的税收一塌糊涂,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年韩国南阳郡闹饥荒,而且恰好是打仗这个月。

闹饥荒和打仗同时到来,对韩国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可以将难民编入军队,救灾的同时也用难民消耗秦国的力量。

让石磊觉得意外的是,姬无夜虽然有抬高粮价,但也只是抬高了一倍,没有趁机抬到十几倍发国难财。

‘这是担心韩国被灭,失去大将军之位吗?’

一国被攻灭,文官可以继续高位,但将军就不一定了,何况姬无夜是大将军。

就算姬无夜蒙了心,投降秦国,首先韩国的大军肯定跟姬无夜无关,韩国大军必定被遣散。

失去了大军,谁还把姬无夜当个人?

在秦**功爵制刺激下,秦国每一个军人都拼命往上爬,国内将军之位都不够分,怎么可能还让给姬无夜。

所以姬无夜大概率只能得到一个空头的将军称号,最多也就几百士兵,过千就不可能了。

至于姬无夜在新郑中的财富也会大量蒸发,各种产业是别想有了,能保住府邸的金银珠宝就不错了。

不过失去权位的保护,过多的财物反而是催命毒药,在秦国当闲散将军,很可能因为某件小事就抄家灭族。

姬无夜能当上大将军,粗鲁狂暴是他对外的一面,但粗中有细也是必然的,不然也无法当上大将军,更不可能将夜幕经营成新郑最强大的组织。

脾气暴躁,还笨可做不到这些。

估计脾气暴躁是做给外人看的。

在姬无夜和白亦非的统领下,韩国新郑目前还算稳固,但这是通过牺牲大量难民换来的。

如果精锐开始损耗,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

除了死战到底,还有其他可能,比如姬无夜和白亦非带着大军退往魏国,在魏国谋一个将军之位。

比如韩王韩宇主动带人退却,让出新郑以平息秦国的怒火。

反正变数挺大,换做他当韩王,他会一口气退到楚国境内,既是祸水东引,也是在楚国占据一片领地苟延残喘。

现在的韩地真的不适合发展。

如果是他,他会以剿灭百越余孽太子天泽为由,进军吴越之地(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打),既避开了秦国的兵峰,也能趁机占据吴越之地,至于楚国的态度,楚国总比秦国好对付。

局势如此危急,朝堂上渐渐出现支援韩国的声音。

石磊也不知道这是大臣们的真实意愿,还是收了钱。

他也没有探究的打算,反正他不会出兵韩国,他的目光放在燕国上,不断催促东北远征军早日完成航海适应性训练。

不管局势如何,他做好后手再说。

“禀王上,韩国使臣韩非求见。”朝堂之上,负责外交的大臣开口道。

这是说服魏王了?

“不见。”石磊直接拒绝。

倒不是他愧对韩非,而是他不打算支援韩国,既然不打算支援韩国,还是不见为好,他可不想听韩非洗脑。

第二天,魏国的消息就传了过来,魏国打算出兵救援韩国,已经在集结军队了。

魏国出手很正常,韩国被灭,直面秦国兵峰的就是魏国了,这唇亡齿寒的道理,魏国还是懂的。

韩非说服了魏国,竟然没有前往楚国或者赵国,有点出乎石磊的预料。

接下来几天,韩非每天都在求见,每次都被拒绝,连齐国的朝堂都上不了。

第五天的时候,韩非的求见方式变了。

“禀王上,儒家荀子协弟子求见。”一名大臣禀报道。

石磊沉吟一下,对旁边的鲁总管示意一下。

作为当世显学,荀子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鲁总管高喊道:“宣,儒家荀子及其弟子觐见。”

荀子协韩非上殿,韩非看清石磊的模样僵了一下,然后很快又调整回来。

跟着荀子行礼道:“儒家弟子韩非拜见王上。”(儒家荀子拜见王上。)

石磊平静道:“平身吧。”

“谢王上。”(谢王上。)

“王上,臣下弟子韩非对当今天下局势有些见解,望王给他一个机会明言。”荀子躬身请求道。

“准。”

韩非出列开口道:“当今天下之势,秦国占据西方俯瞰六国……”

……

“故此,齐国理应出兵支援韩国。”

终于说完了,不愧是儒家和法家集大成者,说了一大堆,非常有道理,也是真的有道理,一点忽悠都没有。

但很多事情是两面性的,对与不对也是有时效性的,韩非说得再有道理,此时支援韩国不符合齐国利益,除非秦军打到魏国大梁,否则齐国不会跟秦军作战。

“韩非之言真的是让孤如雷贯耳,可惜齐国难为无米之炊啊,齐国的大军在与燕国对峙,脱不开身。”

韩非仔细一琢磨,就听出了石磊的意思,石磊这是不愿从燕国撤军。

“王上,在下是否可以跟王上前往偏殿?”

很多事情,不适合在大殿上讲。

“可,你先去偏殿等着。”石磊点点头应道。

既然见面了,那就让韩非说个痛快,不然韩非也不甘心回去。

“谢王上。”韩非躬身谢恩道。

“臣下也跟韩非去偏殿吧!”荀子请求道。

“可。”

一名内侍将韩非和荀子带往偏殿。

半个时辰后,朝议结束,石磊走进偏殿。

韩非早已等得不耐烦,一直盯着宫殿门口,看到石磊进来后,连忙起身迎接。

“王上。”韩非躬身行礼。

“行了,你坐吧。”石磊指了指旁边的客位,自己则是坐到主位上。

“王上……”

“套话在大殿上说得差不多了,这里就不要说了,你就说伱想要什么?”石磊直奔主题。

韩非刚刚坐下又起身,躬身请求道:“王上能否发兵支援韩国?”

“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告诉你吧!齐国不会参与秦国与韩国之战,这个我可以明文广布天下。”

韩非微微点头,他对此早有预料,秦国和齐国名义上是盟友,但早已貌合神离,要不是需要双方牵制五国的力量,齐秦联盟早就破裂了。

他此行的目的当然是让齐国帮助韩国,但他真正的底线是齐国两不相帮,让赵、魏、楚无后顾之忧,安心派出军队支援。

“那齐国能否从燕国退兵?”韩非继而询问道。

“你真的想要我从燕国退兵吗?”石磊嘴角含笑,望着韩非问道。

韩非神情一滞,不管是秦韩开战之前,还是秦韩开战之后,韩国都没有让齐国从燕国退兵的诉求,甚至韩国不喜欢齐国现在退兵。

退兵看似给燕国解除了危机,可以支援韩国,实则经过三个多月的对峙,燕国钱粮损耗巨大,根本无力发兵。

与其让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和二十万民夫退回齐国空闲出来,还不如让齐国继续在燕国跟燕军对峙。

不然齐国大军归国,他们还要担心齐军改道,转而进攻赵国或者魏国。

当然像是这么想,他肯定不会说出来了。

“韩非自然是希望齐国从燕国退军。”

石磊忍不住笑道:“哈哈,行了,我们都是聪明人,就不打谜语了,齐国不会从燕国退兵,也不会对赵、魏、楚、韩、秦用兵。”

“你的目的达到了,继续你的诸国之旅吧!”

他大致猜到韩非先来这里的目的,在齐国保证不会出兵后,赵国和楚国已无后顾之忧。

韩非神色一阵变化,最终没有多说什么,不过他此行的目的还未完全达成。

“王上,可否支援一些钱粮?”

“好让韩国消耗一些秦国力量。”

你在想屁吃!

石磊摇摇头道:“支援钱粮是不可能的。”

“不过正常的购粮齐国热烈欢迎,当然价格会贵一些。”

韩非神色一变,哪里是会贵一些,是会贵好几倍吧!

不过走商业之道,粮贵很正常,他也知道石磊不可能限制粮价,不禁止粮食交易就不错了。

韩非沉思了一下,对石磊躬身道:“谢王上。”

他知道齐国是想让四国跟秦国对耗,没想到石磊比他想象的还吝啬,这是又想让他们跟秦国对耗,又想从他们这里赚钱。

好在四国粮食暂时不缺。

不过得尽快结束战争,三国的军队不可能在韩国常年跟秦国对峙。

石磊看协议达成,说道:“行了,此事到此为止,你也别再因此事来找我了。”

“对了,如果你在韩国混不下去,你可以来齐国,我可以让你任职司寇。”

“谢王上,韩非会考虑的。”

石磊笑了笑,并不在意,起身离开。

“恭送王上。”

韩非和荀子两人离开了王宫回到小圣贤庄。

“夫子,对齐国怎么看?”韩非询问道。

“十年后,齐国的实力会超越其余五国,二十年后,齐国实力跟秦国平齐。”

“原因,你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韩非苦涩的地下头,齐国有启蒙小学,有高产粮种,有冒黑烟的机关兽,最重要的是有齐王磊这个英明的国君,齐国变强只是时间的问题。

齐王磊不简单啊!

承担昏君骂名几年,训练出二十万新军,一改齐国颓废的气象。

亲自潜伏新郑几个月,就为了给嬴政致命一击,达成迟滞秦国东侵的脚步。

刺杀嬴政真的是一步好棋!

他跟嬴政谈过,嬴政也是一名英明的雄主,可惜了,他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咸阳跑到了新郑。

至于何人透露嬴政的行踪,估计是吕不韦吧!

只是吕不韦怎么能提前两个月确定嬴政会前往新郑呢?

是因为他看着吕不韦长大,还是因为盖聂?

七天之后,赵、魏、韩、楚签订抵抗秦国盟约,三**队想韩国开进。

三天后,秦国加快了进攻的步伐,先一步攻破韩国国都新郑。

至于是秦军加大了进攻的力度,还是韩国故意弃守新郑,亦或者两者都有,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双方伤亡是挺大的,最终演变成的结果就是四**队在从三个方向威逼新郑,三国援军总共六十万,再加上韩国十五万大军,总计七十五万大军进逼,但韩**队损失过大,军备缺失,战斗力堪忧。

秦军也持续增兵到五十万大军,后方也放置了二十万大军接应,总的来说双方军力持平。

韩非和卫庄不断怂恿各国联军,让他们一鼓作气剿灭秦国的五十万大军,有意促成合纵攻秦。

可惜两人的劝说刚刚开始,秦国就传来了跟韩国和谈的消息。

然后还未等韩非反应过来,韩王韩宇就派使臣前往敲定和谈条件。

韩非和韩宇吵了一架,最终是韩宇说服了韩非,合纵攻秦,不管成功与否,韩地都会被打烂,输了秦国占领韩国,赢了四国瓜分韩国,还不如见好就收。

最终源自卫庄的合纵攻秦以失败告终。

韩国与秦国和谈,其他三国都能接受,毕竟他们本来的计划就是解救韩国,至于合纵攻秦看似有机会,其实秦军早有防备,他们三国看似是合围,其实是首尾不接,通信不畅,要是秦国后方的二十万大军开出,进攻三国之一,合围之势立散。

经过十天的和谈之后,韩国割让两个郡为代价,拿回新郑城。

石磊对和谈早有预料,秦军攻打新郑时就能看出一些苗头,战事拖延十天,让韩非有时间说服各国;与吕不韦之前的表现不符。

之前吕不韦剿灭嫪毐的同时,在韩国边境集结军队,嫪毐伏诛的同时,进攻韩国,无缝连接,让秦国大臣注意力离开赵姬,离开新王,转移到韩国。

这何等高明,攻到新郑后战事却进展不顺,明显有猫腻。

吕不韦放过韩国,这是很正确的做法,此时秦国新王刚刚继位,还是一位三岁的孩童,国内必然一片动荡,攻下韩国新郑,在外可以震慑诸国,在内可以协胜镇压一切反对声音,对秦国有大利。

攻破韩国新郑之后,局势就不一样了,三国不等不跟秦国做一场。

为韩国复国也好,将秦军赶出韩国,瓜分韩国也好,这一战必须打,否则过几年就是魏国、赵国。

秦韩之战所有人都很满意,唯有石磊有些不满。

石磊思考之后,立即让东莱远征军出发,度过渤海,在山海关附近登陆,修建山海关。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