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完美世界之血脉遍布诸天 > 第213章 让儒家付费上班

第213章 让儒家付费上班

第213章 让儒家付费上班

石磊也没有等荀子回复,走到长桌主位,坐下,指着满桌的美味佳肴说道:“夫子请坐,先用膳,我们边吃边聊。”

“谢王上。”荀子躬身谢道。

他没有推辞直接坐下,与王共处一桌,他不是第一次了。

“开宴。”石磊随口说一句,就开始吃了起来。

他也不注意形象,就这样一口肉一口酒的大吃大喝起来。

荀子望着石磊粗鲁的吃相,神色有些复杂。

一年多的时间,他打探到很多关于石磊的情报。

齐王磊六岁就展露超人一等的才智,去教齐王磊的夫子都对其天资佩服不已,就是恨其学习不够用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偶尔才听一次讲,导致石磊的儒学学得一塌糊涂。

随着齐王磊登基,成为一名昏君,夫子们都是悔恨不已,恨自己当时没有强硬要求齐王磊,导致齐王磊落入歧途。

只是谁能想到,齐王磊这个母族势弱的公子能当上太子,最后继承王位呢?

现在看来,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齐王磊隐藏得太深了。

那些公子的死估计也跟齐王磊有些关系,只是当时齐王磊还小,没人怀疑他而已。

但现在出现偷偷养兵二十万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齐王磊的厉害。

养兵二十万,这件事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扩大匡家的领地只是小事,能在村里练兵才是其厉害所在。

在村里练兵看似简单,这其中涉及到后勤补给问题、管理问题、练兵人选问题。

现如今,练兵之法都掌握在诸子百家和各大贵族手中,拿出练兵之法不难,难的是找到合适练兵之人。

不同的人练出的兵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练出的兵杀气腾腾,有人练出的兵懦弱不堪,齐王磊如何做到各村的兵气质相近的?

“夫子吃啊!不用拘谨,就当自己家吃晚宴一样。”石磊一边狂吃海塞,一边不忘邀请荀子。

荀子拿起筷子,夹了几筷子,随意吃了几口,还别说,王宫的宴席真的不一般,这些菜都有滋补之效,适合修炼横练之法。

他偷偷打量齐王磊,发现其身材高瘦,根本不像是练习横练之人。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齐王磊也是习武之人,普通人可吃不下这么多滋补膳食。

半个时辰之后,石磊心满意足,对上荀子惊讶的目光,随口解释:“寡人有两大爱好,一是美人,二是美食,夫子见笑了。”

荀子拱拱手,道:“爱美是人之天性,何笑之有。”

石磊笑了笑,直入主题道:“夫子找寡人何事?还请直言。”

荀子捋了捋胡须,说道:“我听闻王上在乡村大建‘启蒙小学’,我们儒家愿助一臂之力。”

其实儒家内部颇有怨言,儒家圣地是小圣贤庄,齐国说是儒家的自留地都不为过,齐王磊大建‘启蒙小学’竟然没有请儒家之人去执教,这说不通。

要不是齐王磊掌握了二十万新军,他们都想指着齐王磊破口大骂了,反正他们也不是第一次骂,他们不知骂了齐王磊昏君多少次,二十万新军出现他们才住口。

“儒家子弟愿意教导乡野贱民?”石磊望着荀子问道。

别看儒家声称有教无类,其实还是有限制的,儒家的限制就是四民。

春秋实行的是四民制度,四种公民分别指士(学者)、农、工、商,但是除四大公民外,还有大量的贱民,称为贱籍(古代没有房子的叫氓,没有地的叫流)。

此时石磊并没有给贱民们分田地,整个农庄都属于当地贵族的,严格来说现在启蒙小学的学生都是流氓。

就连匡家内部都有很多不忿,只是匡家能崛起都源于王上,他们不敢反对。

荀子愿意让儒家弟子去教导流氓?

不说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在春秋时期,四大公民其实都是贵族出身,只是从事的行业不同而已,其中农指的是‘务农’的贵族,这个务农其实就是后世的地主,贱民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有田地的都是地主,不是地主的也是破败贵族。

想想春秋时期当兵都得是贵族就明白了。

到战国时期,战争失去了贵族气度,孙武之后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战争的伤亡越来越大,各国才不得不放开招兵限制,让贱民也能当兵。

战国初期各国的改革有一部分就是放开招兵限制,让贱民也能当兵,同时给贱民上升渠道。

其中秦国做得最彻底,弄出了军功爵制,其余各国的改革都不太彻底。

荀子沉默一阵,坚定道:“我儒家的教条是有教无类,贱民也有学习的资格。”

这个在儒家之内争论过,已经争了几个月,有教无类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德行,而在现在儒家(非后世儒家)的眼里,贱民不懂礼仪、粗鲁不堪是无德之人,这样的人不配入儒家。

只是他们也不蠢,齐王磊大兴启蒙小学,日后这些人学有所成,就算不能成为齐国的官员,也会成为齐国的基层。

任其发展下去,几年之后,当启蒙小学出身的人比儒家之人多十倍百倍,那齐国的学说还能是儒家的吗?

所以给儒家的选择就两个,要么压制启蒙小学,或禁止,或贬低;要么就加入进去,去启蒙小学执教,将启蒙小学变成儒家之所。

经过几个月的争论,最终‘加入进去’占据了上风,因为启蒙小学如果能办下去,不说多久,只需齐王磊在位期间的几十年,他们儒家的门徒会多上百倍、千倍,甚至万倍,这是儒家大兴!

至于现在的贱民们无德,那就教导他们有德就行了,如果教导之后还是无德,那就剔除其儒家学子身份。

石磊望着荀子,儒家大贤,他还是有些尊重的,但也多不到哪里去,直言道:“寡人明说了吧!”

“寡人用不起儒家之人。”

“首先,启蒙小学教书之人的月奉很低,以现在的月奉请不起儒生教书。”

荀子张口欲言,但石磊没有让其开口,继续说道:

“其次,寡人的所建的‘启蒙小学’吃住都在村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执教,吃穿都跟村民一致,穿着好说,可以自带,吃的话,你们儒生可以忍受连续七天吃糠咽菜和粗粮?”

“何为糠咽菜?糠咽菜一般指的是野菜和腌制过的酸菜,新鲜的菜村民们会拿去卖。”

“为何是七天?因为在乡村七天才赶一次集,平时村民是不去镇上的。”

“何为粗粮?例如一碗麦饭,是带麦壳的,去壳会损失部分麦粉,贱民们舍不得!”

“或许你会说孔子也吃过带壳麦饭,你们也行,但偶尔吃一次跟长年累月吃是不一样的。”

“伱们吃得了这个苦吗?”

荀子一阵沉默,他没有说让石磊加月奉的话,启蒙小学开遍所有乡村,每个小学稍微多一点支出,汇总起来就是一大笔支出,现在启蒙小学还是齐王磊个人财富在支撑,不是国库支出。

条件改不了,就是那么苦,如果单单是他,他会立即答应下来,他相信自己也能做到,但他的弟子嘛!

真的难说,比如他现在最得意的弟子韩非嗜酒如命,其他弟子也有各种各样的爱好,他真的不能保证那些弟子能呆得住。

良久之后,荀子询问道:“王上,我们可否自己带吃食?”

石磊一愣,然后震惊的望着荀子,不愧是荀子,思想够先进的,竟然提出了希望付费上班。

这样的请求,当然是欣然答应啦。

“可以自带吃食,当然启蒙小学提供的月奉和吃食也不会变,除了不能浪费,随你们处置。”

荀子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笑道:“属于我们的月奉和吃食就匀给困苦的乡民吧!”

石磊摆摆手,道:“启蒙小学跟儒生是雇佣关系,我们提供月奉和吃食,雇佣儒生教书,每月一结,财货两清,至于月奉儒生如何处置,是儒生个人的事情,这个你别跟我说。”

将教书所得分出去,这是歌颂儒家的崇高,收买人心的小伎俩,儒生可以自己做,他绝不会代劳。

儒家收买人心,他也在做,而且更加名目张胆,每天来一节思想教育课,每天睡觉前都要对着画像念一遍齐王磊的好。

能有衣穿是因为齐王磊,能吃饱是因为齐王磊,能有书读是因为齐王磊。

他们读书是为齐王磊而读,他们从小忠诚于齐王磊,永不背叛。

简单来说就是上帝传教那一套。

荀子一愣,然后躬身行礼道:“谢王上。”

齐王磊既然如此说,那就说明其不会干涉儒生行事,那启蒙小学……

“你先别谢,启蒙小学的课程是固定的,我最多让你们每天多加一堂课,再多就没有了。”石磊提醒道。

“这……学什么课程不是执教决定的吗?”荀子惊讶的望着石磊。

启蒙小学的课程他看过,涉及儒学的很少。

石磊摇摇头,解释道:“其他学堂是,但启蒙小学不是,不管是哪家执教,都必须按照课程表上课,这个没得商量,我给你们儒家每天多一堂课已经仁至义尽了,要是你们还有意见,那我找法家之人做执教了!”

话到最后,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威胁。

诸子百家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能为他所用,什么学派不重要。

至于独尊儒术什么的,那是大一统之后才该考虑的事情。

现在不管是儒家治国,还是法家治国都有其局限性,还需改进。

“可否每天两堂课?”荀子还是忍不住问道。

“寡人还有要事,先走了。”

石磊起身,转头对站在一旁的鲁总管道:“鲁总管,你送荀夫子出去。”

话音刚落,他就大步流星离开。

荀子望着齐王磊离去的背影,神色复杂。

先是晚宴打乱他的思绪,然后谈话就一直是齐王磊指导,这个齐王跟历任齐王不一样。

历任齐王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先聆听一下儒家教诲,再决定采不采纳,石磊倒好,连儒家的教诲都懒得听。

让他的话术毫无施展途径。

有齐王磊在,齐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应该说变化早已发生,只是他以前不知道而已。

二十万新军,那可是二十万新军啊!

第二天,小圣贤山庄,荀子将齐王的决定和盘托出,最后他还是略去了法家代儒家的威胁。

众人听完一阵哗然,自己带吃食倒是没什么,反而让他们有一种崇高感,他去启蒙小学既是施教,也是施恩。

但每天只给他们一堂课,属实难以接受。

“师兄,一堂课,太少了。”一名老者说道。

荀子捋着胡须,笑道:“确实少,不过我看过课程表,启蒙小学上六天课就放假一天,每天卯时上课,酉时下课……”

说到这里,荀子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名年轻的学子接过话头,道:“所以晚上,以及第七天,我们可以讲儒学。”

对他们来说,吃食都自带了,晚上的蜡烛和油灯也不算什么。

荀子笑而不语。

其他儒家子弟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笑容。

至于启蒙小学的学子愿不愿意补课,根本不在他们思考范围之内。

“你们去准备一下吧!”荀子笑着道。

“是。”

众人退了出去。

只有韩非留在原地,等所有人都出去之后,韩非立即向荀子询问道:“老师,齐王磊为何执意办启蒙小学。”

启蒙小学开办之初就饱受争议,直到现在启蒙小学的费用来源还是齐王磊的私库,而不是齐国国库。

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置办启蒙小学,这属实让他想不通。

如果是太学,他还能理解,但小学,还是启蒙……

荀子捋了下胡须,问道:“如果现在让你治理一国,你能胜任吗?”

韩非犹豫了一阵,道:“不能!”

“一郡之地?”

“可以!”韩非自信道。

“一县呢?”

“完全没有问题。”韩非更加自信。

“一乡镇呢?”

韩非有些不解,但还是回复道:“老师,小圣贤山庄随便一个入学五年的学子都可以胜任。”

这其中有三年是奠基,不涉及治理。

“一村呢?”荀子继续问道。

“随便一个入学三年,刚刚完成奠基的学子足以胜任。”

一个村子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稍微有点学识的学子都能将一个村子治理好。

“启蒙小学是一个封闭性的寄宿学院,齐王为何不放在县里,而是放在村里?放在村里一个年级可能就几个、十几个人,而放在县里则会方便集中治理,也能节省许多钱财。”

韩非瞳孔猛的一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