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大国工匠 > 第305章 数据报告,优质钢铁

第305章 数据报告,优质钢铁

第305章 数据报告,优质钢铁

工业部最大的会议室,老人家居中而坐,紧挨他的是首长。

其他前来视察的人员和三钢集团的领导,也都聚集在这里。

他们都在等待检测结果出来。

在实验室,限制比较多,寻常人就是上个厕所也不方便,所以最终大家还是选择在这里等待。

老人家又想到了什么:“注意保密,西方封锁我们,不给我们先进的技术和机器,我们也不能把自家的研究成果便宜他们。”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不知道各项参数是高于标准参数好,还是低于标准参数好。

看着,脸上露出了喜色:“老人家,这是好钢啊。”

其实,他也挺无辜的,这方案又不是他们工业部提出来的。

在周新建回答的时候,老人家往后伸了伸手,立刻有人地上相关资料。

“何深同志,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个报告你看看。”

首当其冲,就是转炉本身的承载量。

涓夊叓.鍏?涓€鍏叚.鍏節

跟在他身后的警卫员,将手中报告交给了老人家的工作人员。

扩大产钢量,需要的考虑的东西很多。

好在老人家也没有深究:“既然现在姜辰同志已经研制出了更加先进高效的炼钢方法,30个炉子就能超过现在的两百万.”

这个问题,姜辰早就思考过:“转炉炼钢炉炉型越来越大,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但工艺也会更加复杂。”

毕竟之前看到的,和刚刚听到的,差距实在太大。

当然,这个原材料的配备,肯定不是按照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

整个会议室,大概只有姜辰知道两位首长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差。

周新建点点头:“好的,我们一定会抓紧时间把这转炉炼钢的方法落到实处,对全国大型炼钢厂进行整改以及更新换代。”

“元素检测中,氧、氮、碳、硅、硫等元素的含量都很低,脱离效率很高。”

老人家道:“这事我们回去研究之后再说。”

检测的过程,全程由老人家身边的人跟着。

制造转炉材料、电机输出功率等等,都会限制转炉本身的承载量。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老人家点点头:“那你说说,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水平,我们一炉钢最多能够产出多少吨?”

老人家看着上面的数据,叹了口气:“我给大家念一组数据哈,仅仅中原一个省,就有45,000多座炉子,动员360万钢铁大军,出动40.7万辆各种运输工具”

上面满是各种数据,只有一個标准参数作为对比,非专业人员是看不懂的。

报告也没有经杨为民的手,他只是负责进度的跟进。

“全国200余万个炉子,那得多少人,多少车辆,多少材料,结果就炼出了800万吨合格钢铁?”

老人家点点头,转头问道:“新建同志,我们现在全国有多少炼钢炉?”

而是经过之前的实验,得出的数据来进行的配备。

老人家心里有事,沉默一言不发。

老人家瞄了一眼,转身递给下手的一人:“29.9吨.”

陶源的一颗心,更是悬了起来。

“单从这份数据上看,这种方式炼制出来的刚钢,其综合性能至少超出普通钢铁20%,属于优质钢铁。”

即便是原世的种花家,到了21世纪,最大的转炉炉型也才350吨。

“新建同志,你们工业部要好好反思反思。”

老人家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转头问姜辰:“姜辰同志,我刚刚看到这一炉钢铁的产量,是29.9吨?”

不过他也不敢保障,毕竟三钢厂上万员工,人员过多难免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

“屈服点,抗压强,抗疲劳等等各方面的性能,都很优越。”

周新建吞了口唾沫,心有余悸的报出了一个数据:“如果把全国的土高炉之类加到一起的话,有200余万个。”

开始仔细的回忆,应该不会有问题才对。

转炉太大,会大大提升转炉本身的建设成本,还有配套设施的煎熬和运营成本。

好在最后给出了每个人都能听懂的正确结论:优质钢铁。

姜辰补充了一句:“如果是热炉炼钢的话,这个炼制时间还能稍微缩短一些,当然前提是铁水跟得上。”

老人家点点头:“一炉200吨,一天就算炼制八炉,就是1600吨。”

难道说,他们发现了三钢集团的问题,还比较严重的那种。

工作人员再递给老人家。

炉渣也会带走部分尚未完全反应的氧化铁。

所以姜辰报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据。

其实大家都知道,转炉炼钢将会成为种花家炼钢的主流方式,这些没有效率没有质量的土高炉,只有关停一途。

“你们工业部要抓紧时间,将这种先进的炼钢方式推广下去,提升钢铁产量。”

因为不管炼钢工艺再先进,也不可能100%的将原材料都转化为钢铁。

“所以,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水平,可以修建产钢量200吨的复合吹炼转炉炼钢炉型,等到后续条件成熟,可以尝试300吨乃至更大炉型。”

周新建点点头,问道:“那现有的土高炉?”

姜辰站起身来:“是的,我们是按照30吨的标准配备的原材料,但炼钢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和误差,所以最终生产出来的钢铁是29.9吨。”

两个小时刚到,杨为民拿着报告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进了会议室:“检测报告出来了。”

周新建大气不敢出:“是,我们工业部一定好好反思。”

其他人更是不敢说话。

合身上来就是好些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

他们不知道之前两位首长的心情都挺好,怎么出去一趟就变了。

“而且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炉料装在要控制在转炉容量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之间。”

老人家的心开始热切起来:“也就是说,我们有30个转炉,就能达到1200万吨的优质钢铁产量。”

当这些增加的成本,超过新建转炉的成本时,这就是亏本的买卖。

其次,还要考虑配套设施的负载能力。

这可不是小事,两位没有拂袖离开,已是不易。

后面擅长计算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结果:“40万吨。”

他们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转炉的产钢量,不是越大越好。

“一脸扣除节假日,星期天,就算他还有250天,一个转炉就能炼制.”

“力学和工艺性能检验,这种钢铁的硬度、拉伸、压缩、弯曲、压扁、冲击、落锤、扭转、缠绕、粘结、焊接等各项参数,都很优秀,比普通钢铁好很多。”

这是一件好事。

至少,可以让把花在炼钢上的精力和时间,回归到田地上,应对即将到来的三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