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大国工匠 > 第234章 三钢机床零部件到位

第234章 三钢机床零部件到位

第234章 三钢机床零部件到位

商量完毕,姜辰来到了厂长办公室找杨为民和陶源。

杨为民丢了根烟过来:“你过来啦,我正说去找你呢。”

姜辰坐在了杨为民对面的椅子上:“噢,杨厂长找我有事?”

杨为民道:“各个兄弟厂家生产的第一批三钢机床零配件已经到位,加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核心零部件,三钢机床的组装工作可以启动了。”

姜辰道:“三钢机床正式投入生产,前期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每一台出场的产品都是合格的,免得砸了自家招牌。”

而这些国家,现在都比较穷,工业也还比较落后,想要把三钢机床出口给这些国家并不显示。

而且这种先进机床的外貌,涉及到国家战略层面,更不是他们能够插手的。

姜辰摇摇头:“我倒是觉得酒香也怕巷子深,现阶段我们的机械产品想要出口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听说他们把实验场地选择了我老家,这是他们的败笔之一,那个炼钢炉的效率比我们的实验炼钢炉差远了,就算是24小时不停工,一天也最多也只能生产两炉钢。”

涓夊叓.鍏?涓€鍏叚.鍏節

陶源道:“我早就跟工业部沟通了,周老保证下周一人员到位。”

杨为民问道:“啊,对对对,老陶就是觉悟高。”

姜辰道:“已经进入最后的最佳配比调试阶段,应该就这几天就能完成。”

现在和种花家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除了老大哥之外,可能就是金字塔国、巴铁等有限的几個国家。

“一是没有知名度,二是出口途径太少。现在和我们关系好的几个国家,除了老大哥之外大多工业体系并不先进,很难成为我们的稳定客户。”

所以三钢机床要打开市场,还需要一个国家作为中转站。

杨为民道:“这是工业部主抓的项目,应该不会出问题。”

杨为民一愣:“这么快?”

陶源道:“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同志,要相信外贸部能够完美的解决机床的销售问题,我们只需要及时的提供优质的机床就成。”

杨为民点点头:“那就好!我们要搞的项目,就绝对不能白白让别人占了便宜。”

姜辰道:“这还真是一个好消息,就是不知道这个产品能不能打开国际市场。”

姜辰道:“人员到位了,至少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来教会他们如何对三钢机床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

“只要商业部能够按照我们的建议,定价上面稍微便宜一点,甚至就按50万来定价,根本不愁找不到卖家。”

即便是早已习惯了姜辰时不时的带来惊喜,但听了这话杨为民和陶源也被吓了一跳。

其中一百五十台用于种花家厂子使用,五十台送交外贸部用于出口。

“也就是说,我们厂生产的第一批两百台三钢机床,即将正式面世。”

后续根据三钢机床的反馈和销售,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产量。

但这炼钢,可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即便是最相信姜辰的杨为民,此时也希望他能更慎重一些。

杨为民皱了皱眉:“小姜啊,不是我不相信你。伱研制机床啊合金钢啊什么的,我都没有意见,全力支持。”

“但这个炼钢,可是全新的领域,当初在老大哥的帮助下就没有结果,你做这件事可能会耽搁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你把它们用在其他的研究上,会更有意义。”

调动应用研发小组的人员,肯定会影响配套机床的研发。

合金钢的研制,也是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钨铬合金钢的成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配比的计算,也是有迹可循。

姜辰道:“在元素已知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得出正确配比就行。只要用对了方法,出结果当然快啦!”

“所以,我准备研究转炉炼钢方法。”

零部件的质量检测工作,必须要进行。

“你来找我们,是有事吧?”

两百台,是工业部定的前期产量。

杨为民声音有些颤抖:“改变炼钢格局?你你又想干什么?”

要真正检测这些零件是不是合格,全程参与研发的应用研发小组是最合适的人选。

陶源道:“不知道陈同山他们那边的进度如何了。”

“现在市面上性能最先进的机床,性能不如咱们的机床,市场价也达到了50万美元一台,还有价无市。”

“那么,下下周一也就是三月九号,我们正式开始三钢机床的组装工作吧。”

“这几天我从应用研发小组暂停研发工作,去仔细检查一下兄弟厂家生产的零部件质量,但愿不要出问题。”

姜辰道:“除非他们能够想到和我们一样的方法,不然出结果绝对没有这么快。”

外贸部和工业部或许有接触,但和三钢厂交集并不多。

姜辰点点头:“是的,有事!意见意义比合金钢研制还要大的事情,一件能够改变种花家钢铁冶炼格局的事情。”

“对了,你的合金钢研制得如何了?”

姜辰道:“我准备改进炼钢方法,平炉炼钢的效率太低,严重的浪费人力,限制了种花家的钢铁产能。”

“这么一来,我们工程科的人手就不够了!所以,之前说的人员,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到位。”

杨为民道:“那是必然的,我之前还专门了解过,三钢机床的性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

杨为民道:“这事就留给外贸部去操心吧,我们给他们提供优秀的产品,卖不出去是他们的事情。”

姜辰道:“好像这么说也有道理。”

“而且那个炉子构造简单,风险大,扛不住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三钢机床的研制,是因为姜辰本来就和机床接触多,加上跟做马洛托夫学了不少知识,算是工程师的本职工作。

显然他不太喜欢这种盲目的信任。

虽然在接收的时候,后勤部门会有一个初步的检测,但他们毕竟不知道三钢机床的具体参数,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因为就杨为民的了解,姜辰为数不多的炼钢经验,就是在实验合金钢的时候旁观了几次炼钢。

当然,三钢厂无论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开展炼钢工作,也是他不是很赞成的原因之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