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大国工匠 > 第18章 厂长和代表

四合院:大国工匠 第18章 厂长和代表

作者:夜雨揽轻风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7:21

第18章 厂长和代表

第18章 厂长和代表

三钢厂的大小事宜,都绕不开两个人,厂长杨为民和代表陶源。

自1956年公私合营改造进入**以来,三钢厂的原有股东和高管,均退出了经营和管理。

原本的党高官杨为民成为厂长,和工业部派来的代表陶源共同管理三钢厂。

他们两个,拥有厂子一应事务的决策权。

从工程科办公室出来的刘援建,一言不发的带着姜辰前往厂长办公室。

在办公室门口,刘援建先小心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这才敲响了办公室大门。

“请进!”一个男声从办公室中传来。

刘援建打开了房门,腰杆微微弯下,轻声道:

“杨厂长,噢,陶代表也在,那正好。”

杨为民抬头看了一眼:“哟,老刘啊,有事吗?”

刘援建点点头,轻声道:“刘厂长,陶代表,你们那么忙,还来麻烦你们。”

“这是工程科的姜辰,他有一些想法,想要和两位领导汇报。”

杨为民和陶源的年龄,大致都在四十左右。

杨为民精神奕奕,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帅哥。

陶源带一幅金丝眼镜,身材瘦削,知识分子气息很浓。

姜辰看着刘援建的表现,心里暗叹,这个刘援建,在领导面前,表现得是真卑微啊。

之前还暗示自己他和杨厂长很熟呢,看来并不是这样。

杨为民早就注意到刘援建身边的姜辰,闻言再次仔细的看了姜辰一眼:

“哟,你就是姜辰啊,确实挺帅的。之前温科长给我说蜀川轧钢厂调派我们的技术员,特别帅,我还不信。现在看来,确实俊,一点也不比我年轻的时候差。”

“怎么样,来这边还习惯吧?听说伱在车间被女工围堵了?”

姜辰笑道:“杨厂长说笑了,来这边挺好的,同志们也很热情。她们倒也不算围堵,只是比较关心我的终身大事。”

“倒是杨厂长您太谦虚,成熟男人的魅力,必长相更有吸引力。”

杨为民和陶源相视大笑。

陶源道:“小姜这嘴可不简单,加上这长相,妥妥的妇女杀手。不过小姜,我可告诉你,不可以乱搞男女关系啊,不然看我怎么收拾你。”

姜辰道:“陶代表放心,我可是很专一的,不然也不至于到了二十岁,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牵过。”

是很专一,专一的只喜欢漂亮的女孩子。

至于没牵过手,那就是原身太古板,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硬件。

刘援建道:“那我先回去了,科里还有事情呢!”

他是打定了主意不参与到这件事里面。

杨为民倒也没说啥:“那行,老刘你先回去吧!”

刘援建点点头:“两位领导,那我走啦!”

说完,一路退出办公室,转身离开。

姜辰从兜里摸出华子,给杨为民和陶源一人散了一只:“两位领导,抽烟。”

桌上烟灰缸里,已经有不少的烟屁股。

看来这两位,都是大烟囱。

厂长办公室,可是每天都有人来清扫的。

杨为民看了一眼手里的烟:“哟,这烟不错啊。”

姜辰笑道:“厂长说笑了,我除了看书和抽烟,没别的爱好。一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来买书和抽烟了。”

他再次做出了同样的解释。

主要还是要立人设。

把喜欢看书的人设立起来之后,好多事情都能往书上面推。

陶源点燃手中烟,吸了一口:“喜欢看书,这是一个好习惯。现在国家,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

杨为民道:“听刘科长说,你有想法想要和我们沟通,说说看。”

姜辰点点头:“从进入蜀川轧钢产开始,我就一直在观察工人们的操作手法,思考企业遇到的问题,想解决方案。”

“我有一个思路,能让新工人在一个月内上岗,并且具有三到四级工人的熟练度,同时在同等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嘶!”

话音刚落,杨为民和陶源,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月内上岗,生产效率提升。

这不就是当前国内轧钢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这个姜辰,真的有办法解决?

对此,他们和刘援建一样,是怀疑的。

但他们知道以刘援建的作风,如果方法完全没有可信度,是绝对不可能带姜辰过来的。

也就是说,姜辰的思路,可能真的能够解决问题。

如果是真的.

杨为民和陶源对视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眼中深深的震撼。

再次深深吸口气,杨为民开口道:“小姜,这事,可不能开玩笑,打胡乱说。”

姜辰认真的道:“我觉得可行,这才求主任带我来给两位领导汇报的。”

杨为民坐直了身体:“成,你给我们讲讲你的思路。”

姜辰点点头: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跳脱出现有新员工学习技术的师徒模式,突破技术保守思想的壁垒。”

“转而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部,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专业的培训。”

“而培训的内容,包含基础的工具识别使用、看懂生产图纸,到操作手法、生产安全等,让员工结束培训,就能直接进入车间投入生产。”

然后,姜辰开始讲解现有技术传承模式的弊端,以及培训体系搭建的优势和效果。

滔滔不绝的讲了十分钟,才算讲完。

杨为民和陶源对视一眼,脸上都出现凝重的表情。

陶源道:“你这个思路,和技工培训学校有些类似,区别是你这是在工厂内部。”

从53年开始,便有不少的技工学校成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技术人才。

姜辰道:“理解可以这么理解,但两者也不是一回事。”

“工厂内部的培训,针对性更强,不用学习很多宽泛没用的东西,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对生产有帮助的。”

“另外,学习的周期也更短。外面的职工学校动辄一年两年,而我们这里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学成上岗。”

“而且我们走培训的流程,省去了很多流程上的麻烦。”

杨为民道:“思路和方法都是对的,但这个方案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我们的培训专员从哪里来?技术从哪儿来?”

“我也不怕给你交个底,现在的高级工人,你让他们抓生产个顶个的强,但让他们去搞这培训,他们办不到。”

“文化水平,就已经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格局,很难讲自己的技术具现并且表达出来,更不用说系统性和计划性。”

“而且,现在三千多新工人,就算一人培训一百个,也需要30个培训专员,这对咱们厂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杨为民和刘援建一样,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但说话水平比刘援建高多了。

姜辰道:“第一批的员工,我来培训。然后再找一些有文化、头脑灵活、表达能力强的工人参与其中,将来由他们来展开培训工作。”

杨为民看着姜辰:“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