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84章 背后的那根线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84章 背后的那根线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84章 背后的那根线

第84章 背后的那根线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商业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粘贴和复制。

如果你研究过《产业经济史》,对欧洲两次工业革命史、美国经济建设史、日本战后经济史、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史里面的内容和案例有所涉及,还原这些发达国家是怎么一步步度从这200年走过来,再回忆一下华夏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的的话,就会惊讶的发现……

这个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虽然在文化、智商、价值观、民族凝聚力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如果只论经济行为的话,彼此之间的差异却并不大。

用最通俗的说法来讲,在这一方面,本质上只有“有钱”和“没钱”之间的差别……说白了,这世界上的人有钱了都一个德行;没钱了也都一个样子。

因此,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周期内,这些人究竟有多少钱,以及手里面可流通的货币达到多少数值才会去触碰那个消费迭代的临界线,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而经过无数案例和实证的统计归纳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一切的一切,完全能用一个指标去度衡,

那就是……人均GDP值。

人均GDP这东西虽然不能直接理解为财富,但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财富在人们手里面的创造和流通速度,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活跃度。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当周围的经济活跃度不一样了时,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种应激性的群体效应——记得前文里提到的蝗虫群体变异么?人均GDP就可以看作是蝗虫群体的聚集数量量级,不同量级的蝗虫聚集在一起,信息素强度就不一样,异变效果也不一样!通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海量的案例总结和分析,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值分别达到1000美元、2000美元、3000美元、4000美元,5000美元、8000美元、1万美元、1.5万美元、2万美元、3.2万美元的时候,就会在消费心态和习惯这些方面产生一个明显的转变,进而倒逼商业逻辑重构,产业业态开始颠覆。

简单来说,就是处于不同GDP阶段的同一个国家、同一群人,本质上却已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两群不同的人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人均GDP三千美元的中国和人均GDP五千美元的中国,绝对不是同一个商业生态,而对应的需求和产业业态,也已经天翻地覆。

说几个大众比较熟悉的产业(以2008~2020时间段美元的资源平均购买力作为标准)。

………………

一、汽车行业。

纵观世界产业发展史,当人均GDP值达到2000美金的时候,不管在哪个地区,本国的汽车市场里面是不会有TOC端市场的生存土壤的,全都是TOB或者TOG(行政单位采购)市场为主——比如1992年我国主要城市的人均GDP才首次突破2000大关,达到2311美元/年,因此92年以前,满大街跑的小汽车,基本全都是各个单位的。

当人均GDP突破5000美金的时候,不管是那个地区,私人购车无一例外地开始爆发式增长——因此2004~2015年,是我国汽车行业销量增长最凶猛的十一年,甚至出现了BBA断货,需要加钱抢购的现象,就是因为从2004连开始,我国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逼近了5000美金大关,而到了2010年,全国主要城市居民的人均GDP也达到了这个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北上广深的普通品牌轿车已经开始不好卖了,因为自2008年开始,这些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过万)。

当人均GDP开始达到8000~1万美金的时候,该地区的汽车市场容量开始触及到了饱和象限,90%以上的有房家庭都有车了,于是私人购车的需求就逐渐开始更迭升级了——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北上广传统汽车的4S店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价格战,并且开始了以二三级城市为主的下沉市场策略;而2012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也逐渐进入国内一线城市中高收入群体的视野,并在2017年的时候,成功成为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主流车型之一。

而很明显,下一个需求迭代升级的窗口期是在人均GDP逼近或突破1.5万美元的时候……之所以那么多的企业在押注智能汽车,并且不遗余力地宣传“第三空间”的概念,就是在赌,赌华夏的2035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赌华夏在2035年前主要城市的人均GDP能突破1.8万,甚至3万美元大关。

………………

二、水果/果汁饮料行业在1993年以前,水果这种东西并不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商品,市场上的水果摊位很少,这并不是因为水果有多么稀缺,而是因为在那个连求存都略显艰难的年代,水果无疑是一种性价比并不高的【食品】——之所以1993年以后,国人开始广泛接受水果作为补充性调剂食品,就是因为在那一年,全国的人均GDP正式突破1000美元,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饱的问题(此时主要城市的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大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2001年,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时候,之前看来死贵死贵的以汇源果汁为代表的浓缩果汁,之所以开始逐渐被国人热捧,并且一度辉煌到2007年,就是因为在人均GDP三千~接近五千美元这个区间里,人们在吃喝这一块的消费观跟一千~三千美金之间的时候,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到了2008年,当人均GDP突破五千美元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又开始变了,大家已经不再仅仅想喝一杯充满生涩感的浓缩果汁了,于是逐渐转向口感更好、看上去更时尚的鲜榨果汁了和果味奶茶了,于是哈鲜族、喜茶、奈雪等品牌逐次出现……到了现在,人们对于一杯鲜榨果汁动则二三十元的价格已经不在乎了,因为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基本已经突破了一万美元,而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由衷的说,虽然我很喜欢汇源这个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如同给予方便面行业重重一击的是高铁一样,汇源真正的敌人是趋势,是人均GDP提高后消费习惯的改变,而不是那些所谓的竞争者,如果中国的人均GDP一直维持在四五千美金,汇源很难倒下,但现在嘛……就算现在有大家的情怀支撑着,但如果依然想要靠着浓缩果汁重现辉煌的话,不太可能。)………………

三、酒水行业。

这大概是所有男性感受最直观的一个行业。

纵观全球产业发展史,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但凡人均GDP低于4000美元,主要喝的都是烈性酒,欧美喝威士忌,毛熊喝伏特加,中国喝白酒,东北亚喝清酒……这跟口味偏好无关,纯粹就是穷的。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白酒品牌,每个县乡都有自己的酒厂,甚至在09年以前,白酒行业不止爆发过一次的百团大战,就是因为那会全国人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但大部分地区的人均GDP却没有突破4000美元大关。

但从2009年开始,全国白酒的总消费量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的越来越明显;但另一种酒类的消费量却在极速上扬——啤酒。

到了2016年,也就是全国主要城市的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开始朝着一万五美元大关挺进时,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如出一则,诸如红酒、贵腐酒、冰酒等口感柔和,但价值生态位更高的酒类开始被大众追捧——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是超市还是楼底下的711,甚至是线上平台,这些酒类的柜台陈列占比,一下子就提到了接近1/3的水平,而这些酒类的进口量,也是以每年至少一倍的速度开始递增。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国内市场的白酒行业由三十年前的白酒独大,变成了三分天下,而白酒在不可逆的趋势下,越来越势衰……这从过去十年中国白酒基酒生产总数的数据就看的出来。

不要给我提茅台的市值超过两万亿,也不要给我提各大厂这几年不断推出高端和超高端的新品,并且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破船还有三斤铁呢,这些大酒厂最起码的基本盘还是有的,但只需要看看国内目前除了八大系之外,还叫得出几个白酒品牌,你就心里有数了。

再说了,我们必须清楚一个道理,当一个行业不约而同地采用推出高端产品的方式去维持总盈利和推动消费升级的时候,就等于告诉别人,这个市场已经在快速萎缩了(伱就当我没说手机行业)。

…………

除此以外,文创产业之所以会在萧条了十年以后才忽然开始复苏,国外爆火的有机果蔬产业之所以现在还没能在国内盛行起来,大健康产业之所以始终处于一种初级阶段,等等等等,全都跟人均GDP水平有着非常紧密,甚至可以说是直接的关联。

你必须要明白,这些东西在发达国家已经是经历过的事情,鉴于双方在前七个阶段高度重合的变化曲线,你只需要对比一下中外在同一阶段的人均GDP水平,就能明白问题的根源在哪。

………………

“总之,你只需要记住,以没有遇到黑天鹅事件为前提,所有商业活动,背后都是人均GDP这根线操控着的!……你如果有足够的样本去做归纳分析,就会发现,这十个阶梯数值,每一个都强关联着一个或者多个不同的行业趋势和消费特征。”

“如果你想偷懒的话,不妨这么记…一千美元以下求生存,三千美元求面子,五千美元图享受,八千美元求个性,一万美元以上谈追求。”

杨默有选择性地给土狗同学讲了十几个案例后,总结道。

“当然,这只是个总纲性的基础概念,就算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人均GDP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你一定要把宏观上的人均GDP数字和具象人群的人均GDP分的很清楚才行!”

“如同我刚才说的,不同人群有着不同标准的人均GDP,因此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触达敏感词都不一样。”

说着,杨默踩灭了第三根烟头:“那么我现在考考你……如果我是你的下属,现在给你提交了一份促销宣传计划,打算申请一万块钱在临邑县的市中心搞一场极具创意的活动,你应该怎么批复?”

吕莹莹想了想:“打回去让他重做……用你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泛式的广宣活动,不具备人群针对性……临邑县又不是德州或者济南,现在的人均GDP只怕是连700美金都没达到,还只是出于求存阶段的初中期,大部分人哪里舍得掏一块钱买咱们的炸串?……就算是有那么一两百个人消费得起咱们的炸串,但投入产出也完全不成正比……短期内不能创造收益,你就算把方案做的再天花乱坠有什么用?”

想了想,吕莹莹补充道:“如果是在钻探公司或则林盘采油厂做这个活动倒是可以试试……只要活动方式觉得相对靠谱,别说一万了,就算两万块钱我也批!”

杨默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不错……那如果我申请的是品牌宣传,方案里也只申请了1000元的预算,然后打算请一个小明星来站台宣传呢?”

吕莹莹想了想:“还是不会批……虽然预算不多,现在的人对明星也挺感兴趣,但还是那句话,临邑县现在的人均GDP放在那,二十万人里估计连一千台电视机都凑不齐,你请个小明星来有啥用……真要是为了品宣,还不如请人在小区外面的围墙上涂标语来的有效果……实在不行,涂村口也行!”

杨默哈哈大笑起来:“不错不错……差不多就这个意思……不管递上来的是设计还是文案,又或者新品研发方案,你只要弄清楚这些东西最终是要呈现给哪些人的,再评估一下那些人的人均GDP水平,你就能逐层剖析出放在你面前的那些东西到底该不该给他们过了!”

说到这里,杨默耸了耸肩:“现在知道了吧,作为管理者,一个所谓的外行,你不需要真的去懂那些所谓的专业知识,也不需要去理会那些人整天挂在嘴边的【构图】、【画面美感】、【格调】、【语言暗示】什么的……你只需要评估下面递上来的东西究竟是不是你想要的就可以了……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否定,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导,也是你的责任!”

吕莹莹有些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然后有些不自信地问道:“真这么简单?”

杨默摊了摊手:“其实就这么简单……等到时候你试试就知道了。”

杨默肯定是在忽悠土狗同学,当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层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万事开头难,以他对这丫头的了解,其实最困难的是迈出第一步,要是今天灌输的内容太多,把这货吓得不敢赴任了,他哭都没地方哭。

见到这货犹犹豫豫地又想说些什么,杨默翻了个白眼,然后没好气地给她脑袋上来了一下:“别哔哔了,你也不看看几点了……赶紧和面烙饼,我肚子都快饿扁了!”

被这货一拍,土狗同学顿时忘了刚才想要问什么,极为不爽地揉了揉脑袋,鼻子里哼了一声,然后乖乖和起面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