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538章 宝藏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538章 宝藏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538章 宝藏

第538章 宝藏

后世的莱阳老乡曾经在网上自我调侃:

如果在二十年前,有人说莱阳发展不行,那一定会被当成笑话看;

二十年后,有人说莱阳发展的不错,那一定也会被当成笑话看。

甚至有人拿自己的故乡跟东边的那位邻居做对比:“岛国失去了三十年,而莱阳很遗憾的,也失去了二十年。”

嗯……

如果是没有去过莱阳的人,听到这话肯定是不以为然,毕竟进入08年以后华夏发展的那么快,就连边远山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一个同时邻近着青岛和烟台的城市,怎么可能一点变化都没有?

但事实上,只有莱阳本地人,或者之前去过莱阳的人,才知道这话虽然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实际上却也还算比较贴近现实。

如果说自打进入90年代以后容貌外观上一直没有怎么变过的城市,或许全国各地的确有一些,但如果把范围局限在齐鲁,那么除了莱阳以外,脑海里很难再蹦出第二个城市的名字来。

当然,换个说法就是……

能够可以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不大兴土木,这却也恰恰证明了此时莱阳的发展有多好——即便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些基建可能土了些。

………………

“这是莱青一级公路市区立交桥,去年刚刚建成的,才通车不久,应该算是目前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立交桥……这立交桥一投入使用,与蚬河大桥相互配合,莱阳的城市的物流通达程度立马就上升了一个台阶,以后估计很难再出现车辆排长队,半天都出不了城的情况了。”

坐在军绿色212吉普车后排的沈兴指着“申”字形的立交桥介绍道,语气里不无为这座就算是放眼整個齐鲁也没有几座的好东西感到自豪。

杨默看了一眼这座后世被称为“莱阳新八景之一”,却比记忆中崭新了许多的立交桥,轻轻点了点头。

虽然这座市区立交只有两层,分流车道也只有四条,在后世属于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立交桥,但放在当下这个大基建尚未启动的年代,的确是一件稀罕玩意……而这么一个好玩意竟然出现在莱阳这么一个县级市里,那就更加稀罕了。

沈兴见到杨默这么一副没什么波动,反倒是对于立交桥周边整齐的红瓦平房建筑更感兴趣的架势,心中微微有些失望。

他不相信身为城产基金的总经理,杨默会不清楚这么一座直连一级公路的立交桥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也不相信杨默猜不到他这半个地主带他来看这里的用意所在。

看来……

自己时隔这么久才去德州登门拜访,让这个比自家外甥女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起芥蒂了啊!想起这个,沈兴嘴角忍不住泛出一丝苦涩。

身为林落苏的舅舅,他是前天亲自动身前往德州拜访杨默的,而杨默也很大度地在第一时间照会了他;甚至就连昨天邀请他来莱阳考察考察,对方也并没有拒绝。

按理说,这是好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轻人的影响力和在组织眼里的份量是与日俱增,而前一久赵老和高庆峰一同出现,却是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的那场调查,更是让沈兴意识到这个一年前还可以俯视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隐隐越过自己半头了……一个实际份量比你重的人,没有微笑着请你吃闭门羹,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极好的信号。

可问题是,不管是前天见面后对方避重就轻地说的那些两头不沾的废话,还是今天这一路上波澜不惊的平静,都让他感到了十足的被动。

要想合作,首先你得先释放出想要合作的信号来吧?

眼下这种亦可亦不可的朦胧态度,你让沈兴怎么进入正题?

不过好在沈兴毕竟也是经历过风浪的,虽然杨默的态度让他感到很棘手,但却也不至于让他乱了分寸,当下微微一笑,朝着前座的司机吩咐了几句后,这辆在莱阳司空见惯的212便迅速地切换了路线,朝着某个方向不徐不疾地驶去。

“杨总,这里是梨园小区,是莱阳第一批以楼房为主的住宅区,也是莱阳目前最有名的高档住宅区之一;”

“杨总,这里是蚬河公园,看见那两间红瓦尖头小房子没有?那是莱阳刚刚修建的新式公厕……而且是齐鲁为数不多的水冲公厕。”

“诺,杨总,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商贸城了,莱阳素来以外贸出口出名,这两年跟东北亚那边的贸易往来更是一年一个台阶……八车道,高标号水泥马路,还有专门的交警和警务亭,这种配置只怕在整个齐鲁,也是独此一家了!”

“诺,商贸城旁边这一片就是鸡毛城了,怎么样,是不是被吓了一跳?德州那边除了商业一街和二街之外,只怕是再也没有这种人挤人的热闹场面了吧?看见墙壁上那副五龙夺珠没有?画的挺好看的,杨总你要不要下去凑凑热闹?”

此时的沈兴,如果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的话,绝对以为这是一个热情无比,但又对本地了如指掌的莱阳向导。

杨默则是一边笑吟吟地听着,一边很有些恍惚地看着这些除了新一点外,却跟后世没有太大出入的地标建筑。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后世的商贸城和鸡毛城这边,好像已经不复今日所见的热闹了。

………………

“杨总,这里便是城南的工业区了……莱阳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当初却是按照地级市的标准做配套的,因此工业区这边的好企业着实不少。”

“所以杨总如果不反对的话,要不咱们下车进去,随机参观参观?”

车子缓缓停下,沈兴递了根烟过来,旋即微笑着发出了邀请。

杨默闻言,瞅了瞅窗外那规划的整整齐齐,道路也是宽敞整洁,街道两旁矗立着无数厂房和高耸设备的工业区,忍不住有些诧异了起来。

什么叫参观参观?

光从规模来看,就知道这边的基本上全都是中大型企业,普通人没有介绍信的话,甚至能不能过门卫那一关都不好说。

还随机参观……

你以为你是本地主管单位的分管领导啊!不过转念一想,这位林家妻族的主要成员虽然单位是在青岛,但莱阳不但就在青岛的边上,甚至莱西还直接划给了青岛,因此两地的关系不可谓不微妙。

而且与别的城市不同,莱阳这座城市究竟是因何而出现,因何而得到发展壮大的机会的,想必稍稍有所了解的同学都很清楚,因此,别看沈兴并不是莱阳本地主管单位中的一员,但有些时候他的身份甚至更好使,只要打声招呼,在工业区这边随机参观几家企业,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想到这货竟然没有邀约自己去青岛,而是直接跑到莱阳来,杨默心中若有所感,微微一笑:“沈叔叔既然这么吩咐了,那晚辈自然无有不从。”

听到对方用的是私人称呼,沈兴眉毛忍不住轻轻皱了皱,旋即平了下来:“杨总,请!”

很显然,沈兴早早地就为此行做了准备,因此在杨默下车后随意指了一处单位后,极富眼力劲的司机只是小跑着冲进去打了声招呼,没过多久,便见到几名身着工装的中年人匆匆忙忙地迎了出来。

………………

缓步走在一排排很容易让人误会是医院病房的半隔离式小型车间里,沈兴介绍道:“这里是莱阳无线电厂,1976年建厂,一开始主要生产电视,以中小尺寸为主,黑白和彩色的电视机都有在生产,但有意思的是,进入八十年代后,作为主业的电视机效益并不怎么好,但他们的副业却歪打正着地闯出了些名堂。”

说着,沈兴指了指车间里一排外形看上去有些古怪地小型仪器:“诺,这就是他们如今很有些名气的【广通达】牌厨房多用机了,日韩那边走的不错,上海BJ那边的销量也不算差,还曾经获得轻工部优质奖。”

看着那台白色塑料壳子,外形又像是电茶水壶,又像是电子秤的玩意,杨默心里涌起了一股陌生而熟悉的荒谬感。

这种曾经在**十年代昙花一现的玩意,不就是打汁机和豆浆机的雏形么?只不过……

广通达?

就是那个号称跟蝙蝠电风扇一样产品四十年用不坏,曾经推出过终身保修卡的光通达?

难怪后世好像就没听到过这家企业的名字了,产品质量造那么好,能赚钱才怪了!

不过他却是没想到如今的莱阳竟然处处宝藏,随便指了一家进来,便蕴含着无数的商机。

打汁机和豆浆机啊!

放在后世,那就是近百亿的市场规模!

虽然现在的国内市场并不大,而且十年之内也同样不会很大,但这不还有着欧美和日韩市场么?

沈兴见到杨默放缓了脚步,仿佛什么都没察觉似的轻轻笑了笑:“不过厨房多用机虽然打出了些名气,但毕竟效益有限,我听说莱阳无线电厂的电视机业务年年亏损,其它的衍生业务走的也并不是很顺……所以,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莱阳无线电厂也有剥离一部分不良资产,减负前行的打算。”

说着,沈兴转过身去,看了看吊在身后三米远的几名工装中年人,声音有些若有若无:“对了,这厨房多用机是广达通电器公司生产的产品,而广达通电器公司,好像被莱阳无线电厂归类为旗下三产单位。”

杨默闻言,脚步顿时停了下来,深深地看了沈兴一眼。

过了足足三秒后,他才微微一笑:“沈叔叔果然不愧是半个地主,对于莱阳这边……很熟啊!”

沈兴闻言,不置可否地摆了摆手,却是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

………………

“这里是莱阳绢纺厂,1958年刚刚建厂的时候,一开始是叫齐鲁绢纺厂的,后来才改名齐鲁莱阳绢纺厂,他们当时可是国内绢丝两块金牌得主之一,甚至一度打下了【南嘉兴、北莱阳】的称号……不过杨总,绢纺厂虽然挂着莱阳两个名字,但却是省属企业……所以,我们要不还是换一家企业考察吧。”

在某间仿佛一眼望不到头的超大型车间里顶着令人心烦意乱的机器声参观了二十分钟后,沈兴凑到杨默的耳边,做出了善意提醒。

………………

“这里是莱阳家用电器总厂,属于市重点企业之一,其旗下的双晶牌电熨斗凭借着先人一步的电视广告宣传策略,如今已然是国内同行业三大品牌之一,并先后获省优、部优、国家银质奖,国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

看到杨默放下外形宛如一个残缺金字塔的电熨斗,沈兴笑了起来:“不过虽然名气很大,效益也非常不错,但既然把厂子建在市办公大楼旁边,那自然也是市属企业的一员。”

“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为了力争上游,应对同行的竞争,莱阳家用电器总厂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杨默仿佛完全听不出来这里面的意有所指,闻言只是不置可否地抿了抿嘴,便放下了手中那个份量非常不轻的电熨斗。

沈兴见状,浓密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想了想,一招手,把随行的司机叫到身边,小声地吩咐了几句。

………………

一个小时后,某个装针车间的一角。

沈兴透过玻璃看着车间里身着无菌服的工人在流水线上有序地忙碌着,转过身来轻声介绍道:“虽然有铁路直接修进厂的莱阳肉联厂旗下的生物化学制药厂,因为在七十年代就研发投产的冠心病新药【冠心舒】而更有名,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参观的莱阳制药厂也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各类酊剂、针剂、土霉素、硫酸核酸霉素、扑咳灵等等,莱阳制药厂都有着完整的制备工艺和生产线,其拳头产品土霉素,更是因为效果出色而在本地,甚至在省内都有一席之地。”

说到这里,沈兴轻轻叹了口气:“只不过可惜,莱阳制药厂虽然技术、熟练工、生产线样样都不缺,但他们生产的药品主要都是些适用范围广,但价格极为低廉的产品,因此这些年来,效益是一日差过一日。”

“莱阳这边也在为这事发愁,伱说要是跟往年一样,继续靠着补贴来维持药厂的运转吧,有些不符合上面的文件精神;”

“可要是把它推向市场,让其自力更生吧,却又有些不忍心……毕竟说实话,莱阳制药厂虽然效益不好,但无论是技术沉淀的厚度还是品控水平,放眼省内都是属于准一流的水平,绝对算得上妥妥的优质资产和潜力单位。”

“所以我听说,市里面其实动了给莱阳制药厂找新娘家的心思……也就是说,虽然原则上是不可能将莱阳制药厂沉淀多年的相关资产剥离开来,但是可以通过股份调整和经营权让渡的方式,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进来,给莱阳制药厂带来资金和新的业务,为这家几十年历史的药厂注入新的生命力。”

说到这,沈兴转过身来:“杨总,大华公司是齐鲁知名的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又是央企,各方面条件都是合适的不能再合适了……怎么样,杨总,有没有兴趣伸手拉莱阳制药厂一把?”

话音刚落,司机便抱着厚厚一叠资料走了过来,然后恭敬地递到杨默面前。

杨默打开文件袋粗略扫了几眼,始终波澜不惊的脸庞终于露出了一丝惊容。

微微一沉吟,杨默抬起了脑袋:“沈叔叔,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小侄肚子也有些饿了……要不,咱们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沈兴闻言,心中顿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容却不见丝毫波动,抬起手来看了看手表,脸上满是歉意:“是我这个地主怠慢了,光顾着参观,竟然忘看时间了……杨总,请!有什么事,我们边吃边聊。”

杨默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扭头隔着玻璃看了看那名依旧在忙碌的工人一眼,迈步离开……

——————

PS:

1、莱阳制药厂在1996年被本地某家原来做化肥的企业收购了,因此主角不存在趁火打劫的行为。

2、528章终于解封了,代价是前后八次的删改,以及重新写的近四千字全新内容。所以今天就只有这么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