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517章 愿我化作细针,缝补这个世界(1)

第517章 愿我化作细针,缝补这个世界(1)

第517章 愿我化作细针,缝补这个世界(1)

二月二十八,大年十四,元宵前一天。

三道身影鬼鬼祟祟地摸进了距离小喜村足有八公里之远的小榆村里,像极了偷鸡摸狗的还乡队。

“喂,李姐,话说咱们需要这么一副做贼的样子么?被老乡们看见了,会不会被当成小偷抓起来?”

李强扫了扫显得有些空荡荡的村子,有些不安地问道。

“放屁!我们是过来考察情况的,不是过来蹭吃蹭喝的,不偷偷摸摸进来,直接去找学生家长了解情况,难不成你还想像在之前石塘村和三垒石村那样,被村支书拉着全村人过来给你敬酒!?”

李莉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小声说道。

一想到昨天和前天的遭遇,李强顿时畏惧地缩了缩脑袋。

一村子的人是没有的,但半村子的人却大差不差,一想到几百号人热情地把你围在小院里,杀鸡宰鸭,非要跟你干上一碗的架势,李强就一阵头皮发麻。

自己等人只不过是了解了解情况,然后替村子报一下几个不大的工程,挖挖小水渠、建一个比篮球场也大不了多少的水泥坝场而已,最多再带上一些不起眼的零碎小项目而已,公司最后批不批还不一定呢……至于这么热情么?

不过想到各村那很有些不堪入目的破旧土房,以及村支书院落里那张连漆都快要掉光的迎客桌,李强升起了一丝明悟……可能那些在自己眼里算不得多大的基建工程,对于这些跟“富裕”两个字沾不上半毛钱关系的村子来说,已经是值得全村人弹冠相庆的福音了。

哎……

果然卓助理在会上讲的对,这个世界充满参差,或许对于城里面的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可能是一架飞机,但对于生长在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他梦寐以求的,无非是一双没有破洞的白球鞋而已(余大作家:喂喂喂,我现在还没说这话好吧)。

察觉到这一点,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压在他的肩上,沉重的几乎快让他窒息。

而胡永波则是好奇于另外一件事:“李老师,不是说希望小学的生源辐射距离最多只有五公里么,怎么……这里还有你的学生?”

不要拿后世的情况来衡量现在,此时的农村地区不但道路崎岖坎泞,而且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交通工具,一個孩子,走上五公里的距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学校是七点半开始上早读的话,那他起码要四点半爬起来准备早餐,然后在看不见星点灯火的漆黑夜空中步行将近两个小时才能抵达学校;往返就是至少三个半个小时,这已经是小孩子人体通勤的极限了,甚至一些大人也未必能坚持下来(别拿正常人一个小时走五公里的速度去硬套,也别以为在漆黑的环境里走夜路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连五公里都是如此,更别提小榆村这边距离小喜村希望小学足有八公里了,如果这边的孩子上学的话,起码也要三点半就爬起来,然后走上差不多将近三个小时的夜路……每天往返至少5个小时,这已经超出了正常人所能接受的范畴。

听到胡永波问起这个,李莉苦笑一声:“小喜村以北的这些村子,地理位置都比较……比较偏僻。”

“像这些穷的可以一眼望到底的村子,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家来说,唯一有可能改变命运的途径便是读书……老胡你可能不清楚,在一些地方,能够顺畅地阅读理解一份文件,能会万以内的加减乘除法,就已经可以在村子里当会计了。”

“百姓们往往不会看的很远,我们也没这个资格要求他们看的更远,村会计……一个月48块6毛钱的津贴(村会计拿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资),已经是许多普通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出息工作了,为了这么一个奔头,每天走上五个小时的路又算得了什么?”

说到这,李莉的声音有些低沉起来:“况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些时候,家长让孩子们大老远的过来上学,也未必是为了日后的奔头。”

胡永波和李强一愣,没等他们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便听到李莉轻轻叫了一声:“到了。”

听到总算到达目的地了,两人顿时精神一振,朝着李莉手指的方向看去,却是有些发愣。

与常见的鲁西北土墙小院不同,李莉指着的方向,却是一个仿佛土包般的玩意——两排长短不均的破旧木板顺着倒掉一半的土墙和不知道从哪儿拆下来的木梁结构斜铺下来,搭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三角形小屋。

从木板上东一块西一块铺着的干草和碎瓦片、以及那一层不知道是不是从田间捡来的农用塑料膜来看,这勉强算得上是“半间”的小屋,最多也不过就是能挡挡雨而已,甚至连挡风都够呛。

而之所以两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土包,则是因为这半间小屋的左侧地下部位,有些不合常理地微微隆起,虽然远远的看不真切,但从大致感觉来看,应该是在下面挖了一个诸如地窖之类的玩意,然后因为没平整好或是窖壁变形之类的原因,让房子看起来仿佛拱起了一半……不过挖地窖竟然能够挖的这么粗糙,这家人的手艺也着实不咋滴。

想到这里,胡永波和李强对视了一样,耸了耸肩,然后加快脚步跟在李莉的身后走去……农村不是没有懒汉,相反,懒汉数量其实一直不算少,不过懒到有了家庭孩子后,连房子都不肯稍稍休整一下的,却着实是有些少见。

刚刚凑近这半间土包一样的房子,一阵虽然并不算浓烈,但却令人感到极为不适的臭味传入两人的鼻子。

猪圈!

之前看到的左侧大坑根本不是地窖,而是猪圈!

这家人竟然把房子盖在了猪圈上!

胡永波脸色忍不住一变。

现在还只是大年十四,虽然已然开了春,但天气还很冷;可即便这样,那股猪粪的臭味隔着好几米远都闻得到,这要是在夏天……

一想到这半间盖在猪圈上的房子夏天蚊蝇乱舞,恶臭熏天的画面,胡永波胃中一阵翻腾,忍不住干呕了几声。

“这村干部是干什么吃的,竟然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睡在猪圈上都不管!?”

好容易压住胃部的沸腾后,胡永波的脸色难看至极,语气中写满愤怒。

他不是什么滥好人,甚至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但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的道德承受范围了。

李莉仿佛对扑面而来的恶臭习以为常,闻言只是扭头看了看胡永波:“农村非乐土,各家有各家的苦……老胡、小李,给你们个建议;在不了解情况之前,还是不要先入为主比较好。”说完,李莉瞅了瞅五米开外那扇掩的严严实实的木门,压低了身影:“小梅的父亲不是什么好东西,几年前骗了村里面的一大笔钱跑的没影没踪了,据说那笔钱有两万块之多,她家的房子就是在那时候被砸塌的;按理说,他爸干了这种事,她家的田地和房子都该拿来抵债才对……还能给她们娘俩留下这么一间宅基地和五分田糊口,甚至村里面还能借钱给她们娘俩买崽养猪慢慢还债,已经是看在她们孤儿寡母的份上了……甚至连小梅到小喜村上希望小学,也是村主任帮着报的名。”

顿了顿,李莉叹了口气:“不要忘了,小榆村属于三公里朦胧地带,民风彪悍,各村也有着各村的规矩,我一开始知道小梅家情况的时候,也很愤怒,但随着对这边情况的了解加深,你却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各村那些流传了上百年的规矩,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而且说句实话,1985年的2万块钱,着实不是一笔小钱了。”

听到李莉的话,胡永波顿时冷静了下来。

三公里朦胧地带素来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设施缺失的情况,这是当地经济艰难的一大原因,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导致这边更多的只能依靠代代流传下来的各种规矩来维持运行……除非伱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意愿来改变它们,否则因为一时的激愤化身为莲花圣母指责这边的种种,无异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

杨总之所以大力推动这边的农村基建计划,是在打算开辟另一战线?

想起这两天各村在得知他们的来意后,那远超自己想象的热情和期待,胡永波心底涌起一个大胆的猜测。

“不行!不管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住在猪圈上都太不应该了,小孩子抵抗能力差,这要是到了夏天整天被蚊虫叮咬,不得大病一场?”

“干脆这样,咱们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基础项目的名义,向公司申请一笔钱,把小梅家重新休整一下,然后把猪圈迁出来。”

李强热血菜鸟的属性在这一刻显露无疑,出生于城市的他难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中居住是一番什么样的感受,也不忍心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睡在满是恶臭和蚊蝇的猪圈上。

胡永波看了他一眼:“像你这样报上去,百分百会被公司否掉……德州城产基金公司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在没有形成相关会议纪,或者没有给相关职能部门专门打招呼的情况下僭越业务范畴乃是大忌中的大忌……我们此行只能在农业范畴内立项基建项目,给小梅家重新修房子跟宛然公共卫生设施项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是属于社保系统和农村部门的职能范畴,有些业务虽然看上去是大差不差,甚至是重叠的,但实际上在体系里却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界定线,一过界就等于得罪人……公司可以不在乎这么千把块钱,但事情却不能这么干!”

李强顿时有些傻眼,他对于这些道道一窍不通,但听到“大忌中的大忌”这五个字,却也知道问题的麻烦程度,可是他又不愿意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力为,当下急的直挠脑袋。

胡永波沉吟一下,将目光转向李莉:“李老师,我是这么想的……我们此行虽然主要工作是基于农业范畴提交各类急缺的基建保障项目,但德州城产基金公司除了城建账户之外,还有产业大基金账户;”

“所以干脆这么着……我们小组三人同时联名,以拓展养殖业项目、完善德州地区肉类食品产业供应链的名义,报一个小型肉猪饲养场或者特种817肉鸡饲养场,地址就选在村边上……这样的话,一旦公司批下来,我们就能以修建饲养场的名义顺道修建几间全新的员工宿舍,到时候把小梅的母亲吸纳成新职工,一家人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住进去了。”

李莉嘿嘿一笑:“跟我想到一块去了,其实我原本是想着向希望基金那边申请学生家庭救助金的,申请都写好了,结果就碰上了城产基金公司打算搞农村基建……我想着反正是公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做点好事也算给公司积点德……这法子好,反正如今整个德州到处都在扩展817肉鸡养殖规模,想必不差这么一个,而既然是商业项目,那就犯不着担心得罪其它职能部门。”

李强见到两人相视而笑,心里却有些不太安稳:“李姐、胡哥,这想法是挺好的,可是……咱报上去后,公司能批么?”

虽然说德州城产基金公司的确不差这点钱,可报这种商业项目,却不在他们此行的工作范畴之内啊。

李莉闻言,嗤笑一声:“到时候咱们直接把前因后果写上,公司要是不批,那老娘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的公司,待着干啥,有钱难买我乐意,真当我有多稀罕那一个月几十块钱的额外补贴啊!”

李莉的身份是支教老师,参与到工作小组中来,给的也是特别顾问的身份,因此除非打算三年援教期结束后成为城产基金公司的正式职工,否则那边对她并没有什么直接的约束力。

李强闻言,毫不吝啬地翘起了大拇指:“李姐说得对,咱把前因后果写上去,要是不批的话,我也不写转正申请了,到时候跟你一样,去当援教老师去……一家事业性质的单位连点人情味都没有,待着有啥意思?”

胡永波看着这两人在那愤青似的热血沸腾,忍不住苦笑一声,却是一马当先,敲了敲那扇被各式化肥袋和塑料薄膜裹的严严实实的木门。

叩叩~叩叩~叩叩~如是三次之后,

哗嚓一声,门终于开了。

看见黑乎乎的屋内,以及视线里的空无一人,胡永波呆了呆,然后想起了什么似的,赶紧向下看去。

昏暗的光线下,有些艰难地看见那道只能抵达自己膝盖的弱小身影,胡永波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饶是他这二十八年见过了太多的不堪,但眼前的这一幕,还是让他忍不住地怒火中烧,一股热血激涌至头部,冲得他眼前一黑……

——————

PS:这两天的身体状态实在不咋滴,先保保全勤吧。

此外,猪圈上的女孩取自真实案例,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刘寅老师经历的故事……又或者是徐本禹老师或是胡忠老师、支月英老师、刘力老师、孙丽娜老师曾经亲历过的事情?

额……时间有些久了,记不太真切了。

不过到底是以哪位老师的经历做故事样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连千禧年后都是如此,就更别提90年代初了。

好了,不说了,要去医院了。

这该死的身体!

这该死的专属于花季少年的孱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