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99章 有婿如狼(2)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499章 有婿如狼(2)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499章 有婿如狼(2)

第499章 有婿如狼(2)

众所周知,聚碳酸酯和尼龙6乃是五大工程塑料中的其中之二,其下游应用不可不谓不广泛。

其中聚碳酸酯(PC)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汽车行业、板材薄膜这三大行业;尤其是电子电器,其后世的应用比例占到了44%;

而尼龙6(PA6),则是主要应用锦纶纤维、工程塑料、薄膜的制造上,尤其是锦纶纤维,其应用比例高达70%。

而多元醇,虽然并没有那么有名,但其应用范围却一点也不弱于前两者;其衍生出来的丁醇、尤其是正丁醇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粘合剂等地产相关的行业;

而其衍生出来的辛醇,则主要应用于线缆包裹塑料、人造皮革、手套、医用手套等相关制造领域。

而这三大新材原料里面,大家最熟悉的,影响力最大的,大约便是聚碳酸酯了;

事实上,2019年的那一轮以聚碳酸酯为代表的各类化工基础原料的产能过剩,以及价格的暴跌,的确让许多股民损失惨重,甚至对于这种与石油价格周期高度正相关的原料深恶痛绝起来,并因为这种正相关性,对其产生了“毫无技术含量”的印象,甚至潜意识里将其划为乙醇、甲醇一类。

但其实,如果华夏的聚碳酸酯产业,真的如同乙醇甲醇般生产起来毫无难度那就好了。

虽然聚碳酸酯这玩意,早在1958年就被拜耳公司开发出来并开始工业化生产,我国也紧随其后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实际上,这玩意的技术壁垒,尤其是在工业化生产上的技术壁垒和在专利壁垒,远没有一般人以为的那么好突破。

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我国的聚碳酸酯只能严重依赖进口,或者是靠着付出极大代价邀请外商来华投资建厂,以此来提升产能,满足我国对于聚碳酸酯的需求。

事实上,直到2016年,晨光研究院、中国成达、沪天化集团、中科院成都有机院,这四方机构才联合完成了聚碳酸酯的工程化开发,建立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万吨级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装置,这才逼得国外不得不再对华夏的聚碳酸酯技术进行限制转让,最终促进了华夏聚碳酸酯的产能大爆发。

看出问题来了没;华夏聚碳酸酯产业发展的难点,并不是“酯交换法”这种基础性技术,事实上华夏早在50年代末就跟上了研究进度了,并且在70年代分别在大连、上海、重庆、常州、杭州等地建立了20多套100吨/年级别的PC间歇法生产装置。

真正的难点,是:1、该如何绕开“光气法PC浓缩工艺”这种已经被国外公司研发出来,注册了专利,并构筑了森严专利壁垒的生产工艺……既然华夏已经改革开放,并向逐渐向世界经济体系靠拢,那么你就必须要开始遵守游戏规则。

2、其实从70年代末开始,迫于游戏规则,国内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非光气法浓缩工艺”的研究,并且已然有些令人欢喜地进展了,但是如何将其转为工业化生产,并且完善其工艺,却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事情。

虽然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难以接受,但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50~80年代这段时间里,华夏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最起码是基础性和储备性的技术研究,远比大家伙以为的要全面和成果的多。

只不过这些技术大部分是在走模仿和复刻的路线而已,因此一改革开放,在那些欧美企业的嘴里,这些东西就变成了“侵犯专利”,除非是缴纳巨额的专利使用费,否则不允许在他们的贸易体系里流通。

化工产品如此、机械产品如此、钢铁产品如此、半导体元器配件如此、钟表电视收音机也是如此。

事实上,这才是八十年代到千禧年中期这段时间里,华夏工业遇到极大困境的另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人家因为某些原因装瞎还好,要是开始较真起来,分分钟让你难受到爆炸。

其实纵观整个八十年代,华夏在这方面是做了巨大努力的,一方面在用着或软或硬的办法保护本国的这些产业,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谋求技术升级或者通过一些迂回的方法绕靠这些专利壁垒……至不济,也在想办法把这块的支付成本尽可能地降低。

所以十二年下来,其实在许多领域是有了一些希望的,而那块最为人所熟知的汉卡,大抵也只是其中的一小個缩影。

只不过……

从1991年开始起,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经济还是贸易,甚至是产业,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

“爸,我知道指挥部不但有自己的科研技术中心,跟东营石油大学那边也一直有合作,在聚碳酸酯、尼龙6、多元醇这一块,也有专门的课题。”

“虽然说在聚碳酸酯的非光气法浓缩工艺,以及尼龙6和多元醇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方面,暂时还不怎么成熟,但却是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尤其是聚碳酸酯,如果我没猜错,指挥部那边已经快到了可以小批量生产验证的阶段了吧?”

杨默一脸的恭敬:“如非如此的话,当初您在孤岛二号项目审批落地后,绝对不会一意孤行地将史口炼油总厂的双酚A和己内酰胺项目以逆周期扩建的名义增设转移过来,使其成为孤岛二号项目的第一批周边配置项目之一……小婿我虽然读的书不多,却也知道双酚A和己内酰胺是聚碳酸酯的上游原材料,也是最主要的合成原料。”

公正来讲,东营指挥部虽然在本地工农关系这一块被动的一塌糊涂,甚至成为整个系统的笑料;但论及本领域的技术资源,放眼全国,却绝对是前三甲,甚至是可以在系统里保二争一的……东营石油大学就在旁边呢,这可是老牌重点大学。

因此,即便现在只是1991年,但在聚碳酸酯的非光气法浓缩工艺这块取得一定的实质性研究成果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甚至在两三年内快速推进到可以工业化生产的程度也并不是痴人说梦;

当然,前提条件是有那么一个像是指挥部这么有钱的金主愿意持续大力投入……就如2016年沪天化集团。

指挥部有钱么?

那必然是有钱的,其有钱程度甚至绝对不是后世的沪天化集团可以比拟。

指挥部愿意持续大力投入么?

那也是必然的,身为指挥部的核心高层之一,穆思远一直以来的主张便是哪怕不惜代价,哪怕累着裤腰带熬上几年,也要先把指挥部这边的部分化工技术实力提升到能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不持续大力投入各种科研和实验项目,你谈个屁的提升啊!

因此听到自家女婿通过些许蛛丝马迹就把自己的意图猜出个大概,穆思远看向杨默的眼神里全是欣赏:“不错,我是有打算在新材料上发力的计划,指挥部不能老是只满足于初级化工品原料的提炼与合成,也不能老是只想着扩大乙炔、乙烯这些原料的产能……从小默你去年做出的种种措施告诉我,其实可以尝试适在中下游适当地创造、产生需求,从而刺激上游技术的升级。”

说到这,穆思远略显矜持地摆摆手:“虽然我知道小默你是为了帮我出成绩,但那4.5亿的预算,用不着去申请了……我这边已经有了安排,最多两年,不管是聚碳酸酯还是尼龙6,又或者是多元醇,应该都可以尝试千吨级的规模化工业生产了,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孤岛二号项目的配置体系里。”

说完,似乎害怕杨默误会,穆思远一脸欣慰地看着自家女婿:“小默,我知道这事如果有你插手的话,可能会更快的做出成绩来,但这毕竟涉及到新技术、新工艺,不可控因素太多,风险也太大……让指挥部自己来承担这些风险和成本,其实才是上上之举……所谓树大招风,你现在风头太盛,一切求稳为上。”

穆思远的担心很有道理,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突破,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很多东西极有可能在实验室好好的,但一投入大规模生产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就是品质不过关,要么就是实际成本超出阈值,甚至有可能发生大爆炸之类的安全事故;但不管是出现那种状况,对于杨默都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希望上他船的人固然很多,但盼着他倒霉的人也同样不少,一有机会,这些会绝对不会吝于借题发挥。

杨默则是很有些目光复杂地看着自家岳父,回过头来看,如果这番设计能跟着当初临邑那个石油化工产业园的项目一并落地,那或许穆思远的想法真的能实现也说不定;

但是,现在已经是1991年了,而且沙漠风暴行动已经正式开始,最多再过三四个月,随着这场对全球都产生了巨大冲击的军事行动的连锁反应开始显现,自家这位岳父的想法,只怕是要再度落空了。

没法子,往往打败你的,并不是伱视线所及的那些敌人。

想到这里,杨默暗自叹了口气,声音却显得极为果决:“不行,爸,这4.5个亿的预算,你一定要帮尽力我争取过来,否则我只能单干了!”

穆思远顿时眉毛高高皱起:“小默……这是为什么?”

杨默平静地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因为,指挥部是央企一类单位,这些项目,连带着这些技术,绝对不能直接挂在央企系统下!”

嗯?穆思远仔细品味了一下这番话,眉头直接皱成了川字:“……为什么?”

杨默叹了口气,然后歪过头去,有些不太敢看自家岳父的眼神,语气有些轻飘飘的:“因为,海湾那边已经打起了了,而那完全出乎我们预料的先进科技和体系性战法,以及那摧枯拉朽般地战果,势必让国内在许多重大的事情上做出重新评估,一些事情的态度上,也极有可能跟以往截然不同;”

“所以,指挥部央企一类单位的身份到时候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束缚……爸,您懂我的意思么?”

虽然杨默说的很隐晦,但穆思远却是秒懂这其中的关键,当下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小默,这怎么可能?虽然阿美莉卡打了伊拉克一个出其不意,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怎么会……?”

地球人都知道,此时的伊拉克号称全球第四军事强国,其军事设备之先进,甚至比当下的某东方神秘大国还要生猛几分,因此具有极强的类比效果……虽然伊拉克在头两天被炸的很惨,但在许多人看来,这就是因为出其不意吃了个暗亏而已,随着伊拉克反应过来,双方应该进入一个胶着状态才对。杨默却是叹了口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爸,你对现代电子体系下的战争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很明确的告诉你……伊拉克已经没有机会翻身了。”

听到杨默说的那么笃定,穆思远先是抽了一口凉气,旋即很想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不过一想到这位女婿已经今非昔比,除了本系统的消息之外,他还能从行政系统那边知道更多的信息,因此硬生生的把话咽了下去。

一想到伊拉克这个可以完美实现类比效果的对象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的惨败,穆思远的一颗心顿时沉入了海底……他当然直到这会导致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也知道杨默所说的“重新评估”是怎么回事。

只不过这种可能委实让他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因此心神大乱之下,竟然怔怔地发起呆来。

见到自家岳父在那沉默不语,杨默又是叹了口气:“所以,爸,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会让你务必尽力帮我争取这4.5亿的预算是为什么了吧?”

“只有赶紧利用我跟德州那边主管单位的关系,把这些项目和技术由央企所属,变为地方-央企合作的地方产业项目,然后再通过股权重新设计,以中日经促会为中间点、引入一小部分民间资本和包括侨资在内的国外资本,将其变为混合所有制项目,这才能够避免半途叫停,甚至是一刀切的命运!”

央地合作的地方产业项目?这是打算利用德州分税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名义,给这些项目套上第一层保护皮?

中日经促会?包括侨资在内的一系列国外资本?

这是打算利用股权设计,给这些项目套上第二层保护皮啰?嗯……

如今自家女婿已经开始实施轻重工业品交换计划了,而且还在努力谋求以西北为切入口的毛熊国商品平替计划和产业流通计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通过捆绑的方式半强制地指定德州、兰陵两地,以及参与到这些计划中来的的相关企业来购买使用这些包括聚碳酸酯、尼龙6、多元醇在内的新材料和相关原料;如此一来,这些新材料初期由于技术和工艺不成熟所导致的成本过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避免……毕竟与毛熊国那边的贸易利润之丰厚,乃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况且自己这位女婿很擅长割肉补疮,左右这条经济循环线路都是他主持的,从其余部分剥取一部分收益补贴到这一环节中来,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

引入国外资本?

这事有些犯忌讳啊!

想到这里,穆思远捏了捏眉心:“小默,关于国外资本的引入方面,一定要慎之再慎,你有什么拟定的对象没有?”

言下之意很明显,如果你能规避掉这一块的风险,那么我就豁出老脸去帮你争取那4.5亿的预算,否则的话,哪怕你怨恨我,我也不可能帮你这个忙……不但不会帮你这个忙,甚至在你单干的时候,出手破坏你的计划。

你说的很对,既然你如今才是我们这些糟老头子最大的依仗,那么无论如何,我也不能看着你自寻死路!杨默静静地看着自家老岳丈好一会儿,这才轻轻笑了笑:“其实已经有拟定目标了;我会通过交叉持股的股权树方式,每个项目释放出大约9%的股份出来;”

“其中的4%,我想要释放给南洋的陈家和林家……这两家都是著名的爱国华侨,这些年也支援了祖国不少项目,就算化工领域比较敏感,在不超过10%的情况下,释放给他们一定的股权,我想应该不会有人会反对。”

穆思远点了点头,爱国华侨是国家极为重视的对象,虽然都属于外资范畴,但侨资跟其余外资不是一回事不说,侨资与侨资之间,也大有不同,像陈家和林家这种爱国华侨,国家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的划出来的投资范畴,除了一些诸如军工之类的红线领域外,几乎说得上是不设防……不得不说,自家女婿在这一块很懂得拿捏尺寸。

杨默见到他点头,又是轻轻笑了笑:“剩余的5%里面,我会拿出4.5%来,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分配给帝人、三菱、住友、GEP这些岛国化工企业,或者是下面的化工子公司;”

“当然,我不可能直接把股份直接分配给他们,而是会以中日经促会为中间渠道,让中日经促会发起一揽子组合项目,把这些项目做成一个个协议资产包,让那些企业在岛国的范围内组建一家家项目公司,然后再通过项目公司的名义参股到我方的这些项目中来……这些由中日经促会发起的组合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新材料化工项目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帝人?

GEP?

听到这些如今已然很有些名气的岛国化工生产企业,穆思远顿时明白杨默同时也在着手为这些化工新材料准备国际市场上的挡箭牌。

至于为什么非要通过中日经促会来做这事,而且还是以协议资产包的形式与那些项目公司合作……

虽然穆思远不太懂这些股权方面的问题,却也知道杨默这是在构筑防火墙。

嗯……

甚至连5%的股份都没到,再加上这些股份经过层层混组以后,已经不属于直投范畴了,同时还有林家和陈家的4%股份在那衬托着,敏感性一下子就弱了许多。

只不过……

穆思远有些不解:“就这么点股份,进入项目后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岛国那些企业为什么会同意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投资?”

杨默笑了起来:“因为岛国是标准的财阀经济啊……看名字就能知道,这些化工企业,基本都是财团的子公司或者关联企业。”

穆思远有些似懂非懂:“你的意思是,这些投资只是附带地,那些岛国企业其实另有所求?”

杨默点了点头:“要不然怎么叫做协议资产包?爸,可别忘了,如今的岛国经济泡沫破碎下,本国的企业和财团可是迫不得已地正在参与一场大逃杀游戏呢!”

穆思远顿时了然。

心里计算了一下:“那剩余的0.5%股份呢?指挥部这边可以分拆出来的技术可不少,要是都分别成立相关的化工项目的话,可是一大批公司呢!”

杨默抿了抿嘴:“爸,我刚才说的很清楚了啊,我们还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嘛,所以……剩下的0.5%股份,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啊!”

穆思远皱了皱眉:“虽然0.5%的股份听上去只有一点点,但这些都是重资产的化工项目,单个筹建规模都起码是千万级别的,眼下正值国际油价下行期间,他们愿意拿钱来投资这种周期长、风险大,同时又跟国际油价高度正向关联的项目?”

杨默笑嘻嘻地看着他:“爸,哪有那么吓人,我不是说了么,这些项目都会以央地合作的名义去推动……说白了就是在地方化工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剥离和重组;”

“重组嘛,又不是新建,哪里需要那么多钱?”

“再说了,也不是所有的民间资本都那么短视的,国家和央企有这个魄力逆周期扩产,同样也会有乡镇企业和民企出于战略需求,参投到这个过程来的嘛!”

穆思远闻言,眼角忍不住抽了抽。

以当今国内的那些乡镇企业和民企,有这个眼光和魄力参与这基础产业领域中的逆周期扩产中来?你怕说的不是庆丰食品和夏留通销社这些单位吧!

也只有你麾下的那些嫡系单位,才有有可能在你的指点下有这个胆子。

而且那0.5%的股份分配比例,只怕也本不是冲着投资回报去的吧?一想到杨默的嫡系单位在那么多化工项目里参股的后果,哪怕仅仅只是0.5%的股份;穆思远的脑袋也忍不住大了起来。

你丫的……

做的是越来越过份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