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74章 1990年的最后一次疯狂

第474章 1990年的最后一次疯狂

第474章 1990年的最后一次疯狂

事实证明,杨默从来不对自己人撒谎,既然说了会去别的地方溜达一圈,那就定然会说到做到。

11月15日,杨默离开临邑,但却诡异地绕开了对他而言可以称之为“第三基本盘”,且经济状况比以往不知道强了多少的禹城,直接杀到了庆云。

11月18日起,默默百投那边陆陆续续收到了三十几张或大或小的承兑汇票,总资金高达5100万元……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来自庆云当地国企的,但更多的却是来自当地的民营企业,甚至是个人。

………………

11月20日,杨默出现在乐陵,并在这个曾经在默默百炸初始阶段有过一段非常不愉快经历的地区短暂逗留了两天。

数天后,张文顺和何永义接见了一群由夏留通销社的李四海作保带过来的人,这些人的身份有些奇怪,虽然一看面相和气质就知道是国企一系的中基层干部,但却并不是代表着本单位来的,而张文顺和何永义也很默契地拿出十几份协议,以风险投资 非公开股权 股权代持的形式,笑吟吟地替默默百投接纳了这数笔总额高达3400万的协议投资额。

………………

11月22日,杨默忽然离开了德州地区,直接跑到了兰陵,并在兰陵市主管单位的热情挽留下,在市里面逗留了一天。

也不知道本地主管单位跟杨默沟通了什么,这位当红炸子鸡忽然风格大改,不再如之前的一样,以私人的方式随意接见各种访客,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客随主便”的态度。

11月23日开始,在兰陵市主管单位的协调和组织下,杨默一口气参加了三场企业见面会,并以产业升级基金管理人代表(大华公司总经理)的名义,与187家精选出来的本市企业签署了一系列总价值约为3400万的“产业升级基金普通股募集协议(预)”,以及总价值高达8500万的“产业升级基金优先股募集协议(预)”

当然,虽然杨默跟兰陵这边的关系很好,但兰陵毕竟不是德州,就算是有着杨默的面子,也万万不至于把自家企业的钱拿出来投在德州的基金公司里,无私地替德州那边的产业升级做贡献,所以在敲定了一系列普通股/优先股购买协议时,杨默也与那些被筛选和评估后有资格购买优先股的有扶持潜力的企业,以未来项目为基础,签署了一系列包括制造分包、技术共享/转移、咨询指导在的内的合作协议。

………………

11月28日,在兰陵市逗留了整整五天的杨默终于挪了窝,来到了滕州。

实在是不怎能吃辣的他冒着被辣死的风险在滕州城边上那家跟他很有些渊源的“老刘炒鸡馆”里吃过一顿让他屁股发痛的辣子鸡后,竟然就厚着脸皮在人家刘三多的后院里住了下来,然后任由那些闻讯而来的拜访者差点把这个由废弃水泥块堆砌而成的小院挤塌。

不过好歹也当了一年多的项目中转人,原本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刘三多如今也干练了许多,因此在杨默的示意下,他很快地就控制好了局面。

与农村项目无关的企业代表,一律不准进;

与农村基层相关,但无惠农计划的企业代表,一律不准进;

与农村基层相关,有惠农计划,但整体经营规模低于800万,实际农村用工人数低于150人的,一律不准进。

不过即便如此,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杨默还是募集到了1400万的优先股。

当然,这只是头两天的结果,在滕州逗留的第三天,杨默离开了刘三多的小院,参观了一下墨子故里,然后没几天,默默百投的某个保险箱里,又多了十几份投资总额超过2200万的非公开投资协议。

………………

12月1日,杨默离开滕州,来到了台儿庄。

12月3日,杨默离开台儿庄,就当大家以为他下一站会是峄城时,这货却出人预料地离开了兰陵地界,又重新杀回了德州。

从武城到平原,再从平原到兰陵的山亭,杨默的行迹显得极为跳跃且难以预料,要不是这位财神爷的地位实在是有些超脱,那些苦苦等候在路线上的企业代表和个人,甚至是当地主管单位,只怕是早就冲冲上去拽住这货的领子怒声质问他为什么还不经过自己这里了。

当然,身为大华公司总经理兼默默百投的正牌科长,杨默如此罕见的在外地“考察”了一个月之久,那战果自然是喜人的。

截止12月10日为止,虽然杨默依然还在外面游荡,但默默百投的账户上已然凭空增加了3.6亿的各类资金(普通股和优先股购买协议是与大华公司签订的,与默默百投无关)——虽然这里面只有大约四成是承兑汇票,其余的都是纸面协议,但从这几天某几个专项账户里迅猛增加的汇款额度来看,完全履约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来自社会各界的3.6亿资金虽然已然是个极为夸张的数字,但这并不是全部,甚至并没有包括两笔单项额度最大的资金……临盘采油厂和临邑炼油厂。

前者,是因为虽然清理内部蛀虫的行动已经接近尾声,但厘清出来的资产和资金还没有统计汇总完毕,因此并没有打入默默百投的账户;

而后者,则是因为虽然被采油厂那边声势浩大的清理行动整的睡不好觉,但却因为没有可信的消息来源,因此至今不知道采油厂那边的动作究竟是在搞什么名堂。

所以,眼见着当下时机差不多了,某个一直掐着指头计算着时间节点的死胖子,纵然满脸不乐意,也只能在某个晚上,抵挡不住炼油厂那两位“老战友”的热情,屁颠颠地跑过去喝酒去了……

………………

12月17日,上级正式下发文件,撤销德州地区,改设地级DZ市,将原来的县级DZ市改为德城区。

这比原本的历史进程足足提前了四年。

但与历史进程不一样的是,与升为地级市城市的文件一同传达下来的,还有DZ市成为了分税制改革实验城市的指示……这大抵是继入选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之后,德州今年第二次获得的“殊荣”。

正当所有人为这两则突如其来的消息欢欣鼓舞之际,办公大楼某间办公室里,叶涛却和另外一名中年人相对而坐,脸上的表情,却远没有常人以为的那么兴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老刘被调去日照进班子,说是平调,却也能算是高升,老叶你也犯不着这么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

中年人递了跟烟过去,笑着安抚着叶涛:“今天总归是个好日子,不要老是摆出这么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嘛……是吧,叶厅?”

既然德州已经正式变成了地级市,那么主管单位的行政级别也是需要往上调一调的,所以不出预料,原本只是正处级的叶涛,现在已经变成了“叶厅”。

叶涛闻言,却是苦笑了起来:“老李,你就别笑话我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个厅是带【括号】的。”

或许是因为DZ市这两年的经济发展,叶涛这位常务在其中功不可没的缘故,因此即便在升成地级市后,德州的班子要进行重组,但叶涛的常务一职,却依旧保留了下来……当然,虽然都是常务,但地级市跟县级市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叶涛如今的职权,也相应的大了许多。

只不过在系统里,很多时候伱是不能光看职级或者职务的,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有着极为玄妙的含义在里面。

按照组织原则,并不是火线提拔的叶涛,即便是前进了一步,那也是从正处变成副厅级干部而已;但地级市的常务标配都是正厅级,因此如今的叶涛,职位的书面描述是“DZ市常务副市长(正厅)”

这与其它常见的“括号”略有些不同,其它的“括号”,往往都用在低职高配的表述上……比如老王总,他的职务书面描述是“西南钻探一公司总经理(副厅)”,也就是以副厅级的干部身份,担任本应是正处级的具体职务。

但叶涛却是反过来了,以副厅级干部的身份来担任本应是正厅级的地级市常务职务的,所以按照组织原则,给予他相应的正厅级待遇。

这种安排乍一眼看上去,是对叶涛的重用……

好吧,也的确是一种类似于火线提拔的重用,只要叶涛在任期之内干的好,那么就可以把那个括号去掉,名正言顺地提正……不要小看这一点,系统里99.5%的人,一辈子卡在这道坎几十年,甚至就算临退,都未必能摘掉那个“副”字。

但问题是,这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实际职、级并不匹配的情况下,新班子里空降的那些正厅级老资历,很有可能拿这一点做文章,倚老卖老地不买你的账……总之,在德州这个新晋为地级市的城市,叶涛要想把那括号去掉,并不容易。

老李当然知道叶涛是在烦恼什么,当下也是重重地叹了口气:“是啊,原本我想着DZ市今年做出来的成绩那么漂亮,当初的五人小组功不可没,市里主抓经济的班子更是居功甚伟,就算是升为了地级市,为了稳妥,主要班子也应该不至于有什么太大的变动才对。”

“谁料……”

有些唏嘘地长叹一声:“眼下原本的两套班子,除了副班长之外,就只有咋俩还留了下来……看着省里面传达下来的那一份份重组文件和密密麻麻的新同僚名单,这未来的工作该怎么开展,我却是一下子就没主意了。”

叶涛摇了摇头:“没法子,DZ市原本的基础就太差,这一年来的飞跃式发展,原来的班子有功劳,但占比却不是太大……既然最主要的功劳并不能记在我们头上,那么组织上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考虑和顾忌。”

说到这,叶涛的表情有些苦涩:“最要命的是,DZ市能这么快升为地级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组织上想要在这做分税制改革实验;但原来的班子几乎全被打乱分配,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一点,却是我们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老李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叶涛的话是什么意思。

德州今年能够取得如此耀眼地飞跃式发展,第一功臣并不是在各方各面做出了当前力所能及努力的班子小组,而是又有着充沛资金和无数稀奇古怪想法的大华公司;

准确的说,是在组织上看来,愿意配合大华公司,或者有这个能力全面配合大华公司各种想法的地方主管单位遍地都是,但有这个本事盘活一域经济的单位,仅有大华一家,如果当初大华把落脚点选在兰陵或者其它县级市,结果也是一样。

既然DZ市的真正华点在于大华公司,那么本地主管单位原来的那套班子,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升为地级市后,德州的重要性会跃上一个大大的台阶不说,也会伴随大量的政策倾斜,像这一类工作,还是交给那些有相关经验的老同志们比较安妥一点。

其次,分税制改革乃是当下国内的一等一大事。

在没有引入分税制之前,各地都是“分灶吃饭”,交足定额税收后,剩下的资金全部留在本地,事权也全部留在本地,看起来要比把大部分税收上缴上去,然后坐等组织上二次分配要强到哪里去了。

但实际上,原本的分灶吃饭模式只外表看上去舒服,但受到的约束却是极强的……既然钱和事权全部都留在地方了,所谓实力越大责任越大,组织上加强一下对于各地的监管,一切从严从重,总归是没错的吧?因此在那段时期,别看全国各地处处怪相,但实际上那些地方主管单位的主要干部都是战战兢兢的,一切都以组织上的文件和精神为准,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是一记铁拳挥来;再加上之前国内绝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并不算活跃,上交的税收少,但留下来的税收也同样不多,两者一相映衬,里面的苦处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矣。

然而一旦成为了分税制试点城市,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上缴的税收比例很高,诸如增值税之类的,更是要把75%上缴上去;地方收入只能配享40%,财政支出却要承担80%;中间的差额大的一匹,得全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才能填补。

但好处也随之而来,既然地方上在税收上做出了那么大的牺牲,事权还依旧压在身上,那么上级在管理这块就得松绑才对……你总归不能又让马儿跑,又想让马儿不吃草吧?这一松绑,主被动权一调换,那么有意思的地方就了,

虽然不能明说,但其中的种种玄妙之处,想必大家都能想到。

因此,从宏观而言,成为分税制改革试点城市会给本地区域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但从个人而言,能在这种地区任职,却是难得的能够大展拳脚的难逢之机。

对于那些胸中有想法的人来说,这种机会,又有几个人舍得放弃?

所以,借着重组调整之际,DZ市原本的主要班子被打散,也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要不是叶涛跟杨默的关系极好,他那个常务的职位,绝对会花落旁家。

“哎……走一步看一吧,只是希望到时候别太被动才好,如果到时候被灰头土脸地调离到其它地区,我宁愿现在就向组织上打申请,调过去跟老刘他们搭班子。”

老李怔怔地看着茶几上的那一叠红头文件,语气里有些萧瑟。

叶涛脸色却逐渐变得平静了起来:“老李,其实我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心,虽然新来的同僚们在工作中好不好相处我们没把握,但是只要我们依旧坚定不移地按照当初的设想走,结果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听出了叶涛的言下之意,老李有些诧异起来:“老叶,你的意思是……?”

叶涛点了点头,语气里多了一丝自信:“既然大家都知道德州之所以能被组织上另眼相看,是因为我们的地盘上有个大华公司,那么我们抓住工作的重点,以后继续全力配合他们的工作就得了!”

说到这里,叶涛小小地补充了一句:“我跟杨默好歹也合作了近一年,对他还算是比较了解,他虽然表面上做事激进,但却是个极有分寸的人,就算我们全力配合,也不会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既然成了分税制改革试点城市,那么德州以后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盘活本地的经济,使其能为组织上贡献大量税收的同时,又不会因为分配到的税收比例太少而造成种种社会矛盾,这就需要一个极为庞大的纳税基本盘来做支撑,而在这方面,没有谁能比杨默更有想法,在目前的德州,也没有谁能比我们跟杨默的关系更好!”

听出了其中的关键,老李的眼中绽放出一丝精光,仔细地思考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旋即有些不自信起来:“我们之前的确跟杨默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往来,彼此之间的关系也的确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继续全力配合杨默和大华公司也不存在任何的主观困难……可是如今的情况不比以往,等到班子重组完成后,杨默还会那么毫无保留地跟我们配合么?”

听到老李说的隐晦,叶涛仔细想了想后,却还是点了点头:“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态度来,他还是会把我们列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的。”

老李皱起眉来:“老叶,虽然我们现在的确遇到了困境,但身为一名常务,你应该永远保持清醒和理智才对……不管是感情用事,还是孤注一掷,都并不可取。”

叶涛却是笑了起来:“你觉得我是在孤注一掷?”

老李摸了一根烟递过去,很有些语重心长:“我知道你之前跟杨默的关系很好,彼此之间也有很多非常愉快的合作经历,但杨默虽然看起来是个极为任性的人,实际上却非常理智,面对着全新的局面,我不认为他会连最简单的取舍都做不出来。”

说到这,老李深深地看了叶涛一眼:“一个真正任性的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成为大华公司这等规模企业的总经理的。”

叶涛接过烟,先是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原本我也是如同你这般认为的,毕竟一个年仅26岁就成为正处级,并且同时掌控默默百投和大华公司两家超级机构的人,怎么可能真的是个感情用事的人?”

“而杨默之前包括希望小学和百村振兴在内的一系列任性无比的动作,不过就是形象需要,刻意扔出来的烟雾弹罢了——当手里的权力大到了一定程度后容不得你感情用事;而杨默那枯燥到近乎无味的生活方式,也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个性情中人。”

说到这,叶涛的表情却又逐渐古怪了起来:“但随着跟他的接触次数增多,又分析了一下他最近的那些行为,我忽然又否定了之前的想法……也许,这个年轻人真的是个任性之极的家伙也不一定……所以,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可能性,他还是会坚定不移地继续跟我们全方位合作。”

全方位合作?听懂了叶涛的暗示,老李顿时大惊:“怎么可能?”

叶涛的眼神开始自信起来:“怎么不可能?我问你,还有三天就是新基金公司的挂牌仪式了,可他这位即将赴任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在干嘛?”

老李一呆:“好像……还在武城那边逛悠?”

叶涛笑了笑:“他最近这一个月在德州和兰陵两地跑,究竟是在干啥,其实银行系统那边已经通报给我们了……大华公司和默默百投毕竟是德州地区的绝对重点关注单位,任何大规模的资金变动,都需要后台登记在案。”

“所以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如今的杨默可谓是一等一的大忙人,光光是大华公司的事情,就足以让他忙到两脚不沾地……这么一个大忙人,放下手里的所有工作,一个县一个县地去跑资金,你不觉得很奇怪么?”

老李顿时沉思了起来,好一会儿,才有些不确定地说道:“你也说了,新基金公司还有三天就要挂牌了,他身为新任总经理,会不会是认为基金公司的初始资金不够,所以在四处吸筹?”

叶涛摇了摇头:“如果只是为了基金公司吸筹的话,他犯不着这么四处跑,直接把那些发起公司着急在一起,让他们多认购一些优先股就成了……事实上,即便不去发动那些发起公司,只要他一声令下,那些参投了商业示范中心衍生项目,吃到了足够甜头的白手套们,分分钟就能帮他再筹出一大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来!”

老李一惊,这才反应过来,以杨默那强大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商业号召力,如果只是单纯为了筹资的话,犯不着这么一个县一个县的跑……关键是,他跑的县还有选择,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去的。

叶涛见状,深深吸了一口气:“最关键的是,这一个越来,杨默筹措的资金大部分都注入了默默百投的账户,而不是基金公司,甚至也不是大华;而唯一以基金公司名义在兰陵市和滕州吸筹的那些资金,他也当众签署了一系列的后续合作协议……而这些协议,全都是关于产能分包和技术转让的。”

“所以,老李,你仔细想想杨默一系在这些地区的产业构成……你想到了什么?”

兰陵市?滕州?

产能分包和技术转让的合作协议?

这些地区的产业构成?脑海里隐约出现一条似明似暗的串线,老李顿时瞪大了眼睛:“老叶,你是说……?”

叶涛重重点了点头:“没错,杨默是个独断专行到了极点的人,也是个任性到了极点的人……能够获得他新任的成本实在太高,但对应的,一旦获得他的信任,他就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而这,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说到这里,叶涛深深吸了口气:“相信我,杨默需要的只是伙伴,毫无保留地伙伴,而他构建的三层立体运转网里,也需要DZ市的主管单位里有他可以完全信赖的伙伴……换而言之,他绝对不会乎新成立的班子里到底有多少老资格的老同志,相反,那些老同志习以为常的做派,只会引得他的反感。”

“甚至我可以断定,打从知道了德州即将升为地级市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开始在做后手准备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忽然放下所有的事,马不停蹄在各地连续跑上一个月!”

从知道DZ市即将升为地级市的那一刻,就开始做后手准备了?嘶~!

饶是这些年见过了无数的风浪,老李也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