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45章 岛国,老夫来了!

第445章 岛国,老夫来了!

第445章 岛国,老夫来了!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如何利用一些微妙的变量因素去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让规则的具体执行过程稍稍变得有弹性一点,便成了体系内干部的必修课。

实际上,卓玛丽当初专门把处级干部原则上不能与其配偶一起出国这个问题点出来,又假巴意思地给出来一个杨默绝对不可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为了最后主动站出来给杨默承担一些因果,卖他一个好。

前文说过,跟可以随便嘴嗨的普通职工不同,到了她这种级别,工作方式讲究的就是一个“谁提出,谁解决”,因此既然她主动点出了问题,那必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真正行得通的解决方案……既然这个消息是她父亲从那些老朋友嘴巴里知道的,那这个“解决方案”大抵是什么样的,用屁股想想就知道。

你要知道,杨默此次与穆大小姐动身前往岛国,那是有大动作的,能被杨默所重视,且称之为大动作,那动静想想就知道铁定小不了,因此就算把杨默调整职称地事情稍稍往后压一个月这件事需要卓玛丽的父亲去大费周章地去向组织上进行各种沟通,疏通各种环节,但这么大的付出,却是值得的——杨默能否出国,直接关系到他一系列计划的成败,因此这个看似不怎么紧要,但却极为要命的大人情,他不得不承。

不过很显然,一直不愿意缠绕因果的杨默并不打算承卓家父女的这番大人情,所以他没给卓玛丽那个站出来的机会,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很有些恼人的问题。

一如其以往的行事作风,杨默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粗暴。

9月20日,正值亚运会火炬传递到东营的当天,岛国那边便通过正式途径呈递了一份邀请函过来。

这份邀请函来自文部省(此时文部省还没跟科技厅合并为文部科学省)。

准确的说,是来自文部省麾下的文化厅;再准确点说,是来自文化厅下面的传统文化课。

而这份邀请函的内容其实也并不复杂。

为进一步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和民间商业交流,传统文化课拟定于1990年10月10日,于东京千代田区举办一场“中日文化祭”,因此特别邀请杨默、穆丽雅等一众大华公司管理人员携文化交流团前往参加。

邀请函里特别说明了,其实这场文化交流活动一开始是由大华公司和三共株式会社两家企业计划联合举办的,但恰逢北京亚运会召开在即,岛国国内的民众和企业对于华夏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所以在第一制药株式会社、津村株式会社、大冢制药、藤泽制药(安斯泰来的前身之一)等一系列大型企业和民众的强烈要求和赞助下,最终获得传统文化课的审批,将此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成为大型文化祭,趁着亚运会举办之际,共襄盛举。

不得不说,当一场寻常不过的本质上是企业互访的文化交流活动,摇身一变,成为多家大型企业共同赞助和举办的半官方文化祭,这就由不得华夏这边不重视了。

你要知道,虽然自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就一直没断过,但那基本上都是官面活,跟后世的孔子学院和一开始的海外春节文化展一样,都是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三共株式会社、第一制药株式会社、津村株式会社、大冢制药、藤泽制药等一众主动要求参加和赞助的企业,除了津村株式会社之外,全都是岛国颇有名气的大型企业……即便是此时还没彻底发展起来的津村株式会社,对于华夏来说也是富到流油的大公司。

很明显,那份来自岛国文化厅的邀请函,是这些岛国制药企业暗中串联和影响的结果……这种操作对于岛国来说,并不奇怪。

虽然不知道这些企业为什么会串联,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与往年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多举办在八丈町、福生市、甚至是江戸川区的情况不一样,虽然地点依就是在东京,也同样归属于东京范围,但23特区之一的千代田区不但是大型企业的聚集地,更是与中央区、新宿区、港区等一起,被认为是东京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一场活动在城中村举办和在CBD举办,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不说,主办方的重视程度,也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在千代田区举办,这么多实力强大的岛国公司聚在一起,又有岛国文化厅这边穿针引线,那这场中日文化祭的意义和份量就大不一样了!

虽然仅仅只给华夏文化交流团预留了半个月的准备时间,明显有悖于双方往年的惯例;

虽然谁都知道三共株式会社和津村株式会社是大华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而第一制药株式会社这两年又跟三共株式会社不清不楚的;

虽然对方指明邀请杨默和穆丽雅带团前往,不但不符合往年文化交流团的组织形式,其用意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

那又如何呢?促成国际重大经济合作项目的达成,推动华夏经济建设,从而盘活国内的经济,使其走出当下的经济困境,乃是当下一等一的大事。

只要杨默等人能在这次交流和造访中,带回来一笔又一笔的订单,小小地事急从权一下,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乎,在收到这份呈递过来的邀请函后,相关部门联合组织上紧急讨论了一个下午,没有多少犹豫的,便做主给出了复函,然后在某位与会人员不经意地提了一嘴后,那两套量身定做的中山装,也很有默契地重新挂回了仓库。

………………

9月22日,下午四点。

帝都,工人体育馆。

随着引擎轰鸣,一位跳伞运动员手持亚运会五环旗帜从灰蒙蒙的天空中以一种垂直而摇曳的姿态由天而降,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仪式,正式开始。

配合着彩烟,一组组硬生生将滑翔伞飞出了空中战鹰博弈般惨烈的“欢庆跳伞”;整齐划一,穿插有度,仅靠着602名军乐手便硬生生把现场演奏成了杀伐战场的“花式军乐”;由1400名中日两国的爱好者组成,咋看上去很有些广场舞意味,但肃穆的表情又给人一种民间大阅兵感觉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表演”;待致辞、宣誓、点燃会场亚运会圣火、各国运动团进场后……

杨默叫不出名字,但却被近千女性表演者演绎出了恢弘中不失柔美的手鼓;上千名来自山西临汾的锣鼓队,将现场烘托的喜庆中带着一丝铁马兵戈的“威风锣鼓”;等等等等……

虽然说这场直到天黑才结束的开幕式,无论是从服化道还是从现场灯光技术等方面,都远远无法跟08年那场惊艳全世界的奥运会开幕式相比拟,但现场展现出来的那种精气神,却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嗯……

能够把一场运动竞技类活动的开幕式硬生生注入了三分铁血气质,

不得不说……

这很华夏,也很MAOA!

总之,有幸被邀请过来参加开幕式的杨默,看的很过瘾。

当然,观看完开幕式后,身上事情一大堆的杨默,以企业代表的身份在组委会一众领导的面前露了个面,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祝贺之后,便迅速地带着穆大小姐钻上了一辆外形很普通的上海轿车,然后直接杀到了某位姓王的前任总经理的家里,蹭吃蹭喝之余,顺便聊点小小的正事。

………………

10月1日。

杨家村。

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小村子,今天变得热闹无比。

去年年底刚刚修好的水泥路两边,从村头一直到村尾,全部铺上了早早准备好的鞭炮。

随着一辆车头挂着红布绸、车前窗上还贴着囍字的皇冠车出现在视野里,老早便翘首以望的村民们纷纷点燃鞭炮的引线。

于是在绵延了近一个小时的漫天鞭炮声中,这支由钻探一公司、大华公司、夏留通销社、庆丰食品、临盘采油厂、临邑炼油厂、第五农场等数十家单位抽调而成的庞大送亲车队,缓慢地驶入了这个在过往默默无闻的村子,然后将所有的道路和空地,塞的满满当当。

在孩子们好奇而兴奋的奔跑围观中,一辆虎头奔停在了始终没有大肆翻新过的杨家小院;费了老大功夫才抢到了“燎轿”任务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早就在院子门口翘首以望,见到婚车停下,立马笑呵呵地点燃手里的一万响,拎着鞭炮绕着虎头奔放了一圈,旋即洋洋自得地站回了小院门口。

随着燎轿的鞭炮声停歇下来,车门打开,一身定制红色中式嫁妆,美艳的令所有人头晕目眩的新娘子羞红着小脸推开了车门,然后捋了捋裙摆,在伴娘林落苏的陪同下,以一个优雅无比的姿态,坐上了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椅,然后被保书贤和张建君等几位伴郎,直接抬进了小院早就准备好的香案前(后来有些地方改为由新郎自己背)。香案面前,一对新人燃香、叩拜、供奉长命鸡(那方执黑色的公鸡,女方执黑色母鸡),分食食盒里的“接头面”,再叩拜,起身。

在二老欢喜又有些惶恐的神情中,漂亮的不像人间之物的新媳妇跨过放在门槛上的马鞍,又跨过内屋中央的火盆,来到他们面前,盈盈一拜;于是手忙脚乱的二老赶紧从身上摸出一个红包,回了一份“拜钱”。

接下来,在意外获得司仪资格的张文顺的主持下,一对新人一拜天地、再拜父母、夫妻互拜,然后很有些南北结合地饮了合卺酒、系了同心结之后,就算作是礼成,然后进屋更换衣服,去招待各方贵宾去了。

不得不说,这场婚礼的来宾数量之多,绝对是杨家村近几十年来仅有,连上本村的亲朋好友在内,竟然一口气在屋外摆了200多桌,才堪堪坐下。

而对于本村的村民来说,这些来宾的级别之高,也是生平仅见,往日里他们见到一个挂着主管称号的科员就得喊上一声“领导”了;可今天有资格参加杨默和穆大小姐婚礼的人,最起码也是正科级,而且单位五花八门,石油系统的兄弟央企、本地的国企、德州地区行政单位的,哪哪都有……其中甚至还有大量来自兰陵各系统的人。

因此,即便是今天的宴请规模为数十年仅见,而且那些宾客也表现的非常谦逊和善,但整体的气氛,却远远没有外人以为的那么热烈,就连那些往日里最大大咧咧的村民,今天也是不由自主地把声音压住了讲话。

对于这种情况,杨默倒是没往心里去,打从一开始,他就预料到会这样了。

只不过一码归一码,不少第一次见到新娘子长相的宾客,对于某位正式抱得美人归的新郎官,自然是嫉妒羡慕到了极点,因此即便有着小胖子等一众伴郎帮着挡酒,但某个奇差无比的家伙,今天还是在宾客们的公报私仇之下,醉得一塌糊涂。

………………

10月3日。

东营,油城宾馆。

在这座刚刚建成,毫无争议地成为西城代表性建筑的宾馆里,某场由女方家主办的婚礼,虽然规模要比杨家村的那场小得多,但来宾的质量无疑呈现碾压式的提升。

可以说,如果你不是正处以上的职称,又或者是实权副处一级的干部,伱连今天进来的资格都没有。

可即便如此,不算小的宴会厅还是做的满满当当,由此可见东营指挥部这边叠床架屋的情况有多严重。

当然,除了来宾规模和级别与杨家村的那场婚宴有着不小的区别外,其实整体的氛围都差不多,都是热情而不热烈。

只不过,杨家村的那场婚宴不热烈,那是因为有着太多外来的领导在场,压制住了村民们那颗骚动不安的心;而油城宾馆这边的不热烈,则是因为这边的调调本身就很有些沉闷的原因。

“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

“首先,由衷感谢各位,能来参加我女儿和女婿的婚礼。”

“婚姻,作为人生旅途上的重要里程,我希望你们两位,能把家庭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

“通过生活实践,学习夫妻的相处之道;充分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和理解;确保家庭以和谐稳定为核心;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持续推进家庭责任的履行;”

“在后续的婚姻生活中,要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积极提升自我认知,为下一代提供优良且坚实的教育、养育基础。”

“最后,我想跟我女儿说,作为我最心爱的女儿,即使你已经出嫁,你的娘家永远是你最强大的后盾,是你最坚实的港湾!”

“谢谢大家!”

额……

好吧,如果把里面的几个关键词剃掉的话,你绝对无法想象这是一位父亲在婚礼上对于女儿的祝词。

那种浓浓的体制味,直接让人听的牙齿发酸。

连穆思远这位新岳父的发言都是如此,其它的环节是什么样子,用屁股想想就知道。

总之,通过这场看似气派无比,但实际上令人如坐针毡的婚礼,杨默总算充分地理解了自家女人为什么拼了命地也要逃离指挥部的原因。

不过好在齐鲁的婚礼都是在中午举行,而今天参加婚礼的不乏指挥部里的大人物,虽然他们都是看在穆思远的情面上,或者是出于对杨默的重视才来参加的婚礼,但毕竟手上还有一堆堆的重要工作需要回去处理,因此这场婚礼的流程其实并不复杂,用时也并不长。

正是因为如此,天生八字不怎么硬的杨默,也算是躲过了一劫。

他很难想象,如果这场婚礼拖上个两小时的话,自己会不会彻底崩溃。

………………

10月4日。

出于“报复”心态,昨晚在新婚之夜拉着自家女人又是狠狠解锁了两个新姿势的杨默一起床,便带着差点下不了床,一副娇柔无力模样的穆大小姐,直接赶回了德州。

………………

10月5日。

始终按照自己计划步骤行事的杨默,与穆大小姐一起,带着早就组建好的“文化交流团”,一起登上了飞机,然后朝着青岛飞去。

没法子,此时不管是德州,还是与德州最近的泉城,都没有直飞东京的飞机,因此只能飞到青岛去转机。

………………

三个多小时后。

东京,成田国际机场,不久前刚刚完成了扩建和现代化整改的T1航站楼。

随着某架飞机缓缓停住,

中途略微遇到点小小气流颠簸的杨默腿脚有些虚浮地走出舱门,慢慢地环视了一下眼前这个颇为庞大的现代化机场,仿佛一下子又穿越回了后世。

从短暂的失神中恢复过来,杨默感受了一下已然有些凉爽地阳光,又看了看紧随在身后的穆大小姐,以及那支规模颇为不小的“文化交流团”,深深地吸了口气。

呵~岛国……

老夫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