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252章 打一根棒槌給一颗甜枣?

第252章 打一根棒槌給一颗甜枣?

第252章 打一根棒槌給一颗甜枣?

自从今年年初以来,钻探公司这家来自西南的石油单位似乎就是一副要与“公益”二字死磕到底的架势。

前有庆丰食品不自量力地豪掷70万,拼尽自己所能把那些冒雨徒步的务工者送回自己的老家;

后有默默百炒大肆吸纳残障儿童进店务工,并且不惜在店门口摆个现金箱跟相关主管单位顶着干;在后面更加过份,砸出一笔足以吓死人的资金,要以20万/所的规格去建100所希望小学。

虽然说这么高调的行为跟国企一系的作风截然相反,而那100所希望小学都是建在当初主动给默默百炸免费送鸡的村子里,其中不乏地理位置偏远,根本不该设校的山坳拗,摆明了就是为了还人情的任性之举;但不管怎么样,这么一家看上去很有些人情味的央企,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事实证明,钻探公司这家与齐鲁本地国企作风格格不入的西南单位的任性程度远不止如此;

明明那些希望小学才刚刚破土施工,这边就将从各大高校里招收过来的400名志愿者派往项目所在的村落,让他们把村子里的失学儿童全部召集在一起循序渐进地补课不说,还每天大鱼大肉地给那些孩子免费吃着……放在1989年,这事你敢信?额……

其实也算不上大鱼大肉了,这些学生和老师们每日三餐虽然都有鸡蛋、牛奶,而且动则八个菜以上,但肉其实并不多,最多只有两盆半荤半素的肉菜而已,而且全都是以鸡肉为主……不过即便如此,放在这个大家连饭都不怎么吃得饱的年代,在许多人眼里已经是大鱼大肉了。

外人在羡慕之余,却也大概明白了钻探公司为什么只捐了一百所希望小学,预算却是十倍于基建费用的2个亿……此时的失学儿童里不乏有十岁以上的,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要是天天都这么吃,光伙食这块就是笔天价支出。

你瞧瞧,什么叫追求营养平衡?

什么叫把身体养好了才能更好的学习?这都十一月了,那些黄瓜、番茄、空心菜早就该没有了,可不知道钻探公司那边是咋弄到这些堪称稀罕玩意的东西,还一盆一盆地往那些小家伙面前端……家里的大人都没这个待遇呢!除此之外,听说人家还在给那些小家伙量尺寸,说是冬天马上到了,要给他们做校服,免得冻着。

更过分的是,这些家伙害怕家长以耽误农活的名义拒绝让自家孩子过来上课,直接按照每人每天10块钱的标准,折算成米面蔬菜和鸡蛋,给那些孩子的家里送过去。

丫丫的呸的,活了那么多年,像这种读个小学就能赚钱的好事,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一天10块钱的标准啊,这比家里面大人干农活的收入还高了……嗯,虽然不是钱,而是各种吃食和用品!难怪要给出2个亿的预算呢,就这样的糟践法,钱少了还真的不够用!

啧啧,早知道送上几只鸡就能换回人家如此掏心掏肺的百倍回报,当初就算是抢,也得把村里面的鸡哭着喊着全部给人家送过去啊!

………………

与外界那些或羡慕,或嫉妒,又或者是迷惑的声音不同,坐在办公椅上的杨默盯着手上的那份财务报表仔细看了好一会儿后,这才重重地舒了口气:“很好,吃的好,就该像这样使劲吃……照这样下去,一个月一千吨左右的越冬蔬菜消耗量应该是没问题的了!”

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杨默忽然蹦出个主意:“既然这些小家伙这么能吃,要不咱么扩大一下规模,让四里八乡那些打算就读希望小学的孩子也过来一起将养将养身体……这四五万孩子吃上一个月,最起码也得消耗个三千吨左右的蔬菜吧?”

见到这货这么不靠谱,胸前抱着一堆文件夹的穆大小姐翻了个白眼:“你这是打算食言而肥?当初可是说好了,只有那些当初徒步送鸡过来的村子,才有这待遇;伱这一通大锅饭搞下去,我倒是觉得反而会弊大于利。”

杨默讪讪一笑,他之所以如此优待那一百个村子,倒也不完全是为了消化第一批越冬蔬菜,也不全然是为了还人情,更多的则是为了树典型,因此穆大小姐说的对,如果扩大福利范围,当初的目的达不到不说,钻探公司反而会成为人人眼中的冤大头,绝对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案例。

见到杨默这幅模样,穆大小姐乘胜追击给他补了一刀:“而且这种事情开了口子,以后怎么办?这些补贴是要持续到那些孩子上了初中才结束的……你不能为了解决第一批越冬蔬菜的消化问题,而让咱们科室背上那么一大笔沉重的后续开支,那两个多亿的预算虽然多,但还有别的用途呢,花钱的地方也多的要死,可经不住你这么浪费!”

杨默立即举手投降:“OK,OK,穆科长说的对,我错了,我就这么随口一说。”

听到这货叫自己穆科长,穆丽雅恨恨地瞪了他一眼:“麻烦在前面加一个副字……杨科长!”

说完,从怀里选了一个文件夹出来,报复似地丢在了杨默面前:“领导,你要求汇总统计的各村数据已经出来了……虽然说不上非常全面,但也很详细了……关键是这些数据都是村里的人自己反复印证过的,胜在一个真实。”

脑海里浮现那些村民跑前跑后,仿佛是将其当成一等一的大事,反复确定和求证以后才一脸凝重地将各种数据报上来的景象,穆大小姐就一阵无语。

虽然受到杨默影响,她现在非常看重数据这一块,而各地目前普遍存在着的数据老旧和缺失的情况的确不方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但有一说一,那些村民未免也太配合了吧,他们这边要的只是约数而已,对方却恨不得把今年自个村子和邻村种了几颗苞米,到底是什么品种的苞米,以及用的是什么手法把它们掰下来的都详细说出来。

虽然说村民这些较真到过份的行为其实给默默百投和夏留通销社的工作人员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也在事实上滞后了数据统计的工作进度,但不得不说,那一百所希望小学的实际影响力,还是远远超过她的预料……经过了大半年的实操历练,她自然知道那些看上去憨厚老实的庄稼汉子,其实远比她之前以为的要狡黠的多。

看着杨默迅速地翻完放在第一页的汇总表,开始抱着那厚厚一叠的数据一项项地看了起来,穆丽雅有些不解:“杨默,虽然说我知道基数数据很重要,但你身为科长,至于这么一项项地把这些数据过个遍么……等你看完了,天都黑了!”

瞥了一眼定定站在自己面前的穆丽雅,杨默笑了笑,先是示意这位已经忙了好几天的大小姐去沙发上休息一下,然后解释道:“如果是一般情况下,我自然不需要这么认真地看这些数据,毕竟这种通用类的详细数据只不过是工具而已,只要保真即可,该怎么用,自然是下面人该操心的事情。”

“不过眼下的情况比较特殊,默默百投说到底只是个新部门,里面真正会用这些数据的人不多,而且冯副总当初参与的那个菜篮子工程进度也比我原本预想中的要快,所以没办法,为了不让咱们的冯副总跟我拼命,也为了未雨绸缪,我也只能亲自上阵了……谁叫咱们现在时间紧,任务重呢?”

听出了杨默的意思,穆大小姐有些讶异地看着他:“意思是这些数据跟菜篮子工程的收尾工作有联系?”

杨默点了点头:“有联系,而且关系很大。”

穆丽雅难以理解的皱起了眉头:“这怎么可能?”

她原本以为这些数据只是跟杨默接下来的投资计划有关系,最多再与自己的出口贸易业务有一定关系而已,但万万没有想到,这玩意竟然会和冯副总当初参与的那个菜篮子工程扯上关系,而且关系不小?

杨默笑了笑,低下头来继续仔细看着那些数据:“没有什么不可能,事实上,这些数据关系到临邑县的菜篮子工程会不会顺利地开展下去,以及这个菜篮子工程是不是会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冯副总会不会在明年惹上一场大麻烦的关键。”

听见杨默把话题扯得越来越大,穆丽雅有些不满:“喂喂喂,杨默,我怎么发现你现在越来越会满嘴跑火车了?”

杨默嗤笑一声:“跑火车?你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

说着,头也不抬,径直从桌上的烟盒里摸了一根小熊猫点燃:“大小姐,你知不知道像菜篮子工程这样的全国性的超大型农业项目,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穆丽雅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她本身就对农业项目没有太多的了解,像菜篮子工程这种至今还依旧出于探索和实验阶段的超大型项目,她更加没有资格去琢磨这其中的关键点。

杨默抬头望了她一眼,也不奇怪,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去读一读朝廷对菜篮子工程的解释,以及朝廷着重规划的四大体系,你就知道真正的关键点在哪里了。”

四大体系?

生产体系、供应体系、大流通体系、安全体系?穆丽雅隐约琢磨出了点什么味道来,但却一下子又无法厘清这里面的关系。

迟迟没听到声音,杨默抬起头来瞅了瞅正在冥思苦想的穆大小姐,出言提醒道:“级别越高的文件,越是言简意赅,所以你绝对不能单纯只去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目前菜篮子工程始终没有大面积铺开,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各地预算不充足,但你去研究一下朝廷的会议记录,里面重点提到了资金问题么?”

“没有吧!”

“这就说明,哪怕是在这种经济寒冬期,哪怕是这种全国性的、持续性的超级农业项目,资金也依然不是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工程的最大难题……而会议上重点提出来的那四大体系才是!”

说着,杨默抖了抖烟灰:“以你大小姐的聪明程度,应该想得到我手上的这份数据,是跟临邑县菜篮子工程的【生产体系】有关了……这没错,但是具体怎么个有关法,只怕是你还一下子没想清楚吧?”

穆大小姐看着杨默那略带戏谑的表情,忍不住恨得牙痒痒,但最终只能轻咬银齿:“没错,我始终没想通这其中的关系。”

似乎很喜欢看这位大小姐吃瘪却又不得不认怂的表情,杨默嘿嘿了两声,旋即脸色一正:“你出身高贵,没怎么接触过农村,再加上始终在石油系统里打转转,因此不管是对于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还是对于农业项目的特点不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它的我今天没有太多时间跟你唠叨,但你只需要记住,生产端存在或者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往往涉及的不是技术层面,也不在资金层面……而是需求层面。”“准确的说,是基于市场需求出现明显趋势以后,生产端所涉及到的协调层面!”

“协调,才是朝廷所说的【构建有效生产体系】工作里,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对比于这个,不管是资金还是技术,重要性其实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不在一个级别!”

说着,杨默嘿嘿了两声:“不要小看咱们国家农民伯伯的智慧和勤奋,如果只是为了多种点菜出来,一声令下后,把政策落实到位,再把大棚技术一扩展,最多三五年就能让各地冬天的大街上满是蔬菜,至于如此谨慎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菜篮子工作该怎么开展?”

穆丽雅越听越迷糊,很干脆地摇了摇头:“这块,我不懂。”

杨默翻了个白眼:“我且问你,目前国内最让你看不惯,也最让你头疼的风气是什么……仅限于商业领域。”

穆丽雅横了这个胆小如鼠的男人一眼,想了想:“最看不惯的大约是为了赚钱,什么见不得光的手段都能使出来;最头疼的,大约是国人喜欢一拥而上的风气了……许多市场明明是极具潜力的领域,大家非要不顾自己情况,人山人海地往里面挤,短短几年就把这个市场的名声搞的乱糟糟的,结果大家还没能赚到钱。”

她指的其实是以电器、建材和保健品为代表的一些行业,毕竟改革开放拢共也才十年,市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现象远远没办法跟后世相比,但即便如此,她负责外贸业务的这大半年来,那一团团如同毒蚂蟥般的乱象也让她心惊不已。

杨默点了点头:“没错,久贫之下,商业领域里的这两大乱象,估计是所有项目负责人最头疼的事情了……事实上,农业项目最怕的就是旁人见到有利可图,然后一拥而上。”

说到这里,杨默稍稍地解释了一下:“与大部分行业不同,农业是一个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综合成本高、毛利低的行业……至少在生产端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农业项目最怕一拥而上……只要是一拥而上,那绝对是全输,参与者几乎没有能赚到钱的不说,社会影响还非常大。”

“我可以把话放在这,如果今年临邑县的农户靠着种植越冬黄瓜小小地赚上了一笔后,等到明年,附近县份里,绝对全都是蔬菜大棚,而且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种的全是黄瓜!”

“你可以想想看,如果这样,明年会是如何一番景象?”

穆丽雅闭目沉思了一下,然后倒抽一口凉气:“到时候供远远大于求,黄瓜的价格变得烂贱,那些种植户血本无归不说,还会倒欠当初建设大棚的一屁股烂账……一些人指不定当场就会把越冬大棚给拆掉!”

杨默点了点头,国内因为一拥而上整残的项目不是一个两个了,被生猪坑掉的养殖户固然是不计其数,但不管是鸡鸭鹅,还是以水果和调料为代表的纯经济类农业项目,却几乎没有一个能逃脱这种困境……砂糖橘、荔枝、柚子、黑枸杞、蓝莓、雪莲果、人参果、阳光玫瑰、铁皮石斛、玛咖、鱼子酱、鹅肝,随便一数就是上百个。

虽然说后世网上经常有人会把“发达国家粉碎机”、“把奢侈品打成白菜价”这些东西拿来说事,并且很有些沾沾自喜,但对于一个还算有着起码经济学常识的人来说,这些话却充满着莫大的讽刺……这些项目本应该发挥出更大、更长远的经济价值,也应该变成一颗颗可以摇上几十年的摇钱树,而不是如同后世一样,短暂的一两年火热后,便就此沦为被遗忘者。

穆丽雅见到杨默沉默,神情顿时难看了起来:“现在大伙日子不好过,如果今年临邑县的越冬蔬菜赚钱了的话,旁边的县份肯定会有样学样地跟着上的,那明年……”

剩下的话没说完,也不用说完,大棚蔬菜种植在当下本就是一个投资很大,沉没成本很高的农业项目,明年菜价一烂,绝对会惹出大麻烦。

杨默叹了口气:“要解决这种问题,涉及到的工作是方方面面的,但追根究底,信息不通畅导致的种植协调失衡,是当下最要命的两大核心问题之一……而我之所以研究眼前的这份数据,就是想要尽可能地避免这个原因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不通导致的种植协调失衡?

虽然这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但穆丽雅同学显然没有领略过这个问题对后世县域农业经济所带来的困扰,因此略带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这有什么难的,加强与周边县份主管单位的沟通不就行了,咱们国家在计划经济这一块……”

话还没说完,穆大小姐自己就闭上了嘴,显然是意识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今不比往日,各种大讨论越发的激烈了起来,对方毕竟只是农户,而不是体系内的国企单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在末端落实计划经济那一套是很难走得通了……况且各地区现在都要求自力更生,种种考虑之下,也未必愿意听你的劝。

杨默瞅了瞅她,苦笑道:“我们毕竟只是一家企业单位而已,协调种植计划这种事情既然走不通,那就只能走主动防御,外加乱花迷人眼的路子了。”

主动防御?

乱花迷人眼?主动防御她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依托那些村子,把对方当成耳目,随时根据对方反馈过来的动静调整临邑县这边的种植品种,尽可能地避免两败俱伤……虽然一百个村子其实覆盖范围并不算大,但像大棚种植这种事情,是需要提前动员的,再加上那一百所希望小学涉及到的村子起码也是六七百个,综合下来的确能起到相对比较明显的预防作用;但是……

乱花迷人眼是什么意思?听到穆丽雅的疑问,杨默笑了笑:“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国人喜欢一拥而上,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对于致富的渴望,外加视线里没有更合适的路子而已。”

“以咱们国家的人口和市场容量,就算建再多的大棚来种植越冬蔬菜,短期内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饱和……但如果落实到具体品种上,一拥而上却是大忌中的大忌。”

“所以……我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通过那些村子的示范带动作用,诱导更多的村民,在客观上往【一乡一品,一镇一业】的路子上靠……毕竟如果三官庙村今年靠着种越冬土豆赚了大钱,旁边的村子总不至于一来就想着冒险,去种上几百亩大棚的青皮萝卜吧,关键那边缺水,也不适合种萝卜啊!”

说到这里,杨默耸了耸肩:“反正大伙的目的只是赚钱而已,种黄瓜还是茄子,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不管是临邑县的农户,还是外县的农户,莫不如此。”

一乡一品,一镇一业?听着这再直白不过的设想,穆丽雅O开了小嘴:“你、你……这真的能做到?”

杨默摆了摆手:“谁知道呢?不过目前看上去应该有几分希望……而且这是给冯副总他们擦屁股必须要做的几个动作之一,后面的几项收尾工作都跟这个息息相关,不试也得试啊!”

说着,杨默兴致勃勃地拿着那本厚厚的资料走到穆丽雅身边坐下:“你看,山尖村处在半山腰,那边的芸豆在附近小有名气……芸豆这东西不管拿来再加工成食品原料销售或者出口,又或者直接当成蔬菜来卖,都能有不错的收入,只要让他们赶紧把项目动起来,明年旁边的村子一定会跟着种;”

“再来看二王村,他们那边虽然土地比较贫瘠,但却盛产荠荠菜,刚好我知道省农科院那边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荠菜人工种植技术,到时候让他们搞上几十亩,不管是当成越冬蔬菜来卖,还是联系合作单位,将其作为速冻水饺的馅料,都能很好地实现创收……关键是咱北方人都喜欢吃荠菜馅的饺子,市场容量大着呢,到时候带动作用肯定明显;”

“接着再来看黄坳庄,那边是出了名的穷村,附近那一片的土地沙化严重,这种土地虽然拿来种苞米产量不高,但不管是拿来种白术、金樱子、刺五加、远志等药材不错……到时候让他们先种着,补贴也先给着,届时我让土狗丫头帮忙着参谋参谋,琢磨几个新项目来消化这些药材,到时候附近村子肯定跟风;”

“喏,还有这上庄村,那边的……”

看着眼前这个越说越兴奋,隐约间还透露着一丝陌生的,绝对不该属于他的理想者狂热的男人,不知道为何,穆丽雅觉得眼前的杨默让她很有些看不懂,也很有些令人怦然心动。

呆呆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穆丽雅闪躲似地扭开了脑袋,语气里写满不屑:“杨默,你现在好歹也是一科之长,咱做工作能不能讲个脚踏实地,顺便也讲究个先来后到?”

说着,穆大小姐有些不爽地将另外几个文件夹拍到杨默的手上:“麻烦咱们的杨科长搞清楚,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给那八千吨提前出棚的越冬蔬菜找消化通路,而不是在这急着构想后面怎么给冯副总擦屁股!”

“我就想知道,那些高校加100所希望小学的师生和家长,本月的预计消化额一共也才4500吨不到,剩下的3500吨,您老人家打算怎么处理?”

被打断了畅享的杨默有些无语地看着眼前的美女,一脸郁闷地嚷嚷了起来:“喂喂喂,大小姐,不带你这样的啊,老夫好不容易有点谈性,就这样被你硬生生打断了……这样很不人道知不知道!”

说着,翻开了剩下的几本资料和文件随意翻了翻,杨默便将其合上:“而且谁告诉你,我刚才聊的那些跟那些提前出棚的蔬菜没有关系?”

穆丽雅一愣:“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杨默翻了个白眼:“您老人家不是前天跟我提议,建议我们现在就开放针对私企和乡镇企业的挂靠名额,然后将他们视为通路,去内部消化那些余下来的越冬蔬菜么?”

“大姐,第一批出棚的越冬蔬菜可不便宜,你让这些单位掏那么多钱和人脉来帮着消化那三千多吨蔬菜,你总该给人家一点啥好处才行吧?”

说着,杨默鄙夷地看了她一眼:“打一根棒槌給一颗甜枣的道理都不懂?……真笨!”

诶?打一根棒槌給一颗甜枣?你的意思是……?看着眼前的男人,穆丽雅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双秀气惊人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