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124章 苛刻的条件(2)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124章 苛刻的条件(2)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124章 苛刻的条件(2)

第124章 苛刻的条件(2)

众所周知,资本是有原罪的。

公正地来讲,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第一批私企虽然在一些方面上远没有90年代~千禧年中期的后辈们来的猖獗,但为人诟病的事情同样做的不少。

胆子小点的,以合作的名义,用极低的成本获得国企的技术,然后反过来撬国企的客户;正常点的,欺负国人当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随便从犄角旮旯里组个不知所谓的产品,竖起幌子大吹特吹,然后忽悠着大伙来买单;胆子稍微大点的,走偏门,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搞批条,搞外汇,搞指标;

胆子再大点的,靠着一些不知道从哪儿琢磨出来的伎俩秀一把,然后给主管单位们画大饼,最后明目张胆地拿专项资金。

这其间展露的五花八门神通,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从一个非常理智且冷漠的角度来讲,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中间的许多操作并不能说他们错了,有些堪称神奇的事情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有一点,却是怎么洗也洗不了。

这个年代,绝大部分私企和个体户,都存在着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这个比例,甚至高达80%!

而这,仅仅只是工商系统披露出来的统计数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数字绝对没有80%那么乐观。

或许这里面真的有些个体户是因为没有这个意识,完全不知道有“交税”这种东西的存在;

或许这里面也有部分私企老板,因为不具备最起码的财税知识,任由下面人乱做账,导致客观存在漏报、少报、甚至不报的现象;

但更多的,却是这些老板自己为了能多往兜里揣点钱,故意想从这方面省点钱。

眼见着自己开放了政策,当初期以厚望的民企并没有健康且有效地盘活国内经济,也并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模式创新,反倒是如同一条条蚂蝗般趴在国企和自己身上吸血、刨根子,国家当然大失所望,然后便从税务核查方面入手,开始了力度极大的、针对私营经济的整顿活动(守规经营的个体户不在其列)。

(不带任何主观色彩,跟后世一样,八十年代大部分的民企都是一窝蜂的扎堆上,什么能赚快钱做什么,什么能赚大钱做什么,而且几乎全都是从国企现有的大锅里刨食吃,没有几家是另辟蹊径的,对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多少帮助不说,还滋生了大量伪劣假冒产品,在没有完善监管体系的监督下,一些很有些不择手段的行为,可谓是影响恶劣且深远,对于国内社会生态的破坏性也不容小觑。)很明显,在这个经济倒春寒的节骨眼上急匆匆跑过来想要加盟默默百炸项目的,里面固然有本着寻求正常商业合作而来的人,但更多的,却是打算寻求庇佑的家伙。

既然是跑过来寻求庇佑,那在税务这块自然就干净不了。

因此,明确这些家伙的偷税漏税额范围,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明确的事情……倒不是说偷税漏税额度大的,庆丰食品为了避免太大的因果就完全不接收了,而是身为项目总负责人,杨默在这件事上,另有考虑。

………………

看着吕莹莹一副“你不老实交代,就没的商量”的态度,许志远脸色难看地在原地沉默了好一会。

吕莹莹见状,按照杨默的教导,也不催他,只是看了看墙壁上的钟表……言下之意很明显,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不给出答案,那就请便吧。

一分钟后,吕莹莹再次抬头看了看时钟,正打算让这个穿着灰色西装的家伙滚蛋时,许志远终于开口了:“470万。”

吕莹莹一愣:“多少?”许志远脸色挣扎地叹了口气:“吕经理,我是说,我名下的两家企业,这三年来,空缺的税务额,大概在470万左右。”

说实话,这种事情,如果情非得已,他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但问题是现在风声紧的很,作为国内当下最紧俏的资源,但凡涉及到螺纹钢的企业,就不可能逃得脱调查;而且作为老油条,他敏锐地察觉出,对方之所以非要弄清楚他们这些加盟商的偷税漏税额,可能并不是在配合主管单位整顿私营经济,而是在评估他们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庇佑自己。

听到470万这个数字,吕莹莹脸色微微变了变,她万万没想到,这家伙的窟窿有这么大,也瞬间明白了,这货为什么会找上门来……470万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就算螺纹钢再紧俏,利润也比一般钢材高的多,但以这家伙在这一行的底层地位,也决计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补窟窿。

悄悄翻开笔记本,看了看上面杨默列出来的极限值,吕莹莹微微松了口气……还好,离500万的最高上限还差了么点,不然就只能挥泪赶走这块肥肉了。

想到这里,吕莹莹脸色更加严肃:“许先生,请你再次确认一下,真的只有470万?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谎报数字,后果是很严重的!”

身为一个受时代影响的农村大妞,土狗同学对于这些整天只知道投机倒把的家伙没有半分好感,因此语气颇为不客气。

听到吕莹莹这语气堪称严厉的追问,许志远没有发怒,反而微微一喜;看样子自己猜对了,对方就是在评估有没有本事庇佑自己,而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有戏。

当下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吕经理,差额的确就是470万左右,上下浮动不会超过10万……你们钻探公司是央企,在各地工商税务系统核查之后,向他们申请调取档案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现在的情况您也应该了解,怎么敢冒着两边都得罪的风险,诓骗伱们?”

吕莹莹仔细盯着他看了一会,发现对方不太像撒谎的样子,这才送了口气,然后在文件上挥笔记录了起来:“接下来第四个问题,如果条件满足的话,初审就过了,我们也可以正式聊一下关于合作加盟的条件了。”

许志远一愣,还有条件需要满足?这筛选的条件够多的啊!

不过对方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是期待……但凡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清楚,对方提的条件越多、越苛刻,说明对方对待这件事情越认真,打算庇佑自己的可能性也越高,如果吕莹莹随便问上两句就开始谈合作,他反而会心里打鼓。

当下轻轻吸了一口气,进一步放低姿态:“吕经理,请问。”

吕莹莹看着他,问出一个看似不怎么着边的问题:“许先生,资料上说,你的两家企业一家在湛江,一家在津门;湛江那边暂且不讨论,毕竟默默百炸还没有在那边开店的打算;”

“所以,第四个问题是,在津门那边,你的社会关系怎么样……这里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只是指跟区域主管单位,而是囊括了所有你有把握的社会资源……所以,你应该懂我的意思吧?”

许志远秒懂,当下笑了起来:“吕经理多虑了,干我们这行的,你要说向上的资源,那肯定没办法跟贵公司比,但要说群众关系,那自然不在话下……事实上,除了群众资源外,说句不怕您见笑的话,寻常的商业资源,我这里也勉强有一些。”

在这个草莽时代,你要是没点“群众基础”,你简直寸步难行,这个问题或许对于其余的小老板来说,或许略有门槛;但对于他这种做紧俏物资转承分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开什么玩笑,要是没点本事,到手的螺纹钢分分钟就被人家劫了,你还做个毛线的生意!

事实上,杨默之所以会把这个问题列为门槛条件,同样也是基于这个考虑……以2001为分界线,之前和之后的营商底层逻辑完全是两码事,你要是以后世的标准来在这个年代选合作伙伴,估计到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