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一年三部郎(求月票)
龙抬头影业如今已经有超过10名员工了,他们全都围着《密室逃生》这个项目打转,一旦这部电影失利,那么大概率公司解散,他们滚蛋。
在桃乐丝的办公室,苏特·格林再次表明了加盟的打算,至于原因他讳莫如深,两人也没再打听。
为了表现自己的价值,苏特问了两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奥斯卡是什么。”
桃乐丝不假思索道,“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水准最高的奖项。”
王权想了想,“米国影业内部的大规模评奖。”
苏特,“都不全面,在我看来,奥斯卡不是电影界的奥运会,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内部奖,它是从米国的视角看到的全球影业,就像报刊报道新闻一样,不可能两百多個国家平分秋色,必定是从自己读者的角度有所侧重,也正因为米国电影产品占据了全球非常大的比例,才使得奥斯卡具有了全球的意义。”
即,它是一个立足米国,从米国观众视角下的全球奖,是全球最具江湖地位的奖项。
王权不禁想到,那如果华语电影占据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这江湖地位又该怎么论呢?
不过十几年后的事现在想也多余,还是听听苏特讲冲奖的事吧。
“想要冲奖,一般有两种套路,第一种,年初上映,第二种,年末上映。”
“等一下!”桃乐丝突然叫停,然后把外面的助理布里特·马灵叫了进来,让她做笔记,“请继续。”
苏特喝了口水,“首先我们讲最佳故事片的提名规则,其实很简单,每年的12月26日之前,任何在洛杉矶连续公映一周的影片,无论出品地,使用语言,都可以参选来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王权点点头,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个确实没有国家限制,只是非本土作品得奖的非常稀少,12年的法國电影《艺术家》算一部,不过也是默片 英文对白。
还有就是20年的《寄生虫》,不仅是非本土电影,而且还是首部非英文对白的获奖影片,只是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有六千多个评委,想要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两个办法,第一,看过的人最多,第二,看过后印象最深刻,这就造成了两种冲奖模式,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年初和年末。”
王权若有所思。
苏特继续,“年初冲奖,冲奖历程可以持续一年时间,可以最大限度让数千名评委看到你的作品,看到了,才有希望在投票的时候把你放在前面,以今年这届举例,《撞车》就是05年年初的作品,通过持续不断地参加影展,小规模放映积累口碑,渐渐在最佳影片的争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断背山》则是年末冲奖的典型,12月9日才开始在洛杉矶小规模放映,好处就是对于看过的评委们,它是新鲜的,后尽最大的,如果只投一张选票,很多人可能会选大脑里印象最深的那部,而年初的冲奖选手可能已经被遗忘了,除非你的冲奖经费可以持续到年末,或者质量远超同届选手。”
苏特又补充了一点年末冲奖的好处,“对于年末冲奖的影片,当入围名单公布的时候通常还能在院线看到,可以在票房上有明显的反馈,如果得奖了,那么票房还能飙升一波,比如《断背山》,入围之前票房4000万,最终票房8000万(北美),这都是奥斯卡功劳的直观体现,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呢。”
桃乐丝,“我喜欢第一种,可以从容不迫地冲击奖项。”
王权,“我没得选,我只能选第二种,因为我想参加明年的奥斯卡。”
“什么!”桃乐丝诧异道,“你打算今年就拍完,而且还要上映?!”
“是的。”
桃乐丝,“加上六月的《科洛弗道十号》,九月的《密室逃生》,那伱岂不是要一年之内上映三部电影!”
是的,《密室逃生》初步定在九月,暑期档结束的时候上映。
王权再次点头,“你说的嘛,发行团队组建之后,最好能有源源不断的片子上映,这样才能摊薄每一部电影的发行成本,我只好多拍一些,你也知道我很快的,又都是小制作,相当于半年一部,完全应付的过来。”
桃乐丝有些感动,虽然老王他有对象我没有,但他同样在燃烧自己啊!我愿称你为一年三部郎!
苏特·格林打断两人的交流,“年末冲奖,不是在12月把电影做出来并公映就万事大吉的,通常电影的营销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了。”
王权桃乐丝忙又做出恭敬听讲的姿态。
苏特道,“还是说《断背山》吧,影片在04年就拍完了,05年初后期制作也已完成,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在05年9月份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次亮相,并成功摘得了金狮奖,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断背山》的营销宣传就开始了,之后多伦多、纽约电影节,基本都有这部电影的身影,直到12月正式公映,后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话题集中爆发,让这部电影在颁奖季一路领跑,所向披靡,直至奥斯卡折戟。”
桃乐丝碰了碰王权,“怎么样,你有信心入围威尼斯吗?”
王权想了想,《科洛弗道十号》六月上映,《密室逃生》九月上映,留给他的拍摄时间只有这两部电影中间的这两个多月,再加上后期,威尼斯肯定赶不上了,而且这欧洲三大也不是那么容易入围的。
当然说的是主竞赛单元,次级单元以王权如今的导演实力,再加上知名度,那还是比较轻松的。
王权摇摇头,“威尼斯电影节八月开展,我肯定来不及,九月的多伦多也比较勉强,十月,十月有什么比较重头的电影节吗?”
一直做笔记工作的马灵开口道,“冬京国际电影节。”
~
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办公室。
早上刚上班的谢非就接到了王权的越洋电话。
他的核心思想就一个,“亲爱的老师,我准备携第三部导演作品参赛冬京国际电影节,不知道您那边能不能帮忙推荐一下,如果连入围资格都拿不到的话就太丢您老人家的脸了。”
放下电话后谢非老师还一脸懵,不是,他第一部作品不是还没上映吗?怎么就冒出第三部作品了,第二部呢,让狗吃了!?
而且你就不能早一年提这事,去年东影节评委会主席是易谋,那也算是师兄了,而且人家还拿过东影节的影帝呢。
谢非冲奖偏向欧美,什么柏林、圣塞巴斯蒂安、蒙特利尔这些,东影节他不算太熟,想了想,他觉得有个人应该能说得上话,“喂,壮壮,问你个事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