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74章 分榜取士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74章 分榜取士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74章 分榜取士

众人看到吴沉这番表现,心里也都明白过来李伟这是要扶自己人上位,顿时看向吴沉的目光都隐含羡慕。

吴沉坐回去后,李伟又继续说道:“这次的事一定要尽快解决,陛下定会再让人重新阅卷,大家如果被陛下选中参与其中,切记一定要补录北方士子!”

吴沉连忙点头应是,对李伟的话言听计从,其他人也没有意见,但吴伯宗几人却是微微皱眉。

“若北方士子确定文辞不佳,也要补录吗?”吴伯宗问道。

“要,一定要!”李伟严肃的道。

见吴伯宗等人似乎还是不太同意,李伟补充道:“你想想,若你是北方士子,见到北方一个登第的都没有,你相信吗?”

吴伯宗、韩宜可皆是皱眉不语。

道同性子直,直接问道:“为何会如此?”

李伟措辞一下轻声道:“其实也很简单,天下南富而北贫,而何况北方又久经战乱,人丁希少,读书人水平自然不行,而且京师地处江南,北方士子进京赶考中途遥远,说不定有些优秀的士子还没来得及赶到呢。”

众人闻言,不禁连连点头。

“公爷可有良策?”吴沉眼含希冀的问道,众人也纷纷望来。

然而这次李伟却没有直接说,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递向吴沉,道:“良策都在这上面。”

吴沉大喜,立刻明白了这就是李伟为扶他上位准备的,于是连忙起身上前,恭敬的双手接过:“谢国公!”

李伟轻轻颔首。

众人虽然也很想知道其中的良策,但见李伟这般安排,也不好再多问,反正这些良策吴沉呈上去后他们也早晚会知道的,便也不急于一时了。

在安排完了这些事之后,李伟便没再说话,伸手去端茶碗,今天他叫众人来的目的主要就是这些事。

众人见此,正要告退,吴伯宗却是突然开口了:

“我听闻殿试时状元郞向陛下谏言的摊丁入亩之策是出自国公之手,不知是否为真?”

听到吴伯宗提及此事,在场的众人都是脸色微变,李伟的动作也是一滞。

众人虽然投靠了李伟,但是在这件事上,他们的利益却是跟李伟对立的,为了避免尴尬,大家都是避而不谈,李伟也是如此。

只要不影响一起共事,有些矛盾可以先放放,反正他又没打算真的去推什么摊丁入亩。

然而现在吴伯宗提及此事,却是让他无法回避了。

众人目光注视着李伟,心里也有些忐忑。

他们很希望李伟能回答说自己并无此意,毕竟他们都算是李伟的下属,若是李伟真要推这种损害他们利益的政策,他们也纠结该反对还是赞同。

李伟沉吟了片刻,便直说道:“这个想法确实是我提过的,但是现阶段我并无推行此策的意思。”

众人闻言,心里顿时一沉,虽然李伟给了个缓冲,表示不会立刻推行,但只要他有这个想法,两方就有不可化解的矛盾。

然而吴伯宗和韩宜可等人却是例外,听到这事不但没有反对的意思还大加赞赏。

“太好了,国公此策利国利民,若是将来推行之时有用到下官的地方,国公尽管吩咐!”

吴伯宗正色的拱手道。

韩宜可和道同也跟着点头表示支持。

这事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包括那些口口声声骂李伟奸佞的文臣士子,他们也并不傻。

只是屁股决定脑袋,能不顾自身利益坚持廉洁奉公的终究是极少数。

见到他们这番态度,李伟不禁露出会心的笑容。

其实吴伯宗他们这种人才是他最想要的盟友,只是可惜这些人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禁锢,根本不可能跟着他干一些针对皇权的事情。

世事得失总是不能顺随人的心意,实在可惜。

“这事不急,以后再说吧,当然主要还是得看陛下的意思。”

李伟简单的敷衍了一下。

吴伯宗等人也表示赞同。

他们也都是博学之士,自然也明白这件事的阻力会有多大,看看李伟身边如今冷清的景象就知道。

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吴伯宗三人也没再多言,与众人一起施礼告退。

众人三三两两的离开,大堂里顿时清静了下来,只剩下李伟和王杰、沈玠以及他的几个学生。

“你们也去忙吧,不用管我。”

李伟对王杰几人道。

“是,那下官也告退了。”

王杰几人也起身拱手,离开大堂。

等几人离去之后,郑志华迟疑了一下,有些愧疚的向李伟问道:“老师,我是不是给您闯祸了。”

李伟饶有兴趣的看向他:“为什么这么说?”

郑志华表情沮丧,道:“若不是因为我冒然在殿上向陛下提及了士绅一体纳粮的事,这些官绅也不会如此对老师。”

他虽然年轻,但经过这几天也看明白了朝堂上的变化。

因为他的莽撞议论,导致李伟成了众矢之的,奸佞之名再起,这一切都让他非常内疚。

“呵呵,”李伟笑了笑,安慰道:“无妨,反正你又没说错。”

郑志华闻言,还是低着头,心里有些难过。

鲁修和叶青云虽然没有像他这样内疚,但是也因一点都帮不上老师而心生挫败感。

李伟看了看他们,想了想说道:“这些人走就走吧,道不同不相为谋,走了也好。倒是你们,才是我真正信重的人。这件事你们也不用灰心,这些朝堂之事以后可以慢慢学,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懂了,不用着急。”

三人听到他这些话,才振作起来,眼神中亮起坚定的光彩。

“老师放心,学生们会努力的,定不会让老师失望!”

“嗯!”

鲁修出言说道,郑志华和叶青云也重重的点了下头。

李伟满意的笑了笑:“那就好,没事你们也回去吧,等朝廷的任命下来了早点去履职。”

“是。”

鲁修三人恭声称是,随后也转身离去。

等他们走后,堂中仅剩李伟一人,他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这次殿试朱元璋故意点了观点最遭人恨的郑志华为状元,显然就是要打击他的,现在的情况也确实如朱元璋所愿,他现在可谓是人人喊打,要不是国公的威势压着,恐怕剩下的王杰等人也会背叛他。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就如刚才他跟郑志华说的那样,这些人跟他本就道不同,即便暂时攀附于他,以后也早晚会背叛。

不过经过这次的案子,也足以让一些骂他奸佞的家伙闭嘴了!

……

李伟猜的非常正确,在他嘱咐完众人的次日,朱元璋便立刻组织起了一群官员重新进行阅卷。

这些官员包括翰林院的学士刘三吾,詹事府的左赞善周子建、王府的长史赵锐、侍读王孝友等等,除了他们,还有已经被贬谪翰林检讨的吴伯宗和吴沉。

这些官员来自不同的部门,职位也都不太高,像刘三吾更是经人介绍刚入朝为官,如此组合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那么舞弊。

朱元璋对这件事无比重视,除了抽调这些官员,自己也亲自下场盯着,让这些官员在他面前阅卷。

奉天殿上摆满了桌案,诸多被抽调的官员紧张的阅卷。

这些答卷都是被弥封起来,名字他们是看不到的,不过南北文风还是有细微差异的,真要仔细分辨,也不是分不出来。

吴伯宗认真的阅读了十几份答卷,在这些答卷中,有南有北,只是那些北方士子的答卷真的文理不佳,想起李伟的嘱咐,他不禁心中暗叹,最终还是在北方士子的答卷中挑了份勉强合格的,呈了上去。

至于吴沉,他在此事中得到的好处最大,对李伟的话简直是奉若圭臬,李伟说让他们补录北方士子,他当然不会犹豫,至于这些答卷的好坏,那都不重要!

时间推移,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批阅,众官员总算将这些答案复阅了一遍,将自己觉得优秀的答卷呈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将这些答卷看了一遍,脸色却是更加难看。

“这里面为何北方士子的答卷这么少?”朱元璋目光凌厉的扫视众人,沉声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周子建上前拱手道:“陛下,我等也不知,这些答卷上的名字可是弥封起来了,我们也看不到。”

“是啊陛下,我们也不知。”

刘三吾和王孝友等人也跟着附和道。

朱元璋嘴角抽动,脸色难看无比。

周子建说的也不无道理,他们也不知答卷是谁的,都是秉公批阅。

“去,拆除弥封,从北方士子的答卷中的挑一些出色的给咱呈上来。”

朱元璋冷声说道。

周子建等人不敢多言,纷纷恭声称是,然后便今日将刚才自己批阅的那些答卷拆开弥封,只是他们挑选了一阵子,挑出来的呈给朱元璋的答卷也都是文理不通的文章,一看就不合格。

朱元璋见此,心中更是恼怒:“这就是你们挑的出色的?”

“回陛下,这确实是其中比较不错的了。”

周子建有些忐忑的回道。

北方士子的答卷确实不怎么样,再者朱元璋催的急,他们也来不及仔细挑选,只能凭记忆随便找了一些勉强过关的,然而朱元璋对此显然不满意。

一旁的吴沉目光闪动,眼前这些文臣,无一不是对李伟口诛笔伐,是李党明确的敌人,此时陛下对这些人不满,若是他出言攻讦,估计立刻就能给敌人沉重打击。

若是从前,他或许还会犹豫一二,但这次李伟要扶他上位,他已经变成比王杰更加忠心的李党走狗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陛下,这些答卷上的名字虽然都弥封起来了,但是南北士子的文风还是有细微差异的,仔细看不会分辨不出来,臣以为周子建等人就是偏私南方士子,故意以陋卷进呈!”

吴沉上前朗声奏道。

周子建等人闻言顿时色变,连忙道:“你胡说,陛下,臣绝对没有此意,北方士子的答卷确实不佳,若是陛下不信,可以亲自御览!”

“哼,你的意思是让陛下把这数百份试卷全部看一遍吗?”

吴沉讽刺道。

“你!”

周子建怒目圆睁,赵锐、王孝友等人也怒视着吴沉,而吴沉却凌然不惧,与之对视。

“陛下,臣等绝无此举,吴沉他这是污蔑臣等!”赵锐跟着向朱元璋拱手道。

“哼!”

吴沉冷哼一声,经过李伟提点,他现在非常清楚这件事的本质,所以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污蔑周子建等人,而周子建等人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要强调什么真相,这让他不禁有种莫名的优越感,同时心中暗暗钦佩李伟。

朱元璋脸色阴沉的望着众人,这次他亲自监督,他相信周子建等人还没有胆子敢在他眼前徇私舞弊,只是若真如他们说的这样,北方士子绝对不会接受。

沉默了良久,朱元璋向众人问道:“那你们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周子建立刻答道:“自然是秉公处置,北方士子学识不佳,落榜也是理所应当。”

刘三吾和赵锐等人也点头附和。

听到他们的话,吴伯宗轻轻皱眉,有心想提醒他们,但这种事又无法言明。

吴沉则是暗暗冷笑,他们这显然是没懂陛下的心意。

果然,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更是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吴沉见时机已到,赶紧上前奏道:“陛下,以臣之见,不如将科举分南北两榜,此次就算是南榜,朝廷可再开一北榜,再录同等数量的北方士子,如此公平公正,方可显朝廷视南北如一。”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中微动,这确实也是个办法。

吴伯宗也是侧目看向吴沉,心中暗道难道这就是李伟给他的良策?

然而周子建等人却是立刻反对:“这怎么可以,天下皆是大明,科举为何要分南北?朝廷取士自然应该择优而录,怎能放着南方优秀的士子不用去录那些北方士子?”

“是啊陛下,此举不妥,若是这般取士,恐怕于朝廷无益。”刘三吾也跟着道。(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