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02章 贤林书斋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302章 贤林书斋

作者:那个李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8:45

第302章 贤林书斋

针对李伟的弹劾持续酦酵,李伟自己没有回应,但其他人却是纷纷上书为他申辩。

几日后,李伟终于接到了传召,跟着小太监进了宫。

“参见陛下。”李伟拱手行礼。

朱元璋目光凝视着他,沉默不语。

李伟等了片刻,稍稍抬起头来,便对上了朱元璋凝视的眼神。

一个月的时间这个一代帝王似乎突然老了许多,眼神虽然依旧凌厉霸道,但却略显浑浊,隐隐中还透露着掩不住的悲伤,曾经挺拔的身躯也变的微微有些佝偻。

“咱听说,你一滴泪都没流?”

朱元璋声音有些沙哑的开口道。

面对他的质问,李伟顿时无言以对。

“你也叫过她母后了,她去了,你就一点都不伤心吗?”

朱元璋继续道。

李伟长吸了一口气,缓解心里的憋闷,这才轻轻开口道:“皇后娘娘薨逝,我虽不如陛下和安庆这般痛彻心扉,但心里也是很难受的,只是我有自己的致哀方式,不愿像那些文武般哭天抢地。”

其实他要是想学众人这样哭嚎也不是做不到,王杰他们在当时就暗中给他塞了胡葱、生姜之类的东西,这玩意就是用来催泪的。

演戏毕竟也需要天赋,有些人想哭就能哭出来,有的人还真做不到,而那些演技差的文武群臣,都是用的这种办法。

这种事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但他却不愿意这么干,他觉得这样才是对死者的不敬。

真悲伤就真情流露,不悲伤就恭敬沉默表达尊重就可以了。

以哭泣的厉害程度来衡量孝心与悲伤与否,甚至像后世那种专门花钱请人哭丧,未免太可笑了些。

“那你是怎么致哀的?说给咱听听!”朱元璋穷追不舍的问道。

李伟心知自己若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恐怕这事是没完了。

李伟皱眉想了片刻,才道:“臣愿为娘娘斋戒素服,以示哀悼。”

“那好,那你就斋戒三年吧!”朱元璋淡淡的道。

“是!”

李伟听到三年,心中虽是惊讶,但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三年不吃肉,总比让他哭丧强。

朱元璋淡淡的瞥了他一眼,眼神中闪过厉色。

亲生父母死了才需要守孝三年,李伟一个女婿是不需要的,这三年斋戒算是他给李伟最后的机会,若是李伟能做到,他便原谅他,若是做不到,甚至暗中弄虚作假,那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了!

之前高信劝李伟的那些话是对的,朱元璋的确非常重视孝道,尤其这还是他深爱的马皇后,李伟身为女婿,那就是半个儿,如此表现,他是非常生气的!若换了别人,他都能直接把人斩了!

“在这期间,朝中的事你也不用管了,安心为皇后斋戒祈福吧。”

朱元璋淡淡的道。

李伟心中微微一惊,他这轻轻一句话,等于是把他给免职了。

沉默了片刻,李伟心中轻轻一松,这样也好,他反而能落得清闲。

“臣遵旨!”李伟拱手道。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向他吩咐道:“嗯,退下吧。”

“臣告退!”李伟躬身一礼,缓步退出了大殿。

离开乾清宫,走出皇宫的宫门,李伟长长的呼出口气,顿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无官一身轻啊!

从这天起,李伟便开启了退休生活,大多时候在家宅着,陪安庆吃斋祈福,偶尔去学院教个书,给学生们答疑解惑,带着他们做做小实验什么的,生活轻松自在。

不过其余的“李党”份子就没他这么自在了。

虽然朱元璋只是私下里谈话是让他去给马皇后斋戒祈福,但是表面上却是在不久后就下旨痛责他和太医院众御医医治不利,把他直接给罢黜了。

而太医院的赵瑄、戴思恭等御医就更惨了,直接被下狱拿问。

孙恪黄彬等武将,和赵本那些被李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文臣,都再次翻身占据了优势,顿时无数跟风之人倒向了他们。

相反的高信等人,就是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此时的李伟会像曾经的胡惟庸那样,把他们这一堆人全给牵连进去。

赵本等人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李伟被罢黜之后,他们立即就对高信陈敬为首的“李党”份子发起了弹劾,当然还有无辜的茹太素,也是他们攻击的主要头目之一。

一时之间,曾经追随在李伟身边的那些人,人人自危,竭力撇清与他的关系。

当然也有一些如吴伯宗、王杰、沈玠等人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有的因为自身正直不避,有的是关系太深无法脱身,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一本本弹劾的奏书递到御前,痛骂“李党”奸臣贼子,欲将他们赶尽杀绝。

然而这些奏书递上去之后,却犹如泥牛入海,毫无动静。

朱元璋既没有将“李党”分子铲除干净,也没有对跳得很欢的赵本等人下手。

虽然李伟被免了,但他之前掌握的那几个衙门却依旧有那些跟随他的人担任要职,姜守清被提为侍郎,暂代工部事务,掌行司依旧由王杰等人执掌,军器局更是没人能插手进去。

数日之后,众臣的心思渐渐悬了起来,因为摸不准圣意,跟风的人也不敢再轻易上书了,这场因为李伟被免而掀起的风波渐渐平息下来。

镇江府丹阳县,一间不起眼的书斋坐落在偏僻的村落中,书斋上挂有匾额,上书“贤林”二字。

蜿蜒崎岖的小道上,一辆马车摇摇晃晃的行驶着,木质的车身和车轮,在摇晃间不停的发出吱呀的声音,好似随时都会散架似的。

车夫一边挥鞭一边哟呵着,控制马车走过这条坎坷的小路,来到书斋前停下。

“老爷,到了!”车夫放下马鞭,回头对马车里说道。

“嗯。”

马车里传出一声轻嗯,随即车帘掀开,露出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已经被罢官的张宗艺!

车夫在他掀开车帘后,便赶紧取下车凳子摆在一侧,然后才扶着张宗艺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张宗艺下了马车,先是左右环顾,看了看四周,然后才将目光落在这不起眼的书斋上。

随后又轻轻吸了口气,整了整衣衫,才迈步走了进去。

书斋里,十几个儒士打扮的人正襟危坐,在众人前方摆着香案,上有香炉,正不断的升起袅袅青烟,散发着阵阵香气。

香案后面供奉的是儒家五圣:孔、孟、曾、颜回、子思,屋子的四周则是摆满了书架,上面各种圣人典籍应有尽有,其中不乏孤本。

此时,四人坐在上首,年龄皆在天命以上,其中两人正是曾在扬州出现过的张静居和张子宜。

“扬州之事凤仪你未免太过鲁莽了,这下不但折损了个指挥同知,还打草惊蛇,以后恐怕没机会再行此举了!”

四人中一位胡须泛白的老儒脸色不悦的向张静居说道。

被称为凤仪的张静居脸色不变,轻声陪笑道:“梁师教训的是,只是此人对朝堂影响太大,我不得不行此险招。”

四人中剩余的那人出声问道:“此人真不能拉拢吗?”

“不可!我了解过此人,他虽确有才能,但却是偏重实学,不通礼教,甚至对我儒家也颇有微词,若是此人执掌朝堂,对我们而言恐怕是祸非福!”

张凤仪断然否定。

那人闻言,不禁皱眉,梁师也是蹙眉不语。

“呵呵,梁师也不必过于心忧,虽然凤仪他的谋划失败了,但好在那李伟现在也被罢免了,对我们的威胁大减。”

一旁的张子宜打了个圆场。

“马皇后的事也是你们做的?”梁师问道。

“不是!”张子宜摇头否认。

梁师看了他一眼,心里依旧有些狐疑。

正在此时,张宗艺迈步走了进来,众人纷纷回头看向他,张凤仪等坐在上首的四人也停止谈话,将目光落在了他身上。

“见过诸位堂师。”张宗艺先是向上首的四人见礼。

四人轻轻颔首之后,他才又向其他儒士拱手:“见过诸位砚席。”

“张兄!”

“张兄请坐。”

众人也是拱手回礼,抬手请他入座。

张宗艺一一回应,之后便寻了个空位在十几人中落座。

张宗艺之前贵为刑部尚书,在朝中执掌大权,按说即便是现在被罢官了,他的地位也要远高于一般的读书人。

然而此时他落座的位次,在众人之中却并不靠前,更无法与坐在上首的四人相比。

等他落座后,梁师笑着开口道:“宗艺,你这次虽被排挤出朝堂,但也不必灰心,我等定会著书立作为你扬名的。”

“不错,到时文章传诵,你就是受奸臣排挤的正值良臣,若是顺利,说不得就能名垂青史!”

张凤仪也跟着安慰道。

张宗艺苦笑一声,摇头叹道:“哎,这次能留得性命我就已经很知足了,其他的都无所谓了,现在这样也好,没了官身,我也更方便与诸位相见。”

贤林书斋有规矩,入朝堂不入书斋,凡在朝中任职的人,就不能再来这里了,只能私下里秘密书信联系。(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