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 第249章 大清有能打仗的皇帝?

第249章 大清有能打仗的皇帝?

朱标扫视了一圈。

目光没敢在谁身上停留。

根据朱标看到的评价,在场除了杨广之外,还有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不如乾隆。

只是朱标不敢说,多尴尬。

连个大辫子都比不过。

“对,杨叔肯定比他强,我大明史书已经帮杨叔拨乱反正,为杨叔正名,小侄也认为区区一个大辫子,肯定是比不上杨叔。”

当然,朱标说的一点也不心慌。

历史上的杨广不提也罢,现在说的是眼前的杨广,肯定能比乾隆强。

说什么不爱惜民力那是过去式。

杨广好面子,接触朱明也早。

当时隋朝还没三征高丽,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及时清理了世家,有魄力,敢想敢干,加上朱明的帮助,发展算是最快的几个。

按照他们十几个皇帝制定的标准,每年的综合评价都能位列前三。

其中,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就是一个硬性评价。

杨广知道,原本的历史上,不管自己是不是被黑,总之一个不爱惜民力肯定是有的。

杨广自己也承认,以前对于百姓,确实不怎么在意。

为了自己的大业,就算拿百姓的性命来换,杨广也觉得非常的值。

接触到其他人之后,相互之间攀比,杨广知道自己得改变了。

经常庆幸自己接触朱明早,并且当时手中有粮有钱,给了老朱、始皇汉武等人极大的帮助,估计也没有今天的局面。

若是现在才遇到朱明,铁定是被换的角色。

为了改变一贯的形象,杨广开始卷。

大隋当时还没大乱,国内算是安定,清理完世家毒瘤,钱粮充足,不断的给百姓发福利,各种政策出台,很快便改变了百姓对自己的看法。

从对李渊的宣传嗤之以鼻,到现在非常的认同。

让杨广非常的欣慰。

每次巡游,百姓自发夹道欢迎,让杨广非常受用,越来越享受。

朱标去过大业大隋参观,脑海中马上蹦出来两个字:“盛世”

了解到杨广推行的各种制度,越来越佩服。

全民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制度等等,在十几个皇帝中,数一数二。

洪武大明也想跟上,钱不够是个硬伤。

听到朱标的肯定,杨广哈哈大笑:“看到没有,小朱都说了,我杨广绝对比不可能输给大辫子,肯定是你们几个,只不过小朱不敢说。”

始皇冷哼一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老赢一直都是第一个,肯定不是我。”

汉景帝微微一笑:“其他不说,文景之治就说明了一切。”

“老夫的开皇之治也说明了一切,李渊,估计你不行,历史上的小透明,靠着儿子当皇帝,说的肯定是你。”

面对杨坚这位姨夫,李渊童年阴影不小:“姨夫,我可是开国皇帝,开创了大唐,绝对不是我。”

李世民微微一笑:“我就不用说了,感觉要不是尊敬先人,我都敢说政哥口中的秦皇汉武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

李治摇摇头:“肯定不是我,貌似我是大唐疆域顶峰。”

“肯定也不是老身,我可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宋祖说的就是俺,毋庸置疑。”

赵德昭挠了挠头:“肯定不是我,历史上我都没当过皇帝,就算是当皇帝的话,我觉得我肯定能单开族谱,历史课上没有两节课讲不完的千古一帝。”

老朱嘿嘿一笑:“咱老朱也有个洪武之治,是咱将鞑子赶了出去,汉人重新掌握这片大地。”

“永乐盛世,盛世是什么就不用我说了,你们都不行,唉,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我也想低调,奈何现实不允许!”

两个朱棣挺着胸膛,相互之间对了一掌。

两个朱高炽昂首挺胸:“永乐盛世虽然挂在父皇名下,但是我治理的,强爷胜祖说的就是我。”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两个朱祁钰。

朱祁钰嘴角抽搐:“天子守国门,你们只是说说,我是真守门,避免了大明分成南明和北明,我觉得说的也不是我。”

老朱冷哼一声:“那是人家于谦的功劳,之后你干了点什么,心里没点数嘛!”

万朝朱棣点点头:“连个之治都没有,还被朱祁镇赶下台,但凡当时有选择,还能轮到你?”

永乐朱棣附和:“我也听说你的事迹,别狡辩了,说的就是你,连个大辫子都比不过,大明双废,看看我们三个,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始皇拍着朱祁钰:“孩子,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进取。”

“不错,只要日后好好努力,说不定能赶上我们。”汉武帝语重心长的说道。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我很看好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杨坚拍了拍朱祁钰说道。

“有我千古一帝教你,说不定你能成为大明战神!”李世民续上。

老赵觉得自己也得说几句:“知耻而后勇,你还是很有潜力的!”

朱祁钰肩膀发麻,按照历史顺序,全场自己最后。

至于朱明,不说以前没有大龙王朝,就算有,朱祁钰也不敢说。

“各位叔伯放心,以后我一定努力。”其他人见此,捋着胡须,满意的说道:“孺子可教!”

朱祁看向朱标:“小太爷爷,能不能说一下乾隆的事迹,看看这个大辫子是一个什么成色。”

朱标点点头:“没问题。”

说着从口袋摸出手机。

在大明手机没法上网,但是在这里没问题。

搜索了一下资料:“小度小度,给我讲一下关于大清乾隆的事情。”

手机传来声音: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实际掌握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事实上,乾隆也是世界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手握**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89岁。

同时他又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

“奶奶的,听了就不爽。”

“64年,一个人比我们几个加起来都长。”

“哼,历史上的89岁,这次肯定是没有了,能活多大,要看你们关着的那个多大了。”

25岁登基,展示出过人的政治智慧,无论是满族重臣鄂尔泰还是清代惟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还是后来的刘墉和珅福康安阿桂无一不被乾隆皇帝高明之极的驾驭臣下之道深深折服,几乎没有臣下可以瞒骗乾隆皇帝,64年的绝对权力严重的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体制,也为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武功昌盛,版图扩大,奠定了我国近现代的版图。

对边疆的经营是乾隆最大的成绩,乾隆年间多次用兵,前后镇压古州苗乱,发动瞻对之战,大小金川之役,平定西藏之役,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天山南路之役,平定台湾林文爽之役,发动清缅战争,发动廓尔喀之役,发动清越战争,最终形成了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西北到葱岭,巴尔喀什湖,北到恰克图,南到NSQD的清代极盛版图,从这方面来讲,乾隆皇帝对我国的贡献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的武功不全是正义和福音,疆域开拓过程之中杀戮甚多,乾隆皇帝自我鼓吹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缅甸,安南之战损兵折将,最后是对方摄于清政府的强大才主动议和;二征金川虽然意义较大,但是损失巨大,胜之不武。

乾隆作为清朝的皇帝,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谓是历史罕见。

他在位期间,下令编撰了一百多种官方书籍,其中包括了《明史》等重要著作。

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他亲自主导并促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

这套巨著囊括了从先秦时期至清乾隆年间的众多古籍,几乎涵盖了我国古代各个重要的学术领域。这一举措无疑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来源。

乾隆自身的文化素养亦非常人能及。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他,对于中国古代经典如数家珍。

此外,他的语言天赋也令人惊叹,不仅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而且还能熟练运用藏语和维吾尔语。这种语言才能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

与此同时,乾隆还是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诗歌四万余首,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诗人之一。即便他享寿八十九载,如此惊人的创作数量仍让人为之震撼。

然而,乾隆对于文化的发展犹如洪水猛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阻碍。

为了巩固思想统治,如狂风暴雨般大肆推行文字狱,制造了多达 130余起案件。

这无疑是给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当头一棒,给我国文化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许多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书籍犹如残花败柳般被列为**并惨遭销毁,致使无数珍贵的典籍如流星般永远消失,其对文化的破坏力不言而喻。

乾隆个人虽有大量诗作,但因其如孔雀开屏般过分卖弄文采,作品质量鱼龙混杂,几乎没有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乾隆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巅峰缔造者,其功绩如泰山北斗,不可磨灭。

高度重视商业发展,并采取了如春风拂面般宽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昌盛。

金融机构在乾隆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国家财政收入自乾隆二十八年起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最高时达到八千多万两白银。

同时,乾隆还对农业生产关怀备至,多次如雪中送炭般减轻全国赋税,甚至三次下令免除八个省份的漕粮。在他的治理下,人口数量如滚雪球般迅速增加,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3.6亿之众。

不过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经济就好像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

主要是因为乾隆后期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根本不晓得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乾隆那时起,就搞起了全面的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个口子和外面通商,还让十三行垄断经营,对进出的货物品种也管得死死的。

这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咱们国家慢慢落后西方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乾隆对我国近代的落后可是有大责任的。

而且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那花费可不得了,再加上他生活奢侈得很,特别在乎自己的享受,这就导致了乾隆中后期国家的财力越来越枯竭啦。

在场的皇帝听到之后,既感到震惊,又感到气愤。

震惊的是,这个大辫子,功绩比想象中的多,也比想象中的好,跟之前对于大清的印象完全不同。

印象中的大清,就是割地赔款,签订条约。

气愤的是闭关锁国,让炎黄错失跟上时代发展的浪潮,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耻辱。

“感觉有点不太真实,大清还有能打仗的皇帝?”

“我觉得可能是改史书了,总觉得有点别扭。”

“连你李世民都说改史了,那肯定没错了,你可是这方面的高手。”

“不管如何,大清压迫奴役汉人,将汉人列为下等,就该杀。”

“还弄什么满汉不能通婚,岂有此理!”

对待异族统治的王朝,在场的皇帝有着共同的想法:必须推翻换成汉人,至于是否是明君还是昏君,只关系杀还是不杀。

老朱冷哼一声:“大辫子突然出现一个毁誉参半的,标儿,你在说说那个大贪官和珅,咱最看不得贪官了,能被小朱称之为大贪官,咱倒要看看贪了多少,有没有千万两白银!”

“千万两白银,感觉不太可能吧,估计也就是几百万。”始皇缓缓的说道。

“我也觉得差不多,毕竟这个乾隆看上去算是比较精明的,能在他手下贪污个几百万两已经算是不错了。”

“要是乾隆昏聩无道的话,千万两还有可能,不过能掌权60多年,不得不承认,脑子但凡不行都做不到。”

朱明嗤笑一声:“几百万两,千万两白银,你也太小看和珅了吧,也太小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贪官了吧,首先这个单位就不对,千万两的小钱,和珅都不一定看在眼里,平均下来几个月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