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574章 了断

汉家功业 第574章 了断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574章 了断

第574章 了断

尚书台内。

荀彧,钟繇,荀攸,正在商议一道奏本,来自于豫州牧周异。

这道奏本的内容,是奏请‘免赋政策’的取消。

在他的奏本里,言称经过四年的休养,加上今年大丰收,豫州已无灾民,朝廷的‘免赋’,已经不用了,奏请从明年开始,向朝廷正常缴纳赋税。

荀攸看着这道奏本,摇头道:“周异此人,向来好大喜功,这道奏本,我看真假参半,不足为信。”

钟繇点点头,道:“豫州,或许要再等等,但其他地方,或可取消了。”

荀彧神色沉吟,明显犹豫。

当今皇帝陛下继位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为了安抚庶民,恢复民生,对朝廷掌握的各州,尤其是灾情、战乱严重的地方,实行了‘减税’、‘免税’等政策,这些政策,几乎是一旦执行,就从未取消。

豫州平定稍晚,执行了三四年,可司隶,兖州,冀州,并州这些地方,执行的时间,已经十多年了,是否到了取消的时候?荀攸看出了荀彧的犹豫,道:“一下子取消,确实影响太大,是否可以尝试分批次,逐步的取消,先从兖州,司隶开始?”

荀彧沉默了一阵,道:“我的想法,是继续维持三年,三年后,各州基本上解决了的大部分问题,庶民有了一些积蓄,这才是合适的时机。”

钟繇神色严肃,道:“陛下决意同时征讨扬州、凉州,既需要大量的粮草,平定之后,还需要长时间的抚定。周异这道奏本,或许不简单。”

荀攸一惊,道:“你是说,这是陛下的授意?”

钟繇摇头,道:“陛下想要取消,不需要周异上书,多半是周异揣摩到了圣意,是以逢迎。”

荀攸看向荀彧,疑惑道:“一定要同时征讨吗?陛下不是向来稳健,一步一个脚印吗?为什么这次这般急迫?”

荀彧道:“应该不是一时之念,荆州关羽这几年一直在演练,给足了袁绍压力。而黄忠调任司隶,兼督汉中军事,便是提早的布置,只是没有点破罢了。”

荀攸皱眉,道:“有把握吗?”

大汉朝休养了这么多年,有了一些家底,支撑两场大战是足够的,可能不能胜,能不能速胜,这是一个大问题。

袁绍虽然在交趾连吃败仗,几年都未能攻克交趾,拿下士家,可不代表袁绍就无能,朝廷可以顺顺利利克复扬州。

而凉州三羌更不一样,凉州地广人稀,崇山峻岭,三羌本身实力就不弱,外加还有羌人随时可能介入。

要是朝廷不能速战速决,再次演变成当年的三辅保卫战,那大汉朝一瞬间就可能回到中平年间,甚至后果更为严重。

钟繇也面露担心,道:“我也觉得太过着急,是否再与陛下谏言?只要我们三人态度一致,可以阻挡这件事。”

宫里的陛下不是当初的陛下,尚书台的三公也不再只能唯唯诺诺,在很多事情上,他们是可以与宫里‘讨价还价’的。

荀彧看向他,道:“大司马府以下,包括刘备,张辽,黄忠等人,都赞同同时出兵,打一个出其不意。”

荀攸脸色顿变,道:“这个策略,出自曹操?”

荀彧犹豫了下,道:“据说,是刘备在任时,与大司马共同商议的结果。”

荀攸双眼阴鹜,冷哼一声,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曹操今非昔比,有些话,已经不能说出口了。

钟繇看着荀彧的表情,陡然警觉,道:“刘备,要复起了?”

因为包庇糜氏兄弟与御史中丞田丰对抗,豫州牧刘繇,右司马刘备,全数被罢官,刘繇被判了一個流放,永不叙用;刘备罪责较轻,罢官夺职,居家自省。

算算时间,已经好几年了。

“这刘备,到底是什么心思?”荀攸沉着脸,心里压着怒气。

他们用力拉拢刘备,不曾想,刘备居然与曹操密谋了这么大的事,这么多年,半点风声不露!

荀彧看着两人,道:“刘备怎么想的,暂且不用管。关于税赋政策,我会命户曹商议,具本上呈。同时征讨凉州、扬州,不可改,尽早储备粮草吧,最迟不过明年秋。”

钟繇见荀彧没有异议,想起了他陪同陛下一起去了三辅,心里了然。

陛下,丞相,大司马三人意见统一,其他人再大声也没用。

荀彧见荀攸要说话,不紧不慢的道:“那周瑜带回了几船的金银珠宝,珍稀奇物,仔细核算之后,还是有很多盈余,户曹那边正在清点,想来够一支大军所用了。”荀攸一怔,道:“真的够?”

周瑜带着两万大军,五十多艘船南下出海两年多,带走的钱粮本就不少,要是带回来更多,那确实足够荆州方面的所用了。

荀彧平静的点头,道:“孙权已经去接人了,到京之后,我们都要亲自见,场面大一点。”

荀攸与钟繇对视一眼,心下震惊又好奇。

海外,真的另有天地,比之我大汉还要富饶吗?

“还有一件事,”

荀彧不给两人思考的时间,道:“二殿下杀了人,被羁押在御史台。还涉及了曹丕,何晏,你们怎么看?”

荀彧问的是‘你们怎么看’,实际上是‘怎么善后’。

刘愈不用说,那是堂堂二殿下,备受宠信。

曹丕是大司马曹操的二公子,而何晏是前任大将军何进的嫡孙,当今太后的侄孙,皇帝陛下的表侄。

这三人,哪一个涉案都极其麻烦,何况还是三人一起。

钟繇道:“是又有人借机生事?”

荀攸看了他一眼,道:“我听说,有些人试图在为大将军何进翻案。”

钟繇略带不解,旋即若有所思,道:“为大将军翻案……”

他没有说下去,因为这些陈年旧事太过复杂,牵扯了太多。

何进最大的问题,便率兵杀入禁宫,诛杀阉党,将皇宫差点杀光。

如果只是这样,加上何进的拥立之功,是不会有什么事的,有着足够的腾挪余地。

但坏就坏在,何进背后还有一个隐藏着的袁氏,袁氏草弄着何进干了太多糊涂事,袁绍更是血剑直指初登大位的少年天子。

初登基的少年陛下被吓的脸色惨白,站立不稳。

这其中隐藏着种种龌龊,再后来便是何进被软禁在宫里‘养病’,不多久便‘病逝’。

其中的隐情,便是荀彧,荀攸,钟繇三人都说不清,看不透。

现在有人企图为何进翻案,那便是要挖出当年种种密事。

为何进翻案?只是为何进翻案吗?

钟繇想了很多,抬头与荀彧道:“袁氏一案,铁证如山,容不得半点置喙!”

荀彧懂钟繇的意思,道:“公达,你走一趟大司马府,与大司马聊一聊。二殿下那边,让田丰定一个路见不平,愤而杀人,不做追究,直接放出来。”

荀攸默默点头,脸上罕见的多了一丝追忆与感慨。

想当年,他与曹操,袁绍等人,都是大将军府的掾属,末等小官,时移世易,风云际会,谁又能想到,他们今天的际遇?

袁绍据说病的很重,时常咳血,命不久矣。

但不论如何,路在每个人脚下,终究要有一个了断。

荀攸心头猛的一动,似乎想明白了什么。

平灭袁绍之后,意味着过去的很多事情,彻底成为过去,该有一个明确的结尾!

袁绍,袁氏,何进,阉党等等,这些曾在大汉朝搅弄风云,留下无数痕迹,至今还在影响大汉朝的人与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