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562章 人不如故

汉家功业 第562章 人不如故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562章 人不如故

第562章 人不如故

袁绍紧锣密鼓的准备亲征交趾,与士燮决战,而这会儿刘辩已经出现在颍川郡。

卢毓,杨修,陈群陪着刘辩,正在街道上走着。

卢毓在刘辩身旁,神情满是忧虑,道:“陛下,颍川郡为贼肆掠多年,世家逃难而走、庶民要么从贼,要么死于战乱,要么成了流民……臣履任颍川太守以来,一直全力安民,经过臣等近一年的摸排,颍川郡的人口,可能不足五十万。”

刘辩微微点头,并没有说话。

颍川郡从黄巾以来,或者更早便已经乱作一团,后来几乎没有消停好,满打满算太平时间不足两年。

但一个偌大的郡,曾经人文盛达之地,而今破败不堪,连五十万人都不到,足以说明战乱的可怕。

陈群在一旁,连忙接话道:“陛下,臣听闻,丞相以及荀仆射等人,已经准备将族人迁回祖地。不止是他们,诸多避难而出的士族、庶民都在逐渐回归,想来,用不了多久颍川郡就能恢复往日盛况。”

刘辩对这话不置可否,恢复人口,需要的太平,是时间,而不是从别处牵来。

杨修没有说话,他一直看不上陈群,听了他的话,更觉可笑。

荀氏避难在冀州,从冀州迁回来,颍川人口增加,冀州呢?

没有一点格局!

杨修暗自腹诽,刚想应和刘辩说几句,卢毓又开口了,道:“陛下,目前,郡中大族也缺少仆从、佃农,众多田亩荒废。臣等正在与各大族商议,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开垦一些荒地,安置流民。大部分士族都答应了,并且答应了将佃租维持在三十收一,免费提供粮种,耕具……对于耕牛,臣等考虑,由官府蓄养,然后租借给十户到三十户,前三年免费,后面再收取租金……”

刘辩踱着步子,听着卢毓的话,深为满意的笑着道:“你能实实在在的做事,朕很高兴。你这些做法很好,要尽快摸索一出可行的办法来,而后上报尚书台,尽快推广。连年战乱,百姓厄需安稳,朝廷要做的,就是给百姓创造这个环境。”

说着,回头看了一眼陈群与杨修,笑容更多了一些,道:“你们能够团结一致,没有争斗,这一点非常好。要把心事用在安民上,攀高踩低,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相互攻讦,恶意坏事……这些劣行,朕在颍川没有看到。”

这句话一落,卢毓没有什么,杨修,陈群不自觉的躬身,面色发紧。

要是没有争斗,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一个代表了‘颍川党’,一个代表了‘杨党’,明里暗里的争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都十分克制,没有闹出事情来,也没有闹得颜面受损的事出来。

可以说,颍川现在的情形,与朝廷极其相似,‘颍川党’与‘杨党’保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大家表面上都是一团和气,在各种事情上的争执也十分谨慎,相互迁就,互相妥协。

这也是刘辩再三敲打的结果。

刘辩走着,来到了一处茶馆,径直在外棚坐下,同时招呼三人,道:“你们都坐,朕有点事要问你们。”

卢毓,杨修,陈群三人齐齐神情微变,拘谨小心的应着,在小桌上坐下。

皇甫坚长上前,与迎出来的小二交涉,使得刘辩四人无人打扰。

“兖州那边再次翻出了所谓‘曹操屠三城’一事,”

刘辩开门见山,道:“说是曹洪借机杀害庶民,侵夺民田,还有说是,他与一些叛逆有交通,现在样子到了刑曹。刑曹说他们无权调查曹洪,认为应该移交给御史台,御史台推诿说,涉及大司马,应该秉旨意而行,没有旨意,他们无权查案。你们怎么看?”

卢毓,杨修,陈群三人躬身低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谁都没有开口。

皇甫坚长站在刘辩边上,将三人表情尽收眼底,从怀里掏出一個苹果,无声的啃起来。

卢毓是卢植之子,卢植在临终前的一段时间,对曹操进行了大力培养,几乎告诉天下人,要将曹操培养成他的接班人。

卢植过世后,卢毓尚幼,曹操以‘义子’的身份主持了卢植的丧事,因此与卢家关系密切。

卢毓将曹操当做了‘兄长’,这些年来,两人十分亲密。

杨修作为杨彪的独子,‘杨党’的默认下一代领袖,对于曹操的心态的是复杂的。既知道曹操对大汉朝国祚来说是‘奸邪’,可又觉得他是制衡‘颍川党’的重要帮手,因此态度暧昧。

而陈群作为‘颍川党’一员,耳濡目染,将曹操定位在了‘国之大贼’上,与‘颍川党’诸多大佬一样,希望尽早铲除。

但因为要顾忌刘辩,这些复杂的情绪,只能藏在心底,不敢抬到桌面上。

是以,三人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这时,小二端来了茶,皇甫坚长连忙含着苹果,接过盘子,挨个将茶杯放好,盘子递给小二,挥了挥手。

小二一走,刘辩看了眼浑浊的茶水,没有喝的**,微笑着看着三人道:“直言无妨。”

陈群,杨修悄悄抬头,目光落在卢毓身上。

天下谁不知道,卢毓是当今陛下的心腹,卢植病逝后,一直带在身边,养在宫里。

卢毓收到了两个臂膀的目光,慢慢抬起头,道:“陛下,臣以为,曹洪是曹洪,大司马是大司马,不可混做一谈。”

刘辩道:“你的意思,只查曹洪,点到为止?”

卢毓目光微凝,轻轻低头,道:“是。”

刘辩神色沉吟,道:“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能收的住吗?”

卢毓,陈群,杨修三人不接话了,各自思索。

曹洪是曹操的堂弟,多年以来一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功劳无数。

这种关系,查了曹洪,能不牵扯到曹操吗?再者说,背后的那些势力,会允许止步于曹洪?一旦牵连出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曹操即便自身再干净,也得落个‘御下不严’之过,大司马的位置是坐不得了。

“长文,你说说。”刘辩似自语了一句,看向杨修道。

陈群听到刘辩叫他的字,心里一惊,连忙道:“陛下,臣听说,那曹洪已经认罪了,只要……结案便可了。”

说到最后,杨修的声音小了一些。

倒不是‘颍川党’的身份,而是即便曹洪认罪,朝野不会轻易罢手。

这一次曹洪‘事发’是偶然的,可朝野不会放过这个偶然。朝野对于曹操敌视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曹操还曾‘挟太子兵进洛阳’,这就加剧了朝野对曹操的‘敌意’。

“德祖。”刘辩微笑着向陈群。

杨修相对从容一点,曹操的去留,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他的老恩师也没有什么示下,还是认认真真的思索,道:“陛下,既然是大司马帐下的武将犯事,或许交给大司马处置,方能堵住悠悠之口。”

刘辩不置可否,将手里折扇放到桌上,端起桌上浑浊的茶,轻轻晃悠。

卢毓,杨修,陈群三人,基本上代表了洛阳城里的‘帝党’、‘颍川党’、‘杨党’,也就是朝野的基本态度了。

他们三人模棱两可,那洛阳城里显然没有统一的态度。

“二公子?”刘辩忽然淡淡道。啃着苹果的皇甫坚长咽了一口,想着曹洪的复杂身份,满不在乎的道:“陛下,其实也简单,让三法司处置,给大司马记个过,慢慢就过去了。”

卢毓神色不动,心里摇头。

陛下已经强行庇护曹操太多次了,到了朝野可接受的极限,要是再来一次,朝野不会再买账,将引起剧烈反弹。

那时,非但不能解决这件事,还会如烈火烹油,激起更大的反弹,将曹操拉进去。

刘辩转头看着皇甫坚长,道:“伱就没有一句有用的。给朕来个苹果。”

皇甫坚长眨了眨眼,看着手里只剩一半的苹果,道:“陛下,只剩这个了。”

刘辩没好气摆了摆手,向着陈群,道:“尚书台什么意见?”

陈群立即道:“下官不知。”

刘辩放下茶杯,看着杨修,道:“你也不知道?”

陈群是‘颍川党’,而杨修是‘杨党’,问的自然是王朗的态度。

“臣不知。”杨修硬着头皮道。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能说。

刘辩抬头看向头顶的大太阳,手里喝不下去的茶水,桌上不能扇的扇子,眉宇间有些烦躁,道:“这鬼天气,热死个人。二公子,哪里凉快,咱们避暑去。”

卢毓跟随刘辩多年,知道这是他发现情绪的方式,心里想着,怎么为刘辩分忧,稳妥的解决这件事。

皇甫坚长就更不当真了,道:“陛下,要不,去冀州吧,那边的盐场据说现在很漂亮。”

刘辩眉头挑了挑,继而目光悠远起来。

皇甫坚长是有废话的性子,可在刘辩面前,不会无缘无故的突然提及冀州盐场。

卢毓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

陈群,杨修则还没有察觉,低着头,心里想着皇帝陛下不会真的躲着不回洛阳吧。

卢毓看着沉思的刘辩,心里慌的厉害。

冀州盐场涉及的太多,太大了,据他所知,曹操以及帐下谋士、武将或多或少都有涉入,一旦这个盖子被揭开,那可比曹洪那点事严重的多。

刘辩沉吟再三,道:“田丰还在彭城吗?”

皇甫坚长抬头看了看天,道:“根据时间算,还在,韩斌赶过去了,正在整顿漕运的事,一时半会儿估计抽不了身。”

刘辩心里想着处理这件事的合适人选,这个要么足够服众,要么无惧无畏。

朝廷内外想了个遍,刘辩也没找到合适的。

又看了眼身前的三人,刘辩起身道:“先回京吧。”

卢毓看得出来,刘辩没有想好怎么处置,连忙跟上,低声道:“陛下。”

刘辩脚步不停,皇甫坚长突然快步,插在了杨修,陈群身前。

两人脚步一顿,明白了,停下来,目送着卢毓与刘辩的背影,悄悄对视一眼,各有异色,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拉开一段距离,卢毓这才放开一点,道:“陛下,这个案子,臣以为,最好还是以普通刑案结案。”

刘辩折扇在胸前扇着,感觉着头上的汗,轻吐一口气浊气,道:“朕何尝不知,只是他们未必愿意。为了曹操,朕将丞相,将朝野得罪了个遍。再来一次,朕与尚书台就要离心离德了。”

卢毓知道刘辩的难处,躬着身,低声道:“陛下,那便让刑曹去办。”

刘辩回头看向他,道:“许攸?他能收的住手?”

卢毓道:“臣以为,许尚书能顶得住压力。”

刘辩停住脚,看着卢毓,道:“许攸听话,朕知道,要他强行结案不难。他有能力,阻挡朝野的见缝插针?”

这件事的难点,就在于朝野不会轻易放过曹洪、曹操,一定会想尽办法,用尽手段扩大事态。

许攸这边结案,那边又扯出其他事情,非但结不了案,还得将刑曹,廷尉府拖进去。

真要是闹出这样一出,那事态就真的难以收拾了。

卢毓看着刘辩,微微低头,若有所指的道:“陛下,朝野之中,论对大司……对曹洪一案最清楚的,莫过于刑曹的许尚书,也唯有他能顺利结案。”

刘辩眉头一挑,倒是没有想到这一层。

许攸之前针对过曹操一次,将曹操老底都查了个遍,单是他爆出来的,就惊呆了无数人。

刘辩想通了,忍不住笑起来,拍着卢毓的肩膀,道:“锻炼两年,朕就调你回京。”

卢毓躬着身,道:“无论在何处,臣伏愿为陛下分忧。”

刘辩看着他,轻轻点头,道:“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果真如此。走,陪朕走一会儿,说说你信里没说的事。”

“是。”卢毓应着,陪在刘辩身后侧,说着来颍川郡后的大小事。

不远处的马车不远不近的跟着,皇甫坚长招呼了陈群与杨修一声,快步追了上去。

三天后,尚书台。

荀彧召集了三法司在京的官员,外加一个吏曹尚书王朗议事。

好半天,荀彧合上手里的文书,道:“各项事情便这样,按照计划执行。现在说说,曹洪一事,拖延太久了,吏曹怎么说?”

王朗神色不动,颇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道:“吏曹并无意见,不论是三法司还是大司马府,都有权处置,全看丞相决断。”

荀彧直接转向许攸,道:“刑曹还是觉得,要三司会审吗?”

三司会审与刑曹查处,规格上不一样,针对的对象也不一样。

许攸自然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一个曹洪要是能搬到曹操,曹操倒了几百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