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544章 生与死

汉家功业 第544章 生与死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544章 生与死

第544章 生与死

在刘辩回洛阳之际,由丞相荀彧、大司马曹操召集,在京的六曹九寺的主官几乎都落座整齐,表情严肃,作等候指示状。

之所以是几乎,是吏曹尚书王朗还在外巡视未归,而位置还多了一个——蔡邕。

一个个表情看似认真,实则心底还是有那么一丝惴惴不安。

虽然他们都知道皇帝陛下遇刺,并不是传言中的当场驾崩,还活着,可到了现在,也唯有荀彧一人言之凿凿,其他人都没有见过活着的皇帝陛下。

包括曹操。

但曹操深信不疑,面露谨慎的道:“荀公,我之意,都邑八关必须要保留,兵额还得适当增加,至少须五千人,配备一定的火器。同时,禁军大营离洛阳太远,不足以拱卫京畿,我建议,将禁军大营一分为三,驻扎洛阳东西南三面。外有八关,中有三大营,内有羽林军,宫内有禁军,当是无有妥善之举。”

荀彧点头,道:“曹公考虑周全,我也认为当如此。仅此一事,地方上的欠缺暴露无疑,我之意,各州废刺史,由朝廷专派州牧,任期四年,最多可延续一任。设牧府,掾属左右丞,参政六,分管诸多庶务,以此九官,领一州政事。郡县仿效此例,可依情势不同而斟酌。城防兵归属州郡县兵曹统领,并属于朝廷兵曹、州郡县主官共管……”

曹操听完,思忖片刻,道:“丞相考虑极是,我赞同。关于驻扎各州的禁军,我考虑设中郎将一人,校尉三,分领五千,共一万五千人,可依情势酌增减,一任中郎将为三年,最多延续一任。各校尉同样要流转,不可一地久持。”

荀彧神色沉吟,道:“州郡尚且好说,县着实太多,需要进一步合兵,同时增加乡村的设置,并且要对人口进行迁移、集中,加强对户丁的普查,对田亩的开垦、分配也要快速推进,安定民生,是本朝第一要务。”

……

荀彧与曹操,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对朝政的看法。

两人神态平静,语气缓和,没有争吵、争论,从容有序,像是在交换意见。

这一幕,看的不少人目瞪口呆,十分诧异。

荀彧与曹操在以往确实是‘相敬如宾’,可暗地里的争斗也在众人眼皮底下。

尚书台一直有意的限制曹操,对大司马府的各项政策,采取了极其严格的复核,即便没有问题,动辄拖延个十天半月。

再看现在荀彧与曹操认真有序的交谈,众人心里只有一個念头:这不是交换意见,而是在通知对方。

他们话里的,都是未来的社稷大政,是说给彼此听的,也是说给在座的听的!荀攸将曹操的话,里里外外的分析,眉头不时皱起。

曹操说的看似都是合理的,可如果任由曹操来做这些事情,等于是将大汉所有兵马交到他手里!

决不能答应!不过荀攸很沉得住气,没有发作,而是已经在考虑具体的对策了。

其他朝臣们则各有心思,但对于丞相与大司马这两位大人物的话,只是听了一半,只要没有大问题,他们不会出声。

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刘辩。

时不时目光飘向侧门,竖着耳朵,想要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

大汉朝,最重要的人,莫过于那位陛下。

前不久发生的事情已经充分证明那位陛下的重要性,如果那位陛下真的遇刺身亡,大汉朝现在已经走向分崩离析,天下大乱了。

或许是感受到了他们的心声,侧门外突然响起一阵密集的脚步声,熟悉的大长秋潘隐率先一步走进来,随后是典韦。

所有人心脏一缩,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侧门。

一袭常服,腰挂暖玉,手持折扇,面带和煦微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终于出现了。

唯一有所区别的话,就是脖子上包裹着一层纱布,应当是之前受过伤。

“臣等参见陛下!”

在惊喜交加中,一众朝臣纷纷行礼。

刘辩坐下后,摆了摆手,道;“众卿免礼。”

“谢陛下。”听到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朝臣们惴惴不安的心落了地,声音也不由得大了几分。

刘辩坐下后,环顾着在场的众人,笑呵呵的道:“羽林军谋反,朕提前得到消息,所以做了一点预防,祖宗保佑,总算平安度过。诸位卿家,吓到了吧?”

朝臣们安心了,心中又平添诸多复杂心思。

何止是吓到了,这段时间,能有几人睡得着?刘辩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哪里不知道他们心里所想,笑着道:“朕虽然受了点伤,但也不是一直闲着。凉州那边,钟卿家已经劝退韩遂,马腾。匈奴单于于夫罗威逼退了鲜卑。徐州中郎将张辽给朕立了军令状,最多一个月必定剿灭笮融,克复徐州。袁绍连年大战,钱粮不济,攻不破九江,不日便会撤兵。至于益州那边,众卿也不用担心,朕已经下旨训斥了。”

荀彧,曹操对这些没有任何意外,故作思忖的不言语。

别说区区一个笮融了,即便是百万黄巾军,威名赫赫的董卓又如何?!至于其他的星火叛乱,完全不在他们眼里。

朝臣们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的连连点头。

既然陛下没事,那么所谓的叛乱,就不足为惧。

刘辩见他们没有太剧烈的反应,笑容真诚了一些,道:“至于其他的事情,由大司马府与尚书台共议,六曹九寺若有异议,那就开朝议商定。总之,大政方略在前,按部就班便是。朕的伤不碍事,但总归要休养一阵子,诸位卿家,要多辛苦一些了。”

“臣等领旨。”一众朝臣齐齐行礼,朗声应道。

虽然经历了这么一早心惊胆跳,终归一切没变。

刘辩见状,便站起来,道:“诸位卿家早些回去休息,放你们一天假。丞相与大司马随朕来。”

“恭送陛下!”朝臣们再次行礼,恭送刘辩。

他们其实有一肚子话,无数疑问,太多事情想要讨论,但眼下显然不合适。

在场的,就那么两三个还算平静,其他人无不惊魂未定,浮想联翩,难以冷静如常。

出了嘉德殿,荀彧,曹操一左一右的跟在刘辩身旁,亦步亦趋的走向崇德殿。

荀彧还好,之前就与刘辩商议好了诸多事情,倒是曹操,面色平静,恭敬如以前,完全看不出心里所想。

可有些事情,是大家心知肚明,不能或者还没有点破,彼此心里多少都会有些芥蒂。

作为皇帝,刘辩心里的疙瘩要大一些,但作为皇帝,心胸也更大一些,对曹操,他还是希望‘长期持有’。

杀了曹操,是有害无益的,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是这样。

“曹卿家深明大义,忠心耿耿,朕心甚慰。”

走向崇德殿大门的台阶上,沉默很久的刘辩忽然停住脚步,转过身,居高临下的俯视着曹操,道:“这说明,朕没看错人,朝廷那些对卿家喊打喊杀的人,才是糊涂。”

“臣愧对陛下,”

曹操躬着身,语气异常谦卑,道:“臣未能事先察觉张杨等叛逆的阴谋,令陛下身陷险境,臣罪无可赦,请陛下治罪!”

说着,曹操直接在台阶上跪了下来,头可在玉石上,一副任打任杀,无怨无悔的姿态。

荀彧神情不动,余光悄悄看了眼刘辩。

曹操这个请罪,自然不会是因为羽林军的叛乱,更多的,是之前率兵来到洛阳城下,差点就发兵强攻!

这是谋逆大罪,罪无可赦!

纵然曹操临门一脚缩了回去,但之前的一系列动作、心思,都在外人眼里。

刘辩没有说话,而是在曹操头前的第三个台阶,缓缓坐下,静静的俯视着曹操的背。

这样的场景,刘辩有些熟悉,想了想,曹操之前似乎有好几次也是这样请罪的。

不同在于,以前是曹操办事不力,主动来请罪,目的是减少罪责,甚至是免除罪责。

而这一次,曹操看似只字不提那五万大军的事,可字字句句,还是落在那五万大军身上。

这是真正的请罪!也有可能是试探。

曹操将主动权推给了刘辩,头磕在玉石上,脸角如铁,双眼圆瞪,袖子里的双拳死死握紧。

生与死,就在这几个呼吸间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